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决定一生健康的九型人格
52868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九型是生命健康探索的历程

人格一词,在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中,它的解释为“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的道德品质,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

从词典中的解释可以看出,人格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大到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小到一个人的个性习惯,无所不包。

性格是人格结构的成分之一,是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是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用的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如:英勇、刚强、懦弱、粗暴等。东方古语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西方也有名言:“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如此循环往复,终成定格,此乃人格。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研究能够觉察性格运作的方法,以便找到最真实最健康的自我,但真正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方法并不多,而口口相传的九型人格则不然。它起源于2500多年前的苏菲教,是教会的牧师用以开启教众灵性,解决教众困扰的一种方式。九型人格通过分析人们行为背后的出发点,即基本欲望和基本恐惧,将所有的人划分为九种类型,其基本原理为:人与人是有差异的,有不同的原动力和价值观,就有不同的行为表现,也就会引发不同的结果。从医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的人格类型也可能有不同的健康隐患。早在2000年我参与编写《心身医学——心理生理医学基础与临床》一书时,就对性格于健康的影响深有感触。而当我接触并深入学习九型人格后,更是激发我对它们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热情。

在中国,随着九型人格销售学、九型人格领导学、九型人格恋爱学等方面书籍、课程的盛行,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九型人格。尽管这确实能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莫大的帮助,但如果只看到九型人格在这些方面的作用,就是将它狭隘化、片面化了,难以看到它帮助人们寻获最好的自己的本质,也就容易错误地认识自己。

我在2005年第一次接触九型人格时,也仅仅是把它当做一个类似博弈论、心理学诡计之类的游戏,因此才会错误地判断自己为2号给予者,还屡屡被当做2号的代表人物来解析,我也日益将自己局限在2号性格里,每天乐呵呵地打着“爱、关心”的名义去“干涉”身边人的自由。然而,当我深入地学习九型人格后,很快就将自己从2号的误区中拯救出来,充分意识到我作为一个6号性格者(正6)的优势与局限:无时无刻不在怀疑。正是这种怀疑精神,促使我更深入地探索九型人格和健康的关系。

2011年,我有幸跟随美国斯坦福大学疗愈大师、精神病心理学教授、九型人格理论创始人戴维·丹尼尔斯(David Daniels)和九型人格大师海伦·帕尔默学习九型人格灵修课程,感悟颇深,同修者20人均有同感。课程结束时,导师让每位学员发表感言,我们都感觉收获颇多,其中几位学员激动得热泪盈眶,还有几位学员可能是因为找到了真我而泣不成声。

回国后,我仔细将课程回顾了一遍,总结出我最主要的三个收获:

第一个收获是,对型号的认知是我们探索、进入内在世界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留意心理驱动,让其内在探索,而不要盲目告知,以免剥夺我们探索的权利。中国九型人格导师协会会长梁成斌先生也谈到,依型号可能限制一些人的成长,比如说,他是7号好玩,不受限;他是9号懒惰,慢吞吞,等等,一旦形成“我就是这样的人”的固定思维,他就很难做出改变,他的发展也就被局限了。因此,我们需要警醒,不要陷在型号的“监狱”里,不要“卡”在性格里面,重要的是拿回自己的力量。

第二个收获是,探索九型,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于心灵成长、满足内在的欲望、高品质幸福生活的渴望。高品质幸福生活从来就离不开健康,但研究九型人格的人们对健康的层面关注很少。我连续参加两次全国高等院校医学心理学教育分会会议,与心理学家探讨九型人格的话题,他们均感兴趣,但不太了解,长期在美国的心理学家邓明昱博士也不太了解。说明九型人格不被现代医学所认可,只是社会学的一部分。而作为医生的我,在实际工作中接触了太多因为性格而导致的健康危机,因此迫切渴望打通性格和健康的通道,找到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最好方法。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九型人格可能是打通性格与健康关系的最快方法了。

因此,我去深圳学习九型人格时就带着理清九型与健康之间关系的使命进行探索,去美国学习九型人格也是抱有这个目的。当然,关注九型人格和健康的密切联系的不仅仅是我,还有中国九型导师协会副会长张立波,我曾请他帮我修改《九型与健康PPT》,他则建议我教授哪种型号易患哪种疾病的课程。而且,在美国的九型人格课程中,导师戴维·丹尼尔斯也讲到,九型人格与健康是一个大课题,有经验总结,3号和8号容易患心脏病。疾病与性格型号是有关联的,但没有这方面的系统研究,他希望有人能填补这方面的空白。这就增强了我研究九型与健康的信心。

在我看来,九型人格分为脑、心、腹三个中心,心区易患心脏病、心理疾患;脑区易患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神经衰弱;腹区易患腹部疾患,如肝脏疾病。这与祖国传统医学也能相匹配,如8号的怒伤肝,肝主疏泄,“怒则气上”,易患高血压;4号的悲伤肺,易患肺病如肺结核;1号易怒而不宣,过度压抑自己,因而易患肿瘤;6号恐易伤肾,“恐则气下”,这就是6号“头重脚轻”的原因,等等。

第三个收获是,疗愈伤口的最好方法,是呼吸法。坐禅、静心、内观都讲究观息,还有市场上盛行的“核能”课程相当于呼吸工作坊。北京大学医学部著名心理学家胡佩诚教授曾在20世纪90年代去南斯拉夫学习呼吸疗法,我认识的一位歌手朋友向国内某著名歌唱家学习发音,也是练的呼吸法,究其原理大同小异,关键是放松、静下心来。

在我看来,练习呼吸是进入内在与自己身体链接,探索体验生命、安全与价值感最有效的手段。因为一个人的基本生命体征是脉搏、呼吸、血压、体温,它们相互影响。脉搏、血压是较难控制的,体温也不如呼吸好控制,因此呼吸可谓控制生命最简单的方法。而中医自古就推崇吐纳呼吸的养生方法,战国时期的圣人庄子就曾在《庄子·刻意》中写道:“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可见呼吸是益于健康的。而从九型人格的角度来看,练习呼吸相较于其他方法的优势在于能与九型脑心腹中心有效结合,使能量在体内平衡,达到积蓄能量、减少恐惧的目的,从而帮助寻获到一个最真实最健康的自我。

需要注意的是,人格与疾病相对应只是相对而言,并非绝对的对应,请不要对号入座。比如,1号性格易得高血压病,8号也不亚于1号,我们只是选取了各个人格类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疾病进行解析,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性格,并通过改善性格的不足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当然,我对九型人格与健康的探索还只是一个起步阶段,性格与健康更多的奥秘还等待我们每个人来探索。而且,由于我个人认知程度有限,难免会有偏颇之处,敬请读者朋友们谅解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