书城传记千古一相:管仲传
4734900000070

第70章 倡导和谐开先河(4)

鲁侯夫妇参加了当晚齐桓公邀请的夜社活动。活动结束后,姬同余兴未尽,回到驿站,仍无睡意,独自一人步上驿站的楼顶,远眺城中,灯火明珠白夜天。初夏温馨气息的夜风吹醒了他的醉意。这场观社,令他真正意识到齐鲁之间的差异:论土地,鲁国沃野千里,春天撒把种,秋天收堆山,何时有水患旱情?论山丘,鲁国有高峻之泰山,系帝王朝神之所,世人敬仰之境;其他的土丘山陵盛产果木,连岩石山上也都藏宝存金,哪个居山者不富?然而,齐境之内,平地不足百里,水来即涝,水退则旱;十年难有一年丰。临海傍山之处,民多贫瘠。可今天所见,胜却天堂仙境。齐国怎么会如此富有?柯邑会盟才几年?小白舅执政也就十五年啊,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姬同在夜风的吹拂下,联想到小白席间振聋发聩地倡导“天下大同和睦”的声音,他渐渐明白了,小白有了管仲,让一个好战的齐国成了文明进步的友善之邦。可惜这天下只有一个管仲啊!……

这时,有人来报:齐相来看望主公。

姬同喜出望外,大声道:夜深之时,相国劳累一天,还来看我,如何是好。快快请。真是太为难相国啦!

楼梯道有管仲的话语飘来:夷吾也只是此时才能停下公务,前来看看朋友啊!

相国是吾辈长者,理当去看您啊!姬同喊着,直奔楼口,正欲下去。管仲已经快步到了楼面。两人再行施礼。只见管仲身后,几个随从带了夜宵的酒菜,迅速在楼面摆好。管仲问:鲁侯感觉可好?姬同连连说:甚好,甚好!抬眼望长空,繁星如灯,举目看左右,爽风夹凉意。又大声道:好不快活也!

管仲问:夫人何在?

姬同说:夜社归来,她已睡了。

管仲请姬同入席:我们继续畅饮?

姬同表示客随主便。

管仲这么晚来看望鲁庄公,是有目的的,那就是曹刿的去向。从细作那里得来消息,曹刿见没能阻止住鲁庄公到齐观社后,便从朝堂上消失了。他会去哪里了?是暂时离开,还是永远消失?管仲要知道,同时也要在姬同面前再给曹刿下些烂药,使曹刿不再被鲁庄公使用!他的目的,姬同焉能看得出来?管仲邀姬同入席,把酒话叙……

姬同见有这么好的机会,自然舍不得闲聊,抓住时机向管仲请教治理国家的经验。

管仲笑道:我能有什么经验,上天将吾辈放置于此,此必是养人之处。夷吾在齐,是在长见识,学知识,富学问。

姬同:相国不必谦虚。寡人觉得齐国在相国手里才几年,竟然如此飞腾,不可思议!

管仲笑道:从常理上讲,鲁国沃土是齐国数百倍,论地势之优,更令齐不可望其项背。夷吾看事物与众人不同。夷吾认为上苍既然将我们安置在此,周太祖封先祖吕尚于齐,生息至今,蓬勃兴盛,必有其长优于别人处。夷吾看来,周朝诸侯百国,独得地利的国家有三个,我们齐国也在内啊。

地利有三?姬同诧异道,谁不知道齐国守的是贫瘠之荒山,无利之海域!

管仲:错也。先说楚国,楚国有汝水、汉水,出产黄金。齐国也有菑石。虽然菑石不如黄金,但黄金如果加工不精,使用不对路子,黄金就不如菑石啦!假如我能拥有楚国的黄金,我就可以让普天下的女人不用织布而有衣穿,耕夫不种地而饱腹……可惜我们没有,上苍没有偏爱我们哪。既然上苍不垂爱,就只能让我们自己另想出路。齐国与燕国一样有海,海能出盐。我请齐侯下令砍伐柴草,烧煮卤水成盐,并由国家收购存库。前年十月开始,去年正月结束,共收存盐三万六千钟。我匡算一下,有这数目的盐,可以做一宗大买卖啦,于是请主公下令正月一过,便停止烧煮盐。这么一做,市场上便没有了盐,盐价必涨。到了秋天,我们择时将盐运至梁、赵、宋、卫、濮阳出售。这些不临海、不产盐的国家,又是靠防守的小国,盐对他们十分重要。谁都知道没盐的民众会得浮肿病,更没有战斗力!这季盐的获利你知道是多少吗?说来吓你一跳!纯黄金一万一千多斤。有这么多黄金,我没简单让这些黄金入库,而是让主公下令,凡是朝贺献礼或者交纳租税的,一律使用黄金。这样一来,大家都要兑换黄金,黄金在无意间又升值了许多……

姬同点点头:我明白了。掌握高价的黄金来控制万物,天下万物都归于您掌控啦!

管仲笑道:正是。地利给了我们盐与菑石,如果用不好,那就是累赘;用好了,就是宝。治理国家,理财是最重要的。治理之道,首先决于君主。有什么样的君主,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君主用道理开导臣民,用恩惠来畜养臣民,用仁爱亲近臣民,用道义培养臣民,用仁德回报臣民,用信用结交臣民,用礼节接待臣民,用音乐和悦臣民……

这正是对君主的要求啊!姬同说。

管仲点头道:是的。君主还要观行事检验臣民,听言语考察臣民,用威力激发臣民,用训诫威慑臣民。这些要术之首还是君主自身。依夷吾看,大凡君主临政治事,首要的是端正心志,不要违背自然规律,更要处理好与远近高下各类人的关系,使他们各有其所,连你明明知道的“小人”,你也不要轻率地去得罪,他往往会成为你重要的成功助力。

姬同点点头。

管仲继续说下去:君主恪守虚静,无为而治,各种人物各得其适。遵循常道,达于天命,尊重贤能,作用贤德,奖赏守信,处罚谨慎,才士封爵,能人加禄,修明法令,慎用政策……

姬同接过话说:一句话,说到底,好战的君主,必拥有战神;倡导礼义仁爱的君主,到处都是和风细雨。

管仲说:广施仁爱,没有遗弃,才是君主的胸怀。关于战争,依夷吾看,该打的仗还是要打。比如戎狄屡屡进犯我周朝诸侯国,掠夺妇女财物,民不聊生,国无宁日,焉可不打?还有西方之秦国,人称秦虎,依夷吾看,如果大家放任于他,必将成为大患。更有楚狼,也是你我需团结一致严加管束的。因此,我等诸侯各国,务必精诚团结,方可金石为开,天下安宁之大同,才有真正实现之可能。

姬同起身敬礼道:聆听相国一席话,茅塞顿开。请相国放心,姬同回国后一定严加管束国人,视齐国为上国之策不变!

管仲要的就是这个目的,他相信,话说到这里,聪明的姬同应该知道回去后做些什么事了,至于曹刿,他相信姬同不会再重用了。于是,也顺势起身,揖让道:其实,作为君主,有一句话是一定要记住的。姬同问:哪句话?

刚则立,毅近仁。管仲说。

姬同回味着,慢慢地点了点头,不由得叹道:曹刿他啊,满腹才华,就是缺少“仁”而多了立,动辄要与人试比高,何苦啊!

管仲闻而直起腰,击掌道:鲁侯英明啊!

姬同却悲叹道:寡人若有相国,怕早就是周天子麾下的伯爵啦。看来,天命啊!当年若能留相国在鲁,今天咱俩就不是坐在这里,而是鲁国境内的某地啦。寡人如今只叹当时年少,没经验啊!相国,那年寡人才二十二岁,大事全赖朝中大臣定夺,施伯误人啊!

管仲心里流泪,他明白当年没能留在鲁国,并不全怪鲁庄公。小白虽然比姬同大几岁,但小白经历的事件与险恶,姬同一辈子都不可能遇上。姬同没有经历小白那样的磨难,自然就缺乏应变的经验与能力,就算他管仲留下来,也不可能会像小白那样任管仲“胆大妄为”!想到这里,管仲双手捧酒,劝鲁庄公再进一杯:请鲁侯进酒,夷吾有喜事相告。

姬同摇摇头:相国不用再安慰我,你就好好教我如何做好我娘舅的属国吧!

管仲起身敬酒,姬同勉强应付。酒杯见底,管仲拉起姬同的手,请他再次坐下,然后很知己地问:依夷吾看,鲁侯担心你那娘舅会欺负你?

姬同点点头,又叹道:相国在,寡人不怕。相国年长于我与娘舅十多岁,这不能不让我担忧啊!今天我看到陈国的公子完,果然是人才。如果他能到我鲁国,我相信他可能就是在鲁国的您!

管仲笑道:他不会去的。我要跟你说的是,你应该把心思多放在与你娘舅的沟通上,其他的事不用多想啊。

姬同摇摇头:能不多想吗?我的大娘舅能与我娘合谋杀了我父亲,我的小娘舅敢把齐鲁边境推到距鲁国都城五十里处。我能不多想吗?

管仲问:你愿意听我的吗?

这时,楼梯上有动静,姬同脸刷地白了,他以为自己要重蹈父亲当年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