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5280900000105

第105章 摇摆源于拒绝不了的诱惑(4)

另外,催眠也有类似的效果。一说到催眠,很多人都觉得既神秘又恐怖。但催眠师的确可以通过一些手段看到人的内心,甚至人自己都不知道的东西。我们感到神秘多是因为催眠术用在了别人身上,一旦用在了自己的身上,就会感到很恐怖了。更可怕的是,他还可以更改我们大脑的里的东西,操纵我们的意识去做一些事情。

在催眠师那里,我们就像是皮影戏里的皮影人,而催眠师就是操纵皮影的人。利用催眠,催眠师让我们失去了指挥自己的所有权,而把这种权力交给了他。可以说,这已经让我们丧失了一个人成为自己的自我意识。所以,很难想象一个催眠师如果把催眠用在做坏事上,会出现什么后果。

不是所有的催眠都像表演那么神奇,催眠本身也有普通的一面。只要你留心,生活中有很多自然催眠的现象,单调、重复的刺激,都可以催眠。催眠只是心理暗示的一种方法或技术,宗教中的冥想、瑜伽、气功、打坐,都是心理暗示技术。

为什么恋爱中总有父母的影子?

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周围,有一个现象很常见:很多人从伴侣身上都可以找到自己父母的影子。例如一个人的妻子跟他的母亲有很多共同点,而这个人也与他的岳父也有诸多方面的相似。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与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中提到的俄狄浦斯情结有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恋父、恋母情结。

每个人对于父母的某些特质都会很欣赏甚至崇拜,而当遇到拥有这些特质的人时,就会不自觉地产生强烈的好感,以至于在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常常会觉得:“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喜欢他(她),就觉得他(她)身上有一种很吸引我的特质”。其实,这就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影响。

正上大二的肖红一直很困扰,刚上大学就开始跟现在的男朋友交往,两年了,总是觉得男朋友有“恋母情结”。

肖红跟男朋友在一个城市读书,但是见面却非常少。因为男友总是每个周末都说要回家陪妈妈。每次回家后,男友都不希望肖红打电话或发短信给他,原因是怕他妈妈会生气。男友陪着妈妈一起逛街,买东西,外人看起来他们在一起竟比跟肖红在一起更像恋人。而每次聊到什么话题,男友也经常会说他妈最不喜欢怎样怎样,他妈最讨厌怎样怎样。男友的朋友有时无心说起肖红有点像男友的妈妈,这更让肖红心存芥蒂,究竟他是不是因为恋母,才选择跟她在一起?

显然,肖红的男友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恋母情结”,即俄狄浦斯情结。有恋母情结的男性,很可能是一个没有主见,缺乏进取精神的男性。因为这种男人非常害怕失去母亲的爱,所以一直是窥测着母亲的脸色,抑制自己的主张,专门为了讨好母亲的满意而生活着的,由于过于依附母亲,其思维方式和言谈举止都容易女性化。带着这种生活态度进入社会,也是一个懦弱的人,没有别人的指令,就不能行动,缺乏自主意识,精神容易慢性萎缩。

有恋母情结的男性在和女友或妻子的关系上往往不融洽,男性有恋母情结的,听到女友或妻子说母亲的坏话,会达到无法忍受的程度,甚至自己也有种莫名其妙的罪恶感。为此,会常与女友或妻子怄气,感情的裂痕会越来越大,最后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不光是女性会遇到恋母情结严重的男友,男性也可能遇到作为“父亲上辈子的情人”的女友。这样的女友会更容易爱上与父亲相似的男性,甚至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男友或丈夫与依赖的父亲做比较,从而苛求男友也具备自己父亲的特质。

根据弗洛伊德所说,在青春期时男孩们在潜意识里渴望占有他们的母亲,会敌视他们的父亲;而女孩会爱上父亲,敌视母亲。而这样的情结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和疏解,则会影响到成年后的心理。所以,如果你内心有恋母或恋父情结,当碰上与你母亲(父亲)特征相近的人,你会很容易产生好感并愿意接近,也更容易在这种人身上找到从父母那里延续而来的安全感。

这种类型的恋人之间的爱情总是毫无预兆、自然而然地发生,也常常是无法抗拒的。它让当事人毫不拘束、敞开心扉,但同时又敏感脆弱。这种强烈的爱情关系能否成功,取决于个人给予和接受爱情的能力以及童年的经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直在找相似的对象,而周围的人会说你所有的男友或女友在某些方面都很像,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人的原型其实就是自己的父母,这也就是为什么相恋的人总能在对方身上找到自己父母的影子。

在男女恋爱中,如果父母的影子投射过于严重,并不不利于伴侣间的关系维持的。要克服恋母情结,首先要改变对母亲的态度,即不把母亲作为依存和撒娇的对象,而是作为被照顾的对象,不是让母亲听自己诉苦,而是听母亲的诉苦;不是向母亲要零花钱,而是高兴地把自己的钱送给母亲花。总是被别人体贴、宽容,就永远长不大。如若无法克服,女友或妻子的感受始终被置于母亲的感受之后,那两人的感情关系将无法长久,也难以和谐。恋父者同理。了解到自身潜在的意识后,要正确认识父母与伴侣所扮演的角色,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展开更为成熟和自由的生活。

为什么走吊桥时更易产生恋爱心动的感觉

曾经有一部震撼人心的美国大片《生死时速》,讲述男女主人公相识在一次警方排弹过程里的故事,他们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后,彼此相爱的速度很快。不要以为这种闪电式的情感只是艺术家杜撰出来的,其实,人们在内心惶恐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神秘的心理倾向:他们容易喜欢上这个时候遇到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在电梯故障的时候被困的男女容易靠近产生情愫的原因。

人在做剧烈运动的时候,心脏会急速跳动,有时候人们会把这种心跳误以为是爱情的心动,而不知其实是“吊桥效应”在作祟。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加拿大心理学家达顿等人分别在两座桥上对18~35岁的男性进行问卷调查。一座桥是高悬于山谷之上的吊桥,吊桥距离下面的河面有几十米高,而且左摇右晃,非常危险;而另一座桥是架在小溪上的一座坚固的木桥,高度也很低。心理学家先让一位漂亮的女士站在桥中间,并由这位女士负责对男士们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让接受实验的18~35岁的男性过桥,并在桥中央接受问卷调查。

做完问卷调查后,那位女士会对男士说:“如果想知道调查结果的话,过几天给我打电话。”并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给男士。结果,数日之后,给这位女士打电话的男士中,过吊桥的男士远比过木桥的男士多。

这就是所谓的“吊桥效应”,也称为“恋爱的吊桥理论”。 为什么过吊桥的男士会有这样的行为呢?因为一般人过吊桥时都会胆战心惊,他们把过吊桥时那种战战兢兢、心跳加快的感觉误认为是恋爱的感觉了,这心动的“错觉”容易让人坠入爱河。就像我们在运动场或健身房看到体格匀称、外表阳光、挥汗如雨的男生容易心动一样,心脏的跳动引发生理上的兴奋,却往往被误以为是心理上的兴奋,造成“心动”的错觉。这叫做“错误归属”,也叫“吊桥效应”。

从心理学上讲,人们难以将自己的感受精确地进行归因,因此容易出现“错误归因”。比如,当你跟一位心仪的异性看恐怖电影时,你感受到自己心在怦怦乱跳,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那么,这是电影情节太过恐怖呢?还是身边的人物令你心动?你不可能说,“此时,我生理表现的57%是来自异性的吸引力,32%来自恐怖电影,另外11%是因为刚吃的零食来不及消化”。很多时候,由于难以准确地指出自己生理表现的真正原因,我们会对产生对情绪的错误认识。比如,将看恐怖电影引起的心跳过速理解为身边异性致命的吸引力。

因为感到恐惧,或者过于劳累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对邂逅的异性产生爱慕之情。在吊桥上剧烈摇晃的环境中,即使拥有强健体魄和高度自负的男人,也会感到极度紧张,这种兴奋状态是由于恐惧害怕而引发的,可是,当事人却认为是由于眼前异性的魅力所至。人们在爱河之中常常感到心跳加速、呼吸不顺,而人们在恐惧时刻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所以就会产生“原来是自己爱上对方了”的错觉。常言道“情人眼里出西施”,从心理学上讲很可能是对在偶然兴奋的时刻遇到的异性,所产生“爱慕”的错觉。有时候这种错觉就真的会让人觉得自己“动心”了,而且“吊桥效应”在生活中也确实普遍存在:漂亮的女士处在危险中,英俊的男生英雄救美后与其喜结良缘;恋爱中的两性在丛林中追来跑去,然后在角落里的深情一吻;为了躲避危险一男一女携手狂奔,然后是彼此情感的进一步升华;玩完刺激无限的过山车,年轻爱侣们的心似乎更贴近了。所以,当你正有心中正有一个心仪的对象,并想进一步增进彼此的感情,那么“吊桥效应”或许对你下一次约会的地点有所帮助,可以相约到一些容易让人心跳加快的地方,比如游乐园的过山车或摩天轮,或者去看一场恐怖电影,相信会让感情急速升温,不过需要先确定对方有没有恐高症。

当然,由于“吊桥效应”中的错误归因,当你在紧张或恐惧时刻对人心动,事后也要冷静下来,思考确认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是被其魅力吸引爱上了对方,而不是因为“吊桥”环境下,产生了错觉。

回家发火的妻子+态度冷淡的丈夫=婚姻幸福

妻子下班回家后为小事向丈夫发火;丈夫因工作压力而对妻子态度冷淡,其实都是夫妻恩爱、婚姻美满的象征。

工作回家后能看出婚姻幸福的标志?美国心理学教授Marc S.Schulz博士的结论可能会让你瞠目:回家发火的妻子是幸福的,态度冷淡的丈夫是恩爱的。这是因为感情较好的夫妻,妻子在丈夫面前通常表现得比平时更加放松,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她们可以很随意地把各种内心的负面情绪直接发泄出来;而那些对婚姻不满意的女性,多认为自己必须在丈夫面前抑制她们的怒火。对男性而言,丈夫对婚姻家庭越是满意,就越认为自己有责任支持妻子,所以,他们愿意在妻子由于工作攒了一肚子怒火时多做家务劳动,而在自己应对高压时独自承担。

有调查显示:经过一整天辛苦忙碌的工作,很多女性从公司回到家中的时候,经常会忍不住为了一些小事向自己的丈夫发火,经常会忍不住为了一些小事向自己的丈夫发火,比如饭菜不可口了,埋怨丈夫把刚整理的沙发弄乱了,甚至是丈夫打了一条她不顺眼的领带也会“无赖”地数落个没完,整个一婆婆妈妈心胸狭隘的小女人。而对大部分男性来说,如果当天的工作压力过大,那么,他们到家时则更多对妻子态度冷淡,一言不发。不过,大家不用担心,实际上,这些表现都是夫妻恩爱、婚姻幸福的标志。

我同事红偶尔的不如意也会在她的理智下处理的妥妥当当,一会儿就烟消云散,决不带到家里,即使有难言的苦衷,在工作中窝了火,回到家不是面带微笑就是波澜不惊,从不把不满发泄在丈夫面前。可不承想,一年不到,就传出了红与丈夫离婚的消息。心中不解,怎么可能,这没道理呀。红对丈夫那么好,不让他感染一点点的不快乐,处处为他着想,怎么会落得这个下场。

因为 她从来不在丈夫面前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把所有的悲伤自己默默承受,不与自己的爱人分担与分享,也就缺少了沟通,缺少了理解,这样的生活无疑是很累的,所以两个生活在一起的人不能彻底地放松,但不能真正地把自己的心灵交付给对方,而是努力地克制着伪装着自己,看似平静风光的表面却已有了不协调的波涛汹涌,婚姻最终走向破灭也就不足为奇了。

美国布赖恩梅尔学院的心理学教授Marc S.Schulz博士,在今年3月的《家庭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这一观点。他精心挑选了42个典型的家庭作为调查对象。因为这些家庭都有子女,其中最大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而夫妻双方都有自己的工作,丈夫们平均每周工作43个小时,而妻子们则是每周25个小时。

研究者首先要求他们根据自己对婚姻生活的满意程度,在一个五点量表上打分。然后,连续三天向他们提一系列的问题,了解他们的工作节奏、工作压力、下班前的情绪状况,以及在“回到家”和“入睡前”两个时间段对配偶的态度和行为。

分析这些夫妻的回答,研究者发现:那些报告自己对婚姻生活满意程度较高的女性,较那些对婚姻生活不满意的女性,在下班回家时更多地随意发泄自己的愤怒。比如对自己的丈夫大喊大叫。而丈夫们的表现则恰恰相反,只有那些对自己的婚姻生活不满意的男性,才习惯在紧张的工作之后回家向妻子发火。实际上,那些对婚姻较满意、夫妻感情较好的丈夫,在工作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回到家后多表现为态度冷淡,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妻子发火丈夫冷淡,夫妻才恩爱。这个道理不能说错,但是,因为这件事让我思来想去,也从内心感悟到:作为夫妻之间,不论怎样的相爱,也应该常常换位思考,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感情才会从爱情走过亲情达到浓情之后更久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