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5280900000033

第33章 给自己上一个阀门(5)

林凡是一家外企的白领,她有一个爱她的老公,她还有一个从大学到现在的蓝颜知己。很多人不懂林凡,为什么有了老公,还要与蓝颜知己来往。林凡说,老公只能在感情上安慰我,而蓝颜知己能使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工作上的一些烦心事,我不喜欢和老公说,只有蓝颜知己能耐心听我说自己人生、事业的烦心事,并为我提出可行的建议。

女人往往觉得,她在老公那里始终是一个需要他肩膀的弱者。老公不喜欢和她探讨人生、探讨事业,也不喜欢她成为女强人。因此,当她在工作和事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想到蓝颜知己,而不是老公。

其实,女人都希望在自己的生命中有一个蓝颜知己,拥有一份纯净、真挚而绵长的感情。这个男人会真正地关心她,会在她失意时给她振作的勇气,在她得意时提醒她要正视自己,在她遇到生活的难题、工作的压力时他会认真地帮忙分析,帮助其走出生活的低谷。两个人的交往如哥们儿一样的自然、坦荡,不夹杂任何暧昧的气息。

每个女人可能都有N个蓝颜知己。根据各自情况不同,知己们分为:良师益友型,他们为女人授业解惑;倾诉对象型,作为精神垃圾桶,他们帮女人释放压力;赏心悦目型,可成为女人寂寞时偶尔一用的玩伴;前任恋人型,由恋人转变为朋友,因为互相了解深刻,而建立了坚不可摧的友谊……

有人曾这样说过:把快乐讲出来,你的快乐就会多出一倍;把忧愁讲出来,你的忧愁就会少掉一半。女人步入社会以后要承受来自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在社会生活中要扮演多种角色,此时的内心是很脆弱的,所以在精神上非常需要一些强有力的支持。那么这时,蓝颜知己就会以男人的坚强鼓励她,使其信心百倍地继续前行。

对男人来说,如果你是这样一位蓝颜知己,那么好好珍惜这份情感,不要让其变质;如果你的女友或妻子有一位蓝颜知己,那么也不要大动干戈,如果她愿意,请到家里来大家谈一谈,都变成好朋友,如果她不愿意,只要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可以了。

而对女人来说,如要寻找一个属于自己,懂自己心意的蓝颜知己。首要准则是不能为了得不到爱情退而求其次或包含目的的变相寻找,否则结局会很可悲。蓝颜知己是女人的秘密,它在演绎着一种感情的新模式。但无论怎样,如果这种感情是真实的、健康的、美好的,并且互不伤害,人们能够坦然交换看法,面对这种感情关爱而不被困扰,也不必就医。

任性也是女人的一种心理需求

年轻男人聚在一起常常谈论自己的女友有多任性,比如半夜突然想吃寿司、现烤蛋糕等。对此,男人常自己解释说:“反正女人就是任性的动物,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无可奈何!”女人动辄对男人颐指气使,乍看是任性,其实用意多多,最重要的还是看男人愿意为女人卖多少命、花多少钱来评估男人的爱。不过再往深层次分析的话,心理学家发现,其实,女性的任性反映某种心理需要,是一种心理需求没有实现的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最新研究称,女人的任性都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女人喜欢在自己爱的人面前表现的弱一些,撒娇任性也不过是想引起对方的重视和心疼。并不是天生的性格,只是后天的一种心理需要。女性任性的行为模式可能缘自童年时期养育者的过分娇宠和纵容。一般来说,从小在娇生惯养环境中长大的人,条件优越,只受别人温暖照顾的人,一贯接受、很少给予的人最容易形成任性的性格。有些父母童年受过许多苦,总想在孩子身上进行补偿。他们对子女一味娇宠,使家庭成员关系颠倒,孩子成了家庭的主宰,不知不觉地形成了“自我中心”意识,从而形成了自私、任性的性格。美国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女性较重视关系,最害怕被抛弃。所以,女人的轻吟薄怒、花拳绣腿、刁蛮任性不过是缘于女人对爱、对关系的渴求。她们不过是想引起对方的注意,渴望对方的呵护与宠爱,试探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没有一个女人会向没有感情作为铺垫的男人撒娇、任性。男人应该明白,其实女人的任性不是看你肯不肯忍让她,而是想知道你到底爱不爱她?到底有多爱她?女性在心爱的男人面前作怪,是天生的。看清了这一点,男人应该更平和、宽厚甚至带点怜悯的心来对待女人的种种战略性任性。

从夫妻互动的角度看,女性的任性都是男人“惯”出来的。一般而言,一个记忆力不好的妻子必定有一个记忆力很好的丈夫,一个不爱清洁卫生的先生必定有一个太爱清洁卫生的太太。同样,一个任性刁蛮的妻子背后必定有一个姑息迁就的丈夫。在家庭生活中,如果妻子太任性,就会影响家庭和睦,这种家庭中的不安定因素,如果不及时设法加以消除,任其发展,就会使对方的感情受到伤害。长久下去,夫妻感情的裂痕就会在此出现。因此,女人应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尊重对方的感情,努力改掉任性的坏毛病。

妻子每次毫无理由的任性、发脾气,丈夫都忍让、宽容,妻子的任性得到了自己期望结果的正性强化,无形中加剧了妻子的任性,使妻子的任性非但不能得到自我控制,反而会使她的性格更加蛮横,渐渐的夫妻之间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恶性互动的关系模式。因此,发现妻子太任性,应及时严肃地加以制止,这既对妻子有利,也对丈夫、家庭有益。作为男性,当女人任性时,要去洞察女性内心的心理需求,给予其心理上的满足。但是,男人的宽容一定要有个限度,不能一味地退让,避免给女性的任性行为一种正面强化。

其实任性无所谓好坏,女人有点脾气实属正常,任性也未尝不可。一位熟练运用任性伎俩的女性偶尔噘着嘴说:“不嘛,我就要这样。”这种少许蛮横透出的娇憨可爱会成为两性关系的调料,为彼此生活增加一点情趣,让男人从骨子里怦然心动。但是,女人任性的尺度一定要在男人宽容的限度内,要知道男人或许偶尔会包容你,但绝不会长期纵容你。

对女性来说,千万不要将任性作为对付男人的杀手锏。偶尔任性时,女人需要恰当地拿捏住撒娇的技巧和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清楚哪些是比较安全的、哪些是最好躲避的区域。

任性作为女人独有的情绪表达方式,不能否定是有其可爱之处的,就有男人说:“我就喜欢看她噘嘴赌气的样子,怎么看怎么好看。”但是凡事都有限度,任性亦如是。如果女性不管对方的承受能力,只要不合她的心意,她就发脾气,甚至蛮横不讲道理。任性到这种程度就令人生厌了。

“伪自信”的人其实更自卑

可以说,绝大部分的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双重性格。展现在别人面前的形象,与自身内在的实际个性甚至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一个漂亮可爱的女孩看似自信满满,实际上可能在独处时,会感觉到强烈的自卑。这样的双重性格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负面性格。自负的外表下常常掩饰的是软弱的内心。每个人都渴望自信,但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自卑心理。感情低落时容易产生自卑,遭受挫折时容易产生自卑,壮志未酬时容易产生自卑……一旦被自卑所困扰,就会变得心情沉闷、郁郁寡欢,常常因为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愿与别人来往;缺少朋友,与人疏远;经常没道理地内疚、自责。他们有着比正常的人更加脆弱的心灵,轻微的撞击都会被他们认为是对自己的侮辱。而在别人面前,他们还不得不打起精神,让自己表现出一副快乐的样子。这种外表与内心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冲突,让他们感到更加痛苦。

那么,这种双重性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每个人都有比较的天性。在生活中,我们难免要把自己的外貌、才智、地位、财富等与别人比较。世界这么大,优秀的人很多很多,无论你多么优秀,你都会发现自己也有许多不如人之处。如果你不能正确面对这种不足,就会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内心就会产生自卑的感觉,你就可能受到双重性格的困扰。

自卑大都源自对自己不客观的评价,过于在乎自己的不足而忽视自己的长处,久而久之,抓住自己的小辫子不放,使自己陷入到自怨自艾中不能自拔。一旦能够面对真实的自己,反而会感到坦然许多,增加许多努力的勇气。所以,要想克服自卑,首先要以客观求实的态度来分析自己,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自己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一旦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就可以扬长补短,找到改进的办法。

有这种双重性格的人,不妨参考一下下面的一些方法。

1.不要自怨自艾

自卑大多是由我们的自怨自艾所引起,总是抱怨自己的出身条件、长相身材,总是对自己的境遇感到不满等都容易使得自信丧失。太多负面的自我暗示更会加重自卑心理。

2.努力去改变自己的不足

无论对谁来说,优势与劣势、长处与不足,都是自己的一部分,与其埋怨自己为什么处处不行,还不如承认这种不足,努力去改变它。坦然面对,正确对待,就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自信起来。

3.努力地打破自己封闭的心理怪圈

自卑的人大多也是自闭的。由于太过敏感,害怕与别人比较,他们大多会有意识地避免同别人接触,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虽然不再因为与别人比较而感到痛苦,却切断了与人沟通、获取信息的途径,让自己陷入到孤独封闭当中。

4.不断地暗示自己:“我能行”

如果你总是觉得自己不行,就会失去动力,你也就真的“不行”了。但如果你总是告诉自己“我能行”,至少你能收获一份去努力的信心。即使面对巨大的失败,也要告诉自己“这只是?时的,我能改变”,多想想自己成功的经历,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一旦获得积极的心态,你就发现困难不再可怕,成功也并不遥远。

5.不断增加自己成功的体验

如果你总是把目标设得太高,难以实现,自然无法树立自信。所以,要想克服自卑,还要努力改变自己频遭失败的命运,增加自己成功的体验。可以先寻找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开始,先去实现一些小的目标。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就会有第二次,然后再照此努力,获取一次又一次的成功。随着成功体验的积累,你的自卑心理就会被自信所取代。

6.避免过度的自尊

自卑的人,大都具有过强的自尊,一点点批评都不能够忍受,对别人的建议轻则不理不睬,重则大吵大闹。其实,如果想到别人的建议正是指出了你的不足,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改进自己,不就可以用坦然的心态面对别人的批评了吗?接纳他们的建议,不正是给自己增加了一条改变的渠道吗?

双重性格的背后,是强烈的自卑和脆弱。因此应注意循序渐进的培养自身的自信感和自强感。从小事做起,逐步获得成功的感觉。

“一己之私”的心理学原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错误地将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投射到别人身上: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朋友一定也喜欢;父母喜欢的院校和专业,孩子一定有兴趣;女人喜欢逛街,男人一定也乐意奉陪;兄长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做弟弟的怎么能逊色呢?一家出版社正在热烈地讨论选题,编辑们争先恐后地报出自己的选题。编辑a正在参加成人教育以攻读第二学位,他的选题是《怎样写毕业论文》;编辑b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她的选题是“学龄前儿童教育丛书”;编辑c是围棋迷,他的选题是《聂卫平棋路分析》。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投射”给别人,是很多人都容易犯下的错误。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一对好朋友,两人经常一起吟诗作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见你是一堆狗屎。”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十分开心。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地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在这个故事中,苏小妹所说的“佛心自现”指的便是心理学上的“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他人具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人们在对他人的认知过程中,通常主观地认为他人具有与自己相似的性格、偏好、看法等。如:心地善良的人认为世人都是善良的,敏感多疑的人往往会认为别人也不怀好意,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便认为自己在别人眼中同样也很优秀,等等。

心理学家罗斯为了研究投射效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48名大学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园内走动,并且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可见,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当对方的年龄、性别、经历等方面的因素与自己相似时,人们在潜意识中习惯将对方当做自己的一个影子,容易发生投射效应;此外,当自己遇到不称心的事时,习惯把一些问题转移到别人身上,以求心理平衡,逃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