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5060100000014

第14章

香嚴禪師。芟除艸木。偶拋瓦礫擊竹作聲。省悟。遽歸沐浴。焚香。遙禮溈山。讚曰。和尚大慈。恩踰父母。當時若為我說破。何有今日之事。乃有頌曰。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溈山聞得。謂仰山曰。此子徹也。仰曰。此是心機意識。著述得成。待某甲親自勘過。仰後見師曰。和尚讚歎師弟發明大事。你試說看。師舉前頌。仰曰。此是夙習記持而成。若有正悟。別更說看。師又成頌曰。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仰曰。如來禪。許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師復有頌曰。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仰乃報偽山曰。且喜閑師弟會祖師禪也。

香嚴於擊竹聲中。悟入成頌。自謂千了百當。不料被他仰山師兄一拶。換却眼睛。直得貧到錐也無處。更加一拶。猶道未在。至第三頌。方許他會祖師禪。若當時不是仰山這兩拶。幾合有頭無尾。何故偽山輕輕放過。放過且止。且道他父子心行還有異同也無。速道。

今人不能俱行乞食。或入叢林。或入菴院。或出遠方。亦未免有金銀之費。

【箋】不能乞食句。預見法運衰微。能毋感慨。此下至不無金銀之費。雲棲未免入水救人。以慈悲故。有云。律中無暫開之文。以雲棲為杜撰。乃不知佛住世時。金銀何用。故不捉持。當斯像法住世。非錢不行。恐塞參學之路。乃體會佛心。因時而著此篇。故下文隨開隨遮。不使後學積聚以長貪心也。

不營求。不畜積。不販賣。不以七寶裝飾衣器等物。庶幾可耳。如或不然。得罪彌重。噫。可不戒歟。

【箋】纔登初地。專致學道。恐其恣長貪心。金銀不經其手。而況積畜。

徵。今叢林執掌錢糓者。漫不為事。於貪能不累乎。

訓。常住司執錢穀。無非佛物法物僧物。於己何有。若此中沾染毫釐。即是鑊湯爐炭。若此中涇渭分明。即是青蓮華藏。

寶訓。死心曰。求利者不可與道。求道者不可與利。古人非不能兼之。葢其勢不可也。使利與道兼行。則商賈屠沽閭閻負販之徒。皆能求之矣。何必古人棄富貴。忘功名。灰心泯志。於空山大澤之中。澗飲木食而終其身哉。必為利與道行之。不相違礙。譬如捧漏巵而灌焦釜。則莫能滴矣。

論。十惡以意業為上。三毒以貪心居首。財利於人。為禍最烈。而沙門殆有甚焉。律言。沙彌四患。而手捉金銀。乃與飲酒淫欲。邪命自活並列。

【箋】四分律。沙門釋子。不得捉持金銀若錢。沙門釋子。捨離珍寶珠瓔。不著飾好。若應捉金銀若錢。不離珠瓔珍寶。則應受五欲。若受五欲。非沙門釋子法。日月有四患。云何為四。阿修羅烟雲塵霧。是日月大患。若遇此患。不明不淨。不能有所照。亦無威神。沙門亦有四患。云何為四。若沙門不捨飲酒。不捨婬欲。不捨手持金銀。不捨邪命自活。是謂沙門四大患。能令沙門不明不淨。不能有所照。亦無威神。

誠以手捉持。則私畜藏。私畜藏。則生貪著。於是損失法財。戕殘慧命。惡名流布。世所賤耻。故錢繫衣領。非人坌土其上。

【箋】僧祗律。有比丘。將一沙彌歸看親里。路經曠野。有非人化作龍。右遶沙彌。以華散上。讚言善哉。大得善利。捨家出家。不捉金銀。及錢。比丘到親里家。問訊已。欲還。時親里婦。語沙彌言。汝今還。可持錢去。市易所須。沙彌受取。繫著衣領。中道非人見沙彌持錢。在比丘後行。復化作龍。左遶沙彌以土坌上。乃言。汝失善利。出家修道。而捉錢行。沙彌便啼。比丘顧問沙彌。彌泣言。我不意有過。無故得惱。師問汝有所捉耶。答曰。持是錢來。師言。捨棄。棄已非人復如前供養。

金沙著灌專頭難以飛空。

【箋】僧祗律。目連尊者共專頭沙彌。食後。到閻浮提阿耨池上坐禪。專頭沙彌。見池邊金沙。心生貪著。取沙著尊者澡灌中。目連從禪定起。即以神足乘虗而還。時沙彌為非人所持。不能飛空。目連喚彌同往。彌曰。我不能得往。連曰。汝有所持耶。彌曰。持是金沙。連曰。汝應捨棄。捨已即乘空而去。

捉持之害如此驗歟。故知唐智則。匙鉢之外略無兼物。眾號為狂。則曰。道我狂者。乃是狂耳。

【箋】高僧傳。唐智則。瓦鉢本匙外無餘物。居一室。門不掩閉。眾號為狂。出家離俗。心存衣食。行住遮障。扁戶緘笥。廢時亂業。役役不安。而此非狂。更無狂者。

至哉言乎。世間從未聞有學道沙門而餓死者。不見有持戒釋子而凍殺者。惟當恒堅厥行。永勵初心。任運而行。直意而往。自然不至乏絕。苟憂其匱。則檀施斯阻。虞其竭。則分衛始艱。所以者何。憂匱之心。去道斯遠。虞竭之慮。與法彌乖。故雖是如來弟子。則龍天不相擁衛。善神不加護持。以至因緣中斷。凍餓交迫。無足訝矣。乃不自究。而謂佛法無靈。多藏得算。五邪求利。

【箋】智度論。五種邪命。一。詐現異相。二。自說功能。三。占相古凶。四。高聲現威。五。說所得利。以動人心。

八穢資生。

【箋】華嚴隨疏演義鈔。八不淨物。一。置買田宅。二。種植根栽。三。貯聚穀粟。四。畜養奴婢。五。畜養羣畜。六。藏積金銀錢寶。七。藏積象牙。刻鏤等物。八。藏積銅鐵釜鑊。以自煑爨。

槃地之嚴誡頓違。隨藍殞命。

【箋】出曜經。佛告諸比丘。汝等勿貪調達供養。調達自陷。亦陷他人。昔有羣鷲。各各孚乳。鷲告其鶵曰。汝若學飛。懸在虗空。見地如槃。傎勿上過。有隨藍風傷害於汝。頭腦肢節。各在異處。時鶵不隨父母教。飛越過量。為風所吹。喪命異處。

芻潦之恒分。忽越酥麥焚身。

【箋】出曜經。大月支國。俗常以酥煎麥飼猪。時官馬駒。謂母曰。我等與王致力。不計遠近。皆赴其命。然餉以草蒭。飲以潦水。母曰。汝等慎勿興此意。羨彼酥煎麥也。不久自當現驗。時逼節會。新歲垂至。家家縛猪。投於鑊湯。舉聲嘷喚。馬母吉子。汝等頗憶酥煎麥否。欲知證驗。可往觀之。諸馬駒等。審然。方知前愆。情分食草。時復遇麥。終不敢食。

古德云。不愁戈戟從空下。藕孔單絲絆殺人。斯求寂所當深念者歟。

【箋】華嚴。佛子。譬如三十三天。共阿脩羅鬥戰之時。諸天得勝。脩羅退衂。阿脩羅王。其身長大七百由旬。四兵圍繞。無數千萬。以幻術力。將諸軍眾。同時走入藕絲孔中。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已善成就諸幻法智地。幻智即是菩薩。菩薩即是幻智。能於無差別法中入定。差別法中起。差別法中入定。無差別法中起。法昌錄。師與眾僧喫藕次。乃云。昔阿修羅。甞與帝釋交戰。修羅戰敗。退入藕絲孔中。汝等諸人。各各喫藕。還曾咬著得幾個修羅麼。時有一僧作嘔勢。師云。大眾喫藕偏。汝作恁麼勢。僧云。若不恁麼。恐遭人恠笑。師曰。直饒恁麼。也遭人怪笑。僧曰。和尚又作麼生。師曰。但喫藕。去無作麼生。

藕絲詩。西方美人洗藕蓮庄北。手把金刀如切玉。玉中誰識藏氷絲。刀刀玉斷絲還續。因之有感偶而謌。句裏宮商費琢磨。齒頰氷聲忘六月。吚哦滿口含霜雪。載嚼載謌絲轉多。織女雖巧愁秋波。賴我舌本通泉谷。香漩迂遶蓮華腹。地緯天經神鬼呵。絲絲燁燁照山河。莫教根蒂驚食盡。留取一絲兩絲藏脩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