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通典
4891900000427

第427章 州郡七(4)

邓州今理穰县。本夏禹之国。春秋时,申伯、邓侯二国之地。战国属韩,后没于秦,封魏冉为穰侯,寻而属楚。始皇平天下,置南阳郡,两汉因之。晋为南阳国及顺阳、义阳二郡之境。宋、齐并为南阳郡。后魏置荆州。西魏为重镇。置兵以备齐。隋初改为邓州;炀帝初,为南阳、淯阳二郡地。大唐为邓州,或为南阳郡。领县七:

穰汉顺阳故城在今县西,亦后汉穰县地。后魏马圈镇在县北,萧齐大将陈显达攻围四十余日不下,败归。亦汉涅阳县地。又有六门堰、钳卢陂,并汉召信臣所作,溉田三万顷。又有汉朝阳县故城,在今县东南,今谓之朝城。涅,怒结反。

南阳古申国。汉置宛县。县南三十七里有小长安。又有汉杜衍县,在今县西。又有后汉淯阳县故城,在淯水之阳。

向城汉西鄂县故城在今县南。有鲁阳关及鲁阳山及精山。汉张衡墓亦在县南,崔瑗作碑,见在。百重山在县北,即是三之第一,又北分岭山岭北即三之二也。其第三入临汝郡鲁山县界。

内乡于中即此地。本楚之析邑。有丹水、淅水。旧置淅郡,即汉淅县、楚之白羽也。又有汉丹水县故城,在今县西南。检地志云战国张仪所言商于地,按荆州图则云今县东七里于村,盖昔所言商于地也。

菊潭有菊水,傍水居人饮此水,多寿也。

新野汉旧县,或曰棘阳县。有樊陂在西南。有光武台、邓晨宅。

临湍汉冠军县,霍去病所封。有湍水。

武当郡东至南阳郡二百四十里。南至房陵郡二百六十八里。西至安康郡七百里。北至南阳郡内乡县二百六十里。东南到襄阳郡三百七十里。西南到房陵郡三百六十里。西北到上洛郡上津县石丹山界三百四十里。东北到南阳郡三百四十里。去西京九百二十里,去东京九百十里。户九千一百,口四万六千二百九十。

均州今理武当县。战国时属韩。秦属南阳郡。汉为南阳、汉中二郡地。后汉因之。魏属南乡郡。晋、宋并属顺阳郡,后置武当郡。齐于此侨立始平郡,寻改为齐兴郡。梁置兴州。后周改为丰州。隋初郡废,改为均州;炀帝初州废,改为淅阳郡。今郡城即后汉延岑筑,据之。大唐为均州,或为武当郡。领县三:

武当汉旧县。有古塞城在县北,战国时,楚筑以备秦。所据之山,高峻险峭,今名大塞山。有武当山。

郧乡汉钖县也。古穈国地。春秋时,楚潘崇伐穈,至于钖穴,即此也。西晋改为郧乡。郧音云。

丰利汉长利县地。

襄阳郡东至汉东郡三百五十里。南至江陵郡四百七十里。西至房陵郡四百九十里。北至南阳郡一百八十里。东南到富水郡三百十六里。西南到夷陵郡五百七十里。西北到武当郡三百七十里。东北到淮安郡三百二十里。去西京千一百八十里,去东京八百五十里。户四万六千五十六,口二十三万一千四百。

襄州今理襄阳、赡养二县。禹贡荆河州之南境。南漳一县则荆州之域,余并荆河州之域。春秋以来楚地。秦南郡之北界。二汉属南郡、南阳二郡地。至献帝时,魏武始置襄阳郡,亦为重镇。蜀将关羽攻没于禁等七军,兵势甚盛。徐晃屯守,不下。曹公谓晃曰:「全襄阳,子之功也。」后孙权帅兵向西,时曹仁镇之,司马宣王言于魏文王曰:「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地,不可失也。」晋初因之,兼置荆河州。理于此。平吴后理江陵。东晋侨置雍州。时以雍州既没,流人聚此,魏该、朱序皆镇焉。宋文帝割荆州置雍州。领郡十七,理于此。襄阳去江陵步道五百,势同唇齿,无襄阳则江陵受敌。自东晋庾翼为荆州刺史,将谋北伐,遂镇襄阳。田土肥良,桑梓遍野,常为大镇。北接宛、洛,跨对楚、沔,为鄢郢北门,部领蛮左。齐、梁并因之,亦为重镇。后梁萧附庸于西魏,而都于此。西魏改曰襄州。隋复为襄阳郡。大唐因之。领县七:

襄阳汉中庐县也。盖貉越人徙于此,在襄水之阳。又有汉水及岘山。又有马鞍山,昔晋刘弘、山简九日宴处。

临汉汉樊县也。西魏置河南郡。有古樊城及宛水。又有鄾城,鄾音忧,即古鄾子国也。萧齐明帝建武中,将曹虎镇守,后魏主孝文帝率兵十万攻围樊城,不下。旧名赡养,天宝中改焉。

谷城春秋时谷国也。有阴县城,亦在此。又有汉故酇城,在县东北,汉之酇县也,萧何所封。说文云:酇音赞,酇县在南阳。,在何反,县在沛郡。按班固泗水亭高祖碑云:「文昌四友,汉有萧何。序功第一,受封于。」又江统徂淮赋云:「戾城而倚轩,寔萧公之故国。」谓何封沛郡之明矣。近代戴规辩字与姚察训纂,傍将众说,俱因此论,规即断云,何封沛之,夫人封南阳之酇。臣瓒及文颖等注,皆据茂陵书,萧何所封在南阳。按:茂陵书在武帝崩日,去何不远,指事为亲。且地理志以酇为侯国,则不言。又何本传:「子禄薨,无子。高后封何夫人同为酇侯,小子延为筑阳侯。孝文元年,罢同,更封延为酇侯。」寻筑阳距酇三十余里,若唯夫人封酇,则小子延独继其母乎,谓不然也。鲍至南雍州记云:「城内见有萧相国庙,相传谓为城隍神。」远近而推,茂陵书亦可依矣。

宜城楚之鄢都谓之郢。有蛮水。汉黎丘城在县北。又汉宜城县,在今县南,其地出美酒。旧名率道,天宝中改焉。

义清春秋庐戎国。秦山都县故城,在今县之东南。

乐乡春秋若国之地。有若乡、若水。中城山在县西南,山有城垒,极峻险。

南漳汉临沮县。有荆山,禹贡曰「荆及衡阳惟荆州」,即此山,卞和得玉之处。有地名柤中,吴朱然屯处。

汉东郡东至安陆郡一百五十里。南至富水郡四百六十里。西至襄阳郡一百五十里。北至淮安郡四百里。东南到安陆郡一百五十里。西南到富水郡四百六十里。西北到淮安郡四百三十里。东北到义阳郡二百四十里。去西京一千四百里,去东京一千八十里。户二万二千七百五十,口十万三千七百十。

随州光化郡在今郡东南三十余里,则荆州之域,余则荆河州之域,今理随县。春秋随侯之国。左传曰:「汉东之国,随为大。」其后属韩。秦、二汉并属南阳郡。晋属义阳郡,后分置随郡。宋齐因之。西魏置并州,后改曰随州。隋分其地,置汉东、舂陵二郡。大唐并为随州,或为汉东郡。领县四:

随汉旧县。后汉初,平林兵起,在县东北,地名也。梁置曲阳郡。东北有三钟山。

枣阳后汉蔡阳县。光武旧宅在今县南二里,有白水焉。又有汉舂陵故城,在今县东。汉元帝时,自零陵泠道县徙于此,即张衡所谓龙飞白水。后魏置南荆州。隋置舂陵郡。又有汉襄乡故城,在东北。梁下溠戍在县东南百有余里。后魏宣武正光初南伐,破之,置镇。梁又破镇置郡。溠,侧驾反。

唐城后魏曰厥西,置义阳郡,后曰肆州,或曰唐州。

光化自汉至宋为随县地。萧齐为安化县,西魏文帝改焉。

风俗

荆河之闲,四方辐辏,故周人善贾,趋利而纤啬。韩国分野,亦有险阻。苏秦谓韩宣王曰「韩北有巩、成皋之固,西有宣阳、商阪之塞,东有苑、穰、洧水,南有陉山」也。巩、成皋,则今巩县、汜水也。宜阳、商阪即今福昌山及商山也。苑、穰,今南阳界。陉山,今密县山。自东汉、魏、晋宅于洛阳,永嘉以后,战争不息。元魏徙居,纔过三纪。自西晋永嘉五年,刘曜陷洛阳,执怀帝,至后魏太和十九年,经百八十七年迁都。至永熙三年,又经三十九年,分为东、西魏矣。逮乎二魏,爰及齐、周、河、洛、汝、颍,迭为攻守。夫土中,风雨所交,宜乎建都立社,均天下之漕输,便万国之享献。不恃隘害,务修德刑,则卜代之期可延久也。

通典州郡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