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任何野生的事物的条件下,有些人一样活得很滋润,而有些人就痛不欲生,感觉没法活下去。这本随笔集是特献给那些不能离开野生事物的人们的,以此表达他们对野生事物的关注和面对现实的无奈的两难之情。
像风和日出一样,获取野生的东西被当作理所当然,直到社会的进步,那些理所当然的东西从我们身边消失。现在,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一个较高品质的生活所花费的自然成本是否值得?我们当中只有极少数人认为,看大雁要比看电视重要,找到一朵白头翁花和自由的发表言论一样,是不可剥夺的权利。
我承认,有些野生的东西几乎没有什么人本价值,机械化使我们能放心的吃到一顿美味的早餐,科学也能清晰地演示出食物是出自哪里,又是如何做成的。其实,整个冲突累积至今,已在一定程度上归结出了结论,可惜只有极少数人能看清这一个规律:大自然回报我们的受益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在递减的。当然,我们的反对者不会这么认为。
是到了我们必须做出改变的时候了。这本随笔集的文章就是我的转变,不确切地说是应对之策。它们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描述了我们一家人在沙乡的“木屋”度周末时的所见所闻。相对于现代化的都市, “木屋”所在地真可谓是世外桃源。这个贫瘠的沙乡农场,在我到来前,已被日益傲慢、漠视其他物种生存,且又一味追求自身完美的自私社会,压榨得奄奄一息,之后又遭无情地抛弃。我们一家人试图用斧头和铲子去重新恢复它的生机,以感受在其他地方不能找到的东西。正是在这个人类的牺牲品里,我们艰难尝试着,寻找那些失去的却又是上帝赐予的最重要的东西。在这里,我们一直在寻找,并将一直找下去。
第二部分,乡野的秘密,叙述了我生活中一些痛苦的小插曲。我的足迹遍布全美,差不多花了40年的时间,记录下一个个事件的清晰样本——一个又一个曾与我们人类相伴的伙伴们离开了我们,不再出现。所幸的是,它们为自然保护主义组织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第三部分是结论,如果从更符合逻辑的角度,可安排为第四部分,其中的一些观点让我的反对者有了借以反对的理由。只有那些深有同感的读者,才愿意去研究土地伦理学问题。我想,也许这一部分能向同行解释,为什么大自然回报我们的受益随着社会的进步在递减。
目前,我们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毫无进展,因为它与我们信仰的亚拉伯罕教对土地的理解是不相一致的。我们普遍认为土地就是属于我们可随意支配的商品,以至于滥用土地。当我们把土地看做是我们共有的,也许我们在使用土地的时候就会充满爱和尊敬。可以说,土地想要在人类机械化的影响下幸存几乎不可能,同理,我们想要从受科学支配的土地上获得更好的美学受益也益发困难。
土地是一个群落,是生态的一个基本元素,是应该被爱护和尊敬的。这是我们能做到的一种道德上的延伸。土地能够带来丰厚的物质回报是不争的事实,它所带来的文化收获,却常常被人们所遗忘。
这些文章试图把这三个概念连接起来。
当然问题总是会因为个人的经验或者是各人的偏见而变得模糊或是扭曲。但是不管真相藏在哪,有一点却如水晶般清晰,那就是我们日益强大的社会现在就像一个疑病症患者,对自身的经济健康如此的痴迷,以至于失去了保持身体健康的能力。整个世界都在贪婪的想拥有更多的浴缸,然而却忘记了稳定建造的必要性,甚至忘记了关闭水龙头。在这个阶段,没有什么能比对物质过度的拥有,给一点小小的鄙视更有益了。
也许这样的价值观转变可以通过重新评价不自然的、驯服的事物,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的、野生的和自由的事物。
奥尔多·利奥波德
威斯康辛州麦迪逊市
1948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