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5280900000079

第79章 日常生活原来是这么的不可思议(6)

口头禅是人们日常习惯用语的代名词,仿佛未经大脑就脱口而出。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说法,口头禅其实也不是完全不用心的,它背后隐藏着一些心理活动和心理作用。正是这些看似没有实际意义的口头禅却和一个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理学家则认为,每个人之所以有某一口头禅,与这个人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常说“差不多吧”、“随便”的人大多安于现状,缺乏主见,目标不明确;常说“据说”、“也许”、”算了吧”的人大多自信心不足;常说“看我的”、”没问题”的人通常充满自信,乐于承担责任。

安妮是一个广告策划公司的工作人员,平日里,无论大小事,是不是涉及她的利益,她都附上自己的经典口头禅“凭什么呀?”这天刚上班,办公室的同事们都在各自忙手头的事情,安妮在网上看看八卦新闻,她突然冒出来一句“凭什么呀?”大家以为网上又出现了什么猛料,不约而同地围拢过去。不料,原来是安妮的电脑死机了,一阵“嘘”声之后,大家异口同声回了一句“凭什么呀?”

“凭什么呀”这句口头禅表明在安妮的潜意识里,事情不应该是这样的,但却这样发生了。或出于心理失衡,或基于愤世嫉俗,总之就是看不习惯那些与意愿相悖的事,并以重复出现的这句口头禅来鸣不平,缓解郁闷。

这种人性格正直,却有几分神经质,苛刻,但不一定专门针对某个人。对公平和特权十分敏感,“凭什么呀”其实是在诉苦,抑或是控诉,典型的“愤青”情结。和这样的人相处,要提醒他学会管理公平平衡心态,因为随时随地都有不公的现象发生,事事看不顺,不仅自己活得累,别人看着也累。

口头禅所暴露的,常常是心理和思维的惯性。 每个人的口头禅虽不相同,但其中有使用最频繁,最有代表性的经典句式,只要了解他的口头禅,便可以了解他的性格,而深入了解他的性格,对于增进人们之间的交往会有很大的帮助。

1.“听说”

常说“听说”这个口头禅的人,是想给自己的话留有余地。这种人见识虽广,但判断力却不够,明知某件事是事实,但开口仍是“听说……”。“听说”这一口头禅有不少人常用,很多处事圆滑的人,也有”听说”型的口头禅。

例如:“我听说张月生了孩子。”“我听人说下个月会长工资。”事实上,说这种话的人已经知道张月已生了个女孩,加薪的文件也公布了。

2.“不过”

近似于“但是”的口头禅,因为“不过”与”但是”的意思有时非常接近。常用“不过”这个口头禅的人,性情通常比较温和而含蓄。从事公关的人常说这样的口头禅,因为它的委婉意味不致令人有冷默感。

例如:“我真的很想帮你,不过我现在真没有时间。”

3.“应该”

常说”应该”这个口头禅的人,也常说“不该”。这一类”应该”型的人,自信心极强,为人冷静,自认为能够将对方说服,令对方相信。

例如:“其实升职这件事,你应该再努把力,说不定就成功了。”“你真不该顶撞她,她的性格就那样。”

4.“可能是吧”

常说“可能是吧”这个口头禅的人,自我防卫本能很强,不会将内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来,处事待人很冷静,所以工作和人际关系都不错。“可能是吧”这类口头禅也有以退为进的含义,事情一旦明朗,他们就会说:“我早估计到这一点了。”从事政治的人多有这类口头禅。

5.“说真的”

常说“说真的”这个口头禅的人,有一种担心对方误解自己的心理,所以在说话时加说“说真的”的口头禅,以表示自己的重视程度。常说这种口头禅的人,性格有些急燥,内心常有不平,故用“说真的”这一口头禅表白。

例如:“这事要拜托你了,说真的。”“我想等明年就结婚,说真的。”

6.“但是”

常说“但是”这个口头禅的人,通常有些任性,所以,总提出一个“但是”来为自己辩解。“但是”这一个口头禅,是为了保证自己而使用的。

例如:“这事好是好,但是我不能做。”事实上,他原本就没打算做这件事。

一句话,语言风格是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所属的语言风格,会让人自然地把你与这种气质联系到一起。例如“谢谢”、”对不起”用文明用语让人感觉到你是一个有教养、素质的人;总把“无聊”“没劲”挂在嘴边的人会让人觉得他的颓废、疲惫和无追求。

有人会因为口头禅而让自己失去很多机会和朋友,因此,我们要注意优化自己的口头禅,带一些积极热情的词语,大大增加自己受人欢迎的程度。

为什么女人对内衣会有不同的喜好

女人的穿着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她的性格、志趣爱好等,不过除了展示给众人的服装搭配以外,其实对内衣的选择更能展示出她们的个性。内衣是女人最贴身的衣物,在越来越开放的社会,女人的内衣也早就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它们无论在色彩、质地、做工,还是在塑体功能上,都呈现出千姿百态,满足了众多女人的不同需求,不仅让女人流连忘返,也让男人大饱眼福。也许女人认为挑选内衣是自己的专利,购买和穿着内衣也是一件非常平常的生活小事。其实不然,一件经过千挑万选的内衣是她们爱好的体现,同时也暴露出她们内心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如今会装扮自己的女性十分重视内衣,穿上高雅的内衣,表现身体玲珑的曲线美及独特的品味,已成为展现女性魅力不可缺少的秘密武器。

女人买内衣,除了大小外,还会考虑什么?款式、面料质地……其实这些都是女人内心的真实体现。她究竟是什么样性情的人,就从她的内衣开始吧。

1.喜欢白色内衣的女人

白色的内衣,显现青春和明朗,是洁净的、平铺直叙的色彩。白色代表纯洁,所以这种女人大多属于守身如玉的类型。她们不善于表露感情,懒于思想和追求目标也许是怕玷污了自己的纯洁,哪怕是对于强烈的原始性欲,她们都会采取相当保守的态度,结果生命过程中的满足次数寥寥无几;最在行的是恪守道德准则,贤淑是对她们最恰当的形容。而且并不是每个男人都喜欢性感的调调,所以纯洁系的白色内衣也很有市场,高达14%的男人喜欢女人身穿白色内衣。而因这个原因喜欢白色内衣的部分女人也算是迎合男人所好。

2.喜欢黑色内衣的女人

黑色代表神秘浪漫,黑色的内衣,有一种引人注目的庄重、性感和高贵的奇妙统一。喜欢黑色内衣的女人是十足的享乐主义者,把卧室当成自己的娱乐场所,随心所欲,而且对自己的情人,没有丝毫隐瞒。她们最为性感和迷人,并以此优势积极主动地寻找情感伴侣;她们在白天如同温顺的羔羊一样惹人可爱,但一到了晚上就会恢复母夜叉的形象。

3.喜欢透明睡衣的女人

外表虽然诱人,但骨子里依然保持着传统思想。娶这样的女人做老婆或情人,男人可称得上是青春永驻,因为她们会用那件若隐若现的睡衣为平淡的生活添一份恍惚迷离。受到诱惑的丈夫或情人如同喝下了兴奋剂,看到他们永远风采依旧,结果欲罢难休,增添出戏剧般的效果。这类女人极有女人味,而且很容易扮演好这么一个诱人但传统的角色。

4.喜欢棉质内衣的女人

属于乳臭未干型,总认为自己还没有长大,时不时还表现出小女孩的顽皮,而此时的她们或许已经身为人母了。她们热衷于运动,但不一定专指体育活动,而是展现活力的一种方式和要求。在对待自己玉体和性爱方面,她们总是表现得很从容,只要有付出的机会,条件许可,不管对方是否死缠着自己,她们都很少轻言放弃。

5.喜欢紧身尼龙内衣的女人

属于开放类型,喜欢暴露,希望情人会为她们迷人的身段而神魂颠倒,并对自己的身材和自由开放的性观念相当自豪。而且从来不讳言,说话直接、个性坦率,总是让别人清清楚楚地知道,什么事可以使自己开心,什么事让自己不高兴。

6.喜欢整体搭配衣着的女人

属于协调类型,任何方面都追求一种和谐和平衡,力求以一种完美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她们总能把分内之事处理得有条不紊,不会出现偏袒情况;总是显得大公无私、沉着冷静。让大献殷勤的男人猜不出自己在她们心目中的位置。

与外服相比,内衣是比较纯粹地穿给自己看的衣服,于是,讲究内衣的女人一定是比较关爱自己的,对生活和现实充满期望和幻想。即使现实使女人多有失望,心爱的内衣至少可以使她有小小的欣慰,因了内衣特有的女人情愫。

内衣,虽然藏在重重衣物包裹里,但却最能说出女人的心事。难怪有人会说:“一个女人变换内衣颜色造型的过程,就是她释放或者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历程。”小小内衣,却藏着关于女人的大秘密。

为什么爱出风头的人更脆弱

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喜欢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向众人展示甚至是炫耀自己某方面的特长或才能。有的甚至是说些俏皮话,以博得他人的注意。人们把这类人称为爱出风头。

爱出风头的人实际上引起别人的注意和认同,有的人特别自信,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某种高度,想博得别人认可和关注。有的人是自己外向多情,虽不自视不凡,但个性喜欢凑热闹,什么事都喜欢露一手,容易在奉承中获得满足。也有的人在平时不怎么表现,但在关键的时候出尽了风头,喜欢把别人压下去。

心理学家认为爱出风头的人多是表演型性格,具有表演型性格的人感情往往比较丰富,心思细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善于与人交往,即使是初次见面,他们的亲切感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的朋友很多,尤其是异性朋友。

通常具有表演型性格的人喜欢自我表现。他们行为做作,夸张,甚至喜欢编造谎言。当然,他们并不像通常的骗子那样为了得到不正当的利益而欺骗对方或说谎话,他们所说的谎言总会让周围人深感惊讶,当然这不过是他们为了得到他人的注目和关心的一种手段罢了。他们会谎称自己得了重病或者受害者等,以此来赢得大家的关注,就像是热播的电视剧的主人公一样。如果他们不是众人目光的焦点,就会觉得很不舒服。

《乱世佳人》中由费雯丽所饰演的斯嘉丽就是典型的表演型性格。她甚至用窗帘制成漂亮的连衣裙,她会主动出击,会努力去吸引他人的关注,赢得他人的关爱。

爱出风头的人正如舞台上的演员一样,她们一直在寻求赞许与关注,只有当她们获得他人的吹捧,听到观众叫好声的时候,她们才能确信自己的存在。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行为产生的核心原因就是缺乏爱。这类人的过分戏剧化、虚荣心强、对自己的外表过于关注等行为都可以看做是为了弥补幼年时期缺少关爱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心理学认为3岁之前的孩子如果没能从母亲那里获得足够关爱,则就很难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从而易形成边缘型性格。幼儿在3岁之前主要与母亲一起度过,因此母子关系的融洽与否对幼儿的性格形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家荣格小时候常常依偎在母亲怀中听母亲讲一些东方的神话和宗教故事,这使他形成了敏感而富于幻想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在日后成就他在心理学领域的丰功伟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岁之后父爱的介入开始松解母子间的情感联结,母子二人关系变成了父亲、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三人关系。在随后的两年即3岁到5岁之间如果未能顺利度过俄狄浦斯情结期的话,就很容易形成表演型性格。

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俄狄浦斯情结,这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只不过有些人表现得比较明显,有些人不明显而已。当孩子开始意识到性别差异的时候,他们会选择异性父母作为满足自己依赖需求的对象,会想尽办法去获得对方的关爱。

女孩会为了吸引父亲的关爱,不断努力,撒娇,哭闹,或是像个戏剧演员一样夸张地表现自己的感情。为了永远成为”父亲的掌上明珠”,她们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呈现在父亲面前,压抑自己觉得不好的情感。正是这样的成长经历让她长大之后,也习惯于采用夸张、戏剧性的方式与人相处,尤其是在与异性交往的时候。

正由于爱出风头的人性格的形成与幼年缺少关爱有关,所以,大多数具有表演型性格的人心中的小孩更多是害怕被抛弃,被忽略,被孤立,因此他们期望以亮丽的外形,充满魅力的谈话和夸张的表演来寻求赞许与安全感、关注与被追随。因此,他们的内心比一般人更脆弱、敏感。

多问几个简单问题,会增加销售成功率

优秀的推销员在与客户见面时,不是直接介绍产品是如何如何好,而是先进行简单的交流,在初次沟通中有意识地向对方发出提问,通过询问问题,可以进一步确认了潜在客户,同时弄清了顾客的顾虑以及真正的需求,这样的可以增加销售的成功率,这种交流会让对方感觉是顺其自然的事情,顾客不会产生反感的心理,

销售员通过巧妙地提问,才有办法把谈话导向自己希望的方面上来,因为说服的艺术不在于你来我往地抒发己见,而是隐藏在双方的一问一答之间,通过提问可以想办法让对方说出自己要说的话。因为人们往往对自己所说的话深信不疑。

刘先生想买一台空调,他前去空调专卖店里去看看,用手一摸,感觉发动机的温度太高了,手都不能碰一下,产生不愿买的想法,而销售经理就是通过提问方式来消除他的疑虑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销售经理:“刘先生,所有的发动机在工作的时候都会发热,您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