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从头到脚谈养生大全集
5282000000059

第59章 骨正筋揉而握固——养护好体内硬件,身体才能固若金汤(3)

说到养骨,我们不得不谈一谈“骨气”,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但很少有人将其与养生长寿联系起来。在一般人看来,所谓“骨气”,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正气”,指一种刚强不屈的人格。我们平常说一个人有骨气,骨头硬,就是指这个人不屈服,敢于站出来维护自己的主张。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有骨气,有的人则没有?为什么古人把这种行为称为“有骨气”,而不是别的什么?骨气和人的健康长寿究竟有没有关系?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解答这些问题。

在中医理论中,“气”是构成人体,维持延续各种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来源于摄入的食物养分以及吸入的清气,其作用是维持身体各种生理功能。所以,血有血气,肾有肾气,那么骨自然也就有骨气。正是由于骨气的存在,才促使骨骼完成生血与防护的功能,人死后,虽然骨骼还在,但骨气已经没了。同样的道理,许多老年人正是因为骨气减弱了,才会很容易受伤。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养骨实际上是在养骨气。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有些武林高手,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依然身体硬朗、声如洪钟,这就说明他们的骨气保养得很好。

由此可知,养骨对于一个人的长寿是至关重要的。至于如何养骨,在下面的章节我会详细介绍,这里只提醒大家“久立伤骨”。一个姿势站立久了,要寻找机会活动活动,或者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一会,尤其是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人,如纺织女工、售货员、理发师等,更要注意身体调节,否则每天都要站立数小时,下班后筋疲力尽、腰酸腿痛,容易发生驼背、腰肌劳损、下肢静脉曲张等。这里,我给大家一些建议:

首先,根据条件和可能,调节工作时间,或与其他体位的工作穿插进行,比如站立2小时,其他体位工作2小时,也可以工作2小时后休息几分钟。不能离开站立工作岗位时,可用左右两只脚轮换承受身体重心的办法进行休息,或者每隔半小时至1小时,活动一下颈、背、腰等部位,至少要让这些部位的肌肉做绷紧——放松——绷紧的动作,每次几分钟。

其次,长期站立工作应穿矮跟或中跟鞋,以便使全脚掌平均受力,减轻疲劳。平跟鞋脚掌用不上劲,高跟鞋腿部用力过大,都会很快引起疲劳不适。

最后,长期站立工作时应做工间操,方法如下:原地踏步3分钟,提起双足跟,放下,再提起,或者左右足跟轮流提起,放下,每次3分钟。提起脚尖,让脚跟着地,双脚轮流进行,每次3分钟。轮流屈伸膝关节,也可同时屈膝下蹲,双上臂向前抬平,然后复原,每次3分钟左右。

补好肾,拥有个硬朗“骨架子”

中医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腔之中,髓养骨,促其生长发育。肾精充足,髓化生有源,骨质得养,则发育旺盛,骨质致密,坚固有力。

“肾主骨生髓”,这一理念中医很早就提出来了。《黄帝内经》就明确指出,骨骼起着支持人体的作用,是人身的支架,骨之所以有这样的作用,主要依赖于骨髓的营养,而骨髓则由肾精所化生。也就是说,肾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腔之中,髓养骨,促其生长发育。因此,肾、精、髓、骨组成一个系统,有其内在联系。肾精充足,髓化生有源,骨质得养,则发育旺盛,骨质致密,坚固有力。反之,如肾精亏虚,骨髓化生无源,骨骼失其滋养。在小儿,就会骨骼发育不良或生长迟缓,骨软无力,囟门迟闭等;在成人,则可见腰膝酸软,步履蹒跚,甚则不能行动;在老年,则骨质脆弱,易骨折等。

肾主骨这一理论,现代医学通过实验研究,也进一步得到证实。例如研究发现,某些补肾药物,能增加骨的坚韧度,对于某些骨折的病人,采用补肾的药治疗,多能加速骨质愈合。近年来,根据肾主骨的理论,从治肾入手,治疗多种骨的病变,都取得满意疗效。以牙齿为例,“齿为骨之余”,牙齿是骨的一部分,所以也依赖于肾中精气所充养。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齐全。若精髓不足,则牙齿松动,甚或脱落。对于牙齿松动等病症,在临床上采用补肾的方法治疗,多能获效。

由此可见,壮骨的根源在于养肾,所以我说健康的骨骼实际上是补出来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又易做的壮骨食疗方,仅供参考:

1.桑葚牛骨汤

材料:桑葚25克,牛骨500克,黄酒、白糖、生姜、葱各适量。

做法:将桑葚洗净,加黄酒、白糖少许蒸制;另将牛骨置锅中,水煮开锅后去浮沫,加入姜、葱再煮。见牛骨发白时,加入已蒸制的桑葚。开锅后去浮沫,调味后即可饮用。

功效:滋阴补血,益肾强筋。适用于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对肝肾阴亏引起的失眠、头晕、耳聋、神经衰弱等也有疗效。

2.乌豆猪骨汤

材料:乌豆30克,猪排骨300克。

做法:将乌豆洗净、泡软,与猪骨同置锅中,加水煮沸,改小火慢熬至乌豆烂熟,调味后饮用。

功效:补肾活血,祛风利湿。适用于老年性骨质疏松、风湿痹痛等。

3.鲤鱼汤

材料:500~750克活鲤鱼1条,葱末、姜末、黄酒、精盐各适量。

做法:将鲤鱼去鳞、鳃及内脏,加入葱末、姜末、黄酒、精盐,稍腌片刻;加水煮至汤白鱼烂即可,分次饮用。

功效:补肾活血,祛风利湿。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肾炎水肿、黄疸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糖尿病等。

4.茄虾饼

材料:茄子250克,虾皮50克,面粉500克,鸡蛋100克,生姜、酱油、麻油、白糖、味精、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将茄子切丝用盐渍15分钟后挤去水分,加入酒浸泡的虾皮,并加姜丝、酱油、白糖、麻油、味精,拌成馅;面粉加蛋液、水调成面浆。植物油六成热时舀入面浆,转锅摊成饼,中间放馅,再盖上半勺面浆,两面煎黄即可。

功效:补肾活血,止痛解毒。经常食用可活血补钙,防治骨质疏松症。

5.芝麻核桃仁

材料:黑芝麻250克,核桃仁250克,白砂糖50克。

做法:将黑芝麻拣去杂质,晒干炒熟,与核桃仁同研为细末,加入白糖,拌匀后瓶装备用。一日2次,每次25克,温开水调服。

功效:滋补肾阴,抗骨质疏松。

与地心引力“作战”,防止肌肤下垂

健康,实际上就是一个人整体达到平衡的状态,骨骼平衡是一个重要方面。然而,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要想保持骨骼平衡,你必须要做出一定的努力。

对于骨骼来说,地心引力的确是一个重要的杀手,它虽然不像车祸那样将骨骼瞬间摧毁,但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骨骼的平衡,骨骼作为整个身体的支架,一旦失去平衡,那么整个身体的健康也就失去了平衡。尤其是脊椎骨,由于全身神经都从脊椎骨中央穿行而过。脊椎如果弯了,就会压迫到大动脉与神经,如果动脉与神经不通畅,各种疾病就会找上门来,从而缩短人的寿命。

一般来说,骨骼在地心引力作用下失衡,除了自身的重量之外,主要还是由于肌肤下垂造成的。所谓“骨肉相连”,正是由于肌体重量对骨骼的拉扯,才导致骨骼的失衡。因此,我们在养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体重,不要使其过重。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维持一个好体态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脑力劳动,长时间坐着办公,坐姿不良成为许多人骨骼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必须长时间坐着,最好选择一张带有靠背的椅子坐,并且注意椅背向后的角度不可大于115°,臀部和椅背必须紧靠。如果是椅子比较深的“老板椅”,则务必在腰部和椅背之间放置一个腰垫,不能斜躺或者使后背悬空。

另外,站立时须两脚平行,为了避免骨盆倾斜,造成长短腿,最好不要养成“稍息”的站立习惯;但是长时间站立引起腿脚酸痛时,可以暂时稍息缓解疲劳,只是务必注意轮换双腿支撑。走路时,尽可能轻松自然地摆动双臂,抬头挺胸,避免挺着肚子走路,因为这样容易造成腰椎前突,使腰椎神经受到压迫。

2.睡觉时也要养骨

在睡眠时,为了保持颈椎的正常曲度,最好能够将枕头换成符合人体颈椎曲度的健康枕头,避免睡过高、过低、过软、过硬的枕头;睡眠姿势以仰睡为主,侧睡的话则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单侧睡,要常常变换侧躺的方向。趴着睡觉是最不可取的姿势,因为它很可能导致严重的颈椎神经压迫。睡觉的时候,为了维护正常的生理曲度,还可以在膝盖和腰椎下面垫上高度合适的垫子,这是缓解骨骼压力,让全身得到彻底放松的一个“小秘诀”。

3.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

虽然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但是从身体平衡的角度来说,一些运动是不够好的,如打羽毛球、网球等,只是利用到单侧力量的运动,如果长期只进行这些运动容易导致骨骼偏歪。相比之下,游泳则是一项非常安全且平衡性很好的运动。

另外,对于一些骨骼已经出现了不正常偏斜的人,要更加慎重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骨盆前倾、腰椎过分前突的人,最好不要做一些过分伸展腰椎的动作;而骨盆后倾、腰椎曲度变小的人,则要少做弯腰俯背的动作。

4.尽量让肌肉处于放松状态

全身的骨骼都由肌肉所包裹,肌肉僵硬不但会引起疼痛,还会造成对骨骼的不平衡拉扯,导致骨骼歪斜。可以说,要想骨骼得到滋养,第一件事就是放松肌肉,给骨骼松绑。我认为,最有效的放松肌肉的方式则是按摩。通过按摩的力量,不但肌肉能够得到很好的放松,还能够将更多新鲜能量带入到深层的骨骼里。

氨糖、软骨素——增强骨质、保护关节的“哼哈二将”

骨骼对身体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骨骼问题的确是一个大问题,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这个问题能否解决,已经成了决定人类活到天年的重要因素。自从踏入这个行业以来,我就开始不间断接触各式各样的养骨方法,其中有些方法效果还可以,但不是疗效太慢,不能解燃眉之急,就是副作用太大,使用之后弊大于利。

骨在含有氨糖和软骨素,氨糖是从海洋生物体中提取的纯天然物质,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它的原理就在于,能为人体大量催生和补充关节滑液,从而不断润滑关节软骨面,减少磨损,使关节部位灵活自如。另外,氨糖还是关节腔内的“清道夫”,不仅能抑制非特异性因子的炎性反应,解除疼痛,而且能消除关节腔内的有害酶类,提高关节和机体的免疫力。因此,氨糖对于骨关节疾病具有特殊功能,可以成功地突破传统疗法治标不治本的瓶颈,从根本上解决骨关节疾病。

有一位骨质增生患者,虽经骨科和针灸治疗,但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严重的时候不能行动,有些骨科医师就对他说:“你不开刀是不行的。”但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想挨这一刀。后来医生给他推荐了一些氨糖药物,并建议他一个月吃一斤虾皮作辅助治疗。吃了三个月之后,他就有明显好转,走路、上楼梯都好多了,后来药量减半,到目前已恢复到能骑自行车了。

除了氨糖之外,还有一种药物对于增强骨质、保护关节很有帮助,它就是软骨素。软骨素是从动物组织提取制备的一种酸性黏多糖类物质,它的作用犹如“液状磁石”,能将水分吸入蛋白多糖分子内,使软骨变厚犹如海绵般,并增加关节内的滑液量。这样一来,它便能提供“垫衬”作用以增强关节的减震能力,缓和行走或跳动时的冲击和摩擦。另外,软骨素还可以作为输送管道,为软骨输送重要的氧供和营养素,同时排除二氧化碳和废物。它适应于颅脑损伤、脑震荡、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老年骨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痛、关节炎、肩胛关节痛等各类骨科疾病。

总而言之,氨糖和软骨素是增强骨质、保护关节的两种重要物质,骨头出了问题,找它们准没错。

人无“骨气”不活——养骨最核心的方法就是按摩

养骨最核心的方法,就是按摩。按摩一方面能够促进骨骼吸收更多新鲜的血液、养分;另一方面还能够放松肌肉,缓解因为僵硬肌肉的牵拉而导致骨骼失衡。

骨头养好了,不仅可以有效保护柔软的脏器不受外界损害,更主要的还是能够迅速造血生血,保持人体的元气。在众多的养骨方法中,我个人认为,养骨最核心的方法就是按摩。一方面,按摩能够促进骨骼吸收更多新鲜的血液、养分;另一方面,按摩还能够放松肌肉,缓解因为僵硬肌肉的牵拉而导致骨骼失衡。最重要的是,与其他的养骨方法相比,按摩无疑是最安全、最不易产生副作用的。接下来,就给大家讲一讲,怎样按摩才能提升“骨气”,让骨头更好地生长。

事实上,相对于五脏六腑、奇经八脉,骨的结构是非常简单的。即使你对身体里的构造一无所知,对经络、穴位也是一头雾水,都没有关系,只需要沿着骨生长的方向坚持按摩,紧张的肌肉就会慢慢放松,不受束缚的骨就能够得到更好的滋养。

通常,你只需要用比抚摸稍微大一些的力量,就可以透过皮肤和肌肉,按摩到骨骼;你只需要面对穿衣镜,平心静气地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自己的骨架是不是偏向了一侧;你只需要循着最直接的疼痛感,就能够找到出现问题的骨骼,直接从那里医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