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受伤的美国
4778100000002

第2章 本卷序

自从我的两个儿子去了美国,从此我的家一半在美国。我曾几度前往美国,写下《美国!美国!》、《我在美国的生活》两书,记述我在美国家居与旅行的见闻、感受。

那时,我所见到的是一个处于正常时期的美国。

然而,2001年11月前往美国,我所见到的却是一个处于非常时期的美国,一个遭受“9·11”恐怖袭击之后的美国。

非常美国大大不同于正常美国。我在美国诸多机场受到了最严格的安全检查。

美国上下一片战争气氛,一片恐怖气氛,再不是往日歌舞升平、和平安定的局面。美国正在忙于“本土防卫”,再不是往日“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度”。

在遭受“9·11”恐怖袭击之后,惊魂未定的美国人又遭到“冷血杀手”炭疽菌的第二轮恐怖袭击,举国一片恐慌情绪。

美国人同仇敌忾,把恐怖主义列为“头号敌人”。布什总统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战胜“头号敌人”。星条旗成为美国最畅销的商品,家家户户挂起星条旗,表示自己对于美国的热爱。

美国的航空业、旅游业、保险业、金融业蒙受了沉重的打击。美国经济进入了衰退期。美国创造了在一年之中十一次降息的“历史纪录”。

作为纪实文学作家,我深入到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的废墟——十个月前,我还在那里登上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的顶层,俯视纽约的无限风光。

非常美国,是今日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是中国读者谈论的热点。

我从美国回到上海之后,随即前往北京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杨鸥的采访。她在2002年1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了报道《万紫千红又是春——第六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侧记》,内中写及:

作家叶永烈刚刚从“9·11”事件现场归来,回国第二天他就赶到北京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9·11”事件发生后,他飞往美国采访,这是第一个亲临现场采访“9·11”事件的中国作家。他感到“9·11”事件对美国、对世界都是很重大的事,他要以自己的视角,对这一重大事件进行多角度、全面、深度的文学报道。通过采访他得到了大量第一手材料。重大政治事件是他创作上的敏感点,他对“踩着时代前进的鼓点”这句话尤为心领神会,他认为政治性纪实文学更能反映时代命运,作家不仅是写作者,也应该是思想者。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我听了钱其琛副总理关于中国外交的报告,内中详细地谈到中国政府对于“9·11”恐怖袭击事件的态度,谈到“9·11”恐怖袭击事件对于美国以及世界的深刻影响,使我受益匪浅。

在美国的那些日子里,我一边旅行、采访、摄影,一边不断把我的见闻随手敲进手提电脑。从北京回到上海,我着手整理在美国所写的见闻,一气呵成了这部长篇纪实新著《受伤的美国》。

我把这部记述“非常时期的美国”或者说是“美国的非常时期”的《受伤的美国》,在马年新春奉献给广大中国读者。

叶永烈

2001年11月13日至2002年2月17日

写于旧金山·纽约·西雅图·温哥华·北京·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