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羊皮卷
5283300000047

第47章 向你挑战(2)

(3)不要说“不要”。

有时,当面临某一新情况时,人们往往会回忆过去的失败,从而花太多的时间往坏处想。有一位年轻的女律师,不久就要出席法庭审判,这是她当律师后第一次出庭为人辩护。因此,她感到特别的紧张不安,甚至夜不能眠,她只好求助于心理医生。心理医生问她希望给陪审团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她回答说:“我不要被人看作无经验,太年轻,或是太幼稚,我不要他们怀疑到我这是第一次出庭为人辩护,我不要……”

这位女律师掉进了“不要”的陷阱里。“不要”是一种消极的目标,“不要”会使你不想怎样却偏会怎样,因为你的大脑里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图像,并对其作出反应。

心理医生告诉这位女律师:斯坦福大学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举例来说,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在告诫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会浮现出“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这样球便会真的落入水中。所以,在遇到令你紧张的情况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所希望发生的事情上。

心理医生再次询问那位女律师,问她希望出现些什么情况。这次她回答说:“我希望被人认为业务精通,充满自信。”

心理医生建议她试想一下“充满自信”的感觉,她认为,那意味着满怀信心地在法庭上走动,口中使用着充满说服力的语言,用眼睛同证人和陪审员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说话时声音清晰洪亮,使整个法庭上的人都能听清。她还想像了精彩结案辩词和己方胜诉的情景。经过这种积极的图像设想演练几星期之后,这位年轻的女律师最终赢了她第一次出庭辩护的胜利。

如果你谨记以上三条原则,你会发现自己慢慢地变得勇敢起来的。

挑战你的做事能力

掌握技能,提高你的做事能力

技能一般是指由于训练而巩固的行为方式,训练有素则成技。通常,一个人某方面的能力与该方面的技能密切相关。技能是能力的载体,是能力的一种基本外现形式。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便可以提高你自己的做事能力。

技能主要通过实践训练而来,因此,这就涉及到操作能力或称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可视为实行能力,完成能力。会动脑,善于提出想法,形成构想与方案,要靠思维与想像,但要兑现,就得看动手能力如何。技能主要指一定的操作能力。一个人某方面的技能良好,实际上是指他在这方面的动手能力强。

技能是人们认识、利用和改造世界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这是因为:

(1)技能可以大大提高活动效率,因为与有意识的动作比较起来,拥有技能的动作更容易完成,消耗的精力更少,任务也完成得更好。

(2)技能使人的精力从对细节的关注中解放出来,从而可以把意识集中到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与内容上,使人们在活动过程中有更多的创造性。例如:初学驾驶汽车的人,必须按照预定的顺序注意每一个驾驶动作,但即使如此,还时常发生错误。当他的驾驶动作熟练以后,某些动作就从意识中解放出来,变成自动化的动作。因此,他无须再考虑怎样开机器,向哪个方向转动方向盘,如何刹车等等,就能轻松敏捷地、一个接一个地完成全部驾驶动作。在这种情况下,他才有条件考虑如何选择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完成动作,以进一步提高动作的质量,出色地完成既定任务。“熟能生巧”就是这个意思。技能动作中“自动化”的成分愈大,动作就愈完善,动作效率就愈高。

技能是人们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所必备的条件之一,它对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影响是积极的,显而易见的,同时也是巨大的。

技能是能力的隐形资本,是能力的主要依托。掌握一定技能在学习与工作中均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目前情况看,电脑与外语的应用技能可说是最重要的技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社会日益形成,网络成为获得知识的主渠道,虚拟图书馆将成为每个人的“私人书库”。同时,电脑还是我们工作与研究的辅助工具,可以很大幅度地提高研究与工作的能力与效率。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地球村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科技将融为一体,掌握一定的外语应用技能,才能更好地吸收全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丰富知识储备并完善知识结构;才能在未来社会里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应付自如。

许多学科与专业对操作技能的依赖性很强,从业者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相应操作技能的状况。在这些领域中有所建树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动手术是外科医生医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他们提高医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一个外科医生,如果只看不做,不进行有一定强度的操作技能训练,就永远不能成为一个好医生。科技论文的写作技能也是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技能,一方面,通过论文进行对外的学术交流,可提高自己的专业科研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论文的输出,使自己的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得到同行与社会的认可,能力价值得以实现。缺乏技能有时会使能力的输出与发挥大打折扣。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志,而教学效果往往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技能)密切相关,良好的教学技能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许多教师,知识渊博,科研水平也不错,但却缺乏授课技能,因此,不能成为受欢迎的老师。

掌握一种技能,实际上就是拿到了一张通行证,据此便可以将自己的知识能力通过一种有效的途径应用到自己的事业中去,从而迎来事业的成功。

做事要快而敏捷

兵家常说:“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也。”实际上,日常做事也是如此。犹豫不决,当断不断的祸害,不仅仅表现在战场上,现代社会的商业战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商战之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犹豫不决,当断不断,那你在商场上只会一败涂地,无立身之处。因此,斩钉截铁、坚决果断,已成为当代企业家的成功秘诀之一。当然,这里说的当机立断,首先指的是认准行情、深思熟虑后的果敢行动,而不是心血来潮或凭意气用事的有勇无谋。宋人张泳说:“临事三难:能见,为一;见能行,为二;行必果决,为三。”当机立断的另一方面,并非仅仅指进攻和发展。有时,按兵不动或必要的撤退也是一种果敢的行为,该等待观望时就应按兵不动,该撤退时就要撤退,这也是一种当机立断的行为。

最让人感慨的当是“夜长梦多”这一俗语了。夜长梦多指的是做某些事,如果历时太长,或拖得太久,就容易出问题。

“夜长”了,“噩梦”就多,睡觉的人会受到意外的惊吓,反而降低了睡眠的效果。同理,做事犹犹豫豫,久不决断,也会错失良机。

《史记》中有“兵为凶器”的说法。意思是说,不在万不得已时,不得出兵;但是,一旦出兵就得速战速决。“劳师远征”或“长期用兵”,每每带来的都是失败。

拿破仑穷兵黩武,征战欧洲,不可一世,但后来却有了“滑铁卢”之悲剧;希特勒疯狂侵略他国,得到的却是国破身亡,主权不保。这都是由于:他们没有认清战争的害处;他们不懂得“夜长梦多”的真正外延。

中国人向来讲究不温不火,从容自若,慢条斯理的做事态度。即便是大难临头,“刀架脖子上”也能泰然处之。能够做到如此者,才算得上气宇大度的君子。然而,这并不是说中国人就喜欢做事拖拉,或不善于抓住战机。事头上,中国人在追求和谐、宁静、优雅的同时,无时不在潜心于捕捉机遇。

有一种“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从表面上看,它似乎也是优哉游哉的处世信条,但就其内涵,远非字面那么浅显。所谓“无为”并不是单纯的“不为”,而是“阴谋诡计”之极为,它无时不在宁静的外表下进行频繁的权谋术数的操作。

打个比方,一个车轮,以无限的速度旋转,似乎就看不到它在旋转了,抑或看到的是倒转,“无为”就是这种状态,“无为”才能“无不为”。因此,做事不能太犹豫不决,而应快速决断;不要再徘徊、踌躇,做事快而敏捷者才能够成就大事业。

利用他人获得信息

你的做事能力不仅表现在你自身所具有的果断精神及丰富技能,而且表现在你能否利用他人获得信息方面。

1944年,德国突然对伦敦发动大规模的空袭,2000多发炸弹从空而降,整个伦敦即将遭受不可预计的灾难。

然而不知什么原因,德军总是错失目标。想要攻击桥梁和繁华街道的炮弹总是提前掉下来,在人口较少的郊区爆炸,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来德军在瞄准目标时,依赖的是在英国安插下的谍报人员的情报,然而这些间谍提供的情报是英国的谍报员巧妙编造过的错误资讯,他们故意把这些情报泄露给德国人,而德国人并不知晓。

利用别人获取信息等于为自己增加了一只眼睛;给别人提供假信息等于让别人成了独眼龙。获取和得到的中间,差距就明显地拉大了。

利用别人获取信息是一个危险但却简单便捷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能够掌握为你工作的人,那么这个过程就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因此,重要的是选择一个对你真正忠诚的人成为你的耳目。

在与对手的对抗过程中信息和情报至关重要,你探测对方的同时,对方也在探测你。给予对手假情报,能让你获得更大的先机。英国首相丘吉尔说:“真相可贵,但真相要认真防卫。”在防止对手看穿你真相的同时,如果你还能了解对手的真相,那么你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有的时候,激怒别人也不失为一种绝好的办法。人们在盛怒之下容易失去控制,他们会控制不了自己的内心而把真实想法说出来。而这些真相正是他们的致命伤。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十分认同这一方法,他认为恼怒可以使对手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强烈的情绪反应会让他们暴露真相,而这些正是对付他们的最好工具。

获得信息的另外一种途径就是测验对方。古波斯国王寇司罗斯二世以机巧而闻名,他经常探测他的朝臣。有一次,他发现两位朝臣变得十分亲密,就暗中告诉其中一位朝臣:“你那个亲密的朋友可能是叛国者,很快我就要将他处决。你千万要保守秘密,因为我最信任的人就是你。”然后察言观色,看第二位大臣和以前相比有没有变化,他就可以因此而断定第一位大臣是否保守了秘密。如果第二位大臣还和原来一样,他就会奖赏第一位大臣。如果第二位大臣有所变化的话,那么肯定是第一位大臣泄漏了秘密。他就会将两位大臣统统逐出宫去。这种做法可以不动声色地考验一个人的品格。虽然有一些阴险,但是可以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当然,这里所说的“利用他人获得信息”的做事能力,并不是指如何去算计别人,而且通过他人更快地学习更多知识的一种能力。

挑战你的身体素质

失去了健康就失去了一切

拥有健康并不能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却会失去一切。健康不是别人的施舍,健康是你自己对你的身体的珍爱。

很少有人能够彻底明白健康与事业的关系是怎样的重要,怎样的密切。人们的每一种能力,每一种精神机能的充分发挥,与人们的整个生命效率的增加,都有赖于身体的健康程度。

健康的体魄可以使一个人勇气与自信心具有;而勇气与自信是成就大事的必备条件。体力衰弱的人,多是胆小怕事、优柔寡断者。

要想在人生的战斗中得到胜利,一个最重要条件,就是每天都能以精力饱满的身体去应付一切。对于那整个生命所系的大事业,你必须付出你的全部力量才能成功。只发挥出你的一小部分能力从事工作,那一定是干不好的。你应该用你旺盛的斗志以及健康的身体去从事工作,工作对于你,是趣味而非痛苦;你对工作,是主动而非被动。假如你因生活不知谨慎而造成精疲力竭那么再去从事工作,你的工作效率自然要大减。在这种情形之下,成功是难以得到的。

许多人就失败在这点上——想从事工作,进行事业,无奈体力却不支。一个活力低微、精神衰弱、心理动摇、情绪波动的人,自然永远不能成就什么了不起的事业。

聪明的将军一定不会在军士疲乏、士气不振时,统率他们应付大敌。他一定要秣马厉兵,充足给养,然后才肯去参加大战。

在人生的战斗中,能否取得胜利,就在于你能否保重身体,能否保持你的身体于“良好”的状态。一匹有“千里之能”的骏马,假如食不饱、力不足,在竞赛时恐怕要败给平常的巴。一个具有一分本领的体力旺盛的人,可以胜过一个体力衰弱却个有十分本领的人。

一个人如果有大志,有彻底的自信,而同时又具有足以应付任何境遇、抵挡任何事变的健康体魄,那么他一定能够从那些阻碍体弱者胶进的烦闷、忧虑、疑惧等种种精神束缚中解脱出来。

健康的体魄可以增强人们各部分机能的力量,而使其效率、成就较之体力衰弱的时候大大增加。强健的体魄,可以使人们在事业上处处取得成效、得到帮助。

凡是有志成功、有志上进的人,都应该爱惜、保护体力与精力,而不使其有稍许浪费于不必要的地方,因为体力、精力的浪费,都将可能减少我们成功的可能性。

世间有不少有志于成大事的人,却因没有强健的体魄为后盾,而导致壮志未酬身先死。然而世间又另有大批的人,有着强壮的身体却不知珍惜,任意浪费在无意义、无益处的地方,而摧毁了珍贵的“成功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