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千古一相:管仲传
4734900000078

第78章 伐戎救燕震天下(7)

齐军进了令支都城。令支侯来不及带走马匹武器、牛羊帐幕之类,齐桓公下令全部给了虎儿斑,将被山戎夺去的燕国人口全部交给燕庄公,燕庄公派人将他们送回国内。所得金银财宝不计其数,齐桓公用于兑现事先与燕庄公和无终侯的承诺。剩下的赏赐将士。管仲建议改变胜利后准允士兵掠抢的恶习,严禁无故杀害普通山戎民众、抢夺民众财产,确保该地的稳定,同时也要求随行的虎儿斑下令无终国军照样执行。令支国的民众,本来惶惶不安,见齐军进城并未滥杀无辜,军队威严整肃,知道遇上了仁义之师,纷纷相互告知,个个贡献食物,表示愿意从此归顺齐国。

齐桓公召集降卒询问:你们国主这次逃走,会去哪一国?

降卒们回答:我国与觚竹国(今河北卢龙南)是邻居,一向和睦。贵军来后,曾闻国君向觚竹国请求救援,想来一定是投奔觚竹国去了。

管仲事先已经对觚竹国的地理环境、国家大小、强弱等具体情况作了很细的调查[6]。现在从降卒们嘴中精确知道,觚竹虽然只距此百十里,却有崇山峻岭相隔,难若上青天。齐桓公问管仲有什么想法。管仲脑子一转问燕庄公:您是否应该回去了?国不可一日无主,况且你出来已经数月。虎儿斑却抢先回答说:燕侯刚刚与我说过,我们要等齐师凯旋才分开,望齐侯准允。管仲见他们这么说,心里便又踏实了许多,对大家说:这个觚竹国,与令支他们不同,也与你虎儿斑的无终国不同。他是商汤时的封国,国郡墨胎氏,说起来与齐国同出于姜姓。商末其君有二人,伯夷、叔齐逊让君位,奔周,路遇武王伐纣,叩马进谏。商亡后,两人不食周粟而饿死于首阳山。觚竹乃是山戎国中的大国,从商朝开始便建有都城,难攻易守!去那儿山高路陡,很难行走,没有熟人引路,很难到达。

这时,正遇上国内鲍叔牙派遣千夫长高黑运五十车粮食到达。这高黑原系北戎族人,得罪了酋长,潜逃离开戎族,被鲍叔牙收留,降了齐军。他的到来,令管仲振奋,他与齐桓公建议,从新降人员中挑精干若干人,由高黑带领交给虎儿斑,令他们率这支精兵探寻前往觚竹城的路。燕庄公感觉此战太艰难,建议放弃。管仲告诉他,觚竹国敢收留令支侯,便是与中原为敌,齐军走后,他们定会再来进犯你燕国,后患无穷。齐桓公高喊:值此机会彻底将其打败,使山戎无进攻中原的念想。

齐军从周惠王十三年(前664)冬出兵,到眼下,已是十四年(前663)夏。根据高黑提供的情况,如果抄近路,必须通过太行与卑耳山(今山西平陆西北)之间的一条小溪。如今正值夏季,山中虽险,但凉爽可行,只是车马难过……

好办!齐桓公即令虎儿斑率队先行探路。管仲提出自己与隰朋先行去看看,虎儿斑做护卫。这一行人,长途跋涉,进入山中,很快到了那个峡谷地带,果然是山险溪急,路狭人车难行。虎儿斑问:是否继续前行?管仲说:这种地方只能过人,车马无论如何无法通过。回去商量后再说吧。

在商量时,齐桓公坚持一定要讨伐觚竹国。管仲见状也表示,车到山前再说吧。齐桓公笑道:仲父总是支持我,此行也一定能成。

选择一个好的日子,齐桓公与管仲带上五千骑兵及数万战车、步卒,开始朝卑耳山进发。朝里走,越深越难行,有时几乎没路可行,人尚勉强可行,战车就完全不行了。于是有人建议弃了战车,改为人行。管仲不许。他说:山戎桀骜难驯,不用战车,很难使他们驯服。为了鼓舞士气,管仲又一次发挥了音乐家的作用,现编现唱,并教会士兵唱歌。上山时,士兵们唱着《上山歌》:

山路弯弯啊道路崎岖,

茅草拦路啊顽石塞天。

白云薄薄啊白日生寒,

我驱战车啊攀登险远。

俞儿指路啊风儿助,

如飞鸟啊生双翼,

翻越千山啊不畏难。

下山时唱着《下山歌》:

上山艰难啊下山易,

车轮滚滚啊马蹄疾。

车声隆隆啊人欢喜,

车轮转转啊顷刻到平地。

直捣戎巢啊消灭敌寇,

立功觚竹啊万世铭记。

在歌声中士兵们顿时精神抖擞,行进速度加快。齐桓公叹道:寡人今日才知道歌声原来还有这种作用!

管仲说:昔日臣被押上囚车,为了让士兵加快速度,臣曾作《黄鹄之歌》,摆脱了鲁国追兵。人身体疲倦,但唱歌却可使人精神愉悦,忘记身体的劳累,所以能够保持快速行军。

齐桓公赞道:仲父通达人情世故,可谓圣人啊!

大部队行至离卑耳溪十里的地方,齐桓公突然停止前行。他瞪眼直视前方,接着拿起弓箭准备射击,但拉开弓却迟迟不敢放箭,并对身边的人说:你们看到前面的人了吗?

随从们说:没人啊,这个地方除了我们,还能有谁?

齐桓公放下手里的弓箭,叹道:看来,没有成功的希望了。

正好管仲赶过来,问他看到了什么。

齐桓公说:我刚才明明看到了一个长一尺的人,戴帽子,还用右手撩起衣裳,跑在马前,很快啊!世上哪有这样的人呢?这分明是暗示我赶快离开,我们的这次行动,怕是不利,没有胜数啦!

管仲听罢告诉他:这是山神俞儿来给我们做向导啦!主公称霸事业兴起,山神来相助,好事也!俞儿在前面跑,表示前面有路;他撩起衣裳,表示前面有水。右手撩衣,那是让我们从右边过水。

到了卑耳溪前,高黑带原先住在这山里的人过来告诉齐桓公,军队与战车过溪要特别小心,只能从右看似深的水里过,其实那水是浅的,而深的在左边……

齐桓公在马上朝管仲拜谢:仲父又一次救了我们啊!

过了宽溪,很快进入了谷中溪涧地带。这段路更险,马只能单只通过,车就无法可行。怎么办?管仲打量了山涧的藤条,亲自动手,用藤条做绳索,将车用藤条绳索吊起从树枝上晃荡前行,马驭减负,人肩扛货。就这样,整整三个月,五千骑兵数万步卒安全通过卑耳山溪地带。《史记·齐世家》上说:“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

出了卑耳山,隰朋按管仲的话,寻一隐蔽处休整三天,派出细作,了解情况,准备出击。

闻齐军来伐,觚竹国忙召集部下计策。大将黄花说:齐国敢冒如此风险来进攻我国,那都是因为令支侯乱搅燕国造成。如果我们与齐相战,败了,国将不存。与其如此,不如将令支侯杀了,与齐国讲和。

觚竹侯为难道:哪有人家兵败来求你,你杀他的道理。

这时,另一位大臣献计道:我国北部旱海,人称迷谷,一望无际的沙漠。人死后,尸体都会丢在那儿,白骨堆山,阴森恐怖,让人毛骨悚然。刮风时,飞沙走石,人马都站不起来,很难辨认方向。人若进入此地,很难走出,更有猛兽出入,活命通过的很少。我们不如派人去齐军诈降,将他们骗到旱海,令他们有进难出。

觚竹侯问:谁愿意去?

大将黄花主动要求担当此任。

三天后,齐桓公整顿好队伍,迅速进军抵达觚竹都城无椂(今河北卢龙南)。刚刚安营扎寨,寨前军士报告,有个叫黄花的人前来投诚。

齐桓公令召见黄花。那黄花果然带着令支侯的头颅。齐侯让见过令支侯的虎儿斑等验明确系令支侯首级,问他何故这么做。

黄花对齐桓公说:我久闻中原齐侯威名,知道我等不是贵军对手,曾劝我主投降,但我主不听,现在已从沙漠逃走,向他国借兵。臣只好杀了令支侯,请求投降,并愿意带您去追我主。

一堂之上,齐桓公与管仲,还有燕庄公与虎儿斑,大家见令支侯头颅,谁能不信?齐桓公要求黄花带兵进入无椂城,经过一番搜索,果然没找到觚竹侯。

管仲紧皱眉头,总感觉有些不对。偏偏齐桓公不容多言,再三表示快刀斩乱麻,速速擒拿觚竹侯,以绝后患。加之黄花一边怂恿,管仲只得顺从,但私下与王子城父、隰朋等交代,处处小心。又让陈完、季友与自己寸步不离,防止不测。

齐桓公决定让燕庄公带着燕军留守无椂城,亲率大军,由黄花带路追剿觚竹侯。

黄花见齐军相信自己,坚信齐军进入沙漠必死,暗中遣人先去向觚竹侯报喜,这边带齐军疾速向沙漠前去。黄花没想到,他派出的细作,离开队伍后即被暗中紧盯着黄花动向的管仲捉住。经过审讯,截获了黄花的密谋。管仲迅速前来找齐桓公,这时的齐桓公已进入沙漠。再找黄花,黄花已不知去向。大家深感不妙,朝前看去,那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茫茫黄沙,千重惨雾,寒气逼人,毛骨皆悚;狂飙刮地,人马俱惊;军马多人中恶而倒地。

管仲警觉地告诉齐桓公:主公,臣听说有个地方叫旱海,人称鬼泣谷,会不会就是这儿啊?我们不可乱走,否则,后果难料。

于是,齐桓公赶紧命令士兵后退。管仲掩护齐桓公后撤,领着将士唱歌壮胆——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诗经·唐风·无衣》)

终于看到一弯新月。然而,此时,前后军也失去了联系。齐桓公按照管仲的主意,让士兵们敲起战鼓,一来避免野鬼靠近,同时让失散的士兵能闻讯找到队伍。果然,走散的士兵听到鼓声,找到了队伍。此时已进入深秋,士兵们在夜里冷得发抖。天明,盘点人数,齐军损失严重,连隰朋也不知去了那里。大家再商量如何寻找原路返回,细看看,吓得没人能说出话来。白天飞沙走石,夜晚寒风刺骨,人站在那里,根本辨别不出东南西北。

齐桓公叹道:英雄一生,想不到竟然在此了结,真是悲惨啊!

就在这时,一声战马的嘶鸣让管仲振奋起来,他想起,狗无论走多远,都会找到回家的路,战马会不会也能找到家呢?于是,他让部下将虎儿斑军中的老马一一挑出,由它们自由自在地走在前面,这些老马不再随着队伍慢腾腾走,而是扬着轻松的步伐,张开四蹄,朝前面疾走。大家随后跟着,七拐八拐,数天后,终于走出了这一望无际的大沙漠。

走出大沙漠,所有人都松口气。齐桓公下令好好休整。休整后,又前行了数日,意外地遇到了失去联系的隰朋。

那黄花将齐桓公骗到沙漠后,迅速与觚竹侯会合。两人见面,黄花问觚竹侯:怎么没先赶走燕军?觚竹侯说:我没接到你的消息啊,我还在纳闷,你说派人送信于我,咋没呢?黄花喊声糟糕,没准被齐军截获了,我们赶快夺回都城要紧。于是觚竹侯与黄花率将士杀回都城。此时在觚竹都城镇守的燕庄公兵力少,几乎没抵抗便被迫撤出城去。

觚竹侯又占领了都城。

管仲听到这个消息,心生一计,令虎儿斑、高黑等人带队扮成觚竹民众,混进城去,约好夜半时分动手。这天深夜,觚竹侯尚在睡梦中,听到炮声,急忙派人打听。这时,黄花闯进来说:齐军已走出沙漠,现杀入城中,我主快走,不然来不及了。

觚竹侯大惊,事到如今只好逃命。他们刚刚跑出宫,便被齐军团团围住。黄花力战而死,觚竹侯被活捉,将其押赴刑场处决时,管仲领全军唱歌——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

四牡骙骙,载是常服。

(《诗经·小雅·六月》)

将士应唱——

我服既成,于三十里。

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诗经·小雅·六月》)

齐桓公命令将觚竹侯头颅挂在寨门之上,警示戎族不可侵犯中原。同时安抚觚竹民众。戎族其他酋长得知齐桓公灭了令支、觚竹,个个惧怕,纷纷主动遣使求和。管仲建议在燕国与所有戎酋会盟,签订和睦协议。

讨伐北戎一战,从冬天出发,到第二年冬天返回,整整一年。临别前,齐桓公将讨伐山戎所得的土地全部给了燕国。燕庄公说:我赖神灵保佑,才有您齐侯恩泽,保住了这块地方,不敢再贪图其他土地。

齐桓公说:虽然齐国强大,但也不能跨国界长期拥有令支、觚竹这块土地。如果不管好这片土地,今后恐怕还会让戎族占有。给你,是希望你今后安抚民众,重修召公(燕国系召公奭封地)之政。

燕庄公非常感动,于是亲自送齐桓公,走了一程又一程,不知不觉中,已走过了齐国边境五里。当发现时,燕庄公十分尴尬。齐桓公却说:自古诸侯相送不能出境,寡人不能无礼于燕。于是命令将燕庄公走过的地方割让给燕国。燕庄公再三推辞不掉,只好收下,令此地建立城墙,取名为“燕留”。齐侯向他提出“纳贡于周如成、康之时”[7]。燕庄公得到了令支、觚竹五百里土地,因祸得福,遂成大国。

这次齐军千里孤军救燕对诸侯各国震动很大,特别是对齐桓公大胜不图报酬,更为佩服。

鲁庄公得悉后,对没跟随齐桓公救燕深表惭愧,亲自在鲁国境内济水边上迎接齐桓公,祝贺他大胜而归。齐桓公心中不悦。管仲劝道:主公,鲁国既然来祝贺,我们不如分给他些俘虏。于是齐桓公与鲁庄公以礼相见,将一些俘虏送给了鲁庄公。管仲私下对季友交代:你大哥脸色不好,速回他身边,遇事可多与我联系。

季友回到鲁庄公身边,鲁庄公与小弟私下述话,知道其长进很大,对管仲十分感激,闻管仲有采邑,名曰小穀,与鲁国相连,于是征丁夫代为筑城,以悦管仲。

民众关心的则是另外的事了,诗曰: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小雅·采薇》)

[1]见《国语·齐语》:“通齐国渔盐于东莱。”

[2]见《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3]见《左传·隐公二年》。

[4]见《左传·隐公九年》。

[5]见《管子·内言》。

[6]据《文物》1973年第三期唐兰文称:从河北省卢龙至辽宁省喀左,均为古觚竹国范围。

[7]见《史记·齐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