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一生必须依靠的10种人
5283700000002

第2章 总论 既要靠自己,也要靠别人(1)

有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确,自己的命运要由自己来把握,但要想生活充满乐趣、事业一马平川,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依靠他人的帮助和扶持。成功学之父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主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所以,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一个人要想聚财,就要先聚人;有了人气,才会有财气;积累了人脉资源,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既要靠自己,也要靠别人

一个人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项事业,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只有在依靠自己才干的基础上,借助他人的帮助和扶持,才会使你的生活充满乐趣,事业一马平川。

一个人要立身于社会,少不了要靠自己的才识和能力,但一个人的本事再大,也是十分有限的。要想使自己的生活充满乐趣,事业一马平川,还必须依靠大家的帮助和扶持。“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的俗语,就形象地指出了只有依靠众人的力量,才能办成大事的道理。

其实,与这个俗语意思相近的格言有很多,比如“众人拾柴火焰高”、“独木不成林,单人不成众”,等等,话语虽然浅显,道理却很深刻。如果像武大郎开店——高的一个都不要,或者像梁山泊的白衣秀才王纶那样嫉妒贤能,生怕有本事的人夺自己的位子,最后只能成为孤家寡人,难成大事。

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里玩耍,沙箱里有他的玩具小汽车、敞篷货车、塑料水桶和塑料铲子。

当小男孩在松软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隧道”的时候,他在沙箱的中间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阻挡了他的“工程”建设。于是,小男孩开始挖掘石头周围的沙子,企图把石头从沙子中弄出去。虽然石头并不算大,可是对于小男孩来说已经相当大了。小男孩手脚并用,费了很大的力气,终于把大石头挪到了沙箱的边缘。不过,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力气把大石头搬出沙箱。

但是,小男孩下决心要把大石头搬出去,于是他用手推、用肩拱,左摇右晃大石头,一次一次地努力。可是,每当刚刚有一点儿进展时,大石头就又滚回原处。最后一次努力时,大石头滚回来砸伤了小男孩的手指头。

男孩终于忍不住了,大哭起来,其实,这件事的整个过程都被小男孩的爸爸透过起居的窗户看得一清二楚。就在男孩哭泣时,父亲忽然出现在他的面前,温和地对他说:“儿子,你为什么不用尽你所拥有的全部力量呢?”小男孩十分委屈地说:“但是,我已经用尽我的全部力量了。”“不对,儿子。”爸爸亲切地说,“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拥有的全部力量,你并没有请求我的帮助啊。”说完,爸爸弯下腰,抱起那块石头,把它搬出了沙箱。

这是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故事,聪明人在感到自己再也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会一味蛮干或轻易放弃,他们会转变思路,尝试其他的方法,或者向别人求教或求助。

《红顶商人胡雪岩》里有个外号叫“小和尚”的人说过这么一席话:“越是本事大的人,越要人照应。皇帝要太监,老爷要跟班,只有叫花子不要人照应。这个比方不太恰当,不过做生意一定要伙计。胡先生的手面你是知道的,他将来的市面要撑得其大无比,没有人照应,赤手空拳,天大的本事也无用。”这番话说出了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的最深刻的原因,即要有人帮忙、要有人照应。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羊脂球》、《俊友》和《项链》等许多优秀作品,至今仍广为流传。小时候的莫泊桑是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曾因盗窃被学校开除。后来,文学巨匠福楼拜发现了莫泊桑的文学天赋,并将他引向文学的正道,莫泊桑因此得以留名千古。

莫泊桑,1850年出生于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在他幼年时父母分居,由母亲将他和弟弟抚养成人。因为母亲爱好文学,他幼年时期的环境有很浓厚的文学气氛。文学巨匠福楼拜与莫泊桑的母亲是幼时很好的朋友,他们常常一起谈论文学方面的问题。

十多岁时,莫泊桑考上了易北特神学院。母亲希望他成为一名牧师。可是莫泊桑却没有当牧师的愿望,他在学院上学时因为偷了一个神父的酒喝而被学校开除了。

普法战争结束后,莫泊桑服兵役来到巴黎,先后担任海军部和文化部的公职。在此期间,他去拜访了母亲的朋友——著名作家福楼拜,并成为福楼拜的正式弟子。

福楼拜以一部《包法利夫人》奠定了自己在文坛的地位,他一直想找一个有培养前途的学生。莫泊桑则一直想找一个德高才高的老师。两人在彼此的渴望中相遇,结为师徒也就很自然了。此后在福楼拜的指导下,莫泊桑勤奋写作。在那漫长的7年中,每逢星期日莫泊桑就带了诗稿、剧本和小说来向福楼拜求教,当面看着老师怎样用蓝铅笔修改他的稿子。

在师徒亲密的交往中,福楼拜教给莫泊桑一个达到文学成就的三重定理:“观察,再观察,再观察。”1880年,30岁的莫泊桑发表短篇小说《羊脂球》,这部作品受到福楼拜极大的赞赏,从此莫泊桑在法国文坛站稳了脚跟。又过了三年,莫泊桑的《一生》发表,得到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的肯定,成为世界性的当红作家。

虽然莫泊桑因病早逝时只有43岁,但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3部游记和270篇短篇小说,在世界文坛有很高的地位。在莫泊桑的成长历程中,很显然,他的成功受益于老师的点拨与提携。如果没有福楼拜的引导和悉心指教,他很难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如果莫泊桑没有福楼拜的指点,恐怕仍是一名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出名要趁早,当今人才辈出的时代出名更需要广植人脉,更需要伯乐的帮助。

没有人能够独自成功。当一个人为自己的事业努力的时候,当然要有一定的才能,也就是搜集信息、正确决策的能力,就是能见人所未见、准确判断的能力,就是巧妙运用一切有利因素、制定出合理计划并付诸行动的能力。没有这些,再好的条件也是枉然。但当这些自身条件已经具备之后,外界的所谓靠山、人脉,也就是能给自己带来成功的帮手,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没有人帮助和照应,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枉然。

人脉决定你事业的兴衰成败

成功学之父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主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由此可见,人脉决定你事业的兴衰成败。

聪明人都会注意到,在生活中,成功的人大多是有关系网的人。这种网络由各种不同的朋友组成,有过去的知己,有近交的新朋;有男的,有女的;有前辈,有同辈或晚辈;有地位高的,有地位低的;有不同行业的,有不同特长的,也有不同地方的,等等。

广泛交友是机遇的源泉。交友越广泛,遇到机遇的概率就越高。有许多机遇就是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出现的,有时甚至是在漫不经心的时候,朋友的一句话、朋友的朋友的帮助、朋友的关心,等等,都可能化作难得的机遇。在很多情况下,就是靠朋友的推荐、朋友提供的信息和其他多方面的帮助,人们才获得了难得的机遇。

小王在坐火车时,和邻座的一个人聊了起来。这个人过去是律师,后来逐渐厌倦这一行,就辞职自己开办了一家公司,现在这家公司发展得非常红火,他们聊得很投机。到目的地后,他们匆匆交换了名片,小王顺便也要了那个人的家庭住址和电话。过了几个月后,小王所在的单位倒闭,他也就失业了,找工作找了几个月仍无着落,他非常着急。有一天,他忽然想起了那位在火车上遇到的人,于是就给他打电话,说明了自己的情况,问那里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虽然那个人的公司目前不缺人,但是把小王介绍给了另一家公司,让他去面试,就这样,他找到了新的工作。

有人说:“三十岁以前靠专业赚钱,三十岁以后拿人际关系赚钱。”可见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一家信息公司开展的关于“哪类因素对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一项调查中,“个人能力”被大家公认为第一要素;其次有30.77%的受访者认为机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际关系的因素被排在了第三位,有17.3%的受访者感受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其实这三样并不矛盾,往往具有累积加倍的功效。如果你有能力,而且在能力之外还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结果一定会是一分耕耘,数倍的收获。

调查中还发现,男性比女性更关注人际关系对职业生涯的影响;同时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人们对于人际关系在职场中的作用也愈加看重;国企的职员对于人际关系的关注度要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

每一个伟大的成功者背后都有另外的成功者。没有人是靠自己一个人达到事业顶峰的,假如你决心成为出类拔萃的人,千万不能忽视人际关系。

众所周知,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成功竞选的过程中,他的拥有高知名度的朋友们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些朋友包括他小时候在热泉市的玩伴,年轻时在乔治城大学与耶鲁法学院的同学,以及当学者时的旧识等。当演说家罗安数年前应邀在阿肯色州热泉市为旅游业年会演讲时,他才深刻地体会到这些人对克林顿总统的支持。

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十分有限的,许多问题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够独自解决的。当问题因无法解决而陷入僵局时,你就必须请教能为你指点迷津的人,请求他们帮助你、给你建议,以便顺利解决问题。

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曾经表示:“与太阳下所有能力相比,我更关注与人交往的能力。”正是洛克菲勒的这种超卓的人脉沟通能力成就了他辉煌的事业。

曾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曾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的确如此,在美国,曾有人向2000多位雇主做过这样一个问卷调查:“请查阅贵公司最近解雇的3名员工的资料,然后回答:解雇的理由是什么。”结果是无论什么地区、无论什么行业的雇主,2/3的答复都是:“他们是因为不会与别人相处而被解雇的。”

很多成功人士都深刻意识到了人脉资源对自己事业成功的重要性。曾任美国某大铁路公司总裁的A·H·史密斯说:“铁路的95%是人,5%是铁。”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所以说,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你就在成功路上走了85%的路程,在个人幸福的路上走了99%的路程了。无怪乎美国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说:“我愿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领更大的代价来获取与人相处的本领。”

所以,你要想成功,就一定要营造一个适于成功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和工作关系。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家和万事兴”。你与配偶的关系如何,决定了你与子女的关系,而家庭关系为我们与别人的关系定下一样的模式。同样,我们与同事、上司及下属的关系是我们的事业成败的重要原因。一个没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即使再有知识、再有技能,同样得不到施展的空间。对此,美国商界曾做过领导能力调查,结果显示:

(1)管理人员的时间平均有3/4花在处理人际关系上。

(2)大部分公司的最大开支用在人力资源上。

(3)管理者所定计划能否执行与执行成败,关键在于人。

可见,任何公司最大、最重要的财富都是人。

在我们中国,人脉资源同样重要,如果你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尽早建立自己的人脉。

但是,建立人脉是一门值得学习的软性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建立成功的人脉信息网络,首先须有以下的基本观念与原则:

(1)互助是人脉的精义。人脉的基础在于互助,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交流,所以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念:要别人能心甘情愿地帮助我们,我们必须要先存有帮助别人的心意,而非只想从中得到好处。相互帮助与提携是培养人脉资源的最佳途径。

(2)人脉是一种长期的人际关系。人脉一旦建立,就需要我们去维护和加强。也许平常没有感觉,但是哪一天你有需要的时候,这些平时撒下的种子,都有可能会及时开花结果。

(3)集中注意力。无论你参加什么活动,都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悉心观察,仔细聆听,勇于表达自我。私人交往时,注意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和人交谈时,注意倾听每一句话,如此专注的态度,可以让你掌握更多的信息。同时,你还要留意在适当的场合同适当的人谈适当的话题,或提供适当的帮助。

(4)高度的弹性与适应力。许多工作并不完全符合你的期望,此时唯有高度的弹性与适应力才能令你扭转乾坤,愉快地胜任。例如,虽然你期待进入财务策划部门工作,但是公司仅有会计部的空缺,那么不妨先接受,或许借着这份工作,你可以建立更佳的人脉信息网络,以利于日后调换部门或者转职他处。

(5)目标定位。为了更合理地规划你的职业生涯,确定一个适合你的人生坐标,以此为主线,有意识地去结交潜在的能使你达到目标的人,当然也不要忽视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