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大全集
5281500000023

第23章 认清自己是什么体质,把养生养到实处——辨清体质好养生(7)

形成湿热体质一方面是先天因素,后天也很重要。如果一个人抽烟、喝酒、熬夜三者兼备。那注定是湿热体质;滋补不当也促生湿热体质,常见于娇生惯养的独生女;肝炎懈怠者也容易导致湿热体质;长期的情绪压抑也会形成湿热体质,尤其情绪压抑后戒酒浇愁者。湿热体质者易感皮肤、泌尿生殖、肝胆系统疾病。

一般来说,湿热体质应当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调养:

1.饮食调养:少吃甜食,口味清淡

湿热体质者要少吃甜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喝酒。比较适合湿热体质的食物,如绿豆、苦瓜、丝瓜、菜瓜、芹菜、荠菜、芥蓝、竹笋、紫菜、海带、四季豆、赤小豆、薏仁、西瓜、兔肉、鸭肉、田螺等;不宜食用麦冬、燕窝、银耳、阿胶、蜂蜜、麦芽糖等滋补食物。

2.家居环境:避免湿热环境

尽量避免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长期工作和居住。湿热体质的人皮肤特别容易感染,最好穿天然纤维、棉麻、丝绸等质地的衣物,尤其是内衣更重要。不要穿紧身的。

3.药物调养:适当喝凉茶

祛湿热的可以喝王老吉之类的凉茶,但也不能过。也可以吃些车前草、淡竹叶、溪黄草、木棉花等,这些药一般来说不是很平和,不能久吃。

4.经络调养:肝腧、胃腧、三阴交

湿热明显时首选背部膀胱经的刮痧、拔罐、走罐,可以改善尿黄、烦躁、失眠、颈肩背疲劳酸痛。上述穴位不要用艾条灸,可以指压或者毫针刺,用泻法,要针灸医生才能做。

胃腧、肝腧、三阴交

脚臭其实是脾湿造的“孽”

“脚臭”似乎是男人的通病,很多人上一天班回到家,一脱鞋,那脚简直是臭不可闻。故而男人往往会被冠以“臭男人”的称号。人们通常认为,脚臭的人是天生的“汗脚”,没有办法改变。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汗脚和臭脚多是由脾湿造成的,只要将脾湿调养好,脚臭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中医认为,阳加于阴谓之汗,比如人们在运动的时候,运动生阳,阳气蒸腾阴液,就形成了汗,跟烧水时产生的蒸汽是一个道理。适度出汗是正常现象,对人体有好处。但“汗为心之液”,如果出汗过多就容易损伤心阳,成为许多疾病的征兆。如果胸部大汗、面色苍白、气短心慌,这是“亡心阳”的兆头,亡心阳就是西医上的水电解质紊乱症,以脱水为主;如果额头出汗,汗珠大如豆,形状如同油滴,这是虚脱或者要昏倒的先兆,体质虚弱或者有低血糖病史的人尤其要当心;如果偶尔手心脚掌出汗,尤其是在公共场合,这多半是精神紧张造成的,调整一下心态就可以了;如果手脚常年多汗,说明脾胃功能有些失调;如果脚汗特别臭的话,就说明体内湿气很重。

中医上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汗脚就属于“湿”的范畴,脚特别臭的人是因为脾大,而脾大则是由于脾脏积湿,脾湿热的时候,脚就会出又黄又臭的汗,就形成了“汗臭脚”。想告别汗臭脚就应该吃一些清热祛湿的药,然后每晚都用热水或者明矾水泡脚,明矾具有收敛作用,可以燥湿止痒。还可以适当多吃些健脾祛湿的扁豆。另外,民间有一些土方子治疗脚臭的效果也不错,比如,把土霉素药片压碎成末,抹在脚趾缝里,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汗和脚臭,因为土霉素有收敛、祛湿的作用。

此外,从饮食上调养脾脏也可以达到不错的功效,下面为您介绍两款药膳:

1.山药茯苓粥

材料:山药50克、茯苓50克、粳米250克。

做法:先将粳米炒焦,与山药、茯苓一同加水煮粥即可。

2.莲子粥

材料:莲子50克、白扁豆50克、薏仁米50克、糯米100克。

做法:莲子去心,与白扁豆、薏仁米、糯米一同洗净,加水煮成粥即可。

明白了臭脚产生的根源,知道了治疗脚臭的方法,相信你离告别“臭男人”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养脾三法,让“苦夏”成为轻松之旅

对于湿热体质的人来说,最害怕的当然就是湿热天气,而在一年中的长夏(阴历六月、阳历7~8月)可以说正是这种“桑拿天”最集中的时节。在这种时候,普通人都可以说是度日如年,更何况温热体质,所以有的人就称之为“苦夏”。那么,我们怎样来安然度过这个所谓的“苦夏”呢?方法很简单,养脾就可以了。

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之气的衰旺与四时变换相关,长夏时期应脾,就是说,此时与人体脾的关系最大。长夏的气候特点是偏湿,“湿”与人体的脾关系最大,所谓“湿气通于脾”,所以,脾应于长夏。因而,要想轻松度过长夏,是养脾是非常关键的。

在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见持续炎热,雨水偏多,暑湿偏盛,故极易造成脾胃功能下降而厌食困倦。中医认为,夏天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加强脾的“工作”,才能不断地从食物中吸收营养。同时,夏天人们大量食冷饮和瓜果,易损伤脾胃,有很多人容易“苦夏”,表现为不思饮食、乏力。而通过健脾益气则往往能达到开胃增食、振作精神的效果。因此,不仅在酷暑的夏季、乃至日常调理好脾胃功能,对养生防病都很有必要。

针对长夏气候的特点,饮食原则宜清淡,少油腻,以温食为主,可适当食用辣椒,缓解燥湿,增加食欲,也帮助人体排汗;同时,要注意空腹少食生冷,切忌冰箱内食物直接食用;另外,在闷热的环境里增添凉爽舒适感,对于脾保健也有很大好处,但是切忌长时间待在密不透风的空调房里,这样反而有害健康。

下面,我们给大家推荐非常有效的“养脾三法”,对于夏季健脾益气极有帮助:

1.醒脾法

取生蒜泥10克,以糖醋少许拌食,不仅有醒脾健胃之功,而且还可以预防肠道疾病。也可常取山楂条20克、生姜丝50克,以糖、醋少许拌食,有开胃健脾之功用。

2.健脾法

选用各种药粥健脾祛湿,如莲子、白扁豆、薏仁米煮粥食,或银耳、百合、糯米煮粥食,或山药、土茯苓、炒焦粳米煮粥食。

3.暖脾法

因食生冷过多,容易寒积脾胃,影响日后的消化功能。此时可用较厚的纱布袋,内装炒热的食盐100克,置于脐上三横指处,有温中散寒止痛之功。

当然,无论是夏季还是日常,调理脾胃还要因人而异。脾胃功能正常者,适量冷饮不会影响脾胃功能,但不宜过量。例如“醒脾法”中提倡经常食用生蒜泥、山楂虽可以减少肠道疾病、消食导滞,但若过食,又有伤胃之嫌,尤其胃炎泛酸患者当慎用。

此外,睡眠时还应注意加强脘腹部保暖,炒菜时不妨加点生姜末,饮茶者选喝红茶等,都不失为护脾的养生上策。

总之,无论在什么季节,调理脾胃都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胃热者以清降为主,脾虚脾寒者当温补。但无论药补还是食补,均以服后感觉舒适为宜。

湿热体质易生“痘”,平衡火罐可防治

对于湿热体质的人来说,脸上生痘可能是一个极大的困扰,尤其是对年轻的女孩来说,原本干净光洁的皮肤上时不时冒出一两个白头,或者黑头、粉刺,严重影响了美观。还有的年轻女孩,胸背部惨遭痘痘“毒手”,夏天连漂亮的吊带衫都不敢穿。这可怎么办呢?没有关系,拔罐就可以帮你祛除这些讨厌的家伙。

在此,我们只向大家简单介绍拔罐治疗方法,至于拔罐的具体手法,我们在后面将有一章的内容进行介绍。

湿热体质祛“痘”,一般采取的是刺络拔罐法,方法如下:

取穴:大椎、肺腧、脾腧

治疗方法:先用三棱针快速点刺各穴,至微出血为止,针刺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起罐后用酒精棉球在针刺处消毒。

疗程:3天1次,7次为一个疗程。

除此之外,我们再向大家介绍几个外搽治疗此病的方药,花钱不多,效果也很显著。

1.白芷水冰片液:白芷、藁本、当归、山柰、冰片各4克。除冰片,余药共制成粗粉,置适量(约150毫升)65%的酒精中,密闭浸泡一周,每天震荡几次,加速有效成分的浸出。此时药液呈棕红色,过滤至清,弃取渣滓。另将冰片研细粉(在乳钵中滴2滴水加入冰片轻研即可成粉)加入滤液中,充分搅拌加速溶解(有少量的不溶解),待冰片大部溶解,添加65%的酒精至200毫升,即可。用棉签蘸本品,涂患处,一日数次(涂后保持一小时,再洗去)。

2.何首乌姜汁疗法:何首乌末,姜汁二味调膏,付帛盖以大炙或热熨之。

3.碘酒疗法:粉刺令青年们苦恼,可用碘酚(即碘酒)涂抹患处。碘酒有极强的杀菌和消炎作用,可用棉球蘸之擦患部,每日早晚各一次,两天即可痊愈。

4.维生素疗法:用维生素B6针液涂搽患处,每日3~4次,痊愈后不留痕迹,效果颇佳。

5.白附子白面浆:白附子30克,研细粉,每取1克,和白面2克,用水调成浆,晚间反复涂擦面部,干后再涂蜂蜜1次,次晨洗去,坚持用。

6.黑牵牛疗法:黑牵牛30克,焙干,研细末,用70克面脂调匀,每日用之涂擦面部若干遍,随后洗去。

7.香油使君子疗法:香油、使君子适量,使君子去壳取仁,放入铁锅内文火炒至微有香味,晾凉、放入香油内浸泡1~2天,每晚睡前吃仁3个(小儿酌减),7天为1疗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脸上长了痘痘,切忌用手挤压局部。经常用温水肥皂洗涤面颊,后在清水中滴几滴纯甘油,洗涤面颊,保持皮脂腺通畅,因为甘油具有溶解皮脂的作用。尽量少吃油腻厚味及辛辣之品,多食蔬菜和水果。可以经常泡麦冬、双花、生地代茶饮。红豆是湿热体质者的绝好保健品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的《相思》传诵至今,让人回味无穷。他所咏唱的相思之物——红豆,不仅在精神内涵上承载着丰富的内容,而且也具有众多实际功效。尤其是对于湿热体质的人,可以说是一种难得的保健品。

《本草纲目》称红豆为赤小豆,说它具有“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的功效。因为它富含淀粉,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饭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营养的杂粮。李时珍称红豆为“心之谷”,可见其食疗功效。

现代医学证明,红豆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蛋白质及多种矿物质,多吃可预防及治疗脚肿,有减肥的功效。红豆所含的石碱成分可增加肠胃蠕动,减少便秘,促进排尿,消除心脏或者肾病所引起的浮肿。

红豆虽好,却不宜多食。因为红豆含有较多的淀粉,吃得过多会导致腹胀,肠胃不适。所以,一次50克左右为宜。另外,《本草纲目》中说“赤小豆,其性下行,久服则降令太过,津液渗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所以,尿多的人忌食。

古籍中记载,用红豆与鲤鱼烂煮食用,对于改善孕妇怀孕后期产生的水肿,有很大的帮助。但是鲤鱼与红豆两者均能利水消肿,正是因为利水功能太强,正常人应避免同时食用二者。

下面,我们再为大家介绍两款贴心药膳:

1.莲子百合红豆沙

准备材料:红豆500克、白莲子30克、百合10克、陈皮适量、冰糖约500克。

做法:

(1)把红豆、莲子、百合先洗干净,用清水浸泡两小时。

(2)煮开水,把红豆、陈皮、莲子、百合放入锅中,泡豆子的水也倒入。

(3)煮开后用中慢火煲两小时,最后才用大火煲大概半小时。

(4)煲至红豆起沙和还有适量水分,就可以加糖调味。

2.黑米红豆粥

准备材料:红豆、黑米、白砂糖各适量。

做法:

(1)将红豆和黑米洗净,清水浸泡5小时以上。

(2)将浸泡的水倒掉,将黑米及红豆和适量冷水放入锅里,大火煮沸,转至小火煮至熟透加糖即可。

冬虫夏草不适合湿热体质的人

冬虫夏草又称夏草冬虫,与人参、鹿茸一起列为中国三大“补药”。其实它只是一种真菌——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而之所以称为“冬虫夏草”,是因为其生产过程。蝙蝠蛾为繁衍后代,会在土壤中产卵,卵随后变成幼虫。冬虫夏草菌便侵入幼虫体内,吸收其营养,并不断繁殖,致使幼虫体内充满菌丝而死,这是“冬虫”;次年夏天,冬虫夏草菌在幼虫头部长出一株4~10厘米高的紫红色小草,这是“夏草”。“夏草”冒出地面,被采挖、晾干,就成为我们平时见到的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适用于肺肾两虚、精气不足、咳嗽气短、自汗盗汗、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劳咳痰血等病症。由于其药性温和,与其他滋补品相比,具有更广泛的药用和食用性,是年老体弱、病后体衰、产后体虚者的调补药食佳品。比如肾衰、接受放化疗的肿瘤患者,或刚做完手术的患者可以每天吃一两颗冬虫夏草。建议用冬虫夏草泡茶,每天喝上几杯,等泡软以后,可以嚼了咽下去。

然而,冬虫夏草毕竟是补药,不适合所有人群,体质偏湿热的人最好别吃。现代人饮食多油腻,常常大鱼大肉,不少人体内湿热,积蓄的新陈代谢产物排不出去。再加上工作压力大、感觉疲劳,他们经常会吃点冬虫夏草进补。但疲劳未必是体虚的表现。除病后、产后等原因明确的体虚者,其他人要吃冬虫夏草,最好先到医院咨询医生。如果盲目进补,可能上火,并且过量服用还会导致心慌气短、烦躁、面部红斑及四肢浮肿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