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优秀员工一定要读的15本书
5282700000039

第39章 方法总比问题多(2)

这个创意的具体做法是:谁想买一辆1956年生产的福特汽车,只需先付20%的货款,余下部分可按每月付56美元的办法逐步付清。

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结果,这一办法十分灵验,“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的广告人人皆知。

“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的做法,不但打消了很多人对车价的顾虑,还给人创造了“每个月才花56元,实在是太合算了”的印象。

奇迹就在这样一句简单的广告词中产生了:短短3个月,该款汽车在费城地区的销售量,就从原来的末位一跃而为全国的冠军。

这位年轻工程师的才能很快受到赏识,总部将他调到华盛顿,并委任他为地区经理。

后来,艾柯卡不断地根据公司的发展趋势,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举措,最终坐上了福特公司总裁的宝座。

像艾柯卡这样主动寻找方法的优秀员工,是企业不变的期待,而最高的奖赏也必定属于他们。一家全球知名公司的一则招聘故事,有力证明了这一点。

这年,公司要招聘一名高级女职员,一时应聘者如云。经过一番激烈的比拼,玛丽、艾丽、丽莎3人脱颖而出,成为进入最后阶段的候选人。3个人都是名牌大学的高才生,又是各有千秋的美女,条件不相上下,竞争到了白热化状态。她们都在小心翼翼地做着准备,力争使自己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这天早上8点,3人准时来到公司人事部。人事部长给她们每人发了一套白色制服和一个精致的黑色公文包,说:“3位小姐,请你们换上公司的制服,带上公文包,到总经理室参加面试。这是你们最后一轮考试,考试的结果将直接决定你们的去留。”3位美女脱下精心搭配的外衣,穿上那套白色的制服。人事部长又说:“我要提醒你们的是,第一,总经理是个非常注重仪表的先生,而你们所穿的制服上都有一小块黑色的污点。毫无疑问,当你们出现在总经理面前时,必须是一个着装整洁的人,怎样对付那个小污点,就是你们的考题;第二,总经理接见你们的时间是8点15分,也就是说,10分钟以后,你们必须准时赶到总经理室,总经理是不会聘用一个不守时的职员的。好了,考试开始了。”

3个人立即行动起来。

玛丽用手反复去揩那块污点,反而把污点越弄越大,白色制服最终被弄得惨不忍睹。玛丽紧张起来,红着脸央求人事部长能否给她再换一套制服,没想到,人事部长抱歉地说:“绝对不可以,而且,我认为,你没有必要到总经理室去面试了。”玛丽一下子愣住了,当她知道自己已经被取消了竞争资格后,眼泪汪汪地离开了人事部。

与此同时,艾丽已经飞奔到洗手间,她拧开水龙头,撩起自来水开始清洗那块污点。很快,污点没有了,可麻烦也来了,制服的前襟处被浸湿了一大片,紧紧贴在身上。于是,艾丽快步移到烘干器前,打开烘干器,对着那块浸湿处烘烤着。烤了一会儿,她突然想起约定的时间,抬起手腕看表:坏了,马上就到约定时间了。于是,艾丽顾不得把衣服彻底烘干,赶紧往总经理室跑。

赶到总经理室门前,艾丽一看表,8点15分,还没迟到。更让她感到庆幸的是,白色制服上的湿润处已经不再那么明显了,要不是仔细分辨,根本看不出曾经洗过。何况堂堂大公司总经理,怎么会死盯着一个女孩的衣服看呢?除非他是一个色鬼。

艾丽正准备敲门进屋,门却开了,丽莎大步走出来。艾丽看见,丽莎的白色制服上,那块污迹仍然醒目地躺在那里。艾丽的心里踏实了,她自信地走进办公室,得体地道声:“总经理好。”总经理坐在大班桌后面,微笑地看着艾丽白色制服上被湿润的那个部位,好像在“分辨”着什么。艾丽有点不自在。

这时,总经理说话了:“艾丽小姐,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你的白色制服上有块地方被水浸湿了。”艾丽点了点头。“是清洗那块污渍所致吗?”总经理问。艾丽疑惑地看着总经理,点了点头。总经理看出艾丽的疑惑,浅笑一声道:“污点是我抹上去的,也是我出的考题。在这轮考试中,丽莎是胜者,也就是说,公司最终决定录用丽莎。”

艾丽感到愕然:“总经理先生,这不公平。据我所知,您是一位见不得污点的先生。但我看见,丽莎的白色制服上,那块污点仍然清晰可见。”

“问题的关键是,丽莎小姐没有让我发现她制服上的污点。从她走进我的办公室,那只黑色公文包就一直幽雅地横在她的前襟上,她没有让我看见那块污迹。”总经理说。

艾丽说:“总经理先生,我还是不明白,您为什么选择了丽莎而淘汰了我呢?我准时到达您的办公室,也清除了制服上的污点,而丽莎只不过耍了个小聪明,用皮包遮住了污点。应该说,我和丽莎打了个平手。”

“不。”总经理果断地说:“胜者确实是丽莎,因为她在处理事情时,思路清晰,善于分清主次,善于利用手中现有的条件,她把问题解决得从容而漂亮。而你,虽然也解决了问题,但你却是在手忙脚乱中完成的,你没有充分利用你现有的条件。其实,那只公文包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杠杆,而你却将它弃之一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的‘杠杆’忘在洗手间里了吧?”

艾丽终于信服地点了点头。总经理又微笑着说:“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丽莎小姐现在会在洗手间里,正清洗她前襟处的污渍呢。”

丽莎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在任何单位、任何机构,能够主动找方法解决问题的人,最容易脱颖而出!

方法能为人解除不便,能够让他人有更大的发展,更能给单位创造最直接的效益。哪个单位的领导,能不格外重视想方法帮单位解决问题的人?

其实,任何一位能够主动找方法的员工,都是富有“主动进取”自动自发精神的人。

所谓的主动,指的是随时准备把握机会,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以及拥有“为了完成任务,’必要时不惜打破成规”的智慧和判断力。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努力培养员工的主动性,培养员工的自尊心。自尊心的高低往往影响工作时的表现。那些工作自尊低的员工,墨守成规、避免犯错,凡事只求忠诚公司规则,老板没让做的事,决不会插手;而工作自尊高的员工,则勇于负责,有独立思考能力,必要时会发挥创意,以完成任务。

这样的员工往往会比老板更积极主动地工作,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结果负起责任,并且持续不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照这样坚持下去,你的表现便能达到崭新的境界,为此你必须全力以赴。

应该时刻记住这样一点:你每天都在和几百万个人竞争。所以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精进自己的竞争优势以及学习新知识,努力去适应新环境,并且善于从变化中学到新本领,这样你才会与榜样员工更接近,否则,你就没有机会,你将永远是一名普通的职员,你将永远跳不出命运安排给你的轨道。

只为成功觅方法

卓越者,必是重视找方法之人。在他们的世界里,不存在困难这样的字眼,他们相信凡事必有方法去解决,而且能够解决得最完美。事实也一再证明,看似极其困难的事情,只要用心去寻找方法,必定有所突破。

在一家名叫天威的天线公司。总裁来到营销部,让大伙儿针对天线的营销工作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营销部胖乎乎的赵经理耷拉着脑袋叹息说:“人家的天线三天两头在电视上打广告,我们公司的产品毫无知名度,我看这库存的天线真够呛。”部里的其他人也随声附和。

总裁脸色阴霾,扫视了大伙一圈后,把目光驻留在进公司不久的一位年轻人身上。总裁走到他面前,让他说说对公司营销工作的看法。 年轻人直言不讳地对公司的营销工作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个人意见。总裁认真地听着,不时嘱咐秘书把要点记下来。

年轻人告诉总裁,他的家乡有十几家各类天线生产企业,惟有001天线在全国知名度最高,品牌最响,其余的都是几十人或上百人的小规模天线生产企业,但无一例外都有自己的品牌,有两家小公司甚至把大幅广告做到001集团的对面墙壁上,敢与知名品牌竞争。

总裁静静地听着,挥挥手示意年轻人继续讲下去。

年轻人接着说:“我们公司的老牌天线今不如昔,原因颇多,但归结起来或许就是我们的售销定位和市场策略不对。”

这时候,营销部经理对年轻人的这些似乎暗示了他们工作无能的话表示了愠色,并不时向年轻人投来警告的一瞥,最后不无讽刺地说:“你这是书生意气,只会纸上谈兵,尽讲些空道理。现在全国都在普及有线电视,天线的滞销是大环境造成的。你以为你真能把冰推销给爱斯基摩人?”

经理的话使营销部所有人的目光都射向年轻人,有的还互相窃窃私语。

经理不等年轻人“还击”,便不由分说地将了他一军:“公司在甘肃那边还有5000套库存,你有本事推销出去,我的位置让你坐。”

年轻人提高嗓门朗声说道:“现在全国都在搞西部开发建设,我就不信质优价廉的产品连人家小天线厂也不如,偌大的甘肃难道连区区5000套天线也推销不出去?”

几天后,年轻人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甘肃省兰州市天元百货大厦。大厦老总一见面就向他大倒苦水,说他们厂的天线知名度太低,一年多来仅仅卖掉了百来套,还有4000多套在各家分店积压着,并建议年轻人去其他商场推销看看。

接下来,年轻人跑遍兰州几个规模较大的商场,有的即使是代销也没有回旋余地,因此几天下来毫无建树。

正当沮丧之际,某报上一则读者来信引起了年轻人的关注,信上说那儿的一个农场由于地理位置关系,买的彩电都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看到这则消息,年轻人如获至宝,当即带上十来套样品天线,几经周折才打听到那个离兰州有100多公里的金晖农场。信是农场场长写的。他告诉年轻人,这里夏季雷电较多,以前常有彩电被雷电击毁,不少天线生产厂家也派人来查,知道问题都出在天线上,可查来查去没有眉目,使得这里的几百户人家再也不敢安装天线了,所以几年来这儿的黑白电视只能看见哈哈镜般的人影,而彩电则只是形同虚设。

年轻人拆了几套被雷击的天线,发现自己公司的天线与他们的毫无二致,也就是说,他们公司的天线若安装上去,也免不了重蹈覆辙。年轻人绞尽脑汁,把在电子学院几年所学的知识在脑海里重温了数遍,加上所携仪器的配合,终于使真相大白,原因是天线放大器的集成电路板上少装了一个电感应元件。这种元件一般在任何型号的天线上都是不需要的,它本身对信号放大不起任何作用,厂家在设计时根本就不会考虑雷电多发地区,没有这个元件就等于使天线成了一个引雷装置,它可直接将雷电引向电视机,导致线毁机亡。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一切都变得迎刃而解了。不久,年轻人将从商厦拉回的天线放大器上全部加装了感应元件,并将此天线先送给场长试用了半个多月。期间曾经雷电交加,但场长的电视机却安然无恙。此后,仅这个农场就订了500多套天线。同时热心的场长还把年轻人的天线推荐给存在同样问题的附近5个农林场,又给他销出2000多套天线。

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半个月,一些商场的老总主动向年轻人要货,连一些偏远县市的商场采购员也闻风而动,原先库存的5000余套天线当即告急。

一个月后,年轻人筋疲力尽地返回公司。而这时公司如同迎接凯旋的英雄一样,将他披红挂彩并夹道欢迎。营销部经理也已经主动辞职,公司正式下令任命年轻人为新的营销部经理。

年轻人的成功,也充分说明了一个平时注意知识积累和思考的人,总会在困难面前想出办法,让自己脱颖而出。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碰到各式各样的偶然性的机会,但是,假如没有平时对知识的积累、辛勤持久的思索,那么,机会即使降临了,也无从知晓,知晓了也不会捕捉利用,所以,人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偶然性的机会上。

法国人李比希是世纪最杰出的化学家之一,1825年李比希从法国著名化学家盖吕萨克那里学成归来,成了台森大学的教授。

一天,一个制盐工厂的熟人给他送来了一瓶浸泡过某种海藻植物灰的母液,请他分析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经过一番处理,李比希从中提炼出某些盐类。

他又将剩下的母液与氯水混合,再加一点淀粉试剂,母液立即呈蓝色,这说明母液中含有碘化物。

第二天一早,李比希又拿起这溶液来看,发现在蓝色的含碘溶液上面还有少量的棕色液层。

这液层是什么?

他并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想当然地断定它是氯化碘,于是马上标签,实验便告结束。

一年以后,一个与李比希同龄的法国青年巴拉,因为家贫,一面在当地学院读书,一面在药学专科学校实验室当助手。

他没有轻信李比希的结论,而对棕色液体进行多方试验,结果发现了一种与氯、碘极为相似的新元素“溴”。

李比希因为想当然,与一个重大的发现失之交臂。为了永生不忘这一深刻教训,李比希每当指导学生时,就将“氯化碘”标签拿出来,告诫他们不得粗心大意,而应留心意外的发现。

其实,任何的成功都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它需要你早已储备好机遇到来的摇蓝,那也许是知识是细心,是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