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瞬间操纵术:掌控你身边人的113种经验
5278000000002

第2章 操纵他人,必先控制自己(1)

保持乐观的心理战术

当你不开心时,有意识地把自己不悦的情绪转移到另一个快乐的方向,便会使这种不快乐的情绪得以缓解。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人人都希望自己快乐,但希望只能代表我们的一种追求、向往,究竟能不能快乐,则是一种心理战术。

有一个乐观的流浪汉,从不拜上帝,这令上帝很不开心,因为上帝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他死后,为了惩罚他,上帝便把他关在很热的房间里,7天后,上帝去看望这位乐观的流浪汉,看见他非常开心。上帝便问:“身处如此闷热的房间7天,难道你一点也不辛苦?”乐观的流浪汉说:“待在这间房子里,我便想起在公园里晒太阳,当然十分开心啦!”(英国一年难得有好天气,一旦晴天,人们都喜欢去公园晒太阳。)上帝不开心,便把这位快乐的流浪汉关在一间寒冷的房间。7天过去了,上帝看到这位快乐的流浪汉依然很开心,便问他:“这次你为什么开心呢?”这位流浪汉回答说:“待在这寒冷的房间,便让我联想起圣诞节快到了,这就可以收很多圣诞礼物,能不开心吗?”上帝又不开心,便把他关在一间阴暗又潮湿的房间。7天又过去了,流浪汉仍然很高兴,这时上帝有点困惑不解,便说:“这次你能说出一个让我信服的理由,我便不为难你。”这位快乐的人说:“我是一个足球迷,但我喜欢的足球队很少有机会赢。但有一次赢了,当时就是这样的天气。所以每遇到这样的天气,我都会高兴,因为这会让我联想起我喜欢的足球队赢了。”上帝无话可说,给了这位流浪汉自由。

在不同的环境中,这位快乐的流浪汉总能找到快乐的事,即使他面临的是困境,也不会把注意力放到严苛的现实——“闷热的房间”、“寒冷的房间”、“阴暗又潮湿的房间”,而是转移到与之相关的快乐方面——在公园晒太阳、过圣诞节、赢足球的天气……快乐总会随行而至。

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这种方法叫做“心境转移”。心境转移就是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情绪转移到另一个方向上去,使情绪得以缓解。遇到挫折或意外打击时怒火中烧、悲愤难忍,可以暂时离开引起这种情绪的环境,找自己高兴的事情去做,散步、看电影、看报纸杂志、下棋、打球、唱歌、听音乐,或者到街上或市场上去看看,买一点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样就可以从精神上得到安慰,情绪上得到缓和、平衡。

心境转移可以有很多方法,你不妨试试以下这几种:

点石成金:

情绪具有情境性,人们在情绪不安的情况下,可以让自己转移心理活动指向的对象,变换情境,这样就能够得到好的心情,保持一个不错的情绪状态。例如,参加感兴趣的社交活动;郁闷时找朋友倾诉,发泄你的情绪;营造一个温馨的“小窝”,让不愉快消融在其中;让自己忙起来,等等。

克制愤怒的心理战术

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坎门这样说道:“人们普遍有这样一种感觉:世界正逐渐包围他们,这么多的人几乎把他们吞噬掉了。我们感到无能为力。突然之间,我们怀疑任何一人都无法解决我们众多的问题,于是我们生气了。由于挫折失败导致爆发怒气。”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相信,每个人都会赞同这句话,然而真正做到不惩罚自己的人恐怕没有吧?也许除了圣贤。不生气真的好难啊。走在路上被人泼了一身水,也不知道是什么水。虽然他一个劲地道歉,你也明白人家不是故意的,可是看着自己湿漉漉的衣服,还是忍不住抱怨:真可恶,怎么这么倒霉?于是一整天都在想这件事,又后悔不已:早知道就早点出门,早知道就晚点出门。结果,到头来还是在生自己的气。过后想一想,真是不值得,反正被泼了就泼了,再怎么抱怨、后悔都没用,衣服还是湿的。那么倒不如这样想,也许我穿这件衣服不好看呢,不是常说遇水则发吗?这样一来,就没有什么可生气的了,回家换件衣服,重新开始新的一天。宽恕了他人,宽恕了这件事,不等于宽恕了自己吗?为什么要为了一件已经无法挽回的事而破坏自己一天的情绪,浪费自己的时间呢?

不得不承认,愤怒几乎成了现代人的一种通病。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快,于是形成了一种张力,好像小提琴上的琴弦不断拉紧以致最后断裂。预期的目的未能实现——不管是生活中的油盐酱醋,学校里的成绩排名,还是工作中的种种不如意,所有这些及其他诸如此类的烦恼引起失望,一旦它得不到解脱,就会产生愤怒。我们把日程表安排得愈来愈满,直到有一天大动肝火之后才问自己:“我干吗发这么大的脾气?”这很简单——你在短短的时间内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但你没有做好,事情出了点意外,于是你觉得懊恼,并因此而惭愧,因为你肯定“有修养的人”是不发怒的,而你却动怒,你就因此而讨厌自己了。

但愤怒是一种不良和有害的情绪。一个人经常发火,不仅会影响同志间的团结,影响工作,还容易把矛盾激化,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对此,你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克制你的愤怒。

其实,做到不生气并不难。心理医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最佳功能状态,那么,这个人的内脏及内分泌活动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处于平衡状态,使整个机体协调,充满活力,身体自然也健康。

试着用上面的方法,你就可以在生活的不幸面前,保持冷静的思考和稳定的情绪,客观地做出分析和判断。

点石成金:

不要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要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动辄发火,愤怒要克制,怨恨要消除。保持和睦的家庭生活和友好的人际关系、邻里关系,这样你就可以拥有一颗平和的心。

永葆热忱的心理战术

热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意识,能够鼓舞及激励一个人对手中的工作采取行动。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感染性,不只对其他热心人士产生重大影响,所有和它有过接触的人都将受到影响。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热忱这个词源自希腊文,直译过来是“内在的上帝”。它指出了热忱的内涵,一个人热忱的能力来自于一种内在的精神特质。你微笑,因为你很快乐,而在微笑的同时你又变得更快乐。热忱就像微笑一样,是会传染的。

一个人对于生活没有热忱,没有激情,他的生活是枯燥无趣的。

一个人对于工作没有热忱,没有激情,他的工作是没有效率的。

一个人没有热忱,没有激情,他的人际关系是很糟糕的,没有人愿意跟一个没有任何激情的人在一起。

无论你做什么事情,无论你所做的工作有多难,只要你有热忱,就能够无往不利、勇往直前。

拥有热忱的人,无论是做清洁工,还是经营大公司,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天职,并怀着浓厚的兴趣。对自己的工作热忱的人,不论工作有多少困难,或需要多大的训练,始终会抱着不急不躁的态度去进行。只要抱着这种态度,任何人一定会成功,一定会达到目标。爱默生说过:“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事实上,这不是一段单纯而美丽的话语,而是迈向成功之路的航标。

热忱是行动的主要推动力,人类最伟大的领袖就是那些知道怎样鼓舞他的追随者发挥热忱的人。

在你的工作中融入热忱,那么,你的工作将不会显得辛苦或单调。热忱会使你的整个身体充满活力,使你只需在工作时间不到平时一半的情况下,工作量达到平时的2倍或3倍,而且不会觉得疲倦。

热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你可以予以利用,克服自己对一些事物毫无兴趣的弱点,使自己获得好处。没有了它,人就像一个没有电的电池。

热忱是成功的源泉。你的意志力、追求成功的热忱愈强,成功的几率就愈大。

热忱是一种积极状态——你24小时不断地思考一件事,甚至在睡梦中仍念念不忘。事实上,一天24小时意识清楚地思考是不可能的。然而,有这种热忱却很重要。如果真这么做,你的欲望就会进到潜意识中,使你或醒、或睡都能集中心志。

热忱可使你释放出潜意识的巨大力量。在认知的层次,一般人是无法和天才竞争的,然而,大多数的心理学家都同意,潜意识力量要比显意识的大得多。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达·芬奇或比尔·盖茨之类的奇才,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发挥潜意识的力量,即使是普通人也能创造奇迹。

热忱不是复杂,热忱要一种单纯。真正的热忱常能带来成功。但如果热忱是出于贪婪或自私,成功也就如昙花一现。如果你对正义毫无感觉,凡事都以自己为出发点,同样的热忱也许一开始会让你尝到成功的甜头,最后还是不免倒下。

只有发自内心的热忱,才能造成震撼人心的效果。热忱是人生最珍贵的资产。

那么,如何构筑“热忱”的人生乐园呢?

点石成金:

热忱是一股伟大的力量,你可以利用它来补充你身体的精力,并培养坚强的个性。培养热忱的过程十分简单。首先,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或提供你最喜欢的服务。如果你因情况特殊,目前无法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那么,你也可以选择另一项十分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把将来从事你最喜欢的这项工作,当做你明确的目标。

打破恐惧的心理战术

恐惧有时候就像是一道虚掩着的门,实际上你没有必要害怕,那扇门是虚掩着。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约翰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上班族,却在40岁那年做出了一个疯狂的举动,放弃他薪水优厚的办公室工作,并把身上仅有的三块多美元捐给街角的乞丐,只带了换洗的衣裤,靠搭便车与陌生人的好心,穿越美国东西,到达东岸一处叫做“恐怖角”的地方。

他之所以做出这样仓促的决定,完全是因为自己精神即将崩溃,虽然工作和生活都非常安逸,但他发现自己平顺的人生从没有高峰或谷底。他觉得自己的前半生在懦弱中虚度了。

他选择北卡罗莱纳的恐怖角作为最终目的,借以象征他征服生命中所有恐惧的决心。

为了检讨自己的懦弱,他很诚实地为自己的“恐惧”开出一张清单:从小时候开始算起,他就怕保姆、怕邮差、怕鸟、怕猫、怕蛇、怕蝙蝠、怕黑暗、怕大海、怕飞、怕城市、怕荒野、怕热闹又怕孤独、怕失败又怕成功、怕精神崩溃……他无所不怕,唯一“英勇”的一次是他当众向妻子表白求婚。

这个懦弱的40岁男人上路前竟还接到母亲的纸条:“你一定会在路上被人杀掉。”但他成功了,4000多里路,78顿餐,仰赖82个陌生人的好心。

身无分文的他,经历了风餐露宿、精神病患者的骚扰等无数的“恐惧”之后,终于来到恐怖角,还接到妻子寄给他的提款卡(他看见那个包裹时恨不得跳上柜台拥抱邮局职员)。

最令他意外的是,恐怖角并不恐怖,原来“恐怖角”这个名称,是由一位探险家取的,本来叫“CapeFaire”,被讹写为“CaePeFear”,只是一个失误。

约翰终于明白:“这名字的不当,就像我自己的恐惧一样。我现在明白自己一直害怕做错事,我最大的耻辱不是恐惧死亡,而是恐惧生命。”

地位、声望、财富、鲜花……这些美好的东西都是给富于勇气的人准备的。一个被恐惧控制的人是无法成功的,因为他不敢尝试新事物,不敢争取自己渴望的东西,自然也就与成功无缘。胆怯、逃避是毫无用处的,只有直面恐惧,才能战胜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