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细节决定健康大全集
5283100000037

第37章 明明白白去运动,快快乐乐来生活(3)

退步走与向前走使用的肌群不同,可以弥补后者的不足,给不常活动的肌肉以刺激。退步走可增强反向的活动力量,调节两脚长期向前行走的不平衡状态。倒行或倒跑可改变人体习惯性运动方向,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机体内乳酸等造成疲劳的物质的代谢,有利于消除疲劳。退步走可调节两脚运动平衡,达到健身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退步走可以锻炼腰脊肌、股四头肌和踝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从而调整脊柱、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长期坚持退步走对腰腿酸痛、抽筋、肌肉萎缩、关节炎等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由于退步走属于不自然的活动方式,可以锻炼小脑对方向的判断和对人体的协调功能。对于青少年来说,退步走时为了保持平衡,背部脊椎必须伸展,因此,退步走还有预防驼背的功效。

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来练习退步走运动,可以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并有效地增强膝盖的承受力,是有效健身、提高身体抗病力的家庭运动。在进行退步走运动时姿势一定要正确,否则会造成不良后果。具体而言,退步走的姿势要求是:挺直脊背,腰中放松,脚跟要和头成直线,膝盖不要弯曲,双手轻握,用4个手指包住大拇指,手臂向前后自由摆动,也可将双手反握,轻轻叩击腰部,步子大小可依个人习惯而定,但不要太大,放松自然,意识集中,目视前方,缓慢进行。

此外,在退步走时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进行退步走要注意安全,不要跌倒。

第二,锻炼时不要一直向后扭着头,否则,不但达不到锻炼的效果,颈椎也吃不消。

第三,可以前后走交替进行。

倒立,给大脑输送新鲜血液

倒立对人体来说是一种逆反姿态。据报道,英国伦敦一家头发护理所主持人史滨沙发现,勤做倒立动作,可防秃顶,他说:“每日以头触地倒立5分钟左右,是防止秃顶的最佳办法。”以头顶触地倒立,不仅能按摩头部,而且还能很好地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从而刺激头发的生长。

倒立还有助于改善脑细胞老化和内脏功能,有利于给大脑输送新鲜血液,有利于头发的生长,可预防脑血管硬化、增强记忆力。

倒立时全身各关节、器官所承受的压力减弱或消除,某些部位肌肉松弛,可对因站立引起的各种病痛起到预防作用,并且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内脏功能,起到松弛肌体的健身效果。

思考是智慧,反思是爱智慧,倒立是反思的一种体姿。倒立时不仅有机会锻炼身体,还有机会反思自己的健康和人生。

那么,一般来说,倒立的方法如下:

倒立时可以利用墙壁,可在床上或地板上,贴上一块枕巾,头顶贴在枕巾上,在离墙10厘米的距离上,两手搭地成三角形,将两脚举起靠在墙上,颈部挺直。如姿势正确,就是从来没有做过倒立的人也能立起来。但倒立后会使血压、眼压升高,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中风、脑溢血、青光眼等疾病的病人,不宜做倒立运动。

此外倒立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开始时可以请家人协助。

第二,实在难以完成不要勉强。

第三,注意手部不要受伤。

提拉耳朵,补肾固精功

肾是人体重要脏器之一,乃先天之本。肾脏功能是否正常,对健康长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提拉耳朵能刺激耳郭的末梢神经及微血管,使局部循环加快,并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对全身的生理活动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并能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特别是耳与肾脏有密切的关系,常提拉耳朵能使“肾精以充”。

所以平时,利用琐碎的时间进行一些双耳锻炼法,可起到健肾壮腰、养身延年的作用。下面介绍几种提拉耳朵的方法。

1.提拉耳垂法

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治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2.提拉耳尖法

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郭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抗过敏、养肾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压、失眠、咽喉炎和皮肤病。

3.双手拉耳法

左手过头顶向上牵拉右侧耳朵数十次,然后右手牵拉左耳数十次。这一锻炼还可促进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减轻喉咙疼痛,治慢性咽炎。

4.搓弹双耳法

两手分别轻捏双耳的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每天二三次,每次20下。此法可促进耳朵的血液循环,健肾壮腰。

5.手摩耳轮法

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病症。

6.双手掩耳法

两手掌掩两耳郭,手指托后脑壳,用食指压中指弹击24下,可听到“隆隆”之声,回击“天鼓”。此刺激可活跃肾脏,有健脑、明目、强肾之功效。

7.全耳按摩法

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按摩腹面(即耳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背面,反复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8.双手扫耳法

以双手把耳朵由后面向前扫,这时会听到“嚓嚓”的声音。每次20下,每日数次,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肾健身。

以上几种方法,可根据各人所需选择,或单项或几项配合进行,只要能持之以恒,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空抓,改善血液循环

手上的骨关节、肌腱和韧带都很多,它们的活动可以牵扯到上半身。

双手在空中反复抓捏,不仅能使手灵活,而且能带动臂肌、胸大肌和颈部肌肉群都参加运动,从而改善上半身的血液循环,还可缓解肩周炎、颈椎病和偏头痛,尤其对肩周炎的效果更为明显。

空抓的方法很简单,挺胸抬头(站姿或坐姿均可),伸直双臂呈水平状,目视前方,然后双手以每秒钟一次的节奏反复抓捏,像抓捏极有弹性的东西那样。同时,双臂慢慢上抬,双手不断往上抓,直至超过头顶。

空抓时要保持呼吸均匀,捏时用力不要太大,速度最好不要太快或太慢,也不要时快时慢,而且手捏和手松时十指都要到位。手捏时,双手像拉扯什么东西那样向胸前轻拉一下,以活动肘关节和肩关节,扩展胸腔,增加肺活量。空抓在直角范围内反复进行,以不疲劳为度,肩周炎和颈椎病患者则以能忍耐为度。

赤足行,激活你的“第二心脏”

根据生物全身理论,足底是很多内脏器官的反射区,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

赤足行健身法在中国香港、台湾,以及日本、西欧等世界许多地区、国家流行。有关专家认为:人体各器官在脚部均有特定反射区,摩擦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射区,便能激发潜能,调整人体失衡状态,达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比如它对神经衰弱、近视眼、遗尿、前列腺肥大、急性扭伤、高血压、胃肠病、糖尿病、偏头痛、肾炎、关节炎等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赤脚走路时,地面和物体对足底的刺激有类似按摩、推拿的作用,能增强神经末梢的敏感度,脚底敏感的部位受到刺激后会把信号迅速传人内脏器官和大脑皮层,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因而可以有效地强健身体,帮助抗病与防病。

另外,经常使双脚裸露在新鲜空气和阳光中,还有利于足部汗液的分泌和蒸发,增进末梢血液循环,提高抵抗力和耐寒能力,预防感冒和腹泻等症。赤足走的另一种功效是释放人体内积存过多的静电。对于幼儿来说,足底皮肤与地面的摩擦还可增强足底肌肉和韧带的力量,有利于足弓的形成,避免扁平足。

赤足行有利于身体健康,但在赤脚走路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赤脚走时注意不要踩到尖锐物。

第二,结束后用热水好好来个足浴。

四肢爬行,给你的身体减压

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不自觉地屈从某种习惯,日长月久,机械地运动常常引发许多身心疾病。而一旦有意识地改变一些既成的固定习惯,你就会感到心理、生理都变得健康轻松,甚至某些疾病也随之消失。那么,四肢爬行就是你要做的事情之一。

四肢爬行,看起来不雅观,但对防治疾病强身健体效果显著。目前,国内外一些专家都开始研究爬行对促进人体健康,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并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巴西著名老年病专家庄尔望博士,在对各种爬行动物详细观察之后,发现爬行动物很少患动脉硬化、冠心病、痔疮和下肢静脉曲张等病症。基于上述发现,庄尔望博士提倡爬行运动,创造爬行疗法。

他把60岁以上的老年病患者集中在宽敞的大厅里,让他们像猴子一样,每天在地上爬行20~30分钟。这些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爬行锻炼后,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病情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减轻。

据专家研究,在家里做做爬行锻炼,可强壮四肢肌肉、增强血液循环,强健体魄,防治疾病,尤其对心血管病、腰椎、肛肠疾病有较佳的疗效。

四肢爬行对身心都有很好的效果,那么,在四肢爬行运动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四肢爬行时,头要仰起,如果低头看着地板爬行会头晕,甚至会撞到别的物体上,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第二,不能在饭后立即进行,原因有两点:其一,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其二,对健康不利。

第三,做四肢爬行运动前先把地板清扫干净,以免让硬物扎到双手。

脚尖走路,告别痔疮之苦

肛肠痔瘘病俗称痔疮,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痔疮最主要的症状是便血和脱出,大便时反复多次的出血,会使体内丢失大量的铁,引起缺铁性贫血。

痔疮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在站立或坐位时,肛门直肠位于下部,由于重力和脏器的压迫,影响血液回流,静脉容易扩张屈曲,所以经常站立或坐位的人容易患痔疮。

2.运动不足,肠蠕动减少,粪便下行迟缓,也会形成习惯性便秘。

3.肛门部受冷、受热、便秘、腹泻、过量饮酒和多吃辛辣食物,都可刺激肛门和直肠。

4.因肝硬变、肝充血和心脏功能代偿不全等和腹腔内肿瘤、前列腺肥大等疾病都可使腹内压增加而形成痔疮,当然也包括妊娠。

5.还有一些生活习惯问题,比如饮食过饱、常吃精细食品或憋便等,都是形成痔疮的原因。

那么,怎样才能减轻痔疮对自己的困扰呢?

用脚尖走路,可以让你远离痔疮的困扰,即每日早晚2次在家中练习用脚尖走路便可。具体做法如下:

走路时,双脚后跟抬起,只用双脚尖走路。在家中早晚2次,每次走100米左右,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如此练习用双脚尖走路,有利于提肛收气,又能让肛门静脉淤血难以形成痔疮,可以一举两得。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让你告别痔疮病的痛苦,同时让身体进入健康的“良性轨道”。

脚尖走路,能防治痔疮。此外还有其他方法,只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去做,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痔疮的发生,对于已经患有痔疮的病人,也可以使其症状减轻,减少和防止痔疮的发作。

拍打,让身体更放松

人们一旦因看书、看电视或上网时间较长而头昏脑涨时,就习惯地轻轻拍拍脑门;坐的时间较长后,腰腿酸痛不适,会用拳头捶捶腰,拍拍腿;走路时间较长时,双下肢酸胀不适,就用双手拍打揉搓……这些都是最简单的“拍打运动”。

拍打运动是一种很好的肌肉按摩的方法,它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解除局部肌肉的紧张,使局部关节,特别是肩、颈、肘、腕、指等关节得到适度的活动,有利于防治肌肉劳损、颈椎病、关节炎、肩周炎以及心血管病的发生。拍打运动可使手部得到活动,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末梢血液供应得以改善,有助于防治肢体畏寒症、末梢神经炎等。拍打运动还可以调节大脑神经系统,使大脑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趋于平衡,消除不良情绪及过度兴奋状态。

拍打运动易学易懂,简便可行。但是,应根据不同部位施以不同的拍打方法,如拍打头部,应用左手拍打头部左侧,用右手拍打头部右侧,从头部前拍打至头部后,然后左右掌分别拍打头部两侧。拍打上肢,应用右手掌或右拳从上而下拍打左上肢的前后左右四个面,然后用左手掌或左拳采用同样方法拍打右上肢。拍打两肩,宜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肩,再用左手掌拍打右肩。拍打背部,宜先用右手握拳拍打左侧背部,再用左手握拳拍打右侧背部。拍打胸部,采用两手掌或握拳交叉拍打,先用右手掌或右拳拍打左侧胸部,再用左手掌或左拳拍打右侧胸部,由上往下拍打,再由下往上拍打。拍打腰腹部,采用两手掌或握拳,以腰为轴,转动腰部带动两手,右手拍打左腹部,左手拍打右腰部;右手拍打左腰部,左手拍打右腹部。

伸颈,打造超强肌肉韧带

人的颈椎上连头颅,下接躯体,支配着颈部、躯干及四肢的许多活动,同时也潜藏着容易受伤和受损的危险性。特别是对于长期伏案和低头工作的人来说,颈椎病的发病率较高。如果能常做伸颈返逆活动,可以改善颈部肌肉韧带的供血,使血液循环加快,肌肉韧带更加强壮,骨密度增加,预防骨质疏松,从而减少颈椎病的发生。

颈椎运动锻炼方法简单,或坐或站都能进行。运动的准备姿势:双脚分离与肩同宽,两手臂放在身体两侧,指尖垂直向下(坐时两手掌放在两大腿上,掌心向下),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运动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