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送给青少年的羊皮卷
5279800000003

第3章 最伟大的力量 马丁·科尔(美)(2)

从容,是傲松之于严冬:“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冬夜杂咏》);从容,是义士之于刑枷:“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从容,是智者之于声色利诱:“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从容,是一种理性,一种坚忍,一种气度,一种风范。从容,才能临危不乱;从容,才能举止若定;从容,才能化险为夷。三国故事里,诸葛亮以空城计击退司马懿数十万大军,他那过人的胆略和超常的镇定、从容,被传为千古佳话。只有从容地面对人生的选择,不惧怕危难,才能懂得生存的真谛。

社会瞬息万变,而且诱惑四伏,在这样的一种现实情境下,更需要人们保持一种平淡沉稳、从容自若的心态。远离浮躁,从容选择,是一个现代人适应社会环境的基本要求。

某公司总裁的用人之道别具一格,他往往在公司职员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时,对他们进行降职。那些怨天尤人、灰心丧气者被淘汰,而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者最后都备受青睐。逆境,抑或突如其来的变故与危机,都是很好的试金石,能明晰地鉴定一个人素质的优劣。甚至那些养鸟的行家,在选鸟的时候,都要故意惊吓那些鸟,绝不选那种稍受一点儿惊吓就扑扑拍翅、乱成一团的鸟。

选择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从容,让你的选择更准确。

选择,先给自己一双慧眼

“答案怎么是这个!太奇怪了!”

“都怪我自己!我怎么没想到这个才是最正确的呢?”

“你看你看!我就说你当时就不能选这个,现在后悔了吧?”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做题目时明明自己小心了再小心,可是答案最后还是选错了,尤其是在做逻辑分析题时,正确的几率就更小了。其实这是因为题目具有一定的隐藏性,答案就像和你做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你要给自己一双慧眼,能够敏锐地洞察,否则那个神秘的答案终究不肯出现。

或者是在旅行时,为了找一条风景更优美的路,在看起来幽静美丽的林荫道与一条杂乱无趣的路之间,往往很多人容易选择前者,而后者却很可能在百步之后便会发现是风光无限。

很多时候,答案往往具有隐藏性,这就需要每个人都睁大慧眼,只有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终点。在非洲的草原上,一匹狼气喘吁吁地跑着,三个昼夜的躲藏和奔跑已经让它随时有倒下的可能了。它的汗水流下来,一滴一滴地掉在身下肥沃的土地上,滋润着绿油油的小草。它的舌头向外伸着,它的腿像灌满了铅,饥饿、疲劳牢牢地抓住了它,但它偶尔回头时那坚定的眼神似乎在告诉那个穷追不舍的狩猎者:我不会放弃最后一丝希望。

这是一个经常狩猎的富翁,虽然惊叹于狼的坚韧,但他依然紧紧地跟着这只疲惫的狼。

狼愈来愈慢,最后被迫到了一个类似于“丁”字形的岔道上,此时,正前方是迎面包抄过来的向导,他也端着一把枪,狼夹在中间。富翁以为这匹狼会选择岔道,谁知,这匹狼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出人意料地迎着向导的枪口冲过去。狼在夺路时被捕获,它的臀部中了弹。

这让富翁十分费解:狼为什么不选择岔道,它冲向向导是准备夺路而逃?难道那条岔道比向导的枪口更危险吗?

面对富翁的迷惑,向导说:“埃托沙的狼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们知道只有夺路成功,才能有生的希望,而选择没有猎枪的岔道,必定死路一条,因为那条看似平坦的路上必有陷阱,这是它们在长期与猎人周旋中悟出的道理。”

这不由得让富翁陷入了沉思。

坐在草地上,回想历次的狩猎,富翁第一次感到如此触动。过去,他曾捕获过无数的猎物——斑马、小牛、羚羊甚至狮子,这些猎物大多被当做美餐,然而只有这匹狼却让他产生了“让它继续活着”的念头。

就在向导要剥下狼皮的那一瞬,富翁制止了向导。他问:“你认为这匹狼还能活吗?”向导点点头。富翁打开随身携带的通讯设备,让停泊在营地的直升机立即起飞,他想救活这匹狼。

直升机载着受了重伤的狼飞走了,飞向500公里外的一家医院。

据说,那匹狼最后被救治成功,如今在纳米比亚埃托沙森林公园里生活,所有的生活费用由那位富翁提供,因为富翁感激它告诉他这么一个道理:在这个相互竞争的社会,真正的机会也会伪装成陷阱。

所以,在选择之前,一定要给自己一双慧眼去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也是《最伟大的力量》给每一个人的警醒和启发。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脚埋怨一双鞋太小,鞋不屑,嘴上不屈不挠:“当初是你选择我的!”

脚又埋怨另一双鞋太大,鞋忍不住说:“你明知道大,为什么还要买?”

脚不说话了,当时它一眼看中这两双鞋,心想大小没关系,毕竟这是两双自己最喜欢的。

听了鞋的话,脚突然间明白过来,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这就如同在请发型师给自己做发型,你喜欢的未必适合你,在挑选衣服的时候,也要根据自己的身材肤色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衣服,只有适合自己才能让自己美丽生动。

任何时候,都要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1935年,帕瓦罗蒂出生于意大利的一个面包师家庭。父亲是个歌剧爱好者,他常把卡鲁索、吉利的唱片带回家来听,耳濡目染,帕瓦罗蒂也喜欢上了唱歌,小时候的帕瓦罗蒂就显示出了唱歌的天赋。

长大后,帕瓦罗蒂依然喜欢唱歌,但他更喜欢孩子,并希望成为一名教师。于是,他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在师范学校学习期间,一位名叫阿利戈·波拉的专业歌手收帕瓦罗蒂为学生。

临近毕业的时候,帕瓦罗蒂问父亲:“我应该怎么选择?是当教师呢,还是成为一个歌唱家?”父亲这样回答他:“孩子,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会掉到两把椅子中间的地上。在生活中,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

听了父亲的话,帕瓦罗蒂选择了教师。不幸的是,初执教鞭的帕瓦罗蒂缺乏经验,管教不了调皮的学生,最终只好离开了学校。于是,帕瓦罗蒂选择了唱歌。

17岁时,父亲介绍帕瓦罗蒂到罗西尼合唱团,开始随合唱团在各地举行音乐会。帕瓦罗蒂经常在免费音乐会上演唱,希望能引起某位经纪人的注意。

可是,近7年的时间过去了,帕瓦罗蒂还是个无名小辈。眼看着周围的朋友们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也都结了婚,而自己还没有养家糊口的能力,帕瓦罗蒂苦恼极了。偏偏在这个时候,帕瓦罗蒂的声带上长了个小结。在菲拉拉举行的一场音乐会上,他就好像脖子被掐住的男中音,被满场的倒彩声轰下了台。

失败也曾让帕瓦罗蒂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他想起了父亲的话,他心里很清楚唱歌是最适合他的,而他要做的就是为了这份选择而坚持。

几个月后,帕瓦罗蒂在一场歌剧比赛中崭露头角,被选中在雷焦埃米利亚市剧院演唱著名歌剧《波希米亚人》,这是帕瓦罗蒂首次演唱歌剧。演出结束后,帕瓦罗蒂赢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随后,帕瓦罗蒂应邀去澳大利亚演出及录制唱片。1967年,他被著名指挥大师卡拉扬挑选为威尔第《安魂曲》的男高音独唱者。

从此,帕瓦罗蒂的声名节节上升,成为活跃于国际歌剧舞台上的最佳男高音。

当有人问帕瓦罗蒂的成功秘诀时,他说:“我的成功在于我选对了自己施展才华的方向。我觉得一个人如何去体现他的才华,就在于他要选对人生奋斗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