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珀特·布鲁克(国王学院)
鲁珀特·布鲁克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一个中学教师家庭,1906年入剑桥大学,毕业后曾周游欧洲大陆、美洲、南太平洋群岛和新西兰。不久在一次航海中因患败血症去世。布鲁克生前才华横溢、风流潇洒,被许多人称为“当代雪莱”。布鲁克中学时代开始写诗,其中《士兵》、《死者》等诗是当时最为人传诵的名篇。
拜伦(三一学院)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苏格兰贵族。1788年1月23日出生于伦敦。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拜伦一生为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的理想而斗争,而且努力创作,他的作品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和艺术价值,他未完成的长篇诗体小说《堂璜》,是一部气势宏伟艺术卓越的叙事长诗。
爱德华·柯克爵士(三一学院)
爱德华·柯克爵士是英国宪政史上最出色的法官和法学家,毕业于剑桥大学,1578年成为律师。11年后成为议员,1592年担任皇家的副检察长。1606年成为高等民事法院院长。1620年代,爱德华·柯克爵士参与起草了《权利请愿书》,使之成为英国不成文宪法的一部分。此外,爱德华·柯克爵士还是位勤于著述的法学家。他生前和和死后出版的四卷《英格兰法总论》,奠定了他作为英国法集大成者的地位。
奥利弗·克伦威尔(西德尼·苏塞克斯学院)
奥利弗·克伦威尔(1599~1658),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克伦威尔生于亨廷登,曾就读剑桥大学的西德尼·苏塞克斯学院,信奉清教思想。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实行独裁统治。他执政期间鼓励重商主义,使经济得到发展。宗教方面,他虽给予英国人民部分宗教自由,但把清教徒戒律强加在所有人身上。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国王学院)
E·M·福斯特(1879~1970),英国小说家、散文家。1897年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派往埃及亚历山大城,在部队中任文职。1912和1922年先后两次游历印度。1946年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聘他为荣誉研究员。1970年在考文垂逝世。他著有《霍华兹庄园》等小说,而非小说作品有《小说的几个方面》,并曾经荣获英国最古老的文学奖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现在美国文艺学院设立有E.M.福斯特奖。
乔治六世(三一学院)
乔治六世(1895~1952),英国国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他是乔治五世和玛丽王后的第二个儿子。1920年他成为约克公爵、因弗内斯伯爵和基拉尼男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1937年5月12日他在西敏寺登基,并改名为乔治六世。1939年6月,国王和他的夫人访问美国,英国的国君访问美国这还是首次。1952年2月6日,乔治六世因血栓形成在睡梦中去世,遗体安葬在温莎城堡。
托马斯·格雷(彼得学院)
托马斯·格雷(1716~1771),是英国新古典主义后期的重要诗人,“墓畔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伦敦的一个经纪人家庭,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剑桥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格雷一生作诗不多,仅十余首传世,其中以《墓园挽歌》最为著名,是为18世纪后期感伤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
弗雷德·霍伊尔(伊曼纽尔学院)
弗雷德·霍伊尔(1915~ )英国天文学家。1915年6月24日生于约克郡宾利。1939年获剑桥大学硕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雷达部门工作。1945年回剑桥大学,担任天文学和哲学教授。后又兼在美国威尔逊山天文台和帕洛马山天文台工作。1957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70年以来任英国皇家学会副会长。1971~1973年任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长。他的主要著作有:《宇宙的本质》、《星系、核和类星体》、《从巨石阵到现代宇宙学》、《天文学和宇宙学》。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国王学院)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生于一个大学教授的家庭。1902年,他成功考取剑桥国王学院(剑桥大学)的奖学金。凯恩斯可谓经济学界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发表于1936年的主要作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起了经济学的革命。他曾经在英国财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任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经济学讲师,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
C·S·刘易斯(麦格达伦学院)
C·S·刘易斯(1898~1963),1898年11月29日生于英国贝尔法斯特一个律师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916年他在牛津大学获得了古典文学奖学金。大学尚未毕业他便应召入伍,1918年在阿拉斯受伤并回家继续学业。1954年,他去剑桥大学教授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英国文学,并定期回到牛津。他开始创作很多科学幻想小说,以及《狮子、女巫和衣柜》等七本儿童读物,受到了世人的关注和好评。
玛格丽特二世(格顿学院)
玛格丽特二世(1940~)是现任丹麦女王。她以平易近人而称誉于北欧。女王自幼就接受良好教育:出国前曾就读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及奥胡斯大学,之后前往法国巴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进修。1965年,玛格丽特在伦敦与法国驻英国大使亨利·蒙佩兹伯爵结识并相爱。两年后,1967年6月10日二人在哥本哈根弗雷登斯堡教堂按照丹麦传统习俗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一年后,两个小王子弗雷德里克和约阿基姆相继降临人世。
托马斯·马尔萨斯(耶稣学院)
托马斯·马尔萨斯(1766~1834)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他的父亲丹尼尔是哲学家、怀疑论者大卫·休谟和让·雅各·卢梭的朋友。马尔萨斯年幼时在家接受教育,直到1784年被剑桥大学耶稣学院录取。他毕业于1788年,同年被委任为英国国教牧师。1791年他获得硕士学位,1793年成为耶稣学院的一名牧师。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学原理》中,马尔萨斯作出一个著名的预言: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会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
约翰·弥尔顿(基督学院)
弥尔顿(1608~1674)英国诗人、政论家。1608年12月9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父亲爱好文学,受其影响,弥尔顿从小喜爱读书,尤其喜爱文学。1625年16岁时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1632年取得硕士学位。他共写出3首长诗:《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和《力士参孙》(1671)。1674年11月8日卒于伦敦。
希尔维亚·普拉斯(纽纳姆学院)
希尔维亚·普拉斯是20世纪最著名的女诗人、女权主义者的文化偶像、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引领“自白派”诗歌浪潮。普拉斯1932年出生在马萨诸塞州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55年她来到剑桥大学读书,邂逅诗人特德·休斯,陷入疯狂热恋中。或许感情越是热烈,普拉斯就越无法忍受丈夫的背叛,她在精神失常中开煤气自杀。普拉斯著有长篇小说《钟形罩》,根据自己的经历以轻松幽默的手法描写一位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女大学生走向精神崩溃的故事,喜剧形式更对比出心灵悲剧的黑暗沉重,已成为美国少女的必读书。
萨尔曼·拉什迪(国王学院)
萨尔曼·拉什迪(1947~ )英籍印度作家。他出生在印度孟买一个富有的穆斯林商人家庭,1964年举家移居巴基斯坦,他在英国中部城市拉格比的市立学校上中学,后在父亲坚持下,他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攻读历史,其间热衷于戏剧艺术和西方现代文学。他的代表作《午夜的孩子》(1981)。此书以其丰富的想象和独特风格在英国文坛引起轰动,获得布克奖、布莱克纪念奖和英语国家文学奖等三项重要文学奖。短时间内,此书被译成12种文字出版。他的第三部长篇《羞耻》(1983)以巴基斯坦为背景,在评论界再获好评。
伯兰特·罗素(三一学院)
伯兰特·罗素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英国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一生著述颇丰,他的数理逻辑、逻辑实证主义、自由教育思想以及和平主义思想曾引来各国学术界的极大赞赏。1920年10月12日至1921年7月11日,罗素应邀到来中国讲学,回到英国之后,罗素在英国各大报纸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问题的文章。1922年,他出版了《中国问题》一书,阐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看法法,对中国的未来做了积极的思考。
恩内斯特·卢瑟福(三一学院)
恩内斯特·卢瑟福,原子之父,现代原子科学的奠基人。1895年考取大英博览会奖学金,到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学习,在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约翰·汤姆生教授门下当一名研究生。1989年,卢瑟福前往加拿大担任物理学教授,他在麦克吉尔大学工作了9年,把原来无足轻重的物理系建成了驰名世界的物理实验室。卢瑟福是20世纪初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一生发表论文约215篇,著作6部,培养了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的头像出现在新西兰货币的最大面值——100元上面,作为国家对他最崇高的敬意和纪念。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三一学院)
丁尼生(1809~1892),生于英国林肯郡,出身牧师家庭,兄弟均有诗才,肄业于剑桥大学,诗作题材广泛,想象丰富,形式完美,辞藻绮丽,音调铿锵。其131首的组诗《悼念》被视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哀歌之一,因而获桂冠诗人称号。其他重要诗作有《尤利西斯》、《伊诺克·阿登》和《过沙洲》诗歌《悼念集》等。
艾伦·图灵(国王学院)
阿兰·麦席森·图灵(1912~1954),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他被视为计算机之父。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二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后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诸多贡献,例如图灵曾写过一篇名为《机器会思考吗?》的论文,其中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图灵试验。至今,每年都有试验的比赛。此外,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维特根斯坦(三一学院)
维特根斯坦(1889~1951)英国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1912~1913年在剑桥从学于罗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奥军中服役并被俘。1929年回到剑桥大学,同年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1930年成为三一学院研究员,并在摩尔.G.E.的赞助下任该校哲学讲师,1939年继承摩尔在剑桥大学的教授职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自动离开讲坛到医院服务。1944年第四次回到剑桥。1947年末到退休年龄就辞去教授职务。此后,在爱尔兰乡村专门从事哲学研究。1951年4月29日维特根斯坦在剑桥去世。
斯蒂芬·威廉·霍金(三一学院)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大学学习后期,开始患“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疾病),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残疾的种种困难,于1965年进入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任研究员。1978年获世界理论物理研究的最高奖爱因斯坦奖。1985年霍金丧失语言能力,1988年写成科普著作《时间简史》,至1995年10月该书发行量已超过2500万册,译成几十种语言,中译本也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