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文化之谜:千古疑案
4778200000006

第6章 文明拾遗(5)

另外,各个国家对吉普赛人的称呼千变万化。北欧各国及德国将吉普赛人称为“蒙古人”、“鞑靼人”,而吉普赛人以黑为贵的风俗在蒙古和突厥民族中的确存在。西班牙人则将吉普赛人称为“波希米亚人”、“希腊人”,大概是由于他们认为吉普赛人是希腊人或波希米亚人的后代吧。

综上所述,很难判断吉普赛人究竟源于何处。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我们会找到答案,或许它将永远是一个谜了。就像吉普赛人在诗歌中所说的那样:“我们的温暖从何而来,只有天才知道;可是苍天太强大而高不可及,不会告诉我们身世的由来!”

9.非洲的石头城由谁所建

提到非洲文明,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古代埃及的灿烂文明,而各国学者的目光也多集中于北非地区,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集中在埃及。不错,古埃及文明恢宏博大,的确堪称非洲文明的典范。但是典范并不等于全部,在广袤丰饶的非洲大陆上,还存在着其它古文明值得人们去关注。

“大津巴布韦”地处非洲东南部津巴布韦的马斯文戈市(以前被称为维多利亚堡)附近的一片风景诱人的谷地上。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湖。规模宏大的石头城依山傍水,在茂密的树林与荒草间若隐若现。长期以来,它不受外界干扰,默默地经历着人世间的沧桑。直到1868年,一个名叫亚当·伦德斯的葡萄牙人在这片茂密的丛林中打猎,才无意中发现了这座用花岗岩垒砌的古堡。这个伟大的发现使大批西方探险家蜂拥而至,将石头城中的珍贵文物掠夺一空。

现存的石头城遗址分为三个部分:内城、卫城、古地残垣,其中以内城最为雄伟壮观,而且保存得也最完整。内城是一座依山而建的椭圆形城寨,城墙分为两层,据计算这两层城墙用去的石料可以建造一座高达90层的大楼。城被分割成几个大小不等的围场,纵横交错,犹如迷宫一般。内城的东面坐落着一座实心的圆锥形石塔,挺拔坚固。离石塔不远处,有一个祭塔台。此外,内城还建有神庙、石碑、宫殿、官员和随从的居室以及仓库等等。

离内城不远有一座陡峭险峻的石山,山上矗立的就是卫城。它是沿着山势而建造的,其中有一段城墙竟然是建在岩石山嘴上的。整个卫城犹如一座要塞,通往城墙的道路十分狭窄,只能容一个人侧身而过,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事实上,考古证明卫城其实并不是用来防御外敌入侵的,而是真正的王宫。城东是国王居住的地方,城西则是国家的宗教中心,是国王进行祭祀的地方。

在卫城和内城之间,有一片广阔的丘陵地带,这里零星地散布着一些矮小的石屋,被称为古地残垣。是当时平民百姓的居住区。这里留下了不少当时人们生活的遗迹,有房屋、水井、田地、矿坑、冶铁工具,甚至还有来自中国的瓷器,来自印度的佛教串珠以及来自阿拉伯和波斯的金器和玻璃器皿。可以想象,这里曾经是一座非常繁荣的城市。农业、冶炼业、商业贸易都相当发达,而且还与阿拉伯、中国、波斯等许多国家之间有过经济文化的交往。那么,这样一座隐藏在丛林中的石头城是谁建造的呢?不少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建筑群是古代非洲文明的杰出代表,是津巴布韦人民的创造。而且在13到15世纪时相当繁荣,达到其文明的鼎盛时期。那时城中居民达万人以上,在津巴布韦的首都哈拉雷博物馆里有不少文物可以证明这一点。同时,在津巴布韦境内,有200多座类似的石头城的遗址,这些也可以证明古代非洲这一文明的存在。

但是也有人对这样的说法持反对意见。在一些西方学者的眼中,非洲大陆特别是中南部是一块黑暗大陆,那里没有文明。那里的人都是野蛮人,他们不可能建造出这样雄伟的城堡。因而这些学者提出,津巴布韦的石头城一定是外来的民族修建的。或者是在外来民族的帮助下修建的,而这个外来民族可能是印度人,也可能是阿拉伯人,或者是犹太人,甚至是腓尼基人或埃及人。至于这个石头城是用来做什么的,其观点则更为多样化,有人说这里是部落首领的府邸,也有人说是祭奠已故首领的场所,还有人认为这里是开采黄金的矿址。

为了弄清真相,考古学家对石头城进行了不断的挖掘考察,但所得甚少,仍无法证实石头城的用途。另外,关于石头城为何被当地居民所遗弃的问题,也没有明确的答案。学者们推测可能是由于过度地开发自然资源,致使矿藏枯竭,土地减产,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迫使人们离开石头城,另寻新地。

但不管石头城到底因何而建,谁人所建,它仍是非洲大陆一处不可小觑的风景线,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明价值。因此,当我们回忆非洲,感受其灵魂的价值时,石头城不能不让我们驻足沉思。

10.神秘的空中花园

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一直拥有与埃及金字塔一样令人眩目的神秘光环,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仅凭它的名字,就足以使无数人浮想联翩。

巴比伦空中花园位于幼发拉底河东面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50里左右,这里曾经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巴比伦的腹地。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当然从来都不是吊于空中,这个名字的由来纯粹是因为人们把原本除有“吊”,还有“突出”之意的希腊文(κρεμαστοι)及拉丁文(pensilis)错误翻译的结果。

关于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了北方山国米底的公主依迪丝(Amyitis)做王妃。米底公主美艳绝伦,深得尼布甲尼撒的宠爱。然而,米底公主原来的故乡树木葱郁,青山碧水,而巴比伦却是气候炎热、尘土飞扬、景色单调的平原。公主对这样单调荒凉的环境十分不适应,经常思念故乡青翠的山间景色,终日郁郁寡欢,愁眉紧锁。这可急坏了尼布甲尼撒,为了博得公主的欢心,使她一展笑颜,尼布甲尼撒下令在巴比伦城中修建一座花园。据说花园高100米,以拱顶石柱支撑着,采用了立体造园的方法。平台上栽植了各种奇花异草,花园的设计十分巧妙,共分四层平台,层层相叠,河水从空中花园旁边的人工河流下来,远看仿佛是一座小山丘。为了抵住河水的常年侵蚀而不至于倒塌,空中花园所用的砖块被加入了芦苇、沥青,还有文献说石块被加入了一层铅,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另外,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园的遗址亦远离幼发拉底河,所以研究人员认为空中花园应有不少的输水设备。奴隶们不停地推动联系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每天幼发拉底河的河水就通过水轮流进花园,使花园在涓涓细流的浸润下郁郁葱葱。远远望去,在树木掩映花团锦簇中,花园犹如悬在半空中,因此人们称之为“空中花园”。

然而,时过境迁,当年神奇壮观、美若仙境的空中花园如今已灰飞烟灭,湮没在历史的尘土中了。许多考古学家都试图寻找空中花园的遗址,但却毫无结果。曾经有人在巴比伦城的东北角,发现了一座圆拱形的建筑物和几口水井,人们欣喜若狂,认为已找到了空中花园的遗址,但是单凭这一点要做出结论却显然有点太草率了。“空中花园”就像海市蜃楼,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面对这一现象,人们开始怀疑,闻名遐迩的空中花园是否真的在巴比伦。如果不在巴比伦,它会在哪儿呢?一些考古学家认为空中花园其实是在北方亚述帝国首都尼尼微,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证据。我们知道希罗多德被世人誉为“历史之父”,他曾经游历过许多国家,也曾到过西亚。在他的著作中,对巴比伦城的繁荣惊叹不已,感叹“巴比伦的壮丽远远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他还对巴比伦金碧辉煌的宫殿神庙、纵横交错的街道、美妙绝伦的浮雕绘画、鳞次栉比的楼房店铺都做了详细的描述,他甚至把城墙上浮雕细微的线条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但奇怪的是,他对巴比伦城中壮丽夺目的空中花园却只字未提。同为历史学家的色诺芬也曾多次到过西亚,但是他也只是赞颂了巴比伦的壮丽,而未提及空中花园。甚至连亚历山大大帝在巴比伦建都时,也似乎对空中花园毫无兴趣,对其视而不见,没有对其留下只字片语。而在巴比伦城中发现的一些有关尼布甲尼撒的铭文中,也没有关于空中花园的记载。空中花园似乎在巴比伦隐身了。

相反,在尼尼微,亚述人很早就有在城市中修建园林,供人们游玩打猎的习惯。在亚述帝国的许多铭文中,多次提到亚述国王辛那赫瑞布在尼尼微城中修建了一座美丽的花园。这座花园的构造与传说中的“空中花园”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是利用从城外引水入花园来浇灌花木。在一些浮雕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亚述人不仅用水泵抽水浇灌花园,还用水槽将泉水引入园中,使花园能够得到自然的灌溉,即使无人照料,花园也可以保持郁郁青翠,繁花似锦。许多在尼尼微遗址中发现的浮雕,上面的图案都描述着这样一个花园。不仅如此,辛那赫瑞布的后代还经常提到在尼尼微的人造山形花园中捕猎的情景。因而,有人认为所谓的空中花园其实是在亚述的尼尼微,而建造空中花园的人是亚述国王辛那赫瑞布,而不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人们之所以会将空中花园张冠李戴,可能是由于亚述和巴比伦两个国家使用同一种语言,在文化传统上又有相似之处,再加上亚述人曾经征服并统治过巴比伦,从而使人产生误会,将巴比伦与亚述,巴比伦城与尼尼微城混为一谈,将空中花园从尼尼微城搬到巴比伦城也就不足为怪了。

无论“空中花园”在古巴比伦城,还是在尼尼微城,它都是人类文明的典型代表作品,永远是人们心中最美的仙境。

11.苏美尔文明之谜

曾几何时,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人们的眼中是一片蛮荒之地,连绵不断的沙漠,零星散布的土丘,勾勒出无比荒芜的画面。偶有一些阿拉伯人的驼队经过,更增添了几分荒凉。除了在《圣经》中仅有的几段带有诗意的描述之外,人们对这里的历史一无所知。直到近代的考古学家在底格里斯河上游发现了一座古代帝王的避暑行宫,人们才恍然大悟,在这人烟稀少的荒漠中,原来也存在过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汇聚着众多的种族,而西亚不仅是这些种族相互角逐的战场,同时也是各族文明的发展、融合、演化的舞台。在西亚诸多文明当中,苏美尔文明是最古老最重要的文明。它起自公元前4000年左右,至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比我们已知的任何一个文明都要古老。即便是埃及文明,充其量也只能算是苏美尔文明的小兄弟而已。随着人们对苏美尔文明的考察研究越来越深入,创造这一辉煌灿烂古文明的苏美尔人也吸引着越来越多世人的关注。人们不断地发现苏美尔文明的惊人之处和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远古时期的苏美尔人使用楔形文字和小型板式文本记事。他们的天文学发达得令人不可置信,他们对于月球自转周期的观察与我们今天使用精密仪器观测到的结果相比较只差0.4秒。在他们居住的库云底亚克山上发现的一道计算题,其运算结果是一个18位的数字,要知道这么复杂的计算即使是在古希腊文明全盛时期也是无法做到的。

苏美尔人的神话以及流传下来的一些碑文和图画也使我们感到吃惊。他们的诸神不具备人的形状,每一个象征某位神的符号同时又与某个星球相关。他们在一些画板上对星球的描绘极其准确,而且围绕着这些星球的大小不一的行星也各在其位。在他们遗留下来的一张草图上,有一个人头顶星球,其他的人则骑在带翅膀的球体上。还有一张画直接让人联想起一个原子模型。在他们珍贵的遗产中布满了谜团,充满了神奇诡异的气氛。

苏美尔人是最先将美索不达米亚带入文明社会的民族,他们拥有极为先进的文化,对西亚各种族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却不是西亚的土著居民。他们作为外来民族,相貌、语言、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都与其他的邻居完全不同。他们似乎是突然间出现在西亚历史上的,在将其灿烂的文明赠予西亚民族后又悄无声息地从西亚历史上消失了,就像是执行某种任务一样。

据考古信息表明,苏美尔人有在山上进行建筑活动的习惯,而在两河流域平原上没有山峰,于是苏美尔人便在平原上垒起山丘,然后在土丘上面修建神庙,苏美尔人中的富人也常常把自己的房屋建在山顶上。这些说明苏美尔的祖先在很久以前很可能住在山地中,后来因为某种原因,或许是生存环境的恶化,或许是为了获得富饶的土地,他们离开了故乡,来到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但是这种建筑的习俗并未因此而改变。因而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看到平原上四处分布的小山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