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稀见地方志提要
5049200000031

第31章

安定县志七卷明万历十五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存卷一至二)

明张嘉孚纂。嘉孚字立庵,安定县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治知县,升同知,历黄州知府、四川副使。《安定县志》创于正德七年教谕贾秉宜、嘉靖二十年教谕冷昂重纂。按本志嘉孚序谓:“安定自设立来,无刻志。”则贾、冷二志,未经付刻焉。是志嘉孚为应邑令陈鼎南之属,纂成于万历十三年,而未付刻,至二十五年知县恽应翼又增订之,始为刻行,是时嘉孚已殁矣。此志大字精刻,殊为名贵。其体例,分地志、人志、政志、教志、兵志、文志、杂志七门,凡六十二目,义例简质,纪事核而不诞。按沿革:安定春秋时,羌戎之所居,至汉始属陇西郡,在唐则为渭州西市贸马之所也。五代时又沦于先零,宋元皇中于此筑安西城,属通远军。金大定中改为定西县,属巩州;元时因地震定,改名安定。元至正十二年,陇西地震百余日,安西尤甚,移山湮谷,陷没庐舍,此志《地志》记其事。但自《政志》以下至《杂志》五门,则久佚无稽。

续修会宁县志二卷清道光二十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徐敬纂修。敬字信轩,临川县人,监生,道光十七年任会宁知县。案会宁设县,始于金置西宁,其后会州尝徙治之,明时定名会宁。明时邑志,早已沦散无稽,知县黄显祖求得邑人王守基、范良儒所辑志草,删存其略。道光十一年知县毕光尧,复就黄本参证,纂成县志十二卷。是志敬续自《毕志》十一年后仅九载之事;条项皆依《毕志》门类,纂成续志二卷。《毕志》共十二门,皆有小序,是志当续者则续之,不续者,则仍其小序。所续者,惟建置、学校、秩官、人物、选举、艺文六门,事简为易。但《毕志》于沿革考证,颇多错乱,职官、选举有误漏,人物有附会。时人称徐敬多才识,能文章;何不为旧志纠正,以成邑之信史,而仅成卷一卷二两卷,殊为可惜。

通渭县志四卷明万历四十四年刊本(甘肃省图书馆藏,存卷一至三)

明刘世纶修,白我心纂。世纶万历间通渭知县。我心通渭人,仕龙安府经历。按沿革,宋始置通渭堡,属陕西秦凤路巩州。金升为县,元明因之,属陕西省巩昌府。《通渭县志》,见嘉靖《陕西通志》《风俗志》引载《通渭志》,则嘉靖前已有志矣。又本志世纶序云:“通渭故有志,历久时异事殊,今昔半不相伦。”又秦大夔序云:“邑令刘君于视事稍暇,锐意修志,属草盈箧,复延邑人白生编次之,不半载而成,凡四卷八目。”按此志修时旧志犹存,其所定体例或仍旧例,分疆理、建置、礼制、田赋、官师、人物、选举、文艺八类,析子目殊多牵混,疆理、礼制二类分目尤为琐碎,又纪事颇多缺谬。康熙五年知县顾竟成修县志,仍依此志类目,另增《拾遗》《正讹》二门,以笺补缺误者多。是志今存卷一至三,据秦大夔序,志凡四卷。

漳县志五卷旧抄本(甘肃省图书馆藏)

清周裕杭纂修。裕杭修《武阳志》,已著录。漳县与武阳皆为陇西县之分县。武阳与陇西同城,故《武阳志》志名,首标《陇西分县》,漳县则为分属,志名只题《漳县志》。按漳县建县有四百余年,清光绪初以附治陇西为分县,民国二年改陇西县丞分理制,后复为漳县,直隶于省。邑志之作,据康熙《巩昌府志》引有《漳县志》。后志书毁于兵燹。是志为陇西县丞分治时所纂,其体例同于《武阳志》,叙漳河水道,甚有条理。

宁远县志五卷明万历十五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刊本残缺,上海图书馆藏抄本全)

明邹浩纂修。浩沧州人,万历十三年任宁远知县。宁远三国魏改貆道县为武城,晋为新兴寨。宋初置宁远寨,崇宁中复为貆道县,金废为寨。至明复改为宁远县,属巩昌府。邑志始创于成化时县人王璠,久佚。此志为浩仕宁远时,属廪生宋万宁采集旧闻,浩自笔括成帙。其书体例严简,分图象、舆地、人物、政事、艺文五类,共二十二目。卷后有县教谕员一清跋谓:“事核而确,无溢美,无渗漏。”观其书,辞无溢美则有之,至于核确则有疑焉。如叙沿革以貆道为旧县,以《水经注》证之,则貆道亦不在今宁远。至于职官选举,其渗漏者,犹甚多也。

宁远县志续略八卷清乾隆一十七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胡奠域修,于缵周纂。奠域字禹敷,荆门人,宁远知县。缵周宁远人,拔贡。是志为续康熙间知县冯同宪修县志后三十余年事物;体例悉从《冯志》列天文、地舆、建置、政治、官师、选举、人物、艺文八门,较《冯志》条目,增天文、艺文二门;而艺文小序又极称前志为得体。选举惟载于氏一门独详,而出于缵周所作,不免偏于私已焉。按此志乾隆原本极稀见矣,道光十五年重刻本流传较多,末附《县志补缺》六页,言知县苏得坡创设书院事,则为道光时所附。

续岷州志采访初稿不分卷民国三十二年稿本(甘肃省图书藏)

近人陈如平纂。岷州即今岷县,故秦汉时临洮县地也。据本志建置,谓建置自唐武德四年置总管府于此始焉。岷志修于明者,有正德、嘉靖、万历三志,皆早佚,其书皆称卫志,因明时于此设卫;至清康熙中,始改卫为州。康熙二十六年卫守备胡可桢,修《卫志》一卷,康熙四十一年抚民同知汪元絅修《州志》二十卷,岷志体例始臻完备。嗣后百数十余年,未见有修之者也。此稿始为增续,因其部首残缺,无以窥其体例;由文中散抄其目次如下:建置、疆域、山水、道路、公署、学校、关梁、乡镇、贡赋、厘税、度支、科名、学问、忠节、孝义、方技、仙释、列女、职官、宦迹二十篇。艺文、杂录,未见登载,以职官宦迹,列于仙释列女之后,编次如未有厘订,记载亦寥寥,故称曰采访初稿。

洮州卫志一卷清乾隆间修。抄本(北京图书馆藏)

是志不著纂修人姓氏。惟书中载有乾隆十四年事,其书见缪氏《学部方志目》著录,题为《乾隆洮州卫志》一卷,著录为抄本。按洮州为今临潭县,自周武帝逐吐谷军,始置洮州洮阳郡。见《明史·艺文志》载李玑《洮州卫志》五卷,未考纂成于何时也。其后卫守备吴垚著《卫志》一卷,纂成于康熙二十六年。是志记载大抵仍《吴志》原文,稍为增续。其书分建置、疆域、山川、关梁、职官、城池、公署、学校、祠祀、贡赋、兵防、物产、风俗、古迹、封爵、人物、忠烈、列女十八门。康熙《吴志》,今犹有抄本流传,门类与此志同。

平凉府志十三卷明嘉靖三十九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存卷四)

明赵时春纂。时春字景仁,号浚谷,平凉人;嘉靖六年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按此书《四库全书提要·存目》著录为《平凉府通志》,兹从本志卷第一行题名著录。此书存卷四一卷,及府城图三页;据张维《陇右方志录》著录此志共十三卷。卷一、二、三府志,卷四平凉县;卷五泾州,卷六灵台县,卷七静宁州,卷八庄浪县,卷九固原州,卷十镇原县,卷十一华亭县,卷十二崇信县,卷十三隆德县,共十七门。南京图书馆藏存卷一至十四、卷十八至三十六,全书共四十七卷,系以分卷共计也。维谓:“此志寺观痛斥异端,物产尽载菊谱,则不免末大于本。”《四库全书·提要》谓:“此志考证叙述,具有史法,在关中诸志之内,最为有名。惜其漫漶磨灭,已不可缮写,故仅存其目。”则此志在乾隆时,已不易得其全书矣。

庄浪汇纪八卷明万历四十四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李作舟纂。作舟重庆府合州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官至整饬西宁兵备,抚治番夷陕西按察司使副使。按庄浪为甘肃黄河以西首重之镇,汉时广武地也。自魏晋迄唐宋,入于夏;元更名庄浪。明初于此置卫,后改为县。庄浪志乘,据本志作舟序有云:“顾上下数千年,掌故阙如。”则此志以前,似无志乘矣。但考《明史艺文志》有《古庄浪漫记》八卷,不著撰人及纂修时间。又见张维《陇右方志录》著有万历《庄浪县志》,万历七年知县卫东鲁所修。《明志》之《漫记》,疑即是此书,《张录》之万历志,未审见之于何书焉。按是志义例谓:“其体则史,其例则志,其综汇则六官。”何以为体史例志,其言不明,而难审其义。其所谓六官者,以汇集案卷档册,分吏书、户书、礼书,兵书、刑书、工书六科。其书首有庄浪图,附图说,书后有《事实》一篇,以记茶马要政,募民转输军实之事。其余六篇,乃汇聚史料,皆未经笔削裁订。故其书纪事迹则真实可靠,但其编纂序次,则漫无统例,使览者之难阅也。

正宁县志十八卷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折遇兰纂修。遇兰字佩湘,号霄山,阳曲人;乾隆三十五年进士,翌年授正宁知县,以内艰归,服阙,补湖南浏阳知县,继调广东普宁知县,卒于官。所著有《霁山文集》《看云山房诗草》,正宁原名真宁,以清世宗名(胤祯),改称正宁。邑志于明季县人巩国家,始纂《真宁县志》五卷,崇祯时县人巩焴又为重纂,二志均久佚。县志为今存邑志最早之书,其体例,卷一舆图,卷二至卷十八,为天文志、地理志、建置志、祠祀志、田赋志、官师志、献征志、祥眚志、轶事志、艺文志,子目凡四十。此志简核得法,议论极严断限,引据往事必注明出处,见于每书。例如地理志古迹,纪黄帝陵在邑之桥山,注见之于《史记》曰:汉武帝北巡朔方还,祭黄帝于桥山。其书记载古事往迹,皆用此例,而不空用“相传”二字。

甘镇志不分卷清顺治十四年重刊明季修本(徐家汇藏书楼藏旧抄本)

是志不著纂修人名氏,书首页载,顺治丁酉分巡西宁道按察司副使杨春茂重刊《甘镇志·序》,云:“逆回米剌印反,作乱公署,册案悉被焚烧,由是重刻是书。”按米剌印于顺治五年四月与丁国栋,拥明延长王朱识囗〈釒穿〉。是志体例,分地理志、建置志、官师志、兵防志、岁计志、人物志六门,子目凡二十有六。兵防志记边事甚详。人物忠列传有《苏武传》。科贡附入人物,记载至嘉靖三十六年止。据乾隆《甘州府志》钟赓起序谓:“顺治丁酉杨副使春茂撰《镇志》六帙,仅搜罗至明季隆、万中而止。”但据本书春茂序所称重刊,而非春茂所重纂也。然阅春茂序中有云“靡不博采备陈,阅月成编锓版”等语,似有重纂语气。故后之书目著录,以为春茂重纂也。

山丹县志十卷清道光十一年刊本(甘肃省图书馆藏)

清黄璟纂修。璟字梅村,平定县人,举人,道光七年任山丹县知县。山丹自元明以来为甘州府属县,据嘉靖《陕西通志·风俗志》引有元《山丹志》;修于明时者,今无可考。按本志鲁萃序谓:“山丹旧无志,嘉庆十五年广文武功党双原(行义),始从府志手录一册,另加续纂,藏其稿于明经壬庭山家中。道光七年山右黄明府,即其所编纂者,逐类考核,略加润色,汇集成卷;而壬明经出橐资,付之剞劂。”按此则此志系据嘉庆《党志稿》增辑而成。其书卷一世纪、卷二国朝纪略、卷三地理、卷四营建、卷五水利、卷六学校、卷七人物、卷八选举、卷九食货、卷十艺文。地理、营建、学校、人物、选举、食货,又分子目,凡四十有二。《世纪》开端云:“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注云:“《雍州录》《甘志》,而于导弱水上,遗落陶唐氏三字,遂致时代不明。”然遗落陶唐氏三字,而不知其以何据焉。人物志分门不免过冗,以官师归入之,殊欠志例。又其书于考订未能精核,例如地理志,以沿《甘州府志》之误,以居延(即居延海,在额济纳旗)为在县北大口子,后修县志始以纠正。惟水利志,纪载河川源流变迁,及疏导灌溉之策,可以资考也。

崇信县志二卷清顺治十七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于元煜纂修。元煜东阿县人,举人,顺治间崇信知县。考崇信建县始于宋,邑乘创于何时,未可详稽。乾隆《甘肃通志》载:明柳仲庭任崇信知县,纂修邑乘,笔削谨严。是志元煜据顺治六年知县武全文纂成志稿,嘱邑人刘显世等,重为采摭编纂,自为总辑而成。其书体例,别为上下二卷,上卷沿革、疆域、山水、风俗、物产、赋役、城堡;下卷学校、坛庙、寺观、官师、人物、利病、灾异。书后附《芮谷志》一卷,为武全文撰,元煜增补。其书义例尚为简洁,惟以选举附于学校,官师表传不分,体裁犹不足明晰。

灵台县志四卷清顺治十五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黄居中修,杨淳纂。居中字定方,福建龙溪人;顺治九年进士,翌年任灵台知县。淳灵台人,贡生。是志为居中莅县即属淳等编录;其书凡五纲,曰方舆汇、曰建置汇、曰赋役汇、曰秩官汇、曰人物汇。五纲以汇名篇,此例颇为罕见。每汇均有小序,以物产利弊附之赋役;物产载惠安堡盐,昔无销引之例,清初因商贾乏人,引课缺额,分隶于各州县,户口计人丁之多寡以均派,引盐为他志所未载。而利弊一目,尽为当时县政,可以考见民生利病。其以灾异附之人物,又以人物未入祀乡贤者,另立纪迹一目,则为志例之所未妥。其书于小序外,不自撰一辞,全书为“纂类”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