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羊皮卷
5283300000005

第5章 人性的弱点(4)

“年轻人的态度已经缓和下来,知道这些资料并非仅为银行而留,而是为了他个人的利益。所以,最后他不仅填下了所有资料,而且在我的建议下,开了一个信托账户,指定他母亲为法定受益人。当然,他也回答了所有与他母亲有关的资料。”

“由于一开始就让他回答‘是,是的’,这样反而使他忘了原本存在的问题,而高高兴兴地去做我建议的所有事情。”

中国有句格言最能反映东方人的智慧,以柔克刚。所以,如果你要说服他人,就要请记住这个原则:设法使对方开口是。

情理劝诫

在沟通中,能够有效地劝诫别人也是一种说服技巧。劝诫的基本方式分两种以情劝诫以理劝诫。

以情劝人,重的就是一个情字,要讲情,就要从对方的心理出发,发现对方心理所需,才能做到动之以情。

以情劝诫要以对方的某种感情关系为切入点,然后再进一步扩展思路,向对方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进行劝说,以感情感化对方,从而达到劝诫的目的。

有一位叫诺瑞丝的钢琴教师在教一个叫贝贝蒂的学和练钢琴时,发现贝贝蒂的手指甲特长。很显然,长指甲对弹钢琴肯定有妨碍,所以诺瑞丝便得想办法首先“解除”贝贝蒂的长指甲。可是,贝贝蒂对自己的长指甲却非常珍爱,要想说服她剪掉指甲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于是诺瑞丝想了一下,对贝贝蒂说:“蒂丝(贝贝蒂的爱称),你有一双很漂亮的手和美丽的指甲,真让人羡慕。”贝贝蒂得意地看着自己的指甲。“不过蒂丝,如果你要想把钢琴弹得如你所期望的那么好,你的长指甲可能会捣蛋。你要是能把它修得短一些,你就会发现弹钢琴对你来说真是太容易了。好好想一想,好吗?”贝贝蒂听了这几句话,当时并没往心里去,反而给了诺瑞丝一个鬼脸儿,意思是她不可能把指甲修短。但是诺瑞丝知道贝贝蒂会考虑她的话的,所以她并不着急,说完之后便与贝贝蒂告别了。果然,第二个星期贝贝蒂来上钢琴课的时候,她的长指甲不见了。

诺瑞丝想叫贝贝蒂剪指甲,却不直接提出,而是先表扬,再以建议的口气,从对方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想得如此周到,岂有劝不成之理?

而以理劝诫则必须先具有充足的理由,然后以的语言循循善诱,以理导人,再以理结尾,最后达到使人茅塞顿开的效果。

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发现他的学生昆写相声段子时,一写就是写唱的,他感到这固然是因为姜昆嗓子好,想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但是只写唱段,不利于全面发展、提高技艺。为此,马季总想找个机会向姜昆指出这一点。

一天晚上,姜昆来到马季家,见马季正在做晚饭,便问道:“你在做什么饭吃呀?”马季答:“炒饼。”姜昆问:“早上吃的什么?”马季答:“炒饼。”姜昆又问:“中午呢?”马季答:“还是炒饼。”姜昆很有感触地说:“呵!你怎么搞的,一天三顿都吃炒饼。”马季朝姜昆一笑,说道:“其实吃饭和你那聊话(即相声段子)一样,总吃一样饭就让人腻,只有隔三差五五的变变花样才有新鲜感,再说,要想把饭做好了,就得练就蒸花卷、焖米饭的本领……”

这句话听似寻常,但从中引发出来的深刻含义给了姜昆一定的启示,从此他不仅丰富完善了唱段的写作,也不断开拓新的表现手法,从而使自己的相声技艺得到了很大提高。

用讲道理来劝说别人,远比你用高压态度命令别人做事有效得多,在这方面,我们都应该向马季先生学习。

情理劝诫是一种很有效的说服别人的技巧,因此你要想提高你的人际交往能力,就必须掌握这一技巧。

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

正确对待自己现有的工作

我们的社会中现在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是认真、负责的,而是抱着一种“混”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每个月将工作“混”过去,将薪水“混”到腰包里,就将单位的上司或者公司的老板骗了:瞧瞧,我并没有好好上班,可工资一分钱也没少拿。

为了不认真地工作,他们费尽了心血,找各式各样的借口,所花费的精力和“聪明才智”,很可能比真正的工作还要多。

这些人,可能都自以为是聪明人,因为他将别人骗了还将工资骗到了手。如果这些人真以为自己是聪明人,那我们真该为这些人惋惜:因为他们实在算不上是聪明人。他们以为自己占了多大的便宜似,其实他们骗的不光是别人的薪水,而有还骗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到最后他们就会发现,原来吃亏最大的是自己,而不是上司或老板,更不会是那些认真工作的人。因为,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能显示出他是否有担负更大的责任的可能,这同时也决定了他在事业上的成就。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一种积极的工作观,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只要你这么做了,你就会发现,你从这种观念中受益匪浅。

与其绞尽脑汁地想着自己怎样能够“混”下去,还不如简单一点,将这些精力放在工作上,说不定你因此在工作中取得非凡的成绩!

一个对工作热忱、积极的人,无论他眼下是在挖土方,或者是在经营着一家大公司,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神圣的,并对此怀着深切的兴趣。对自己的工作热忱的人,不论他在工作中遇到多少困难,或者需要多少努力,他都会用不急不躁的态度去进行。只要你抱着这种态度,你就一定会成功,就一定会达到你人生的目标。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热爱我们的工作,对工作态度热心,认真,其实就是对我们的生命热心、认真,是一种热爱生命、热爱人生的体现。

所以,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与其频繁地改变自己的工作,还不如改变一下自己的工作态度。因为改变工作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而改变工作态度,用一种热心、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积极的工作态度可以祝你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并且可以使你获得成功。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三个砌砖人”的故事,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有人问三个正在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则说:“我正在做一件每小时工资九美元的工作。”第三个工人却说:“我正在建造一座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厦。”

过了一些年后,前两个人继续砌砖,因为他们没有远见,不重视自己的工作,不会去追求更大的成就。而第三个则成了小有名气的建筑师。为什么他会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呢?因为他的工作态度使他不断更上一层楼,最后取得成功。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确实能显示出他是否有担负更大责任的可能。有一个经营“职业介绍所”的人曾指出:“我们在分析应聘者能不能适合某个工作时,经常要考虑他对目前工作的态度如何。如果他认为自己的工作很重要,我们就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即使他对目前的工作不满也没有关系。为什么呢?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他认为他目前的工作很重要,他对下一个工作也可能抱着‘我以工作成就为荣’的态度。我们发现,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跟他的工作效率确实有很密切的关系。”

就像你的仪表一样,你的工作态度也会向你的上司、同事、部属以及你所接触的每一个人展现你的内在。

你必须时刻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因为它可以帮助你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质量。

在工作中享受快乐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打破了我们原有的生活规律,甚至,也渐渐夺走了生活本身应有的幸福与舒适。因此,要在现代社会这样快节奏的工作缝隙中找寻生活固有的快乐,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之间认真地权衡把握,改变我们旧有的对待工作的观念,因为我们的工作毕竟是为了我们更好的生活。

如果我们只是将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当作是混一碗饭吃的差事,那么我们肯定不会去重视它、喜欢它,进而热爱它。但如果我们能够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将它看作是一种深化、拓宽我们自身阅历的途径,一种使我们的生存价值能够充分体现的方式的话,那么我们肯定会从心底里重视它、喜欢它、热爱它,从工作本身寻找到许多的乐趣和快乐。因为这样的工作给我们所带来的,已经远远超出了工作本身的内涵。也就是说,工作已经不仅仅是工作,它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生存方式,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英明选择;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为我们构筑起丰富而有意义的人生。

的确,关于工作观念的改变,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适应变化并捕捉变化中的机会,你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以不变应万变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因为,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世界上的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化着。物质的东西在变化,精神的东西也在变化。是变化产生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

只有懦夫才会害怕变化,只有故步自封的人面对变化才会退缩,成功者就是要在变化中寻找成功的机会。寻找到了机会,你也可能使世界发生变化,而且,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改变自己,使自己朝着一个更高的人生境界迈进。

所以,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改变自己原来对工作的观念,不再仅把工作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将其视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工作对于我们来说,就会成为最为愉快的事情之一。

克服不良的工作习惯

卡耐基认为,人并非生来就具有某些恶习和不良习惯,都是后天慢慢养成的,对于我们的生活和事业来讲,有些习惯虽然不好,但它们可能无碍大事,不会产生直接的冲突和严重危害:而有些则是我们获得幸福与成功的大敌。对于后者,我们应该努力改正,并坚决摒弃,否则,这些恶习会影响我们终生。下面是卡耐基建议我们在工作中应克服的几种不良习惯:

(1)忌办公桌上乱七八糟

如果你到华盛顿的国会图书馆的参观,就会看到天花板上有几个醒目的大字,那是诗人波曾所写的:

“秩是天国的第一要律。”

秩序也应是商界和生活的第一要律。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很多人的桌上老是堆满了文件和资料,可有些东西一连几个星期也不曾看一眼。一位新奥尔良的报刊发行人说,他的秘书有一天为他清理办公桌的时候,终于找到了失踪两年的打字机。

卡耐基认为,当你的办公桌上乱七八糟、堆满了待复信件、报告和备忘录时,就会导致你慌乱、紧张、忧虑和烦恼。更为严重的是,一个时常担忧万事待办却无暇办理的人,不仅会感到紧张劳累,而且会引发高血压、心脏病和胃溃疡。

(2)忌做事不分轻重缓急

白手起家的查理·鲁克曼经过12年的努力后,被提升为派索公司总裁一职,年薪10万,另有上百万其他收入。他把自己的成功归于两种能力。鲁克曼说:“我每天早晨5点起床,因为这一时刻我的思考力最好;我计划当天要做的事,并按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安排。”

全美最成功的保险推销员之一弗兰克·贝特格,每天早晨还不到5点钟,便把当天要做的事安排好了——是在前一个晚上预备的——他定下每天要做的保险数额,如果没有完成,便加到第二天的数额,以后依此推算。

长期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人能永远按照事情的轻重程度去做事。但如果你事先制定好计划,然后按部就班地做事,总比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要好得多。

(3)忌将问题搁置一旁,而不是马上解决或做出决定

赫威尔是卡耐基的学生,后来成为美国钢铁公司董事会的董事之一。他告诉卡耐基钢铁公司董事会开会时常拖拖拉拉,许多问题被提出来讨论,却很少作什么决定,以致大家得把一大堆报告带回家研究。

后来,赫威尔说服董事长作出一个规定:一次只提一个问题,直到解决为止,决不拖延。表决之前或许需要研究其他资料,但为了让问题真正得以解决,除非前一个问题得到处置,否则不讨论第二个问题。这种办法果然奏效:备忘录上有待处理的事项解决了,行事表上再也不是排满预定处理的进度。大家不必再抱一大堆资料回家,也不用被尚未解决的问题弄得惴惴不安。

这不仅是美国钢铁公司董事会的好方法,也是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适用的有效原则。

(4)不会组织、授权与督导的缺憾

在日常工作中,许多人常因不懂得授权他人,因而提早进入失败的坟墓。这些人事必躬亲,结果被那些烦琐细节所淹没,难怪他们常常感到匆忙、忧烦、急躁和紧张。

有关研究表明:一个大企业的高级主管,如果不懂得组织、授权与督导,通常在五六十岁时即死于心脏疾病——这是长期紧张忧烦的结果。

所以,要使你不至于过度劳累与忧烦,那你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学会组织、授权与督导,让你的同事或部下帮你完成工作。

卡耐基告诫我们,如果你想获得平安快乐,就一定要克服不良的工作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