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每晚一个离奇谜案故事
5265900000022

第22章 约克郡谜案(3)

“可以这么理解,先生。”麦金塔上校说,“亚瑟爵士一向反感别人在自己花园外吵架,尤其是有些赛马的赌徒会因为产生矛盾而吵架,他曾经对我说过‘美丽的花园不应该被肮脏的人类语言所打扰’。”

“后来你又听到或看到什么了呢?”

“在亚瑟爵士向吵架的声音走过去的时候,我就有点后悔了。我想,作为一个朋友,我不应该在此时袖手旁观。于是我也向那边走去,与此同时我听到亚瑟爵士在大声说‘凶手,警察快来’之类的话,也看到两个巡逻的警察跑过去。亚瑟爵士手中抓着一个人,旁边还倒了一个人。后来警察带着凶手走了之后,亚瑟爵士才讲了事情的经过,他说他赶到那两个争吵的人附近的时候,其中一个人就把另一个刺死了。”

“亚瑟爵士和查尔斯·赖文达自始至终都没有碰过面吗?”

“我敢保证,没有。”此时的麦金塔上校目光很坚定,说话底气十足。

“下面,我要传唤另一位证人,西敏爵士,他也是晚宴的参加者之一。”

出现在证人席的西敏爵士扫了一眼全场,也看了被告席上的亚瑟爵士一眼。无疑,他的眼神中传递着鼓励。

“西敏爵士,参加晚宴的当晚你都在做些什么?”

“我在和邀请我的主人,还有其他几位朋友一起打牌。”

“牌局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十点四十五分。”

“在此之后,亚瑟·史凯莫瑞爵士去了哪里?”

“他和麦金塔上校一起走下凉亭抽雪茄,而我还坐在凉亭里。”

“你始终都能看到他们吗?”

“是的。”

“亚瑟·史凯莫瑞爵士和你们在一起的过程中,有没有离开过?”

“离开过两次,一次是他的仆人来叫他,不过他走到宅院门又走了回来;第二次是他和麦金塔上校一起吸烟,他和上校交谈了几句,就走出了花园。”

“你能听到他们在交谈什么吗?”

“能。亚瑟爵士对麦金塔上校说‘那边有人在吵架,我要去看看’,他还想让上校陪他一起去,可是上校没同意。”

“亚瑟爵士走出花园的时候是几点?”

“差三分钟十一点。”

“你敢肯定吗?”

“是的,当时卡纳先生说他要走,我就看了一下表,说还不到十一点,劝他多留一会儿。”

随后,马摩杜克爵士又传唤了卡纳先生,他也证实了这一切。

“现在,本案应经很清楚,凶手希金斯编造了谎言,诬陷高贵的亚瑟爵士。其实爵士当晚完全是好心,才会卷入这个案子中。高尚的行为不应该被玷污,更不能被践踏为凶残的谋杀。所以,我请求法官大人批准释放亚瑟爵士,因为他不仅仅无罪,还应该成为约克郡人人学习的楷模!”

法官面对着丹宁警官,说:“对于辩方提供的证人,检方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我想请辩方的律师解释一下,刺死查尔斯·赖文达的那把刀该如何解释?”丹宁警官无疑是想用关键证据驳倒马摩杜克爵士。

“那把刀实在是太平常了,在全英国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买到,我想再次传唤区普先生。”

“区普先生,你肯定这是你主人的刀吗?”马摩杜克爵士很严厉地问区普。

“这……”区普很犹豫,说,“我不敢肯定,我主人确实有一把像这样的刀,但是不是同一把,我真的不敢肯定。”

“法官大人,在此之前我问过亚瑟爵士挂在书房里的那把刀去哪里了。”马摩杜克爵士把声音抬高了,“他说他把那把刀收了起来,就放在书房的一个柜子里。”

“是这样吗?”法官问亚瑟爵士。

“是的。”

后来,法官命人去亚瑟爵士的书房里找那把刀,确实在柜子里发现了。当这一发现公布后,先前的证据就被彻底推翻了。

最后,亚瑟·史凯莫瑞爵士就被当庭宣判无罪释放了。到底是谁杀死了赖文达就成为约克郡的第一大谜案,整个英国的人都称其为约克郡谜案。

“我现在都讲完了,你是怎么看待这个案子的?”

“既然亚瑟·史凯莫瑞爵士都被释放了,那为什么亚瑟夫人还是死了?”宝莉的关注点始终在亚瑟夫人身上。

“或许是之前跟着丈夫担惊受怕太多了吧,又或许是身体实在太羸弱了,再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

“亚瑟爵士后来又怎样了呢?”

“听说他现在在外国生活,我想他是不想再回到这个让他伤心的地方了吧。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在谈论这个谜案,试图解出谜底,挖出真正的凶手,但没听谁说真正破了案。”

“听了您的描述,我确实也毫无头绪,这两个人——亚瑟爵士和希金斯,都像是凶手,却又都不像是凶手。”

“是的,讨论这个案子的人也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杀死赖文达的就是亚瑟爵士,他的那些朋友在为他作伪证,那把刀肯定就是亚瑟爵士的。至于后来在其书房中发现的刀,可能是亚瑟爵士托人又买了一把。而另外一派则认为乔治·希金斯是真正的凶手,他鬼鬼祟祟地跟踪赖文达,肯定是想套出一些信息。所以他肯定会在赖文达去找亚瑟爵士之前就想知道信息,否则发财的机会就没有了,就在他们争吵的时候,希金斯杀死了赖文达。”

“似乎他们的说法都很合理啊!这件谜案简直没法解!”宝莉的脑袋里一团乱。

“还记得我以前跟你说过的话吗?”老人捻了捻手中的绳子,慢悠悠地说:“这世界上根本没有谜案!”

“那您倒是说说是怎么回事?”宝莉有些生气,这个老头总是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警方和那些自称为侦探的人都是笨蛋,这么一个明显的盲点都没有看到。首先确定赖文达是被谋杀的,对不对?因为人不可能用双手中的任何一只手拿刀刺入自己后背右侧的肩胛骨。”

“是的。”

“而且麦金塔上校的证词相当完美,所以亚瑟爵士不可能是凶手。”

宝莉刚要开口说话,老人就好像知道她想要说什么似的,说:“不要往那方面想,希金斯也不可能是凶手。”

“两个最有可能是凶手的人都被你否定了。那真真到底是怎样的?谁才是凶手?”宝莉很不理解地看着老人。

“是的,他们都不是凶手。亚瑟爵士和他的朋友们也知道希金斯不是凶手,但是他们把凶手的罪名加在一个无辜的人身上,你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他们可能是理解错了吧,看到希金斯在死者旁边,所以就误认为他是凶手。”

“你有没有想过他们是为了保护某一个人。”老人越说越兴奋,“凶手显然是一个害怕赖文达把丑闻都抖出来的人,凶手也一定偷听到了亚瑟爵士和赖文达的对话,凶手也一定是和赖文达达成了某种协议,要不然以赖文达的个性,他会在亚瑟爵士的府上善罢甘休,然后若无其事地离开吗?”

“天啊……”宝莉叫了一声,然后下意识地捂住自己的嘴,似乎明白了什么。

“盲点就在这里,乔治·希金斯没有说谎,他在向法庭陈述的时候说过当亚瑟爵士和赖文达争吵时,是一个女人的声音结束了那次争吵,她对爵士说:‘快点上来喝茶,你的茶要凉了。’对不对?”

“对。”宝莉咬了咬嘴唇,她其实不愿意相信这样的事实。

“显然,她听到了亚瑟爵士与赖文达之间的争吵,比起在篱笆外偷听的希金斯,她听得更清楚,一字不落。还有亚瑟爵士的仆人区普在将名片送给自己主人的时候,是有几分钟的时间的。你想一想在那个时间里发生了什么?”老人也不等宝莉回答,就说:“是那个听到之前对话的女人,她看到赖文达后,就走了过去,告诉赖文达会拿钱把这些借据买下来,只求他不要告诉任何人,赖文达高兴地同意了。然后那个女人或许就跟赖文达说晚上十一点在花园外的街上等她,她会将钱送上。就这样,命案发生了。

“我想,亚瑟爵士应该是了解一切的,他可能在走过去的时候就看到了自己的夫人杀人。于是他决定冒一个险,将这个罪名推到希金斯的身上。其实,亚瑟爵士的行为也是值得同情的,他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子。”

“可是,希金斯也是无辜的。我记得后来,麦金塔上校也走过去了,万一亚瑟夫人杀人的行为被麦金塔上校看见该怎么办?”

“这已经不重要了。”老人此时放下了手中的绳子,说,“无论麦金塔上校有没有看到,为他的朋友做一点事情,他还是很愿意的。毕竟这件案子后来成了谜案,希金斯也没有被认定为凶手。所以,麦金塔上校即使有点隐瞒,也不会再给无辜的人造成困扰了。”

“您是从哪一点开始产生怀疑的呢?一般人很难联想到夫人身上。”

“那把猎刀刺入的位置。”

“我还是不太明白。”

“全英国上下,没有任何一个男人会从一个人的背后把刀刺过去,一定会正面攻击,男人的力道一般很大,英国男人尤其很自信,当然其他国家的男人我无法保证。我想,唯有女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女人,会等到对方转过身,然后再用尽全力刺过去,否则很容易被对方制伏,亚瑟夫人要确保自己的刺杀万无一失。”

宝莉望着老人没有说话,她已经不想说话了。

“不过,亚瑟夫人现在已经长眠于地下了,也算是为杀人付出了代价。这就是我为什么没将我推理出的一切公之于众的原因。不论怎么说,她杀人的动机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丈夫,只是想法太过简单愚蠢了。”

“那您为什么要告诉我?”

“因为我看到了你的这张照片,就想起了这个案子。我不希望你把她当成楷模,当成完美的化身。其实她也是一个普通人,与你我一样,同样会因冲动做出一些自己都无法想象的事情,她真的是太爱自己的丈夫了。”

宝莉又看了一眼照片,斯人已逝。

【作者简介】

阿瑟·柯南·道尔(1859~1930)

阿瑟·柯南·道尔出生于英国北部城市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九岁时被送入耶稣预备学校学习。1876年到1881年间,道尔进入爱丁堡大学开始医学的学习,毕业后作为一名随船医生前往西非海岸,1882年回国后在普利茅斯开业行医。不过,他行医并不太顺利,在此期间开始写作。在搬到南海城后,他才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在写作上。道尔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发表在《1887年比顿圣诞年刊》上的侦探小说《血字的研究》,该部小说的主角就是名震八方的夏洛克·福尔摩斯侦探。

道尔一生一共写了五十六篇短篇侦探小说以及四部中篇侦探小说,全部是以福尔摩斯为主角的。正是福尔摩斯系列小说,让道尔名声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