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通典
4891900000449

第449章 边防一(2)

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来适韩国,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有城栅。其言语有类秦人,由是或谓之为秦韩。其王常用马韩人作之,世世相系袭。辰韩不得自立为王,明其为流移之人故也。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皆为徒。诸小邑各有渠帅,大者名臣智,次有险侧,次有樊濊,次有杀奚,次有邑借。皆其官名。土地肥美,宜五谷。知蚕桑,作缣布,乘驾牛马。嫁娶以礼。其俗男女有别。以大鸟羽送死,其意欲使死者飞扬。国出铁,韩、濊、倭皆从取之。诸市买皆用铁,如中国用钱,又以供给二郡。俗喜歌舞、饮酒、鼓琴瑟。其瑟形似筑,弹之亦有音曲。儿生便以石厌其头,欲其扁。故辰韩人皆扁头。扁音补典反。男女近倭,亦文身,便步战,兵杖与马韩同。其俗,行者相逢,皆住让路。

弁辰

弁辰与辰韩杂居,亦有城郭。衣服居处与辰韩同,言语风俗相似,祠祭鬼神有异。施灶皆在户西。

初,朝鲜王准为卫满所破,乃将其余众数千人走入海,攻马韩,破之,自立为韩王。准后灭绝,马韩人复自立为辰王。后汉光武建武中,韩人廉斯人苏马諟等诣乐浪贡献。諟音是。帝封苏马諟为汉廉斯邑君,使属乐浪郡,四时朝谒。灵帝末,韩、濊并盛,郡县不能制,百姓苦乱,多流亡入韩者。献帝建安中,公孙康分屯有、有盐县屯有、有盐并汉辽东属县,并今东夷之地。以南荒地为带方郡,遣公孙模、张敞等收集遗民,兴兵代韩、濊,旧民稍出。是后倭韩遂属带方。魏景初中,明帝密遣带方太守刘昕、乐浪太守鲜于嗣越海定二郡,诸韩国臣智加赐邑君印绶,其次与邑长。其俗好衣帻,下户诣郡朝谒,皆假衣帻,自服印绶衣帻千有余人。部从事吴林以乐浪本统韩国,分割辰韩八国以与乐浪。晋武帝咸宁中,马韩王来朝,自是无闻。三韩盖为百济、新罗所吞并。

百济

百济,即后汉末夫余王尉仇台之后,后魏时百济王上表云:「臣与高丽先出夫余。」初以百家济海,因号百济。晋时句丽既略有辽东,百济亦据有辽西、晋平二郡。今柳城、北平之间。自晋以后,吞并诸国,据有马韩故地。其国东西四百里,南北九百里,南接新罗,北拒高丽千余里,西限大海,处小海之南。国西南海中有三岛,出黄漆树,似小榎树而大。六月取汁,漆器物若黄金,其光夺目。自晋代受蕃爵,自置百济郡。义熙中,以百济王夫余腆佗典反为使持节、都督百济诸军事。宋、齐并遣使朝贡,授官,封其人。

土著地多下湿,率皆山居。其都理建居拔城。王号「于罗瑕」,百姓呼为「吉支」,音干。夏言并王也。王妻号「于陆」,夏言妃也。官有十六品:左平一品,达率二品,恩率三品,德率四品,扞率五品,柰率六品,以上冠饰银花;将德七品,紫带;施德八品,皁带;固德九品,赤带;季德十品,青带;对德十一品,文督十二品,皆黄带;武督十三品,佐军十四品,振武十五品,克虞十六品,皆白带。统兵以达率、德率、扞率为之,人庶及余小城咸分隶焉。其衣服,男子略同于高丽,拜谒之礼以两手据地为敬。妇人衣似袍而袖微大,在室者编发盘于首,后垂一道为饰,出嫁者乃分为两道焉。兵有弓、箭、刀、。俗重骑射,兼爱坟史。其秀异者颇解属文,又解阴阳五行。用宋元嘉历,以建寅月为岁首。亦解医药、卜筮、占相之术。有投壶、樗蒲等杂戏,然尤尚弈碁。僧尼寺塔甚多,而无道士。赋税以布、绢、麻、米等。婚娶之礼略同华俗。父母及夫死者三年持服,余亲则葬讫除之。气候温暖,五谷、杂果、菜蔬及酒醴、肴馔、乐器之属多同于内地,唯无驼、骡、驴、羊、鹅、鸭等云。其王以四仲之月祭天,又每岁四祠其始祖仇台之庙。大姓有八族:沙氏、燕氏、劦氏、劦音侠。解氏、真氏、国氏、木氏、音白氏。国西南人岛居者十五所,皆有城邑。

后魏孝文遣众征破之。后其王牟大为高句丽所破,衰弱累年,迁居南韩地。隋文开皇初,其王夫余昌遣使贡方物,拜为带方郡公、百济王。大唐武德、贞观中,频遣使朝贡。显庆五年,遣苏定方讨平之。旧有五部,分统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万户,至是以其地分置熊津、马韩、东明等五都督府,仍以其酋渠为都督府刺史。其旧地没于新罗,城傍余众后渐寡弱,散投突厥及靺鞨。其主夫余崇竟不敢还旧国,土地尽没于新罗、靺鞨,夫余氏君长遂绝。

新罗

新罗国,魏时新卢国焉,其先本辰韩种也。辰韩始有六国,稍分为十二,新罗则其一也。初曰新卢,宋时曰新罗,或曰斯罗。其国在百济东南五百余里,亦在高丽东南,兼有汉时乐浪郡之地。东滨大海。魏将毋丘俭讨高丽,破之,奔沃沮。其后复归故国,留者遂为新罗焉,故其人杂有华夏、高丽、百济之属,兼有沃沮、不耐、韩、濊之地。其王本百济人,自海逃入新罗,遂王其国。其国小,不能自通使聘。

苻坚时,其王楼寒遣使卫头朝贡。坚曰:「卿言海东之事与古不同,何也?」答曰:「亦犹中国,时代变革,名号改易,今焉得同。」梁武帝普通二年,王姓慕名秦,始使人随百济献方物。其俗呼城曰「健牟罗」,其邑在内曰「喙评」,喙,呼秽反。在外曰「邑勒」,亦中国之言郡县也。国有六喙评、五十二邑勒。土地肥美,宜植五谷,多桑麻果菜鸟兽,物产略与华同。

至隋文帝时,遣使来贡。其王姓金名真平,隋东蕃风俗记云:「金姓相承三十余叶。」文帝拜为乐浪郡公、新罗王。其王至今亦姓金。按梁史云姓慕,未详中间易姓之由。其先附属于百济,后因百济征高丽,人不堪戎役,相率归之,遂致强盛,因袭加罗、任那诸国,灭之。并三韩之地。其西北界犬牙出高丽、百济之间。

官有十六等,其一曰伊罚于,贵如相,次伊尺于,次迎于,次破弥于,次大河尺于,次河尺于,次乙吉于,次沙咄于,咄,都骨反。次及伏于,次大奈摩,次大舍,次小舍,次吉土,次大乌,次小乌,次达位。外有郡县。文字、甲兵同于中国。选人壮健者悉入军,烽、戍、逻郎佐反。俱有屯营部伍。风俗、刑政、衣服略与高丽、百济同。

大唐贞观二十二年,其王金春秋来朝,拜为特进,请改章服以从华制。

倭自后汉通焉,在带方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光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安帝永初元年,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桓、灵间,倭国大乱,更相攻伐,历年无主。有一女子名曰卑弥呼,年长不嫁,事鬼道,能以妖惑众,于是共立为王。侍婢千人,少有见者。唯有男子一人给饮食、传辞出入。居处宫室楼观,城栅严设,常有人持兵守卫。

魏明帝景初二年,司马宣王之平公孙氏也,倭女王始遣大夫诣京都贡献。魏以为亲魏倭王,假金印紫绶。齐王正始中,卑弥呼死,立其宗女台舆为王。魏略云:「倭人自谓太伯之后。」其后复立男王,并受中国爵命。晋武帝泰始初,遣使重译入贡。

宋武帝永初二年,倭王赞修贡职,至曾孙武,顺帝升明二年,遣使上表曰:「封国偏远,作蕃于外,自昔祖祢,躬擐甲冑,跋涉山川,不遑宁处,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平海北九十五国。臣虽下愚,忝胤先绪,驱率所统,归崇天极,道遥百济,装船理舫。而句丽无道,图欲见吞,虔刘不已,每致稽滞。臣欲练甲理兵,摧此强敌,克靖方难,无替前功。窃自假开府仪同三司,其余咸各假授。」诏除武使持节、安东大将军、倭王。

其王理邪马台国,或云邪摩堆。去辽东万二千里,在百济、新罗东南,其国界东西五月行,南北三月行,各至于海,大较在会稽、闽川之东,亦与朱崖、儋耳相近。其国土俗宜禾稻、麻纻、蚕桑,知织绩为缣布。出白珠、青玉。其山出铜,有丹。土气温暖,冬夏生菜茹,无牛、马、虎、豹、羊,有姜、桂、橘、椒、蘘荷,不知以为滋味。出黑雉。有兽如牛,名山鼠。又有大蛇吞此兽,蛇皮坚不可斫,其上孔乍开乍闭,时或有光,射中之蛇则死。其兵有矛、楯、木弓、竹矢,或以骨为镞。男子皆黥面文身。自谓太伯之后,衣皆横幅结束,相连无缝。女人披发屈紒,作衣如单被,穿其中央,贯头而着之。并以丹朱涂其身,如中国之用粉也。有城栅、屋室,父母兄弟异处,唯会同男女无别。饮食以手,而用笾豆。俗皆徒跣,以蹲踞为恭敬。人性嗜酒,多寿考。国多女,大人皆有四五妻,其余或两或三,女人不淫不妒。又俗不盗窃,少争讼。其婚嫁不娶同姓,妇入夫家必先跨火,乃与夫相见。其死停丧十余日,家人哭泣,不进酒食肉,亲宾就尸歌舞为乐。有棺无椁,封土作冢。举大事,灼骨以卜,用决吉凶。其行来渡海诣中国,常使一人不栉沐,不食肉,不近妇人,名曰「持衰」。若在涂吉利,则共顾其财物;若有疾病、遭暴害,以为持衰不谨,便共杀之。官有十二等:一曰大德,次小德,次大仁,次小仁,次大义,次小义,次大礼,次小礼,次大智,次小智,次大信,次小信,员无定数。有军尼百二十人,犹中国牧宰。八十户置一伊尼翼,如里长也;十伊尼翼属一军尼。其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尤信巫觋。每至正月一日,必射戏饮酒,其余节略与华同。乐有五弦琴、笛,好棋博、握槊、摴蒲之戏。

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倭王姓阿每,名多利思比孤,其国号「阿辈鸡弥」,华言天儿也,遣使诣阙。其书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帝览之不悦,谓鸿胪卿曰:「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明年,帝遣文林郎裴清使于倭国。渡百济,东至一支国,又至竹斯国。又东至秦王国,其人同于华夏,以为夷洲,疑不能明也。又经十余国达于海岸。自竹斯以东,皆附庸于倭。清将至,王遣小德阿辈台,从数百人,设仪仗,鸣鼓角来迎。又遣大礼歌多毗从二百余骑郊劳。既至彼都,其王与清相见,设宴享以遣。复令使者随清来贡方物。其国跣足,以幅布蔽其前后,椎髻无冠带。隋炀帝时始赐衣冠,令以彩锦为冠饰,裳皆施,音馔。缀以金玉。衣服之制颇同新罗。

大唐贞观五年,遣新州刺史高仁表持节抚之。浮海数月方至。仁表无绥远之才,与其王争礼,不宣朝命而还,由是遂绝。

又千余里至侏儒国,人长三四尺。自侏儒东南行船行一年至裸国、黑齿国,使驿所传,极于此矣。

倭一名日本,自云国在日边,故以为称。武太后长安二年,遣其大臣朝臣真人贡方物。「朝臣真人」者,犹中国地官尚书也,颇读经史,解属文,首冠进德冠,其顶有花,分而四散,身服紫袍,以帛为腰带,容止温雅。朝廷异之,拜为司膳员外郎。天宝末,卫尉少卿朝衡即其国人。

夫余

夫余国,后汉通焉。初,北夷橐离国王按后汉、魏二史皆云:夫余国在高句丽北。又案:后魏及隋史,高句丽在夫余国南。而隋史云百济出于夫余,夫余出于高句丽国王子东明之后也。又谓橐离国即高丽国,乃夫余国当在句丽之南矣。若详考诸家所说,疑橐离在夫余之北,别是一国。然未详孰是。有子曰东明,长而善射,王忌其猛而欲杀之。东明奔走,南渡掩水,因至夫余而王之。顺帝永和初,其王始来朝。帝作黄门鼓吹、角抵戏以遣之。夫余本属玄菟,至汉末公孙度雄张海东,威服外夷,其王始死,子尉仇台立,更属辽东。时句丽、鲜卑强,度以夫余在二虏之间,妻以宗女。至孙位居嗣立。正始中,幽州刺史毋丘俭将兵讨句丽,遣玄菟太守王颀音其诣夫余。位居遣大加郊迎,供军粮。自后汉时夫余王葬用玉匣,常先以付玄菟郡,王死则迎取以葬。及公孙渊伏诛,玄菟库犹得玉匣一具。晋时夫余库有玉璧珪瓒,数代之物,传以为宝,耆老言「先代之所赐也」。其印文言「濊王之印」。国有故城,名濊城,盖本濊貊之地。

其国在长城之北,去玄菟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可方二千里。有户八万。土宜五谷,不生五果。有宫室、仓库、牢狱。多山陵广泽。其人性强勇谨厚,不寇抄。以六畜名官,有马加、牛加、猪加、狗加、犬使。犬使者,使者邑落有豪民,名下户皆为奴仆。诸加别主四出,道大者数千家,小者数百家。会同拜爵,揖让升降,有似中国。以腊月祭天。译人传辞,皆跪手据地窃语。用刑严急,杀人者死,没其家人为奴婢。窃盗一责十二。男女淫,妇人妒,皆杀之。兄死妻嫂,与北狄同俗。出名马、赤玉、貂豽,美珠大者如酸枣。以弓矢刀矛为兵,家家自有铠仗。作城栅皆圆,有似牢狱。行人无昼夜好歌吟,通日声不绝。有军事亦祭天,杀牛观蹄,以占吉凶,蹄解者为凶,合者为吉。有敌,诸加自战,下户但担粮食音嗣之。其死,夏月皆用冰。杀人殉葬,多者百数。厚葬,有棺无椁。其居丧,男女皆纯白,妇人着布面衣,去环佩,大体与中国髣佛。

至太康六年,为慕容廆所袭破。廆,呼罪反。其王依虑自杀,子弟走保沃沮。武帝以何龛为护东夷校尉。明年,夫余后王依罗遣使诣龛,求率见人还复旧国。龛遣督邮贾沈以兵送之。尔后每为廆掠其种人,卖于中国,帝又以官物赎还,禁市夫余之口。自后无闻。

虾夷

虾夷国,海岛中小国也。其使须长四尺,尤善弓矢。插箭于首,令人戴瓠而立,四十步射之,无不中者。大唐显庆四年十月,随倭国使人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