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稀见地方志提要
5049200000110

第110章

开化府志十卷清道光九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何怀道修,万重筼纂。怀道字涑园,陕西人,由监生历仕州县,道光五年升任开化府知府,重筼字古厓,贡生,开阳书院教习。《开化府志》创修于清乾隆戊寅,知府杨大宾延赵震纂府志十卷,此志乃增辑《杨志》后七十余年之事,成于道光丁亥。其书体例,分图象、建置、山川、田赋、官师、学校、人物、兵防、风俗、艺文十门,各门具有序跋,据怀道序谓:“此志辑成后,求正于省志总纂查守樗,及山阴史澹初。”按此志体裁,颇为精密,其大抵参依杨大宾旧志,而补漏匡误之处甚多,为《开化府志》之最完善者也。按建置志载,开化汉句町国地,唐初属越嵩郡;后没于南诏,为强现、牙车、教化三郡;元为强现三部,明为教化三部。清以教化、王弄、安南三长官司地,置开化府;有开化河在文山县,源出白龙潭,流经郡治东入马关,又东南流入越南,河一名清水河,又名盘龙河。

云南昭通镇风土武备总册不分卷清道光十九年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张文焕纂。文焕任昭通镇营标下中军游击,兼管营事。按此册为呈报昭通镇营情况细册,叙镇标肆营之疆域、形势、城池,方舆、民风、土俗,及额设武职、粮饷、军火、器械、塘汛、墩台、程站里数、同城文职、土司、少数民族之情况甚详。昭通设镇肇始,其地旧为乌蒙土府,禄氏所辖;古为窦甸,汉为牂牁郡。自禄氏始祖与孟获同时,栖于阿汪之后山,即今东川府所属阿汪村,或称唐时乌部仲牟因之裔,阿统其十一世焉。乌蒙始强,因号乌蒙部;宋时封阿杓为乌蒙王也。元至元置乌蒙路,明洪武改乌蒙军民府,隶四川布政司。清雍正六年改土设流,归滇管辖,设乌蒙镇。屯兵标下中左右三营,每营设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营兵九百名,三营共二千七百名。此册绘五色镇府舆图、各少数民族图、中营分布图等。

新修昭通府恩安县志稿六卷清宣统三年传抄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清汪丙谦纂修。丙谦杭州府仁和县人,监生,乾隆四十年任昭通府知府。恩安为昭通府附郭县,昭通旧号乌蒙府,唐时为乌蒙部所居,元始置乌撒路,明改为昭通府,属四川布政使司,清改隶云南。是书为知府主修郭县之志,而所记兼及一郡之事,叙述则止于乾隆时,体裁散乱。

镇雄州志六卷清乾隆四十九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屠述濂纂修。述濂字南洲,孝感县人,乾隆四十五年任镇雄知州。镇雄为汉牂牁县地,唐宋时为乌蒙所据;元置芒部路,明升为镇雄军民府,属四川布政司,清改隶云南昭通府。镇雄旧无州志,惟知州李至纯所辑《存牍》,述濂据其《存牍》纂成此志。其书编次,自卷一至卷四分二十六门,附目十八;卷五为人物志,子目十二;卷六艺文志,子目十三。以景胜、物产、祥异入于人物,则门类乖乱,序次颠倒矣。

元江府志二卷清康熙五十一年修,抄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章履成纂修。履成字人也,绍兴府会稽县人,康熙中任元江府知府。元江古名惠龙甸,又号因远,在滇之西南,其地最僻。按沿革,唐为银生节度属地,宋为和泥部所据,元为元江路,明为元江府,清初因之。境有元江,源出梁王山,因名。元江旧无郡志,《滇省全志》于元江郡亦仅寥寥数语,略而未备。此志为履成与儒学教授张凤鸣、训导陈冏伯、经历刘接武分辑纂成,共分二十七门,无大纲,纪载颇略。然其书为郡志肇端,采摭不易。此志虽系抄本,今为仅存罕有之书也。

元江州志四卷清道光六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广裕纂修。广裕字石如,长白人,道光五年任元江州知州。元江自清雍正间降府为州,此志继章履成府志重修,分地理、建设、赋役、人物四纲,子目二十有八。较《章志》颇有增补,是时元江为直隶州,仅领新平一县。新平东北青龙、厂场、武垻产伏苓,为云南之最著。

永北府志二十八卷清乾隆三十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陈奇典纂修。奇典福建同安县人,由贡生历官州县,乾隆二十八年升任永北知府。按沿革,永北晋时为施部所据;唐时南诏始置善巨郡,又号北方晱、威偈晱,段氏时改为成纪镇。元初置施州,寻改北胜州,后升为府,明降为州,清初为直隶州,后升为府。自升府后,未有府志,惟明万历辛丑修有《北胜州遗编》一卷。此志乃踵纂《遗编》后百余年之事,成于乾隆三十年,书凡二十七门,体裁尚为简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