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巴菲特投资思想大全集
5279900000060

第60章 巴菲特防范风险的秘密武器(4)

曾经我说过,当一个绩效卓著的经理人遇到一家恶名昭彰的企业,通常会是后者占上风。但愿我再也没有那么多精力来创造新的例子,我以前的行为就像是梅·惠斯特曾说的:"曾经我是个白雪公主,不过如今我已不再清白。"

另外还有一个教训,在经历25年企业管理与经营了不同事业之后,查理和我仍然没能学会怎样去解决难题,不过我们学会了怎样去避开它们,这点我们做得相当成功,我们专挑那种一尺的低栏而避免碰到七尺跳高。

——1989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巴菲特上面这段话,总结了他投资25年的经验。他也犯了不少的错误,比如受到股票价格低廉的诱惑,而忽略了这个公司的资质。当然,如果你把巴菲特认为是“西方不败”的话,你肯定会失望了。实际上,股神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能从自己的每一次错误中获得力量,同时不会被一次偶然的成功冲昏头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纵横市场近四十年,战果辉煌的投资大师巴菲特,也曾遭遇难堪的挫败。

巴菲特的六大错误投资是:第一,投资不具长期持久性竞争优势的企业。1965年他买下柏克夏海瑟威纺织公司,然而因为来自海外竞争压力庞大,他于二十年后关闭纺织工厂。

第二,投资不景气的产业。巴菲特1989年以三亿五千八百万美元投资美国航空公司优先股,然而随着航空业景气一路下滑,他的投资也告大减。他为此一投资懊恼不已。有一次有人问他对发明飞机的怀特兄弟的看法,他回答应该有人把他们打下来。第三,以股票代替现金进行投资。1993年巴菲特以四亿二千万美元买下制鞋公司Dexter,不过他是以柏克夏海瑟威公司的股票来代替现金,而随着该公司股价上涨,如今他购买这家制鞋公司的股票价值二十亿美元。第四,太快卖出。1964年巴菲特以一千三百万美元买下当时陷入丑闻的美国运通五%股权,后来以二千万美元卖出,若他肯坚持到今天,他的美国运通股票价值高达二十亿美元。第五,虽然看到投资价值,却是没有行动。巴菲特承认他虽然看好零售业前景,但是却没有加码投资沃尔玛。他此一错误使得柏克夏海瑟威公司的股东平均一年损失八十亿美元。第六,现金太多。巴菲特的错误都是来自有太多现金。而要克服此一问题,巴菲特认为必须耐心等待绝佳的投资机会。

巴菲特曾经经营水牛城新闻报、美国运通(多元化的全球旅游、财务及网络服务公司)、盖可保险等公司时,他都能成功地"扭亏为盈",这在普通的投资者看来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然而巴菲特却说,以后不会再去冒险做这种挑战了。

所以,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你需要了解的是: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然而却是烂公司最大的敌人。以合理的价格买下一家好公司比用便宜的价格买下一家普通的公司要好得多。此外,俗语说得好:“好马还要搭配好骑师才能有好成绩。”再好的公司如果遇到一个糟糕的经理人你也不会体会到好公司的好处的。在选择公司的时候我们专挑那种一尺的低栏,并且要尽量避免碰到七尺的跳高。

研究股票而不是主力动向

【巴菲特如是说】

1987年的美国股市表现是相当令人满意的,可是到最后股指仍然没有上升多少,道·琼斯工业指数在一年内上涨了2.3%。回顾这一年的情况来看,股票的指数就像过山车一样,在10月份之前是一路窜高的,之后就突然收敛下来。

——1987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巴菲特分析这种情况说:市场之所以这么动荡,原因就是在于市场上存在一些所谓的专业主力机构,他们掌握着数以万计的资金,然而这些主力机构的主要精力并不是去研究上市公司的下一步的发展状况,而是把主要的精力用在研究同行下一步如何操作的动向上。

巴菲特说,有这么的闲散资金掌握在主力机构的手中,股票市场不动荡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散户投资者常常抱怨说,自己一点机会都没有,因为市场完全由这些机构控制了,研究他们才是研究了市场的动向。但是巴菲特认为这种观点是相当错误的,因为不管你有多少的资金,在股市面前都是平等的,反而是在市场越是波动的情况的下,对于理性投资者来说就越是有利的,用巴菲特老朋友许洛斯的操作情况为例来说:早在50年多前,当时有一个圣路易斯家属希望巴菲特为他们推荐几位既诚实又能干的投资经理人,当时巴菲特给他们推荐的唯一人选就是许洛斯。

许洛斯没有接受过大学商学院的教育,甚至从来没有读过相关专业,但是从1956年到2006年间他却一直掌管着一个十分成功的投资合伙事业。他的投资原则就是一定要让投资合伙人赚到钱,否则自己不向他们收取一分钱。那么看一下许洛斯到底是怎么操作股票的呢?

许洛斯一直都不曾聘请过秘书、会计或其他人员,他的仅有的一个员工就是他的儿子爱德文,一位大学艺术硕士。许洛斯和儿子从来不相信内幕消息,甚至连公开消息也很少关心,他完全采用在与本杰明·格雷厄姆共事时的一些统计方法,归纳起来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努力买便宜的股票。”因为按照他们的投资原则,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技术分析、总体经济学派及其他复杂的运算方法,这一切都是多余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许洛斯长达47年的投资生涯中,他所选中的大多数都是冷门的股票,但是这些股票的业绩表现却大大超过了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

所以,对于投资者而言,只要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由主力机构造成的市场波动,反而能够使真正的投资人获得更好的机会去贯彻实施他们明智的投资行动。投资者只要在股市波动的情况下,不要因为财务或者心理上的因素的作用下在不恰当的时机卖掉,投资者的重点应当放在股票身,而不是判断主力机构有没有进入该股票、接下来是不是会拉升该股票。在许洛斯在长达47年投资生涯中从来不关心主力机构为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价值投资”的误区

【巴菲特如是说】

1985年在出售证券收益是金额达到4.88亿美元,这其中的大部分都源于我们出售通用食品的股票,从1980年开始我们就开始持有这些股票,我们在买进这些股票是以远低于合理的每股企业价值的价格购买的,经过年复一年后,该公司的管理层大大提升了该公司的价值,一直到去年的秋天,当该公司提出并购的要求后,其整体的价值在一夕之间显现出来了。

——1985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巴菲特解释价值的增长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出售股票就像大学生的毕业典礼一样,经过4年所学的只是在一朝被正式的认可,但是实际上当天你可能还没有一点长进。巴菲特经常将一只股票持有长达十年之久,在这期间其价值在稳定增长,但是其全部的账面利益却都反应在出售的那一年。所以按照价值投资进行选择的时候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分辨的出的。

1999年巴菲特拒绝投资市盈率过高的高科技股票,结果导致了他十年来最大的投资失误,其投资基金回报率远远低于股市指数的年平均增幅。什么时候该做趋势的朋友,什么时候该与大众为“敌”这的确是个难题。我们经常看到媒体寻找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股票,关于“低估”的标准,已经不再是“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了。一个人必须对关于成长股价值的计算持怀疑的态度,而不可以完全相信。

在2005年5月,大盘跌破千点的重要力量便是“价值投资”类的股票,中集集团一个月下跌了50%,价值投资也不能抵御股市的系统性风险。2004年春季是基金最为追捧“价值投资”理念的时期,各种景气类型的基金相继成立。事实上,这个时期所买入的大部分景气类股票,都遭到了严重的套牢。几年前把景气行业当做“奶牛”的基金经理们现在又说:“这样的股票压根儿不是投资。”

市场并非一个能精确衡量价值的“称重计”,难以判断某种特定的股票是“便宜”或“昂贵”。要发现一些价值升得比通货膨胀还要快的艺术品就像要找一个百岁老人那么难,这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另外,还有一些价值投资的误区值得投资者警惕:

1.QFII就是价值投资的化身

QFII是可以投资我国股市的“境外合格投资者”,出于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观念,再加上QFII第一单的异常成功,尤其是上港集箱与宝钢股份的成功杰作,使得市场对QFII的投资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以至于有投资者开始神化了QFII,把QFII当做价值投资的化身——凡是QFII拥护的,我们就拥护;凡是QFII反对的,我们就反对。

如果细细追究,我们发现这种神化具有一定的偏差。不错,QFII投资的品种固然有成功之处,但也有让市场看不懂的地方,例如其在初期介入的新疆屯河(600737)。购入新疆屯河的幕后机构是美国的杰斯雷曼投资银行,其代表乔智慧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提问时,据称“她情绪有些激动地说。更令记者震撼的是,她说着说着居然红了双眼,眼泪差点夺眶而出!”证券市场不是讲感情的地方,QFII的做作表现使它不再那么神秘与可爱,甚至有点让人厌恶。

2.净资产值高就具有投资价值

当初投资者对国有股减持(或全流通)等问题还有困扰的时候,一度有投资者认为高净资产高且与市价接近的股票就具有投资价值,用术语就是市净值是投资价值的一种价值尺度。如果仔细分析的话,我们认为要区别对待。

比如神马实业,该公司2003年的时候每股净资产是6.04元,但当时的市价只有6.40元左右,仅仅溢价了0.36元。表面看来,该股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但是,二级投资者眼里的投资价值是动态的,而每股净资产则是静态的,静态的美不等于动态的美。而且,每股净资产是凝固化了的资产,有时候并不一定产生效益。毕竟二级市场投资者,来到这个市场,看的是未来,而不是过去。净资产值高也不是投资价值的必要条件。

炒股心浮气躁

【巴菲特如是说】

我们是从来不去借钱的,即使有保险作为担保。即使在只有1美元的时候,我也不去借钱。借钱能够带来什么不同吗?我只需要凭借我自己的力量,也能够其乐无穷。1万美元、100万美元、1000万美元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样的。当然,当我遇到类似紧急医疗的事件的情况下会有些差别。

——1998年巴菲特在福罗里达大学商学院的演讲

说这话的时候,也许巴菲特正在羡慕着台下的那群大学生的青春。巴菲特对钱的态度决定了他的投资风格和结果。巴菲特这种平和的想法,正是成就了他的唱功,可以试想一下,若果雷曼兄弟的高管不是那么疯狂的赌博,它们原本也是可以在华尔街上风光无限,但是结果确实它们却成为那么不体面的乞丐。

有人说,一个人做事情要想成功,一定要果断;有人说,一个人做事情要想成功,缺少耐性是不行的;又有人说,要想成大功立大业,没有遇到机会是不行的。虽然这些话用在平时的生活中非常启发人,但如果把这些观点移用到股市里,却不一定正确。固然炒股赚钱与否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但最重要的不是这些因素,而是一个人的心态。能不能在股市中赚到钱改善自己的生活,是每一位散户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但往往抱有此想法的人因为心浮气躁,最后成为离梦想最遥远的人,相反,有着一颗平常心的投资者则“无心插柳柳成荫”。

心浮气躁的投资者总是迫不及待地进场交易,既追高,又杀跌,最终在牛市中只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可能落得个低吸高抛的下场。

股市的涨跌都非常正常,因为有涨才会有跌,而因为有跌才会有涨,如果你是一个以“平常心”对待股市的人,那么,股市的涨跌对你而言就是非常无常的,而投资者就一定会轻松视之,并不会受到股市的波动起伏而心惊胆战,受股市所转。但如果你是一个本来就喜欢或者本来就不平静的人,那股市的涨跌对你而言一定会“非同小可”,因为你会密切注意到你的资金是否也随着股市的涨跌而增减,由于你过分专注你的个人资产的变化,你的心态一定就是不稳定的,而你一旦如此,你对股市行情的涨跌就会特别在意,并认为股市只有上涨你的心才是平静的,但遗憾的是,股市至今还在涨,可是,你会认为股市涨得太多了,而原本就“不平常的心”就更加不平常了,甚至你的心出现了“恐慌”或“恐高”,结果就在你把原本不应该抛的股票全部抛了,并自认为股市一定会大跌,股市不会以一去不回头的气势而不断再创新高。

平常心是战胜心浮气躁以及其他一切一切的法宝,没有平常心去体悟生活中的一切,即便再成功、再伟大,但最后可能因为自己的贪婪而失败了。平常心就是指对一切都放下,无论发生什么都想得开,因为市场中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而一切的发生又都是无序的,无常的。因此急不可耐地想要在市场中实现某个目标,是非常危险而又不切实际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