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瞬间操纵术:掌控你身边人的113种经验
5278000000010

第10章 有效赞美对方的心理策略(1)

赞美,真实可信才能生效

有效赞美,可以帮我们很快打开别人心扉,可以助我们轻松求人办事。然而,只有赞美真实可信时,它才是有效的。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我们在赞美别人之时要遵循这么一个原则:要令你的赞美真实可信。应让对方明白,你对他的赞美是经过认真考虑的肺腑之言。

1.不可言过其实

请注意,你的赞赏要恰如其分。不要借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赞不绝口,大肆发挥,也别抓住一个细枝末节便夸张地大唱颂歌,这样太过牵强和虚假。

你的用词不可过分渲染夸张,不要动辄言“最”。当对方用五升装的大瓶为你斟酒时,你可别故意讨好:“这绝对是最好的葡萄酒。”

小心别让对方觉得你对他的称赞是例行公事。你当然应该比现在更经常地对你的伙伴表示赞赏,但不要在每次谈话时都重复一遍,特别是在对方与你经常见面的情况下更要牢记这一条。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每次都用一模一样的话来称赞对方。

2.集中精力,不要中途“跑题”

赞赏对方的机会几乎总是出现在偏重私人性的谈话中。大多数时候在谈话中你一定会谈及其他事情。但你对顾客的称赞应始终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话题和段落。赞赏对方的这个时刻,你越是集中注意力,心无旁骛,赞赏的效果就会越好。所以,在这一刻你不要再扯其他事情,要让这一段谈话紧紧围绕你的赞赏之词,不要中途“跑题”。

让对方对你的赞美之词有一个“余音绕梁”的回味空间,不要话音刚落就硬生生地谈其他双方有分歧的事,弄得对方前一刻的喜悦心情顷刻化为乌有。

3.注意因人而异地使用赞赏

即使是因为相同的事由,你也不应以同样的方式来称赞所有的人。不要去找任何时间、场合下对任何人都适用的“赞赏万金油”,它不存在。避免给对方留下“这人对谁都讲那么一套”的坏印象。

在很多人的聚会中,你千万不要搬出前不久刚称赞过其中某一位的话,再次恭维其他人。要仔细想一想,每位顾客与他人相比,到底有何突出之处,这样就能因人制宜、恰到好处地赞扬别人。

4.赞赏他人要利用恰当的机会

不要突然没头没脑地就大放颂词。你对顾客的赞赏应该与你们眼下所谈的话题有所联系。请留意你在何时以什么事为引子开始称赞对方。对方提及的一个话题,他讲述的一个经历,也可能是他列举的某个数字,或是他向你解释的一种结果,都可以用来作为引子。

要是他没有给你这样的机会,你就自己“谱”一段合适的“赞赏前奏”,使得对方不致感觉这赞扬来得太突然。不妨用一句谦恭有礼的话来开头:“恕我冒昧,我想告诉您……” “我常常在想,我是不是可以说说我对您的一些看法……”

这种“前奏”还有两大功用:一是唤起听话者的注意力;二是使你的称赞显得更加恳切诚挚。

5.不可给赞美打折扣

别把你的称赞和关系与实际利益的话题联在一起。假若你的谈话旨在推销产品或获取信息,你称赞了对方之后要留出些时间,不能马上话锋一转切入主题。要避免给对方这样的印象:你前面的赞誉只是实现你推销目标的一块铺路石。

请不要用煞风景的陈词滥调来结束你们的谈话,记住,纯粹的赞赏效果最佳!

许多人在称赞他人时都易犯一个严重的错误:他们把赞赏打了折扣再送出。对某一成绩他们不是给予百分之百的赞赏,而是画蛇添足地加上几句令人沮丧的评论或是一些能很大程度削弱赞赏的积极作用的话语。比如:“您做的菜味道真好,哪一样都不错,就是汤里的黄油加多了点。”这种折扣不仅破坏了你的赞扬,还有可能成为引起激烈争论的导火索。

任何赞赏的折扣,哪怕再微小,也使赞赏有了瑕疵,从而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它破坏了赞赏的作用,使受称赞的一方原有的喜悦之情一扫而空,反而是那几句“额外搭配”的评论让人难以忘怀。

6.采取适宜的方式

重要的不仅是你说了些什么,还有你是怎样来表达的。你的用词,你的姿势和表情,以及你称赞他人时友善和认真的程度都至关重要。它们是显示你内心真实想法的指示器。

你应直视对方的眼睛,面带笑容,注意自己的语气,讲话要响亮清晰、干脆利落,不要细声慢语、吞吞吐吐,也别欲语还休。

小心不要用那种令人生厌的开头:“顺便我还可以提一下,您的还算不赖。”这让你的称赞听起来心不甘、情不愿,又像是应付差事。

如果条件合适,你甚至可以在称赞的同时握着对方的手,或轻轻拍拍他的胳膊,营造一点亲密无间的气氛。

7.别让对方的谦虚削弱了你赞赏的作用

或许有些人很少受表扬,所以听到别人称赞他时会不知所措。还有些人在受到称赞时想要表明,取得优秀成绩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这两种人面对赞赏的反应几乎一模一样:“这不算什么特别的事,这是应该的,是我的分内事。”

听到对方这种回答时,你不要一声不响,此时的沉默表示你同意他的话,这就好像在对他说:“是啊,你说得对,我为什么要表扬你呢,我收回刚才的话。”

相反,你应该再次称赞他,强调你认为是值得赞赏的事。请简短地重复一遍对他哪些方面的成绩特别看重,以及你为什么认为他表现出众。

8.不要引起对方的曲解

称赞的话会要用词得当,不能让对方听来像是贬低或侮辱。一般要掌握一些基本原则。

点石成金: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希望得到尊重和赞美,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愿望。我们在赞美、鼓励别人的同时,也会改善自己与周围的关系,丰富自己的生存智慧。

善于把握赞美他人的“度”

适度的赞美,会使人心情舒畅;反之,则使人十分尴尬。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肤浅的赞美让人感到乏味与空洞,受到你赞美的人也丝毫引不起一种荣耀,并会在你的言语中产生一种不安与困惑;而见解深刻的赞美让人觉得你看到了问题的实质,你确确实实对被赞美者产生了认同感,而被赞美者也会对你的一双慧眼抱以信赖,产生了与你积极沟通与交流的愿望。

合理把握赞美的“度”成为赞美者们必须重视的问题。这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得体,不可过于夸张

夸张是语言的一种修辞方法,在赞美他人时适当地夸张一点能够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对方也乐于接受,但过分地夸张就有阿谀奉承、溜须逢迎之嫌。赞美要发自内心、真心实意。言不由衷或言过其实,对方都会怀疑赞扬者的真实目的。

董明新婚,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大家都夸他妻子漂亮,董明心里也美滋滋的。他夸张地对妻子说:“你真漂亮,自从我娶了你之后,连电视都不想看了。”电视中美女如云,不可能个个都比不过他妻子,可董明的赞美却博得了妻子的欢心。

夸张总归是夸张,如果夸张过度,赞美也就变了味。过分地夸张往往使赞美脱离了实际情况,让人感觉到缺乏真诚的东西。真诚地赞美应该是最朴素的,有所保留的。越是知己,赞美对方就越不应该过分夸张和矫揉造作,有涵养的人都喜欢自然朴实的赞美。对于一般知识分子,你夸他智力超群,独树一帜,会令人生厌;对长相一般的女性,你夸她美貌过人,她会认为你在讽刺她。

2.不要滥用

这里讲的滥用是指相对时期内对一个对象赞扬的次数。次数太少,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次数太多,也会削弱应有的效果。而赞扬的频率是否适中,是以受赞扬者优良行为的进展程度为尺度的。如果被赞扬者的优良行为同赞扬的频率成正比,则说明赞扬的频率是适度的;如果呈现反比的现象,则说明赞扬的频率过高,已经到了“滥施”的程度。

3.不要说外行话

赞美他人是对他人的认可和肯定。所以在赞美时,不能说外行话,要慎重选择赞美的角度,不要不懂装懂,落下笑柄。

有个年轻人本不懂诗,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有幸遇到了一位诗人。年轻人趁机恭维道:“您的诗写得再好不过了,我读了好几遍也没读懂。”

年轻人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位诗人的诗写得好,但究竟好在哪里?年轻人就说了外行话,用读不懂来形容,简直是在亵渎诗人的作品。

要想不说外行话,在赞美时要注意:

美言适可而止 心里要谦虚,赞美别人时有所保留,不要打肿脸充胖子,硬装内行。

多用模糊语言 赞美行家,不要说得过细,因为他比你懂得多。如对书法家,说:“你的字写得太好了,什么时候指点指点我?”即可,没有必要说他的字好在哪里。

类比熟悉事物 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做类比,以免出漏洞。

看得远一点儿 赞美不仅要符合眼前实际,而且要高瞻远瞩,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此外,有些东西具有相对稳定性,比如人的容貌、性格、习惯等,这方面比较容易称赞。而有些东西则不稳定,如人的行为、成绩、思想、态度等,若从长远考虑,赞美时要谨慎。如有些人入党之前各方面表现都很积极,领导便开始称赞他:“该同志一直……”有经验的人就会想,先别夸那个,慢慢儿看吧。果然,他入党之后,各方面就开始松懈了。人迫于某种压力或某种需求,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如果赞美人时仅限于就事论事,极易犯目光短浅的错误。

点石成金:

赞美他人的动机大多是良好的,但如果不把握好赞美的分寸、赞美的尺度,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因此说掌握赞美他人的艺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恰当地运用它来达到我们与他人沟通的目的。

赞美别人最想被赞美的地方

赞美作为一门学问,其奥妙无穷,“懂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则,“懂行”的实质就是能够把握所赞美对象的实质,赞美别人最想被赞美的地方。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赞美别人最想被赞美的地方,会很容易使对方产生同感,并让其心悦诚服。

例如,想得到女孩子的欢心,夸奖她漂亮、可爱当然必不可少。但现代社会女性地位大大提高,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也都能做,还有“女人能顶半边天”的说法。这时,如果能找到她们能力上的优点予以称赞,她们会更加高兴。

一次,小蒙去银行取钱,人很多,年轻漂亮的女职员忙个不停,看起来她心情不是很好。小蒙很想跟她交谈,但不知怎么开口。

观察了一会儿,小蒙发现了女孩的优点。轮到他填取款单时,他边看她写字,边称赞说:“你的字写得真漂亮!现在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能写这么一手好字的人,确实不多了。”

女职员吃惊地抬起头,听到顾客的称赞,她心情好了点,但又不好意思地说:“哪里哪里,还差得远呢!”

小蒙认真地说:“真的很好,看上去你像练过书法,我说得对吗?”

“练过一段时间。”

“我的字写得一塌糊涂,能把你用过的字帖借给我练练字吗?”

女职员爽快地答应了,并约好了下午到办公室来取。一来二去,两人有了感情,并最终结成了良缘。

当然,在夸女孩子有能力的时候,必须是由衷的,有人在夸赞女孩子的能力时往往表现得漫不经心:“你的文章写得很好。”“你这件事办得不错。”“你的歌唱得不错。”……这种缺乏热诚的空洞的称赞并不一定能使女孩子感到高兴,有时甚至会由于你的敷衍而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满。

真正聪明的人在称赞女孩子的能力时,都会尽可能热情些、具体些。比如,上述三种情形,他会分别说:“这篇文章写得很好,特别是后面对这一论点的论证很有新意。”“这件事情办得不错,让我们学了一招。”“你的歌唱得不错,不熟悉的人没准还以为你是专业演员哩。”这种真诚、自然的赞美,无疑会使女孩子愉快地接受。

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只要用心去观察、发现、了解,我们不难知道他经历中的与众不同之处。对于其经历的了解,容易使人产生心理认同感。对于其经历中的特色的赞美,将使双方的沟通变得简单而顺畅。

1988年10月,文化大革命中的风云人物陈伯达刑满释放不久,著名作家叶永烈即去采访他。曾显赫一时而今刚度过18年铁窗生涯的陈伯达感到往事不堪回首:“公安部提审我,我作为犯人,不能不答复提问。对于采访,我可以不接待,不答复。”对于这位对自己不抱欢迎态度的采访对象,叶永烈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如何开场才能使他知道我毫无恶意?该用怎样的语言才能使他跟我愉快地合作?一进门,叶永烈就告诉陈伯达:1958年,陈伯达到北京大学做报告,他作为北大学生听过这个报告:“当时你带来一个‘翻译’,把你的闽南话译成普通话。我平生还是头一回遇上中国人向中国人做报告,要带‘翻译’!”多么有趣的往事,多么风趣的语言!陈伯达一听,哈哈大笑,感到面前的这位不速之客很可亲近,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先尴尬的采访终于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叶永烈45万字的《陈伯达传》也就增添了不少资料。

此外,美丽动人的形象是吸引人的,颇具特色的形象也会给人深刻印象。对于有特色的形象也是可赞美的。对每个女孩都说“你好漂亮”的确是不可能的,“美女”毕竟有限,那么,就赞其特色。比如,你的额头很富智慧,你的气质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