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一生必须依靠的10种人
5283700000058

第58章 靠对手(2)

4.商业中的对手

打遍天下无敌手,大概是每个武林豪杰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尤其是战胜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对手,那才是真正为世人所称道的好功夫、硬功夫。泰森和霍利菲尔德这两大拳王的世纪之战,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正在于他们是“半斤对八两”的处于同一水平线的拳手。可惜泰森这个浑小子,打不过竟动用了牙齿,至此背上了千夫所指的“世纪之咬”的骂名。

企业间的你争我斗也是常事。虽不像拳击场上那样打得头破血流,但想一口吃掉对手,把对手置于死地的心情都是一致的。特别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同类企业,更是如此。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又说,“不是冤家不聚头”,看看这几年中国彩电市场上的滚滚狼烟,看看那些雄踞前几位的彩电企业,为了争夺老大的头把交椅,拳脚相加、互不相让的劲头,一点也不亚于泰森和霍利菲尔德那场一决高低的血腥搏斗。

企业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长跑队伍中,跑在第五名的队员如果同时把前面四个人看成自己的竞争对手,那么这个人不是傻瓜便是犯了技术性错误。之所以这样说,一是因为同时面对四个对手容易令自己丧失信心;二是因为这个人没有注意不同阶段的矛盾转换,当他取代第四名的位置时应该可以和那个人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第三名。所以企业的手对永远只有一个。

5.爱情中的对手

世界上太多的事矛盾地存在着,爱情中矛盾也一样存在着。

本来,爱情是惧怕对手的,此对手是指两个人之外的第三者、第四者,简单说,这是敌我矛盾。有对手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选择,有选择就会有伤害。爱情的排他性决定了爱情本质上是惧怕对手的。

可是,爱情又是需要对手的,而且要两个人互为对手,这纯粹是人民内部矛盾。有对手才会有感觉,有感觉才会有激情,有激情才会有爱情。说到底,爱情是两个人的战争,一个人未免有点孤掌难鸣。

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情很奇怪,例如爱情。

你爱的人,他不是你的对手,或者说他不敢是你的对手;而爱你的人,你又不是他的对手,或者说你不敢是他的对手。于是,一个已经高举免战大旗甚至逃之夭夭了,另一个还在爱情的舞台上把狼牙棒、三节棍舞得虎虎生风,投入地上演着既无对手又无观众的独角戏:是谁导演这场戏,在这孤单角色里,对白总是自言自语,对手都是回忆,看不出什么结局……久了,便也黯然感到无助、无奈、无趣甚至悲哀。

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情很不公平,比如爱情。

爱你的人为你痴心不悔,你却为你爱的人甘心一生伤悲;爱你的人为你付出一切,你却为你爱的人流泪狂乱心碎……在乎的人始终不对,爱与被爱同样受罪。

这是一个功利的世界,爱情也因此变得扑朔迷离,不知道哪一段是真哪一段是假。难怪刘若英高唱: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那样的爱我?想要问问你想不想,陪我到地老天荒?这是一个浮躁的世界,婚姻也因此变得不堪一击,不知道哪一天是始哪一天是终。

一度,“经营婚姻”的所谓理念大行其道。可是,我们怎么也想不明白,处心积虑、步步为营而得来或者保全的婚姻,究竟是阴谋还是爱情?

爱情和婚姻,始终都是个难题。这个难题在社会责任和个人感情发生矛盾的时候又显得尤为突兀。

在感性和理性的交锋中,你如何面对你的爱情,又如何面对你的婚姻?

在爱情和婚姻的战场上,到底谁是你的对手,而你又是谁的对手呢?

给自己找一个竞争对手

给自己找一个对手,就是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让自己的心变得更加坚韧,这样才能不断地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磨难。

平时,人们只要是一提到“对手”这个词语,往往就会充满了某种敌意和戒备。“对手”这个词,在大多数人的人生字典里,都被视为了一个贬义词。“对手”的出现,似乎是一种不祥之兆,同时,也意味着某种危险的降临。这既是人性的共通之处,也是人们缺乏某种安全感的具体表现。但是事实上,“对手”并不总是“对手”,它也不是某些人所谓的什么“敌手”,有时,“对手”也可以成为我们的伙伴和朋友。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既充满了竞争,又充满了多重合作的时代,“对手”和“朋友”的界线已越来越趋于模糊了,它再也不像以往那么泾渭分明了,因为离开了“合作”,任何人都是难以独自完成一项任务的。甚至有时,“对手”的存在不但不能够伤害到我们,不能够威胁到我们,而且,他们还能够及时地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让我们理性地来看待自己的短处,能让我们变得既谦逊,又充满了斗志,并不断地完善自己和超越自己……

给自己找一个“对手”,并不是盲目地去寻找一位“挑战者”,我们必须要搞清楚,我们是进行公平而又合理的竞争,我们绝对不是在为自己寻找一位“敌手”,我们与对手之间的竞争应该是一种比赛,应该是光明正大的。它不应该具有某种侵略性和攻击性,它更不应该将“对手”一拳打倒在地,竞争应该是一种双赢,而不是一定要决出什么胜负和定出什么高低来,我们更不能逞一时之强,逞一时之能和逞一时之勇,而到处树敌和招惹事端。

给自己找一个“对手”,说白了就是自己强壮自己,自己磨炼自己,自己给自己施加某些压力,并让一颗历经风霜雨雪的心,在跌宕起伏的岁月里,能够不断地迎接挑战,而其中所获得的一些经验与教训则可作为我们不断成长的一种养分。

给自己找一个“对手”,从某种意义上说,又何尝不是在检验自己的那根生活的弹簧,看它到底能够承受多少来自于生活的重负呢。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都会看到给自己找一个“对手”的例子,比如喜欢下棋的人总是喜欢跟一些比自己强的人过招,而不愿意和技艺差的人在那儿浪费时间。因为技艺差的人不但不能让你学到什么东西,而且也根本无法给你营造什么思想上的压力和心理上的负担,因为你无须动什么脑子,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地打赢他,所以,你也无法在技艺上获取进步。相反,如和高手对弈,则必然会格外地小心和谨慎,同时也必然全力以赴,并摆出决一死战的架势,不然,稍有差池,就会落下个大意失荆州的局面,所以与高手对垒,技艺不知不觉就会大增。

然而,无论是下棋还是做工,能做你“对手”的人,大抵都是一些人格高尚和胸襟宽广的人。因为跟这样的人在一起,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增强技能,而且还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和忍耐力。反之,如跟不配做你“对手”的人在一起,则会让你陷入一种无趣也无意义的内耗之中。

所以,我们一定要找一个旗鼓相当的,甚至是能力强的,能和自己赛跑的竞争对手。

1.找一个旗鼓相当的人做对手

美国有一位名叫阿扎洛夫的作家,由于他的努力和勤奋,使他的前半生有着辉煌的成就。然而,在他的后半生,由于他在故乡小城里与一个名叫马利丁的文坛小丑叫上了劲,并将其视为竞争对手,从而使他的后半生与前半生的辉煌无缘。

马利丁为了抬升自己的身价,得到名利和地位上的双赢,以他卑鄙的钻营伎俩,不断地在报刊上制造一些低劣的花边新闻,并向阿扎洛夫叫板。凭着阿扎洛夫的人品和地位,他本不该去理会这种跳梁小丑式的人物,但不幸的是,他被这个小丑激怒了,并丧失理智地与这个叫马利丁的人在小报上展开了长达数年的论战。

结果,这个马利丁靠着阿扎洛夫既得到了名又得到了利,而阿扎洛夫在无端地空耗青春与生命的同时,竟成了世人耻笑的对象,从此一蹶不振,郁郁而终。

像阿扎洛夫那样,选择在品质上、能力上、竞争实力上与自己相差甚远的人作为竞争对手,只会使自己陷入了一种“老虎与鼹鼠一决雌雄”的尴尬境地,在使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远的同时,也给世人留下耻笑的把柄。

一位在建筑业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成功人士说:“不善选择对手的人永远不可能获得成功。谁愿意与眼高手低的人打交道?谁愿意依靠这种人?”可见,要想成功还得善于选择对手,因为善于选择对手反映了一个人的创业干劲、工作热情和对未来的责任意识,具有这种品质的人,更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赖,树立自己的形象,而这些又是与走向成功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选择对手,就要选一个与自己“旗鼓相当”的人作为竞争对手,选择一个能提升自己个人素质、促使自己走向成功的人作为竞争对手。只有这样,你与对手的竞争才有意义,你才不会偏离成功的轨道。

2.找个能力强的人做对手

有一次,一只鼬鼠向狮子挑战,要同它决一雌雄。狮子果断地拒绝了。“怎么,”鼬鼠说,“你害怕吗?”“非常害怕,”狮子说,“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老鼠比赛的麻烦在于,即使赢了,你仍然是一只老鼠。”对于低层次的交往和较量,大人物是不屑一顾的。

在竞争中尤其如此。你如果与一个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人争执不休,就会浪费自己的很多资源,降低人们对你的期望,并无意中提升了对方的层面。

同样的,一个人对琐事的兴趣越大,对大事的兴趣就会越小,而非做不可的事越少,越少遭遇到真正的问题,人们就越关心琐事。

因此,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最佳途径就是找个能力强的人做对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他认为,应敢于和高手“试比高”。当他在乡镇小店里自学时,就敢于对大数学家苏家驹的理论提出质疑。正是“班门弄斧”的可贵精神,使他提早闯进数学王国的神秘宫殿。

物理学家伽利略年轻的时候,就向先师亚里士多德发出挑战。他提出的“如果毫无摩擦,运动着的物体便会永远运动下去”这一大胆的设想,后经牛顿实验证明,发展成了力学第一定律。

爱因斯坦在牛顿力学取得辉煌成就、成为物理学界的绝对权威时,却提出相对论的设想,认为牛顿力学只是大千世界中物体处于宏观低速运动中才适用的规律,爱因斯坦的这个见解,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华罗庚、伽利略、爱因斯坦是数学界和科学界的巨擘,他们的成功,就在于敢寻找高手做对手,敢为天下先,敢与高手过招。

我们在竞争中找一个什么样的对手呢?

如果你是霍利菲尔德,你就去找刘易斯或泰森做对手;如果你是姚明,你就去找科比或奥尼尔做对手;如果你是齐达内,你就去找罗纳尔多或菲戈做对手;如果你是刘国梁,你就去找瓦尔德内尔或金泽洙做对手;如果你是小林光一,你就去找李昌镐或李世石做对手;如果你是普京,你就去找布什或布莱尔做对手。

只有和高手过招,你才能理解竞争的真正意义,才能体验到竞争的激烈,才能观察到对手的优秀之处。也只有在与高手过招的过程中,你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缺陷。这样,在平时,你就会注意从哪些方面努力,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和高手过招,是一种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好事情。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你都应该找个能力强的人做对手。

3.找个能和你赛跑的对手

想想田径场上的长跑比赛,我们就可以悟出一些做事的道理。比赛开始,众人齐发,难分先后,但到了中途,选手们都会跟上某位对手,然后在恰当的时机突然加速超越,然后再跟住另一位对手,再在恰当的时机超越他,一直冲至终点。

长跑,尤其是马拉松比赛,是一种体力与意志力的比赛,而意志力尤其胜过体力,有人就因为意志力不足,体力本来还够时就退出了比赛;也有人本来领先,但却在不知不觉间慢了下来,被后面的选手赶上。跟住某位对手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产生,并且利用对手来激励自己:别慢了下来!也提醒自己:别冲得太快,以免力气过早耗尽!另外也有解除孤单的作用。你如果观察马拉松比赛,便可发现这种情形:先是形成一个个小集团,然后再分散成二人或三人的小组,过了终点后,才慢慢出现领先的个人。

其实,人生不就是一段“长跑”吗?既然如此,那何不学习一下长跑选手的做法,跟住某一个人,把他当成你追赶并超越的目标。

不过,你要找的“对手”应是有一定条件的,而不能胡乱去找。

你应以周围的同事或同学为目标,当然你要找的目标一定要在所取得的成就或能力方面都比你强。换句话说,他要“跑”在你前面,但也不能跑得太远,因为太远了你不一定追得上,就算能追上,也要花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力气,这会让你跑得很辛苦,而且挫折太多。

“对手”找到之后,不要盲目乱追,要对他进行综合分析,看他的本事到底在哪里?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平常他做事的方法,包括人际关系的建立、个人能力的提高等,都要有所了解。研究之后你可以学习他的方法,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下工夫,相信很快就会取得成效——慢慢地你就和他并驾齐驱,然后超越他。

等超越现在的“对手”后,你可以再跟住另一个“对手”并且再超越。如此不断,你一定能领先他人。即使拿不到冠军,也不至于被很多人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