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细节决定健康大全集
5283100000088

第88章 自查自测,把疾病扼杀在“萌芽”(3)

用喉过度:过度使用喉咙也可能是咽喉疼痛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对朋友大吼大叫,或是看球赛时欢呼时间太久、声太大,也会引起咽喉疼痛。

过敏:也可能因为抽烟、烟雾污染、干热、灰尘、花粉或其他过敏物引起。

有咽喉疼痛的首先要消除病因,同时注意咽喉的保养,比如多喝水,增加空气湿度,用蒸气湿润喉咙,说话降低音调。

音哑,不可不防咽部炎症

音哑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多因感冒、咽喉发炎或其他疾病或服用药物引起,并伴有口干、咽干、咽喉发痒等症状。

引起音哑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慢性喉炎。慢性喉炎多是急性喉炎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的结果。可见喉黏膜弥漫性充血、红肿,声带呈粉红色,边缘较钝。黏膜表面可见稠厚黏液,常在声门间连成黏液丝而造成音哑。

二是用声过度,发声不当。比如一些教师、歌唱家、纱厂女工,用声过度,发声不当,或过强或过多用声,长期持续演讲,过高、过长时间的演唱等。

三是吸入有害气体。如工业气体、吸烟、化学粉尘可使声带变厚也是慢性喉炎的病因。

四是鼻、鼻窦、咽部的感染。这些部位的感染是喉部慢性刺激的来源。其症状多表现为晨起时症状较重,以后喉部分泌物咳出而逐渐好转,次晨又变差;症状与讲话多少成正比,早期呈间歇性,后期演变为持续性。喉部分泌物增多,每当讲话时,须咳嗽以清除黏稠痰液。喉部干燥,说话时感咽痛。

五是服用某些药物也会引起声音嘶哑。药物引起的声音嘶哑一般是可逆的,只要减量服药或及时停药,症状一般会消失。

六是恶性肿瘤。值得警惕的是,有时声音嘶哑可能是恶性肿瘤的早期信号。

打呼噜千万别打出疾病

打呼噜是成年人常见的症状,是不足为怪的事情,许多人还错误地认为打鼾是熟睡的表现。其实,鼾声中潜伏着危险因素,这种气流冲击上气道振动而发出的声音,如果细小均匀而有节律,虽不属于疾病,却要警惕其继续发展。

引起打呼噜的疾病主要有:

气道狭窄,不仅产生呼噜噪音,而且严重者可能发生窒息。

呼吸道阻塞:如果鼾声时续时断,有起有伏,超过60分贝,证明上呼吸道可能出现阻塞,则会发生呼吸暂停。日积月累,会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如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癫痫、阳痿等。

鼻疾病: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引起的上气道狭窄。

甲状腺功能减退、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增生等内分泌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

脑梗死、颅外伤、脑干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慢性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

此外,还有遗传因素、肥胖、先天发育异常等多种因素。打鼾加重了这些疾病,疾病又加深了打鼾,形成恶性循环。

口干应小心哪些疾病

长期口腔干燥患者典型的表现为:进食饼干等干硬食品时出现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黏膜烧灼感,味觉减弱或改变等。

就口干而言,如果是天气热、空气干燥、饮水太少而引起的,只要多喝些水或饮料就可以解决。如果是长期持续的顽固性口干,就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共同症状。

糖尿病:病人经常有口干、口渴,而某些病人味蕾萎缩,同样有口干症状,也可出现口苦。

口腔疾病:口干的人在临床检查常可发现口腔黏膜萎缩变薄、干燥,呈慢性炎症状态。严重者可见舌背光滑尤苔、乳头萎缩,鲜红色或紫红色。两口角湿糜、皲裂,伴白色念珠菌感染。牙周炎严重,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牙齿松动等。

全身疾病:包括脱水、水肿、甲状腺疾患、帕金森病、高血压、心衰、贫血及尿毒症等。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由淋巴细胞介导的外分泌腺损伤性自身免疫疾患。

服用药物:如服用颠茄、654—2以及抗溃疡药时,会有口干的副作用而出现。据有人统计,有250种药物可影响唾液腺的分泌功能。

口干在治疗上目前还没有很有效的方法,主要是饮食的调理和日常生活习惯的纠正等,如在饮食上应禁食大块或坚硬的食品,辛辣或过酸、过咸的食物,含酒精或二氧化碳的饮料,禁烟,大量饮水;环境应保持一定湿度,唇部涂抹凡士林。

口苦要注意保护胆囊

健康人口腔一般感觉是清爽舒适的。口苦是指没有明显的饮食因素而自觉口中经常有苦的感觉。即使增加了刷牙、漱口次数,也没有用。有时即使嘴里含着杏、梅这样的零食,也有一种苦味。

能引起口苦的原因很多,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是胆囊功能差。口苦是胆囊疾病患者的一种反应,很多肝病患者,肝病治愈后均出现胆囊功能方面的症状。特别是老年人,由于胃动力差,也可为胆汁反流至胃所致。

二是胃肠功能疾病。胃肠消化功能不好时也可以出现口苦的现象。

三是急性炎症。为急性炎症的表现,而以肝胆疾病为多。

四是口腔疾病。如牙齿有洞、牙龈炎等口腔有问题时,也会导致口里有气味。

五是内分泌疾病。如女性进入更年期,内分泌平衡被打破,也可能导致口里有气味。

六是精神情绪。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口苦其表现与程度多与情绪不好和精神紧张有关,尤其在考试前或考场上,大脑皮层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口里的苦感觉会更加明显,并在气愤、烦躁、焦虑、恐惧、忐忑不安、失眠时出现或加重。

如果只是短时间地感觉口苦,则不用太担心,因为有可能会自动恢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时间较长,则需从以上各个方面寻找原因。

挖掘口臭的“根源”

口臭是指从口中发出的一种难闻的异味。很多人都有过这种口臭的毛病,这种病不但自己感到不舒服,在许多场合也常使别人感到厌恶。

引起口臭的原因和疾病有:

口腔不清洁是引起口臭的最常见原因。譬如,刷牙马马虎虎,口里污物太多等,都可出现口臭。

牙病:比如有龋齿疾病的人,牙齿会出现很多深浅不一的洞,食物残渣容易嵌进洞里腐烂发酵而产生异味;有的只剩下残余的牙根,常使牙齿周围发炎化脓;有些戴假牙的人不注意假牙的清洁,嘴里也会有气味。

饮食原因:有的人因为吃了葱、蒜、臭豆腐,带腥味的鱼、虾、蟹、羊肉等食品,可使嘴里发生异味。如能经常保持口腔的清洁,重视饭后漱口刷牙,注意假牙的洗刷等,这些口臭都可以减轻或避免。

全身性疾病:有的口臭不一定由口腔疾病引起的,而是由于身体其他部分的毛病。比如有人患有副鼻窦炎或萎缩性鼻炎,或患气管炎、肺病、胃病,都可能在呼吸、讲话时发出臭味。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可因脂肪代谢紊乱、酮体增多而在口腔内嗅到一种烂苹果味,还可出现口干、口渴、舌色变为深红、舌体肥厚等口腔症状。

肾脏疾病:有肾脏疾病的人,口腔内也会出现一种特殊的气味。

另外,患有慢性疾病、长期卧床不起的老年人,缺乏口腔运动,致使口腔干燥,容易发生口臭;一些爱吸烟的老年人不仅会呼出难闻的气味,而且还能减少唾液分泌,加剧口臭;多数老年人戴有假牙,如果不经常清洁假牙或者睡眠时不取出假牙,也易发生臭味。

读出“唇彩”给你的疾病信号

唇部颜色异常是指唇部失去原来的红润光泽,而呈现一种其他颜色的病态现象。正常人的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如果身体有问题,嘴唇会及时给你信号。

如果一个人的唇青紫,这是机体缺氧或药物中毒的征象。常伴有面色暗红或淡青,胸闷不适或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如果唇色泛白,多为血虚的特征,是血液循环功能较弱所致,在冬天多伴有四肢冰冷发紫;若营养不良,起居无常,还容易导致贫血。唇苍白则多为大肠虚寒,有时会伴有腹泻、胀气、腹绞痛、冷热交加等症状出现。而下唇苍白多为脾胃虚寒,会出现上吐下泻、胃部发冷、胃阵痛等症状。

如果出现下唇绛红色,多为胃部有热,并见胃痛、腹胀等症状。出现上唇内红,多为赤肝火旺的征象,多伴有脾气急躁。如果唇内黄色,这是有肝炎迹象,或肝胆功能有一定的问题。唇色火红发烧,多上心火过旺,或呼吸道有炎症。如果唇色黯黑而浊,多为消化系统功能失调,时见便秘、腹泻、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

如果一个人的唇皲裂,出现裂隙或裂沟,古称“唇燥裂”,是维生素A缺乏及阴虚火旺的症状。如果上唇干枯,为大肠病变,伴有口臭、口疹、耳鼻不通等症状。

别让口腔出血找麻烦

口腔出血一般是指牙龈及口腔黏膜出血。引起口腔出血的原因有:

口腔疾病:如牙周炎、口腔溃疡都会出现口腔出血的症状。

全身性疾病:如经常牙龈出血,且有偏食习惯(如不爱吃蔬菜、水果等),经口腔科会诊没有口腔疾病者,考虑是否有维生素C、K等缺乏病的可能,应到内科就诊。

血液疾病:口腔内经常出血,且伴全身多处出血,如鼻出血、皮肤出血点或淤斑及面色苍白有明显贫血貌的病人,应到血液科进一步检查。

口腔与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食道、胃、肠等部相通连。因此,口腔出血除了见于口腔本身出血外,还常见于下列情况:

鼻咽腔出血:在鼻腔后部、口腔后上部,解剖学称之为鼻咽腔。如果此处黏膜干燥,腺体发炎或生长肿瘤都可出血。血液自后鼻孔流入口腔,或用鼻回吸进口腔,再自口内吐出。这种情况流血量一般不大。

咽部出血:咽后壁黏膜干燥、增生、血管扩张,以及位于咽内的舌扁桃体慢性发炎和其腺窝内栓塞形成均可造成出血。这种情况为血中混有黏液,病人不咳嗽。

喉和气管的出血:气管前壁静脉曲张一旦破裂即造成出血。这种情况常见于患有心脏病、肺疾病、肝硬化和慢性肾炎的老年病人。这些人如果剧烈咳嗽,过度劳累,常可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肺部出血:多见的原因有肺结核、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肺栓塞、肝硬化和心脏二尖瓣狭窄引起的肺淤血。这种情况出血的同时常伴咳嗽,故也称之为咯血。其出血常先有喉头发痒,咯出的血多呈鲜红色,带血腥味,混有泡沫,长久不凝。

食道和胃出血:常见的有食道静脉曲张、胃溃疡和胃癌。其特点是出血时皆伴有呕吐,因此称之为呕血。呕出血液呈暗红色或黑褐色,不含气泡,混以咖啡色的残渣或沉淀物,具有酸臭味。

口腔疼痛,“火”从病来

通常人们将口腔疼痛称之为上火。口腔中的火分两种:口腔溃疡是“明火”,口腔黏膜红肿疼痛是“暗火”。

如口腔中反复发生散发性小溃疡,并伴有外阴处发生溃疡,眼睛出现视网膜炎、结膜炎等,应考虑是白塞氏综合征。此病多见于女性,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此外,一般性的口腔溃疡还可能是由于内分泌紊乱、精神紧张、病原体感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生活长期无规律,饮食单调,体内缺少足够的锌和B族维生素,食用油炸食物过多,易引起口腔黏膜病变而导致口腔溃疡。

口溃疡可能是生病的征象,也可以是局部或机械性的原因所致,如咬及舌头、假牙装配不良等。

口疮性溃疡:这是一些浅小的溃疡,直径只有三毫米,呈圆形或椭圆形,底部为灰白色,共同色的边缘稍隆起,周围有轻微发炎。溃疡多在舌头、颊内壁、牙龈和颊部之间的沟槽以及上腭部位出现。

主要表现为疼痛,甚至常于溃疡前开始疼痛,直至溃疡出现后3~4天。疼痛3~9天才痊愈。新的溃疡或继而出现。如反复出现溃疡,可能有潜伏的原因。

如牙龈侧的沟槽溃疡,或溃疡持续不愈,又或溃疡反复发作,要看医生。

手足口病:患者身体广布水疱,使病情看起来比实际情况要严重。其实这是一种并不严重的病毒感染,常见于儿童,但成人也可受感染。该病虽可在学校内传播,但并不持久存在,也与牲口的口蹄疫无关。

主要表现为口腔内、手掌、足底及臀部出现小水疱,可形成溃疡。身体其他部位偶尔会出现斑点。大约五天后溃疡就会愈合,不留疤痕。可在口溃疡上涂些甘油,可减轻痛楚。其他部位多半不必处理。露出患处可助水疱快些干燥。

不慎损伤:主要表现在口腔内出现个别的疼痛小点,口腔黏膜或会同时缺损。如不加以治疗,疼痛会持续下去。婴儿吮的橡皮奶头太硬或太长或咬伤颊部或舌头、牙齿有缺损,或假牙装配不合适,均易引起口腔溃疡。

口炎:进食过热、酸性与辛辣食物时,感到疼痛或敏感。咀嚼或吞咽时感到不适。病程通常很短暂。常食用太热的食物、浓烈的调味剂、烟、酒等,都可损伤口腔的黏膜。有多种不同类型的病毒与细菌。某些血液疾病及感染,比如麻疹、鹅口疮等,或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不足也可引起。用甘油或麝香草酚漱口,可以减轻炎症。应尽可能避免吃刺激性的饮食,只喝非酸性、无刺激性、凉或微温的饮料。

发现口腔内或咽喉部有白膜或疼痛持续两三周以上,就要尽快就医。

口腔内出现斑纹或溃疡扩大,要警惕口腔癌

口腔斑纹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斑块、条纹或斑块与条纹同时存在的多种损害的总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斑纹的色泽不同于正常黏膜的颜色,既不是红色,而是呈白色、鲜红色、黑褐色或红白相间。其损害面的形状可为斑纹,也可以是树枝状、条索状、网状或者点状,质地可以粗糙、起皱、糜烂、充血,也可与正常黏膜一样光滑的。患者自感有牵拉、粗糙、疼痛或其他不适。斑纹在粗糙、起皱或糜烂、充血之前,有的是口腔内白斑、赤斑,有的是扁平苔藓,有的是红斑狼疮,有的则是由牙齿或食物的刺激而发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