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影响世界青少年的101个心理寓言(101个心理学寓言)
5276500000022

第22章 人格档案:青少年要完善的人格心理(2)

这时,货郎早在床上睡到打起呼噜来了。女主人端着酒杯,来到了货郎的床前,好不容易才摇醒了他。她关切地说道:“醒醒吧,看来你是太劳累了,喝下这杯酒,解解疲劳吧!”

“我可没有订过酒啊。”货郎说道。

“我们店里有个规矩,”女主人解释说,“凡是在我们旅馆里投宿的客人,我们都要免费供应他一杯酒。”

“你们真是想得太周到了,那就谢谢了!”货郎感激地接过女主人送来的酒,痛痛快快地把它喝光了。然后继续躺到床上呼呼大睡起来了。

当晚,老板和老板娘久久都未能入睡,他们兴奋地谈了一夜,商量要怎么使用这笔意外之财。

第二天凌晨,太阳还没有出来,女主人和她丈夫就急急忙忙地起了床,兴冲冲地赶到货郎歇息的房间,想看看他是否真的丢下篮子走了。可是她到了房间一看,就破口大骂起丈夫来了:“你总是相信别人的胡说八道!你欺骗我,你是老傻瓜!你说,你的醉心草有什么用!篮子还是被货郎带走了!”

心灵茶坊

小旅店的女主人看到货郎提着沉甸甸的篮子来住宿,就顿生贪念,与丈夫商量如何把顾客的篮子弄到手。丈夫告诉她醉心草可以使人失去记忆,她便骗货郎喝下了混有醉心草液的免费酒。好不容易等到第二天早上,谁知客人不仅没有把篮子留下,反而连房租和饭钱都没有交。真是偷鸡不着反蚀了一把米。这则寓言辛辣地讥讽了那些见利忘义、贪人钱财的坏家伙,害人终害己。

贪财心理实际上是一种不想付出劳动而直接占有他人果实的心理。这样的人希望天上掉馅饼,大发横财。但是有的人心理需求极为强烈,为了抢夺别人的财物,甚至使出一些卑鄙手段。例如有的人因为贪图对方的钱财,不顾自己的人格,设计骗局进行敲诈、勒索,有的人认为交友的目的就是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而且常常是“过河拆桥”。但事实证明,爱占小便宜的人,最终是会吃大亏的。

其实,人格是无价之宝,钱财乃身外之物,多则多花,少则少花,又何必以无价之宝换取几张钞票呢?只要人人能时时记住这些道理,人类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为什么蜈蚣有很多脚:贪婪,给自己增加累赘

据说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是它仍可以爬得和蛇一样快速。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它还快,心里很不高兴,便喃喃地说道:“哼!脚愈多,当然跑得愈快。”

于是,它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

上帝答应了蜈蚣的请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

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身体贴上去,从头一直贴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贴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

它心满意足地看着满身是脚的自己,心中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地飞出去了!”

但是,等它一开始要跑步时,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这些脚噼里啪啦地各走各的,它非得全神贯注,才能使一大堆脚不致互相绊跌而顺利地往前走。

这样一来,它走得比以前更慢了。

心灵茶坊

这个蜈蚣最初的愿望不可能实现了,一切都是因为欲望。过度的欲望让蜈蚣不断地往身上贴脚,结果步伐缓慢、举步维艰,甚至比以前走得还慢。正像《伊索寓言》里所说的:“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贪”的本义指爱财,“婪”的本义指爱食,“贪婪”即贪得无厌,是一种过度膨胀的利己欲。它是一种病态心理,与正常的欲望相比,贪婪没有满足的时候,所得愈多,胃口就越大。贪婪并非遗传所致,它是个人在后天社会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人生观而出现的不正常的行为表现。

贪婪得来的东西,永远是人生的累赘。想要的越来越多,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这或许便是贪婪的代价。事实上,我们所拥有的并不少,而仅仅因为欲望太多就使自己不满足,甚至憎恨别人所拥有的或期望比别人拥有更多,以致心里产生忧愁、愤怒和不平衡;欲望太多,就会导致心理贫穷!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同理,我们也可以说欲望越大,就越容易致祸,的确,古往今来,多少人欲壑难填,多少人被贪婪打败,所以,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减少欲望,懂得舍弃,只有这样才能从贪婪中解脱,从而获得心里安宁。

自食其果的牧师:有一种“愚昧”的固执叫偏执

从前,村庄里有一位对上帝非常虔诚的牧师,40年来,他照管着教区所有的人,施行洗礼,举办葬礼、婚礼,抚慰病人和孤寡老人,是一个典范的圣人。有一天下起雨来,倾盆大雨连续不停地下了20天,水位高涨,迫使老牧师爬上了教堂的屋顶。正当他在那里浑身颤抖时,突然有个人划船过来,对他说道:“神父,快上来,我把你带到高地。”

牧师看了看他,回答道:“我一直按照上帝的旨意做事,我真诚地相信上帝,因为我是上帝的仆人,因此你可以驾船离开,我将停留在这里,上帝会救我的。”

那人划着船离去了。两天之后,水位涨得更高,老牧师紧紧地抱着教堂的塔顶,水在他的周围打着旋转。这时,一架直升机来了,飞行员对他喊道:“神父,快点,我放下吊架,你把吊带在身上安好,我们将把你带到安全地带。”对此老牧师回答道:“不,不。”他又一

次讲述了他一生的工作和他对上帝的信仰。这样,直升机也离去了。几个小时之后,老牧

师被水冲走,淹死了。

因为是一个好人,他直接升入天堂。他对自己最后的遭遇颇为生气,来到天堂时,情绪很不好。他气冲冲地在天堂中走着,突然碰到了上帝,上帝说道:“麦克唐纳神父,欢迎你!”

老神父凝视着上帝,说:“40年来,我遵照你的旨意做事,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当我最需要

你的时候,你却让我被淹死了。”

上帝微笑着说:“哦!神父,请原谅,我确信我给你派去了一条船和一架直升机,是你的偏执害了你。”

心灵茶坊

身为牧师信仰上帝无可厚非,但是在性命攸关的时刻,仍旧奢望上帝来拯救自己,这点就过于异想天开了。好心人的几次劝告、搭救都被牧师断然拒绝,可是,至到生命最后一刻,上帝也没有出现。可怜的牧师,正是被自己的偏执害了性命。

偏执心理是一种病症,患上这种病的人,往往走极端,死不回头,还自以为是,分明是自己做错了,却总觉得是别人不对;当自己不能和别人取得一致意见时,从来不反思自己的对错,而总是去探究别人做错了什么。

偏执者过于坚持己见,缺乏变通的智慧,因而常常正邪不分、忠奸不辨。没有见识,就不能观其人、听其言、察其行,因此就不能知彼知己,不能客观、公正地判断一切人或事,这样势必后患无穷。

所以,生活中一定要学会变通,不要完全相信自己的经历,不要一味地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只有这样才会不死抱原有的看法不变。诚然,摒弃偏执似乎不能做到,但克服偏执,做起来就不那么难,心随时随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外界已成的状况,我们就能避免更多的挫折和失败,有时换一种方向,天地会更开阔。

野猪对大象的挑战:自负是自掘的“陷阱”

有一头野猪,从一出生就被关在一个山洞里喂养。它的妈妈十分宠爱它,平常舍不得放它出去锻炼锻炼,直到野猪长大了,牙齿长得又长又尖,它妈妈才放它出山洞,让它去自谋生路。因而这头野猪直到出山洞时,还不知道别的动物是什么长相,又都有些什么本事。

这只刚出道的野猪,刚开始碰到的恰好都是些力气比它小的动物,理所当然地这些小动物也就成了野猪的“阶下囚”,野猪为此洋洋得意,它错误地认为这世上所有的动物都不如它。

隔了几天,这只野猪碰见了一只狼,它扑上去就把狼咬死了,这一下,野猪更加得意、更加自信,行为也就更加放肆。随后它看见鹿,又扑上去乱咬一气,鹿挣扎了几下,就死于野猪的“钢牙”下。野猪的自信心上升到了极点,它决定要凭着自己的本领“雄霸天下”。一天,这只野猪正在森林里“散步”,一头大象走了过来,野猪自言自语地说:“这家伙个头儿真大,但看样子并不灵活,我要在它面前显示一下我的力量,征服它,让它以后听从我的指挥。”野猪带着必胜的信心,毫不犹豫地朝大象冲了过去。

大象毫不惊慌,它伸出长长的鼻子把野猪卷了起来,高高举起,然后狠狠地摔到地上,几脚就把这只狂妄自大的野猪踩死了。

心灵茶坊

野猪战胜弱小的对手便认定自己能力超群,可以挑战一切劲敌,直到被大象打得一败涂地,在奄奄一息之际才领悟到盲目自大的害人之处。

心理学中,野猪的盲目自大是一种自负心理,即过高地不切实际地评估自己的能力,以致失去自知。自负者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孤傲、自大是他们固有的常态。心理学家认为,有一点小本事就盲目自大、目中无人,这是我们许多人身上的通病。

美国哲学家、科学家富兰克林早就说过:“自负是一个人要除掉的恶习。”既然自负会成为我们性格上的弱点,会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那么,我们就应该培养良好的习惯去克服它,不让它滋生蔓长。

第一,时刻反躬自省。自负者往往是习惯沉浸于虚无的胜利中的幻想者,眼前显现的、耳边响动的永远是早已逝去的昔日的鲜花与掌声。他们不能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今天都做了些什么,都收获了什么。如果一个人能经常进行自我反省,那么他就不会有自负心理了;如果一个人能不断地提高对自己的要求,那么他就能把昔日的成功化作今日前进的动力了。

第二,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并不能代表现在,也不能预示将来。

再次得到护法的救助:谦虚带来好人缘

妙高禅师在妙高山悬崖边打坐,只要他一打瞌睡,就会掉下山底,他就提醒自己“不能昏沉”,不可打瞌睡,从修行当中体会“道”。

有一次,他打坐的时候昏沉瞌睡,就从妙高山掉下来;半空中,护法韦陀显现,把他救回。妙高禅师就很骄傲,他说:“你看,护法韦陀菩萨,我掉下去,你都会捧我回来,你随时在旁边护持我,你看我多伟大!”这时傲慢心一起,韦陀就显现:“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几百劫以后,我都不护持你!”,韦陀菩萨说完这句话,就走了。

这时候,妙高禅师才知道自己太骄傲。他很忏悔,明白学佛的人应该要谦虚,所以他跟护法忏悔。

有一回打坐忏悔,结果又昏沉打瞌睡,再次掉崖去。这次死定了,因为韦陀护法不再护持,但最终韦陀再次出现,又救回他。他就问护法,护法说:“就是因为你谦虚忏悔,谦虚已经洗掉了几百世傲慢的心。”

心灵茶坊

骄傲易遭致失败,得意就容易忘形。骄傲让人常栽跟头。故事中的妙高禅师就在骄傲后失去韦陀菩萨的护持,庆幸的是,禅师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变得谦虚起来,向护法忏悔。

老子曾经告诫世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这句话的大意是,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一个不自以为是的人,会超出众

人;一个不自夸的人会赢得成功;一个不自负的人会不断进步。

的确,人生在世就需要一种谦虚心理。你谦虚时就显得对方高大;你朴实和气,他就愿与你相处,认为你亲切、可靠;你恭敬顺从,他的指挥欲得到满足,就认为与你配合得很默契、很合得来;你愚笨,他就愿意帮助你,这种心理状态对你非常有利。相反,你若以强硬姿态出现,处处高于对手,咄咄逼人,对方心里会感到紧张,做事没有把握,而且容易让对方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使交往和工作难以继续。

不论你想要取得什么样的成功,谦虚都是必要的品质。在你到达成功的顶峰之后,你会发现谦虚真的十分重要。因为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得到智慧。

靠嘴巴吃饭的青蛙:吹牛,睁着眼睛说瞎话

一天,一只青蛙从他的沼泽地里一瘸一颠出了家门,在市场上摆起一个摊子。摊子上摆着蓝瓶子、绿瓶子、棕色瓶子、透明的瓶子。他有各种各样和大大小小的瓶子。一切都准备好了,他就爬到一个箱子上,这样大家就都能看到了。于是他开始吆喝。

“来吧,来领教领教名医吧!包治百病!”

“你能治什么病?”一只狐狸问道。

“任何疾病,你想到的疾病都能治。”青蛙回答道,“我是最著名教授的门徒,有关医药的必备知识我无所不知。请你把症状告诉我,我保证这些瓶子中有一个,里面就有药能治你的病。”这只青蛙生意兴隆,谁都希望能医治医治。

不久,站在一旁观看的狐狸喊道:“就算你是这样一位高明的医生,那为什么你又跛,肉皮上面又满是疙瘩和褶皱?”

经过这样一提醒,就没有人再想买他的药了,甚至对那个瓶子也不再闻一闻了。

这只青蛙只好收拾起他的破烂儿,一瘸一颠地从市场回家去了。

心灵茶坊

骗子的巧言巧语固然蒙骗不少善良无知的人,却骗不了他自己,也骗不了那些聪明人。寓言中的那只青蛙,为抬高自己的身价和声望,大吹特吹,说了许多骗人的话,把自己的本事吹嘘得犹如一个神医。但终究逃不过狐狸的“法眼”,最后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