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学点心理学全集
5276000000028

第28章 在社交中如何吸引他人(1)

多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情

中国有个成语叫“臭味相投”,也有个古话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都是人们对和自己相似的人容易看着顺眼,相似的两个人容易成为朋友。心理学研究也发现,通常情况下,人们都喜欢那些在各方面与自己存在某种程度相似的人。

钟子期和俞伯牙的友谊非常有名。俞伯牙有出神入化的琴技,而只有钟子期才能听出他琴技的高妙,于是钟子期和俞伯牙成了最知心的朋友。后来钟子期病死,俞伯牙非常伤心,在钟子期的坟前将琴砸得粉碎,终生不再弹琴,因为已经没有人能够听懂他的琴声了,何况这还会勾起他对钟子期的怀念和伤感。

钟子期和俞伯牙之所以有超乎寻常的友情,就是因为他们有个相似的特点——对音乐高超的鉴赏力。因为无人能取代钟子期,所以他在俞伯牙心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

有科学家曾人为地将某大学的学生集体宿舍进行了安排,他们先以测验和问卷的形式了解了部分学生的性情、态度、信念、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然后把这些学生分为志趣相似和相异的,然后把志趣相似的学生安排在同一房间,再把志趣相异的也安排在同一房间,然后就不再干扰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过了一段时间,再对这些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志趣相似的同屋人一般都成了朋友,而那些志趣相异的则未能成为朋友。

那么,为什么人会喜欢与自己有相似性情、类似经历的人交往呢?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与和自己持有相似观点的人交往时,能够得到对方的肯定,增加“自我正确”的安心感。他们之间发生冲突的机会较少,容易获得对方的支持,很少会受到伤害,比较容易获得安全感。

此外,有相似性情的人容易组成一个群体。人们试图通过建立相似性的群体,以增强对外界反应的能力,保证反应的正确性。人在一个与自己相似的团体中活动,阻力会比较小,活动更容易进行。

“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个意气相投的人在一起总觉得有说不完的话。因此,我们在和他人,尤其是陌生人交往时,不妨多多寻求彼此在兴趣、性格、阅历等方面的共同之处,使双方在越谈越投机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关于对方的信息,迅速拉近距离,增进感情。

微笑,吸引别人的利器

有句谚语说得好:微笑是两个人之间最短的距离。在人际交往中,真诚的微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初次见面时,人通常会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存有戒心。而微笑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可以消除这种初次见面的心理状态,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容易。有人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以证明微笑的魅力。

他给两个人分别戴上一模一样的面具,上面没有任何表情。然后,他问观众最喜欢哪一个人,答案几乎一样:一个也不喜欢,因为那两个面具都没有表情,他们不想选择。然后,他要求两个模特儿把面具拿开,现在舞台上有两个不同的个性,两张不同的脸。他要其中一个人把手盘在胸前,愁眉不展并且一句话也不说,另一个人则面带微笑。他再问每一位观众:“现在,你们对哪一个人最有兴趣?”答案异口同声:是个面带微笑的人。

任何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赢得别人的好感,而微笑就是最得力的武器。试想,当你遇到一位陌生人正对着你笑时,你是否感觉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着你跟他认识。相反,如果你看到的是一张“苦瓜脸”、“驴脸”,你还会有好心情吗?你是不是只能对这种人避而远之呢。

微笑的魔力

(1)微笑可以以柔克刚。

法国作家阿诺·葛拉索说:“笑是没有副作用的镇静剂。”办事时,可能遇到的人有脾气暴躁者,有吹毛求疵者,有出言不逊、咄咄逼人者,也有与你存有隔阂芥蒂的人,对付这些“难对付之人”,含蓄的微笑往往比口若悬河更令人信得过。面对别人的胡搅蛮缠、粗暴无礼,只要你微笑冷静,你就能稳控局面,用微笑放松对方的怒意,以微笑化解对方的攻势,从而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摆脱窘境。我国乒乓球选手陈新华在一次与瑞典选手的比赛中总是面带微笑。也正是这微笑,使他在最后的关键时刻,镇定自若,愈战愈勇,使对手束手无策,手忙脚乱,成为手下败将。

(2)微笑是缓和气氛的“轻松剂”。

当客人来访或是你走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由于感到陌生或羞涩,往往会端坐不语或拘谨不安。此时,你若微笑,就能使紧张的神经松弛,消除彼此间的戒备心理和压抑感,相互产生良好的信任感和和谐感。记住:要使他人微笑,你自己必须先微笑。

(3)微笑是吸引他人的“磁铁”。

社交中,人们总是喜欢和个性开朗、面带微笑的对象交往,而对那些个性孤僻、表情冷漠之人,则总是敬而远之。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公关小姐、售货员、政工干部,他们深受人喜欢的奥秘,就是他们具有动人的微笑。

当斯是底特律地区最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之一,他的受欢迎并不仅仅在底特律而是在全国上下。有的听众写信给这位声音里带着微笑的主持人,说他们已经听到了他的声音及他主持的节目,并且告诉当斯说,他们透过他的声音看到了他的微笑。

当斯经常“戴上一张快乐的脸”去工作,并不是暂时,而是经常,他把微笑加进他的声音,配合上帝赋予他的演说水平,使观众如沐春风。

当斯说:“当你微笑的时候,别人会更喜欢你,而且,微笑会使你自己也感到快乐。它不会花掉你的任何东西,却可以让你赚到任何股票都付不出的红利。”

(4)微笑是深化感情的“催化剂”。

有人说,微笑是爱情的“催化剂”,是家庭的“向心力”,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微笑能给人以美的滋润;微笑又是向他人发出的宽容、理解和友爱的信号,面对这样的表示,又有谁会拒绝呢?

(5)微笑是开启心扉的“钥匙”。

一个因偷窃寝室同学衣服的女学生,被叫到了老师面前。老师面对这位红着脸、低着头的学生,微笑注视良久后,只轻轻说了一句话:“还是由你自己说吧!”学生立即哭了,并主动承认了错误。试想,假若这位老师大动肝火,结果又会怎样?在这里,微笑既是对对方的宽容和理解,也是对对方的教育和诱导,更是对对方含蓄的谴责和批评。

(6)微笑是弱者生存的得力武器。

汉初刘邦去世,匈奴单于欲侵吞汉朝疆土,还写了一封十分欺侮人的信给吕后,信上说:“你最近死了老公,我正好死了老婆,看你人老珠黄也不俏了,你就带着江山来跟我过吧。”吕后看了信后,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杀了匈奴单于。但吕后到底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女人。她采取了微笑外交,顺水推舟地回信说:“我老了,只怕不能伺候大汗了,不过,我们宫中年轻貌美的人倒有。”于是,她送了一个宫女和蕃,一场对汉朝毁灭性的灾难躲过了。

当时吕后要是负气动武,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为,早在八年前,刘邦曾亲率大军征讨匈奴,但一战即败,刘邦被困在山西定襄,差一点被活捉。刘邦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吕后了。既然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刘邦的战略手段失败,吕后的微笑外交却获大胜。

这个例子就表明,微笑外交尤其是处于不利地位的弱者应采取的交际谋略,它使人们在隐忍中生存。

练习微笑

当你面对镜子眉头紧锁,镜中的人也愁眉苦脸;你阳光般灿烂一笑,他同样也阳光灿烂。这样的道理用到人际交往中,就叫做镜子效应。我们都是普通人,每天的心情写在脸上,但必须记住,如果缺乏春风般的微笑,你将无法与别人进行良好的相处。所以,我们要练习,学会微笑。

怎么微笑呢?这里介绍一个小小的诀窍,发明人是我国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他说你只要在嘴上念声“茄子”就行了。

另外,在做微笑练习时,应注意总结一下微笑的特点:看看口腔开到什么程度为宜;嘴唇呈什么形态,圆的还是扁的;嘴角是平拉还是上提。

保持良好的仪表,增加人际吸引力

与人交往时,尤其是第一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心理学家指出,在初次见面时,人们首先注意的是对方的外貌。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

庞统相貌丑陋,但很有才能。他去拜见孙权,想要效力于东吴。孙权本来是个爱才的领袖,但是一看到庞统相貌丑陋,就不太喜欢他,又看他性格傲慢不羁,更加没有好感。最后,他竟把与诸葛亮齐名的旷世奇才庞统拒之门外,鲁肃苦劝也无济于事。

由此可见,外貌对于人际吸引有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和陌生人初次打交道更是如此。虽然有些人认为外貌几乎是无法经过个人努力而改变的特征,以它作为人际吸引的因素不公道;尽管人们常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貌取人,贻误大事”,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天性,无论在哪种文化背景中,漂亮的人总是容易被人喜欢,总是更容易促进其人际关系的发展。

也许你会说,相貌是父母给的,自己又岂能改变。的确,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容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形象,通过仪表来展现自己。也许你长的很丑,但你是一个注重言谈举止,知道如何穿戴的人,那么你的容貌往往会被别人忽略,你也会很容易被人接受、得到别人的喜爱。

美国的心理学者雷诺·毕克曼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纽约机场和中央火车站的电话亭里,在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地方,放了10分钱,等到一有人进入电话亭,约2分钟后敲门说:“对不起我在这里放了10分钱,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结果退还硬币的比率,询问者服装整齐时占77%,而询问者衣着寒酸时则占38%。进入电话亭里的人在被服装整齐人的询问时,可能会察觉服装整齐的人可能跟自己说了很关键的话;而面对衣着寒酸的人,因为在不想接触的念头下,不想去理会对方的质问,所以根本没有听清楚他说的话,就开口回答“不”,企图驱赶对方。

美国行为学家迈克尔·阿盖尔也做过一个实验:当他以不同的仪表装扮出现在同一个地点,得到的反馈相当不同。当他身着西装以绅士的面孔出现时,无论是向他问路还是打听事情的陌生人都彬彬有礼,显得颇有素养;而当他装扮成流浪者模样时,接近他来对火或借钱的人以无业的游民居多。

以上的例子都说明,外表形象对于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能否给别人好感,能否吸引别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保持良好的仪表,以增加人际吸引力。

幽默,最具亲和力的“形象大使”

幽默是一个具有亲和力的“形象大使”,在人际交往中,得体的幽默最能取悦人心,吸引并获得他人的好感。

一个秃头者,当别人称他“理发不花钱,洗头不费水”时,他当场变了脸,使原本比较轻松的环境变得紧张起来。一位演讲的教授,也是一个秃头,他在自我介绍时说:“一位朋友称我聪明透顶,我含笑地回答:‘你小看我了,我早就聪明绝顶了。’”然后他指了指自己的头说,“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外表美是心灵美的反映。”教授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演讲,整个会场充满了活跃的气氛。同样是秃头,同样容易受到别人的揶揄和嘲谑,却得到认可,这就是幽默的魅力。

鲁特克先生在《幽默人生》一书中指出,在人生的各种际遇中,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以善意的微笑代替抱怨,避免争吵,使你与他人的关系变得更有意义;它能帮助你把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它比笑更有深度,它产生的效果远胜于咧嘴一笑。

那么,怎样培养幽默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