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开启中学生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
5286300000015

第15章 学会处世方略(3)

精彩哲思:

欺人者必自欺

欺人者必自欺!人人都不是傻瓜,不要以为靠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就可以愚弄了别人。

西方有这样一种说法:法兰西人的聪明藏在内,西班牙人的聪明露在外。前者是真聪明,后者则是假聪明。培根先生认为,不论这两国人是否真的如此,但这两种情况是值得深思的。他指出:“生活中有许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聪明的外貌,却并没有聪明的实质——‘小聪明,大糊涂’。冷眼看看这种人怎样机关算尽,办出一件件蠢事,简直是令人好笑的。例如有的人似乎特别善于保密,但保密的原因其实只是他们的货色不在阴暗处就拿不出手。……这种假聪明的人为了骗取有才干的虚名,简直比破落子弟设法维持一个阔面子的诡计还多。凡这种人,在任何事业上都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因为没有比这种假聪明更误大事了。”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却又无比深奥。一个不知道“急流勇退”的人实在是一个傻瓜,一个机关算尽的人最终会算到自己头上。俗语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正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绝妙写照。

耍小聪明的人头上都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剑”,这把剑随时会落到聪明者的头上,斩下他的头颅。那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游戏。它能让人玩得耳红心跳,初次让人尝到甜头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连自己也玩进去,然而最可悲的是,耍小聪明的人最终也不知自己的劫难从何而起,他们永远不会总结教训。

每个人都想表现得很聪明,但如果一个人老耍小聪明就成了一种愚蠢。它会使你失去成功的机遇,葬送掉前途。我们为什么不大事聪明,小事糊涂呢?

其实真正的聪明应该是: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待人。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真诚,否则只会使自己受到惩罚。

慧语箴言:

欺人者必自欺!人人都不是傻瓜,不要以为靠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就可以愚弄了别人。

鸟兽搬家

在无边无际的森林里,有一棵树冠簇密的老树。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棵老树成了死亡的禁区,因为森林里有个谣言传了开来:不管是谁,只要一靠近这棵老树,立即就会遭到飞来的横祸。

渐渐地,森林里谣言四起,这些谣言一个比一个更可怕。大体上都是说森林里出现了一个法力无边的妖魔,它会给所有的动物带来巨大的灾难。

鸟兽们聚集在一起商议对策,但始终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它们只得去向足智多谋的老狐狸求教:

“狐狸先生,您是我们当中最聪明机灵的一位,现在大难临头,我们谁也想不出好办法来,只好恳请您老人家亲自出面,悄悄地打探一下,看看那棵老树附近究竟住着什么怪物。”

狐狸受到大家的恭维,自然是得意非凡。不过,尽管它爽快地答应了大家的要求,但要叫它用自己的生命去为大家的利益冒险,狐狸是不会答应的。这只毛色火红的滑头灵机一动,决定让自己的朋友、好奇心很重的喜鹊去那个鬼地方看个究竟。

头脑简单的喜鹊兜着树梢飞了两圈,发现有两点火花似的东西在密密匝匝的叶隙间闪烁,还听见一阵鼓动翅膀的声音。喜鹊差点吓掉了魂,赶紧飞回去向狐狸报告。

狐狸把森林里的鸟兽都召集起来,大声地对它们宣布说:

“朋友们,不好了,大难临头了!我们的林子里出现了一种名叫‘丘达’的凶兽。目前为止,尽管还没有谁亲眼看见过它的獠牙,亲耳听过它那吓人的吼声,可我要告诉你们,我是绝不会去冒这个险的。我也请你们也不要去了!”

狐狸说完后就搬家了,它再也不愿住在这片林子里。别的鸟兽们都吓得噤若寒蝉,很快也跟着搬走了。

其实,在树冠深处筑窝的,是林子里的老住户——雕鸨。它蹲在树枝上,目光如炬。它对鸟兽们的举动感到莫名其妙,只是一阵狐疑,以为森林里的鸟兽都死绝了。

精彩哲思:

了解事实真相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亲自实践,方能了解事情真相,否则可能损失更大。

人类社会也经常发生类似的情况,一则毫无依据的谣言往往搞得整个地区人心惶惶,动荡不安。谣言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心理的弱点:

其一,好奇的心理。几乎所有谣言都是稀奇古怪的。什么古井里出现蛟龙,菩萨流下了眼泪,树林中出现了怪兽等等。于是,具有强烈好奇心的人就争相传播,成了谣言的义务宣传员。

其二,从众的心理。一听到大家都相信,都在传,也跟着仿效,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谣言的传声筒。

有道是“沉默是金”,对付那些小道消息,最好的办法是充耳不闻,一笑置之。

慧语箴言:

做任何事都要亲自实践,方能了解事情真相,否则可能损失更大。

一只见过世面的猴子

有一只猴子见过世面,知道的道理深而广,因此,不管谁有什么弄不清的事情,都愿意去问它。

有一天,鸭子问猴子,小河上那个旋转着的木轮是什么?鸭子说,如果是车轮,它理应向前走,而不是原地不动。

“那叫水磨!”猴子打了个呵欠伸了个懒腰。“水冲打在木轮的槽上,推动了木轮,草房里的石磨就转动起来。南方有些地方也用这个方法舂米。”

“可是,木轮是立着转的,而石磨是平躺着转的呀!”鸭子仍旧有所疑惑,语气中多少有点不服气。

“这……”猴子确实弄不清石磨为什么平躺着转,但它是有自尊心的,不愿意向任何人露出自己的无知——哪怕是情有可原的无知。

“傻家伙!你是不是也想问问你的嘴为什么是扁的呢?”

大家哄笑起来,同时也觉得,这些浅显的道理猴子一定懂得,鸭子是太愚蠢了。

又有一天,喜鹊对猴子说:“那天,我飞到公路旁边,有种什么声响把我吓坏了!嗡嗡的,像铁鸟叫,可天上明明没有铁鸟……”

花猫在一旁点头证实。它那天在公路附近找食的时候,也听到过这种声响。

“公路旁边?……那是电线杆子响的吧?”

“为什么有的电线杆响,有的就不响呢?”

“这……”猴子含含糊糊地答道,“为什么为什么,哪儿来的这许多为什么?爱打破砂锅问到底可未必是一种好习惯!……为什么你的颜色和乌鸦的就不同?”

大家又一同嘲笑喜鹊了。

精彩哲思:

要有聪明的实质

猴子,貌似学识渊博,见多识广,却搞不清水磨和风车的区别,飞机和电线杆响得不同,别人再问,它就训斥别人。骂别人是“傻家伙”,其实它自己才是地地道道的“傻家伙”。

圣保罗不是曾说过吗?“只有虔诚的外表,却没有虔诚的内心。”与此相似,生活中有许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聪明的外貌,却并没有聪明的实质——“小聪明大糊涂”。

冷眼看看这种人怎样算尽机关,办出一件蠢事,简直是令人好笑的。有的人喜欢说话只透露半句,只因为他们对事情除这点皮毛之外再无所知。有的人是那样乐于装腔作势,就如同与西塞罗交谈的那位先生一样,把一条眉毛耸上额角,另一条眉毛推到下巴说:“我并不是生性残酷的人。”有人说话专拣伟大的词藻,对任何不了解的事物都敢果断地议论,似乎如此便可证明自己的高明。有的人藐视一切他们弄不懂的事物,以蔑视来掩盖自身的无知。还有的人对一切问题都永远表示与人不同的见解,以此来标榜自己具有独立的判断力。其实这些人正是盖留斯所说的:“一种疯子,全靠诡辩来败事。”这种假聪明的人为了骗取有才干的虚名,简直比破落子弟设法维持一个阔面子的诡计还多。但是这种人,在任何事业上也是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因为他们的那种假聪明,恐怕比一个荒唐鬼还更容易误事呢!

慧语箴言:

生活中有许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聪明的外貌,却并没有聪明的实质——“小聪明大糊涂”。

你是我们的统治者

一个波斯国王快要病死了。他的医生告诉他,喝母狮子的奶是存活的惟一希望。国王转向仆人们,“谁去把母狮子的奶给我拿来?”他问道。

“我愿意去!”有个人回答说,“如果你愿意让我带上10只山羊。”

那人带着羊群上路了,找到一个狮子洞,那儿有一头母狮子正在给幼崽喂奶。第一天,这人远远站着,把一只山羊扔给母狮,它很快就把山羊吃掉了。第二天,他走近了一些儿,又扔过去一只山羊。这样他往前走着,到第10天,他和母狮子成了朋友,它让他抚摸,和它的幼崽玩耍,最后让他取了一些它的奶。这人就返回来了。

走到半路,这个人睡了一觉,梦见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吵了起来。他的腿说:“身体的其他器官都不能和我们相比。要不是我们走近母狮,这个人就没办法取到奶给国王。”

手回答说:“要不是我们挤奶,他也没有办法取到奶给国王。”

“但是,”眼睛说,“要不是我们指路,他什么也干不了。”

“我比你们都好!”心喊叫着,“要不是我想到这个办法,你们都没有用。”

“而我呢,”舌头回答说,“是最好的!要是不能说话,你们还能干什么?”

“你怎么敢和我们比?”身体的各部分一起叫起来,“你整天在那个黑暗的地方呆着,不像我们都有骨头,你甚至连一根骨头都没有。”

“早晚你们会知道的,”舌头说,“到那时你们就会说我是统治者。”

这个人醒过来,继续赶路。当他走进国王的宫殿,他宣布:“这是我给你带回来的狗奶!”

“狗奶!”国王咆哮道,“我要的是狮子奶。把这人带走吊死。”

在去刑场的路上,这个人身体的各个部分都颤抖起来。这时舌头对它们说:“我说过我比你们厉害。如果我救了你们,你们会不会承认我统治你们?”它们都忙不迭地同意了。

“把我送到国王那里去。”舌头冲着刽子手大喊。这人又被带到国王面前。

“为什么你下令把我绞死?”这人问道,“这奶能治好你的病。你不知道有时候母狮子也叫做母狗吗?”

国王的医生从这人手里接过奶,检查一番,发现真的是母狮子奶。国王喝了以后,病很快就好了。

这个A因自己的成就而获得了丰厚的奖赏。现在身体的各部分都转向舌头。

“我们向你鞠躬致礼,你是我们的统治者。”它们谦恭地说。

精彩哲思:

警惕自己的舌头

从这则犹太故事可知,话不可以随便乱说,应该一字一句地斟酌才对。适量的言语可以一针见血,但是用量过多就会有害。

警惕自己的舌头,如同慎重地对待珍宝一样;使自己的舌头保持沉默,人生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人之所以有两个耳朵、一张嘴巴,是为了让人多听少说,听的分量要有说的两倍。于是,那些懂得听话艺术的人总是让人尊敬,而那些只知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的人只能让人更厌恶。

尽管舌头没有骨头,但也应该特别小心它的厉害。

因为话一旦说出口,就像射出的箭,再也不能收回了。

有一个拉比对他的仆人说:

“到市场去给我买些好东西。”

仆人去了,带回来一个舌头。

拉比又对仆人说:“出去到市场上给我买些不好的东西。”

仆人去了,又带回来一个舌头。

拉比对他说:“为什么我说‘好东西’你带回来一个舌头;我说‘不好的东西’,你还是带回来一个舌头?”

仆人回答说:“舌头是善恶之源。当它好的时候,没有比它再好的了;当它坏的时候,没有比它更坏的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警惕自己舌头的重要性。

愚者常常暴露出自己的愚昧,贤者却总是隐藏自己的知性。基于这样,请记住这么一句忠句:“假如你想活得更幸福、更快乐的话,就应该从鼻子里充分吸进新鲜空气,而始终关闭你的嘴巴。”

你是否也曾听过:“当傻瓜高声大笑时,聪明人只会微微一笑。”因为善于听话的人,易表露知性;而喜欢表现自我、喋喋不休的人,通常都是些傻瓜。

慧语箴言:

“假如你想活得更幸福、更快乐的话,就应该从鼻子里充分吸进新鲜空气,而始终关闭你的嘴巴。”

被唆使的野猪

一个炎热的夏天,太阳火一样炙烤着大地,森林的动物们都渴得四处寻找水喝;一只狐狸好不容易发现了一眼清泉,正想饮个痛炔,不料来了一头狮子,蛮横地把它赶跑了。

愤愤不已的狐狸看见不远处有一头野猪,立即迎上去说:“野猪大哥,你也想喝水吗?前面正好有一眼清泉,可惜被狮子霸占了,它宣布谁也不准去尝一口!”此时正干渴难忍的野猪一听就火了,它冲到狮子面前嚷道:“狮子,别以为自己是兽王,就可以蛮不讲理,请让一下吧,我也该喝点儿水了。”

狮子大怒:“住口!本大王的清泉,谁也甭想享用!”

它俩你一言,我一语,越吵越凶,狮子见野猪竟敢不买自己的账,便走上前去,蛮横地把野猪往边上一推,趴在那儿就想喝水。野猪顿时火冒三丈,誓死要保卫自己的尊严,向狮子猛冲过去,于是两个便扭打在一起。

可是,大热天呆着不动还热得让人受不了呢,更何况他们打得这么凶?不一会儿,他俩决定休息一会儿,继续战斗。

这时,站在不远外的狐狸却一个劲儿呐喊助威:“野猪大哥,加油呀,争口气,好好教训教训它!”

野猪受到鼓舞后站起来和狮子又扭打成一团,最后狮子和野猪连爬起采的力气都没有了,而此时的狐狸趁机在清泉边饮了个够……

精彩哲思:

莫被人当枪使

头脑简单的野猪真是一杆好枪,被工于心计的狐狸使了个痛快。

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常常精心设下圈套,唆使别人出头露面去替他办事,自己则像狐狸一样躲在一边坐收渔利。

玩弄心计者常常给我们玩一些假靶子的把戏,所以,当你自己受到攻击、侮辱、谩骂时,你一定要冷静下来,仔细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再作判断。特别是对某些人传递的挑拨性信息,更要认真分析研究,好好想想他人是否别有用心,因为很多事情并不像表面那样简单,背后往往可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好自己的“定盘星”,莫被人当枪使。

慧语箴言:

当你自己受到攻击、侮辱、谩骂时,你一定要冷静下来,仔细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再作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