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疡医大全
5068000000176

第176章

黑铅(四两,铁杓内化开,倾入水中,取起再化,如此百遍,以铅尽为度,去水取澄下者。三钱) 松脂(一钱) 黄丹(飞、炒) 轻粉(各五分) 麝香(三分)共研细,先用葱汤洗净,麻油调搽疮口,油纸盖好。

束毒金箍散 疔疮针刺之后,余毒走散作肿,宜此药箍之生大黄 郁金(蝉肚者) 白芨 白蔹 白芷(各四两) 黄柏(二两) 绿豆粉(一两) 轻粉(五钱)共为细末。酸米浆调箍四边,夏热甚,用蜜水调。

消疔简便方 疔疮及诸恶毒初起,但未成脓者,服之神效。

白矾(研,三钱) 葱白(七茎)上二味同捣极烂,分作七块,每块用热酒一杯送下,服毕用浓被盖之,再进葱白汤一盅。少顷汗出如淋,从容去其覆物,其病如脱。此虽味涩难服,其效甚妙。凡居乡村之处,遇有此证,不及延医,只传此方,服之活人甚众,诚为良便方也。

敷疔。

银朱(三钱) 红枣(七个煮烂去皮核) 捣敷留顶。

疔。

甘松 三柰(各五钱) 雄黄(研细,一钱) 麝香(一分)酒水各半,先煎甘松、三柰,煎好滤清,调雄黄、麝香服。

红丝疔 用铜钱扪头处,将木上旧钉起一根,用棉花包裹,蘸桐油点着,令油滴钱眼内,一滴即愈。

疔疮 生葱和蜜捣敷患处,过一饭时,疔即拔出。

保生梃子 疔疮、背疽、瘰疠,一切恶疮。

巴豆(四十九粒,文武火炒,研) 砂(三钱) 轻粉(半大匣) 金脚信 雄黄(各三钱) 麝香(一钱)为极细末。用黄蜡五钱熔开,将药合成梃子,冷水浸少时取出,旋丸捏作饼子如钱眼大,将疮头拨开,安一饼于顶上,次用膏贴。

蟾酥丹 蟾酥不拘多少,黄丹、白面等分,为丸如麦粒大,针破疔疮,以一粒纳之,膏盖。

散疔膏 磁石乳细,以葱头十四根取汁,入蜜少许调匀,敷留一孔。一敷即散,妙不可言。内服托里药。

拔疔 蜣螂腹下有一白点者即心也。先以针刺破疔头,再将针取出蜣螂心点疔头上,以膏盖之。半日间血出,根拔而愈。忌羊肉。

一切疔肿(孙真人)。一色苍耳草连梗叶烧灰,以醋调搽。干即再搽,重者十余次。

吃牛肉中毒生疔 金线重楼即七叶一枝花,不拘多少,切碎,研细,和溏鸡屎调匀搽上,立效。

疔疮怕动刀针 巴豆仁一粒,饭一粒,研贴疮上,立时拔出疔根,再寻癞蛤蟆取肝粘贴,神效。

诸疔 菊花叶捣汁服一碗,死可回生。

疔毒已笃者二服即愈。(潘霞山。)土蜂房(一具) 蛇蜕(一条)黄泥固济烧存性为末,每空心好酒服一钱,少刻大痛,痛止,其疮已化为黄水。

烂头疔。

白梅(二个) 大蜒蚰(二条) 白菊花根(一把)共捣烂,加透明雄黄同敷,如干再另敷一二遍,无不愈者。

扎马疔 切不可食肉,生白酒煎 草、紫花地丁、车前草服之。

追疔夺命汤(《赤水玄珠》)羌活 甘草节 蝉蜕 川黄连 独活 北细辛 青皮 金银花 防风 泽兰叶僵蚕 金线重楼 赤芍(各等分)有脓加何首乌、白芷;要通利加大黄、牵牛、青木香、山栀;毒在下加木瓜各等分。

每服五钱,先将一贴加泽兰叶、金银花各一两,姜十片煎热服,汗出为度;病退再加大黄二钱,煎,热服,取利一二次,去余毒为妙。此方取效如神,百发百中。若心烦呕吐,用甘草节、绿豆粉各等分,酸浆汤调下二钱;如呕逆恶心,用乳香、绿豆粉各等分,甘草汤调下二钱。

小夺命散 治疔疮及脑疽、恶毒,其效如神。

槐花子 地丁 千头子(即扫帚子,又名地肤子,各等分)水煎,通口温服,加真蟾酥少许尤妙。

拔疔丹(一名疔毒撤回。毕峻功。)凡一切疔疮,无名肿毒,初起磨敷,已成已溃,用一粒放疮上,脓血即拔出,如遇阴疽对口大证,可用十数粒铺疮上,如神。

巴豆霜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真蟾酥(酒化开,乳成膏) 明雄(各二钱) 樟冰 露蜂房(阴阳瓦焙存性) 劈朱砂(各一钱) 真轻粉 当门子(各五分)上各乳极细,照分两称准和匀,以蟾酥膏和杵为丸如药珠大,晒干瓷瓶密贮任用。(此即蟾酥饼原方加露蜂房也。)疔疮丸(马骥功得自卢成琰传。)专消一切疔疮,兼治湿痰流注,梅疮初起。

巴豆仁(去皮、膜) 明雄 生大黄(各三钱)共研细末,加飞面醋打糊为丸,如金凤花子大,每服二十三丸,热汤送下,泻三四次无妨,弱人只服十九丸自消,得嚏即愈。

髭疔 红丝疔、面白疔,肿胀至目与鼻俱隐入肉里,牙关紧急。昔有一道人用患者耳垢、齿垢,刮手足指甲屑,和匀如豆大,放茶匙内,灯火上炙,少许取作丸,将银簪将疔头挑开抹入,用棉纸一层,津湿覆之,痛立止,半日目可开,肿已消半,次日服活命饮,二剂遂愈。

血疔,或生肘下,或生眼角,疔有一窍如针眼,淌鲜血不止。真香油四两,无灰酒不拘多少,和匀热服,其血立止。随用野菊花浓煎常服,切忌茶汤。

万灵夺命丹 治一切疔毒入腹,烦闷恶心,兼治痈疽发背、恶疮。

朱砂(水飞) 蟾酥(人乳泡) 轻粉 胆矾(各五钱) 铜绿 血竭(各一两) 雄黄 枯矾(各二两)共为细末,面糊丸,芡实大,每服一丸,令病患先将葱白三寸嚼烂,吐在手心,将丸包在葱内,热汤吞下,出汗。

疔。

生磁石(一钱) 麝香(一分)研极细,每用少许膏盖。

又方胡椒(二十五粒) 大独蒜(一个) 葱白(三根)共捣烂,油纸上作膏贴之,神验。

秘方 用铁钉放屋上受风露之气,日久上锈,以刀刮下,乳极细,加麝香少许,瓷瓶密贮。如遇疔疮已破者,掺少许即流黑水,不过三次,疔根自出。如未破者,以水调点疔上,即可拔疔如神。

疔疮不用刀针。(杜宝山。)萆麻仁(七粒) 银朱(一分)共研细,如干,加唾津少许,疔头让出,即周遭敷之,两三次即出小黄头矣。

拔疔第一方(徐峨峰。)萆麻仁(四十九粒半) 杏仁(去皮,十七粒半) 松香(二两一钱五分) 荔枝肉(三个半) 银朱(少许)共捣成膏贴之。

拔疔。(吴韵清。)荔枝肉(一个) 溏鸡屎 菊花根叶(不拘多少)共捣烂敷上,立愈。

又方 鲥鱼鳞贴之。

水疔门主论

凡人手足一时生出小疮,四围红赤,中间一点漆乌,坚硬如石,痛不可忍者,名曰水疔。破后惟流血水。(《启玄》)

水疔门主方

治水疔 土牛膝不拘多少,捣烂入盐少许和匀,敷疔上半日即愈。

又方陈壁土 食盐(各一钱) 雄黄(三分)共研细末,津液调敷疔上,其疔自落。

水疔 五月五日午时采 草捣细末,酒调服三钱取汗。

又方 荔枝肉一个,贴在疔上,以生白酒饮醉取汗为度。

红丝疔门主论

胡公弼曰∶红丝疔一名急疔。生于手足肘脘之间,初起如黄豆大,色似绯袍。此疔根行如箭,日夜行一尺二寸,状如红丝线一般。皆因大喜大怒,气血逆行所致,走入心腹,令人闷乱不救。凡遇此等急证,寻见红丝之处,即用神针针断其根,针入四五分,取去紫黑恶血,急服追疔夺命丹,随饮浮萍酒,立愈。(《无愧青囊》)

红丝疔门主方

浮萍酒(陆伯迪) 治红丝疔一服即愈。浮萍不拘多少捣烂,用好酒一斤或半斤煎滚,冲浮萍内半时许。通口服,随嚼浮萍草敷疔上。

杨梅疮门主论

杨梅疮陈实功曰∶杨梅疮者,又名时疮,俗名歹疮,因其形类杨梅耳。总由湿热邪火所化,先从上部见之,皮肤作痒,筋骨不疼,其形小而干者,是气化传染,乃脾肺受毒。毒在皮肤,不曾传里为轻,宜万灵丹发汗自解。先从下部见之,筋骨多痛,小水涩淋,其形大而硬者,是精化欲深,乃肝肾受毒。毒在骨髓,未透肌肤为重,宜九龙丹通利以泻骨中之毒,须内毒已解,筋骨不疼,疮根淡白,方可搽药。若求速效,妄用药熏擦,必贻后患,医家、病家均慎用之。(《正宗》)冯鲁瞻曰∶杨梅疮者,因形相似而名之也。凡气受之而得者,坚实凸起,又名棉花疮;若血受之而得者,其形扁折而溃,又名果子疮;皆类其像而俗呼之。北方名曰天泡疮,虽名异而实同,然治疗须别。凡自致者重,传染者轻。自致者欲欲太妄,以致阴处先见,及纵口恣味,三焦皆热,精竭血结,遗滞诸经而成也。传染者中气不足,外染稍轻。然患此者,切不可用毒物发之,亦不可用凉药遏之并求速效,须用煎药解毒,补益托散,外用煎药洗浴,仍以膏药搽贴,拔毒出外,方无后患。(《锦囊》)申斗垣曰∶阴杨梅疮与阳杨梅疮大不相同。阴杨梅疮色红而不起不破,乃血中受风热之毒。又云男子受妇人梅疮毒秽起相感而生。(《启玄》)又曰∶翻花杨梅疮,是表虚毒瓦斯猖獗而成。

又曰∶杨梅豆子,是毒瓦斯之微,感之轻也。

又曰∶杨梅癣是患疮时食了牛肉,或洗浴当风抓痒,有犯房欲,致令浑身腥臭,或干而起白屑,或腥水淋漓,治当分气血、身之上下多少。

又曰∶杨梅疮食猪肠脏,致令愈后复生杨梅圈子疮也。

陈远公曰∶有嫖妓恋炉酣战,觉马口间如针刺痛,此毒瓦斯已过也。未几生鱼口矣,生疳疮矣,遍身生疮矣。黄脓泛滥,臭腐不堪,人以为毒盛,多用败毒之味,不知日事败毒而毒益盛,疮益多,有腐烂而死者。夫杨梅之毒中于泄精之时,必元气亏损,故毒乘虚之入;若元气大旺,毒难深入,即有传染,不过轻微之毒,可一泻而愈。遍身毒疮乃大虚而毒深中也,不补虚而泻毒,何能奏功乎!若止服败毒,无异下石也。二生汤∶生黄 、土茯苓各三两,生甘草三钱,水煎服,四剂疮渐红,又四剂干燥,又四剂痊愈。此方不去解毒,只以黄 补气,气旺邪自难留,得甘草之化毒,土茯苓之引毒,毒去而正气无亏,气生而血又能养,此治之巧,无如人不知也,可胜叹息云。(《辨证冰鉴》)胡公弼云∶杨梅疮又名砂仁疮。其患皆因色欲过度,染受秽污之恶毒,或先患下疳,或先患横 ,然后始发此疮。此疮将萌,手掌心隐隐当见红点。治之者切不可苟图财帛,暗用轻粉等药隐之,梅疮一服轻粉,如油入面,毒入筋骨而莫能解也。

不但终身骨中疼痛,结毒溃烂,上至五官头颅,下至玉茎元首,虫蚀无存,噫!轻粉之为害,可胜道哉!患此疮者,亦不畏人物议而求速效。医者当尽发其毒,使之外出,务使永无遗患。(《无愧青囊》)又曰∶有患杨梅疮遍身,独有一二个形色紫黑如熏梅,疼痛特甚,多令通身疮不起发,此乃杨梅疔也。即如痘疔阻遏,不能起发行浆无异。须用针刺出血,服托里土茯苓等剂。

又曰∶杨梅疮初起似肉泡,其人起白皮,层层揭去,直揭至三四十层方能穿破,宜服人参茯苓汤。毒未穿不用膏药。如已破,贴梅漏膏,待肉平去膏药。

蒋示吉曰∶总之杨梅疮宜发不宜遏,贵在除根,莫求速愈。得其旨矣。(《说约》)《广笔记》云∶有以水银、番 搓擦五心医杨梅疮,致令患者三日间舌烂、齿脱、喉溃,秽气满室,吐出腐肉如猪肝色,二便不通,汤水不入,腹胀几死,证已危急矣。医斯证者,须以手按病患之腹,不痛者,知虽胀未坚,毒未及心,其毒尚浅,速治可效。法用铅二斤,分百余块,加大剂甘桔汤料∶银花、甘草各四两,水三十碗,煎浓汁,先服三四碗,徐浇舌上,任其自流,浇灌一个时辰,其舌即可转动,口内即可洗净,随令饮汁数盏,将前渣再煎,连前剩汁搀和一处,频频洗濯手足,次日二便出黑水无数,始安。然后用吹口药及内服败毒内托之剂而痊。

澄曰∶杨梅疮又名棉花疮,因其绵绵难绝也。又名肘疮,乃时气乖变,邪气凑袭,形如杨梅,或上或下,绵绵不绝,皆由入房不净,淫火郁结之毒。若疮毒传染气化者轻,先入脾肺,其疮先见于上部,皮肤作痒,筋骨不疼,其形小而且干,毒在皮肤,未经入里,治宜发散。若淫女媾精,精化欲染者重,流于肝肾,先发下疳,次生鱼口,先从下部见之,渐至遍身,大而且硬,筋骨多疼,小水涩淋,此证最重。因其毒瓦斯内入骨髓,外达皮毛,若非汗下兼行,将何以洗濯其脏腑乎!若疮发已久,血气已虚,毒犹未退,宜解毒托散为主,总以医至筋骨俱已不痛,疮根淡白,内毒已散,方用点药。轻者半年,重者一载方可痊愈。若不遵此法,欲其速愈,妄用熏条、擦药、哈吸等法,往往致成后患者多矣。

杨梅疮门主方

首用第一煎方全当归 穿山甲(切碎,微炒) 甘草节 没药(去油) 柴胡 乳香(去油) 天花粉 川贝母 皂角刺 赤芍(各三钱) 防风 连翘 肉桂(各二钱四分) 金银花 广陈皮(各七钱五分) 白芷(二钱一分)上各称准,分作三剂,每日一剂。用黄酒一斤,水一斤,煎至一斤为度。宜砂罐煎之,温服取汗二次。水酒减半,照上温服取汗,戒口味,不过三服即愈。看何部位,照后加味治之,神效。头上加 本;面上加升麻、白芷;顶上加升麻、桔梗、羌活;腹加白芷、柴胡;背加皂角刺;胸加栝蒌;腰加羌活、独活;胁肘加柴胡、青皮;臂上加肉桂、羌活;耳后加升麻、柴胡、独活、桔梗;四肢加肉桂、金银花;肩膊加肉桂、升麻∶脚底加肉桂、牛膝;疮成加肉桂、皂角刺。以上引经药各加一钱。

煮枣神方。(《家秘》)何首乌(半斤) 天花粉 威灵仙 鳖甲(炙) 金银花 皂角刺 川萆 白僵蚕木通 白芷 麻黄 蝉退 当归 苍术 川芎(各二两) 生大黄 生地(各四两) 全蛇蜕(一两)上药用水一斗,磁锅内煎至五六升,去渣净,拣大黑枣五斤入汁,再煎收至药汁干为度,将枣晒干,不时食数枚。毒渐消,口自收,落靥而愈。

消风败毒散归尾 川芎 生地 赤芍 黄芩 干葛 升麻(各一钱) 川黄连 防风 黄柏连翘(各八分) 羌活 金银花 蝉蜕 甘草(各五分)水煎二三剂热服。

初起必加大黄二钱,芒硝一钱五分。通利,恶物去净后即勿用。

廿四味风胜饮(《说约》)毒发出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