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一生必须依靠的10种人
5283700000078

第78章 靠同仁(12)

《福布斯》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成功”找到工作的受访者中,高达25%是通过“人脉”找到工作的。因此许多职场际遇走得愈顺利的人,对“人脉”的威力体会更深。那么如何把你已经建立的人脉用于你工作中的切换呢?看看成功人物的例子吧:

曾在新浪网担任台湾电子商务经理的杨舜仁,在刚开始参加工作时,只是位兼顾程序设计与行销、每周工作90小时的拼命三郎,默默无闻,毫不起眼。2002年2月,经济环境不景气,“整个鱼池都没水的时候,换哪个工作都一样”,他当时单纯想让自己休息,并思考如何“走自己的路”,于是发出生平第一次大规模电子邮件给3000名亲朋好友,内容不外是告诉大家自己已离职,新的联络方式为何等,“没想到竟收到300封回信,其中包括6份全职的工作职缺”。窍门何在呢?原来他拥有一套独特的网络人脉管理系统,这套无心插柳所发展出的人脉管理系统已开始对他的工作产生了无往而不利的影响。他所发出的电子邮件成为择业的一个有效的试金石。同时,他在这一次事件当中为自己开创了意想不到的转业机会,成立“数字知识管理研究中心”,并且成为工研院、新竹科学园区企业竞相邀约的热门讲师。

可见,借助同仁关系实现跳槽是最轻松的、成本最小,同时也是风险最小的一条途径。

借助于同仁关系跳槽时,可以得到更多相关职位的第一手信息,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说,这个职位的竞争人也就是你的竞争对手的情况,公司内部对职位的具体要求,这个职位的内定薪水,还有面试官的喜好和可能会问的问题,等等。

当然,要想获得比你职位高的同仁的帮助,你还要运用一些手段和方式。那么,如何着手进行呢?

1.越级汇报,直接拜访高层人物

作为普通职员,除在大写字间或走廊上能看到公司的高层人物外,他们很少有机会拜会他们心仪的高层人物,和他们讲上一两句话。而这些高层人物,恰恰掌握着他们的职业道路上的“生杀”大权。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管怎样,有些人总会千方百计打听大人物的住处,然后寻找借口前去拜访,尽量谈些高层人物最为关注的公司发展之类的话题。一回生,两回熟,逐渐和高层人物建立顺畅的联系。

还有的人处心积虑地给自己编造一个极好的理由,千方百计地寻找一个机会,越级汇报。

越级汇报有一定的风险,高层人物通常会对你表示某种惊讶或不满,认为你不懂规矩或怀疑你的动机。因此,当你越级汇报之前,你必须先把这些因素考虑清楚。

当然,越级汇报也有好处,否则就不会有人明明知道犯忌而偏偏去冒这个风险。的确有一个可能,你的越级汇报行为一般会在高层人物那里留下印象,一旦你的汇报效果不错,大人物的惊讶和反感就会转变为好感和欣赏。如果你确实能达到这一点,今后,高层人物的门也就向你敞开了。

2.旁敲侧击,“曲线救国”

马周是唐太宗时人,出身孤贫,早年遭遇颇为坎坷,虽然他精通《诗经》、《左传》这些儒家经典,但毕竟因为社会地位低下,也不被家乡父老所重视,他一气之下,直奔长安。

来到京师长安之后,他投奔在中郎将常何的门下。贞观三年,唐太宗命大臣上书,评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个武官,对政治上的事情说不出个所以然,这却给马周提供了一个大展身手的好机会。于是,他代常何起草了一份奏章,就朝政得失的20余件事加以评论,条分缕析,引经据典,很有见地。唐太宗一见,大为赞赏,奇怪常何怎么会有这种能力,于是常何老老实实回答:“我可没这个能力,这是我的家客马周所拟写的。”唐太宗惜才如命,连忙传令召见,一连派出4次使臣,加以催促。当见到马周之后,与之交谈,十分高兴,当即将他留在了朝廷。常何因举荐之功也受到赏赐。

中国古代有一种幕府制度,一些权豪势要之家将许多人罗织到自己幕府之中,作为自己的智囊,有些人才便是通过这条途径脱颖而出的。马周就是这种人当中的幸运儿,引得后来许多人的艳羡。像这样的幸运儿还有一些,如著名诗人高适,55岁以前一直是辗转流离,穷愁潦倒。55岁那一年,投入著名将领哥舒翰幕府之下,由哥舒翰向唐玄宗直接推荐,命运才有了转机,此后历任淮南节度使、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要职。

3.寻找与高层人物有密切来往的中间联系人

公司高层人物的门槛是很高的,很多时候,你不但进不去,甚至你连人家门朝哪儿开都不知道,就算你想越级汇报可能也做不到。所以,你必须另想办法。

据了解,很多人为了建立和公司高层人物的联系渠道,千方百计寻找线索,努力发现能够和高层人物沟通、联系的机会和要害中间人。

比如一个公司的部门经理不是大人物,但其确是重要人物,通常你可以打电话,或直接去办公室拜访,假如你能找到合适的理由打开关口。一旦发现其中的一种关系,便请他们做媒介,和公司高层人物建立联系。通常,有一种关系做媒介,会减少与高层人物接触的障碍。很多人为无法建立高层圈发愁,而如果你在公司要害圈有了朋友,有时候,他们会将你引荐到高层。比如人事管理部门的主管,接触领导的机会比较多,有些关系也就比较密切。

唐代诗人王维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他不仅诗写得好,在科举考试中也春风得意,一举成名。而他之所以这样幸运,却是得力于岐王的引荐。

除诗外,王维在音乐方面的造诣也很高,尤其善弹琵琶。他经常出入一些权势显赫的人家,尤为皇族成员岐王所看重。王维准备参加科举考试,请岐王向当时权势极大的公主求情,事先向考官推荐一下。不料王维晚了一步,公主已经为另一位叫张九臬的人打过招呼了。岐王也感到为难,他知道公主说一不二,想强求她改变主意不大容易。于是,岐王给王维出了个主意,他让王维从旧诗中抄录十来篇写得最好的,再编写一曲哀怨动人的琵琶曲,5天以后让王维来找他。

王维依照吩咐,5天以后如期而至。

岐王顾及王维一身文人打扮,恐怕很难进公主之门,出于出入方便起见,他将王维装扮成一名乐师,携了一把琵琶,一同来到公主的府第。年轻的王维姿容秀美,风度翩翩,引起了公主的注意,于是公主问岐王关于王维的情况。

岐王乘机向公主推荐王维,接着便命王维将新编的琵琶曲演奏一番,果然乐曲凄怨哀婉,在座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公主对王维更感兴趣了,并主动向王维索要诗。王维赶忙将事先预备好的诗从怀中取出,呈献给公主。公主读后十分惊奇,认定王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公主立刻命人将主考官召来,派宫婢将自己改荐王维的意思告诉了他。于是王维一举而登第了。

唐代通过科举考试录取官员,只要你考试成绩合格,便可以进入官场,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唐代科举考试,允许高官显贵们事先向考官推荐自己所看中的人选,甚至可以指定录取为第几名,这就使举荐人才成为合法的了。而一旦能得到权贵向主考的推荐,他们的前程便有希望了。

公司是起中间联系作用的要害圈是不可或缺的。这时候,要害圈的朋友令你如虎添翼。如果你不幸没有与公司高层人物直接交涉的机会,那么,公司要害圈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你的不足。

4.给公司大人物写信

给公司高层人物写信,反映一些问题或者提出建议。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1)可以展示你的才华;

(2)如果你的信确实写得好,会让高层人物感兴趣;

(3)如果多写几次,一般会在高层人物那里留下好印象;

(4)如果高层人物感兴趣,也许会专门召见你。

一般来说,这种和公司高层人物的沟通方式是合情合理的,不会引起反感。

大文学家韩愈早年仕途很不顺畅,从20岁一直到25岁连续3次科举考试失败,第四次成绩也不甚理想。

既然这条路走不通,只好另寻门路。他开始奔波了,他先后向当时的多位执政大臣上书,推荐自己,两个月内向3位宰相上书3封,依然没有得到他们的青睐。

于是韩愈又不得已而求其次,投奔地方军阀,先后投奔了两名军阀,也不得结果。

韩愈于是又回到京城,重新四处奔忙。这一回他选中了京兆尹李实。按照老办法,先给李实写了封信,信中他对李实大加褒颂。也许是这封信起了作用吧,韩愈被提拔为监察御史,成为一名京官了。

那么,这位李实真的像韩愈所说的那样好吗?完全不是,据史书记载,他是一个十足的奸佞之辈。

韩愈是很了解李实的,可是,为了能打通往官场的道路,韩愈急不择人,慌不择路,有奶就是娘,是权势人物都巴结,哪还管对方是正是邪、是贤是奸!

不过,这种写信的方式也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公司高层人物的信件,通常都是由秘书处理的;不但由秘书拆看,而且也由秘书回信,很少有信件会直接到达高层人物案头的。

所以,你的“如意算盘”能否实现,就看秘书大人能否开恩啦。

5.投其所好并与公司高层人物寻找共同点

小马在集团公司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老总知道他爱好书法,于是,他就时常地被老总找去,切磋技艺,他们成了好朋友。后来,老总临调走的时候,替他在另外一个公司推荐了一个重要职务。

通过这个例子,可能会给人一些启示。当然,通过共同爱好,结识公司高层人物、建立高层圈也有一个运气问题。这个例子中,像小马一样爱好书法,并有一定造诣的很多,但却唯独小马有此幸运,能够成为老总的座上宾。

你如果能够发现公司高层人物的爱好,并和他或她有共同的爱好,那么,你和高层人物的接触障碍就小了很多,或者消失了。这可能是接近大人物的最好办法了。

无论如何,你好不容易与公司高层人物建立了关系,就必须保持和高层人物的联系,直至他们拉你上马。

关于和公司高层人物接近的办法,有几条建议。

首先,联系频率不要过大,要注意质量。

这是因为高层人物很忙,难得有那么多的空闲接待你,即使他或她对你有好感;还有一点是,感情可能比爱好还重要。如果你能够和高层人物建立亲密的个人感情,爱好就成为其次啦。比如,在他生病、不愉快或者面临挫折困难的时候,有你在身旁,那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安慰。

为了实现晋职加薪的理想,你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如果某个职位出现空缺,或者,到了人员机构大调整的时候,比如一年一度的下聘书的时候,那么机会就来了,最关键的时候到啦。

其次,要知己知彼,掌握信息。

你应该首先知道人事变动的信息,如果你这都不知道,等什么都决定了,那可“黄花菜都凉了”。掌握了上述信息,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了。

这样一来,你这不是“自己投自己一票”吗?如果你有能力,有业绩,为人正派,用正正当当的方式引荐自己实在没有什么错。相反倒是,你故作谦谦君子,把大好位子、机会让给了别人,特别是让给那些蠢材、歪才,那才是真正的错误呢。其结果是不但你失去了晋升的好机会,也对你所在组织的事业不利。

一个资深管理人也说,你不主动引荐自己谁知道你,谁管你啊?

所以,只要你行得正,不搞歪门邪道,向公司高层阐述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是不会有错的!

在任何公司都有等级之分,在这个高度阶层化的小环境中,相对于那些高高在上的公司高层人物,你的职位几乎处于低层状态。低层职员通常的情况是,你无论怎样向上走,你会发现你的上面,总有高层人物在左右你的命运,但是你仍然竭力要升得更高。

如果有公司高层圈的高层人物给你开路,再加上中间的朋友为你护航,你的晋升之途不一帆风顺才怪呢。

学会与不同类型的同仁相处

不同类型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脾气秉性,要想与各种类型的同仁都能愉快相处,你就必须掌握应对不同类型同仁的策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如鱼得水。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对于一个人来说也是如此,世界上没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脾气、不同的生活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同仁是很难相处的。要想与不同类型的同仁和谐相处,你就必须根据对方的性格特征,运用不同策略,有的放矢,才能达到与对方友好交往的目的。

1.应对“死板”的同仁

特征:这类同仁对人十分冷漠,毫无热情,行动上往往我行我素,从不顾及别人。在工作中尽管你客客气气与他寒暄、打招呼,可他的反应却总是爱理不理,不会做出你所期待的热切回应。同这类同仁共事,确实让人感到不舒心、不自在,好像有什么对不住他的地方。

应对策略:

(1)多花些功夫,仔细观察、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真正关心的事情。一旦你触及他所热心的话题,对方很可能会马上一扫往常那种“死板”的表情,而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

(2)要有耐心,要循序渐进。如果你在与他们打交道时,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维护其利益,逐渐使对方去接受一些新的事物,从而改变和调整他们的心态,这样,就可以取得交往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