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确只是一些细节、小事上做得不完全到位,而恰恰是这些细节的不到位,又常常会造成较大影响。对很多事情来说,执行上的一点点差距,往往会导致结果上出现很大的差别。很多执行者工作没有做到位,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做到了99%,就差1%,但就是这点细微的区别使他们在事业上很难取得突破和成功。
一位管理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从手中溜走1%的不合格,到用户手中就是100%的不合格。为此,员工要自觉地由被动管理到主动工作,让规章制度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为,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
国内某房地产公司的老总曾回忆到:“1997年,一个与我们公司合作的外资公司的工程师,为了拍项目的全景,本来在楼上就可以拍到,但他硬是徒步走了两公里爬到一座山上,连周围的景观都拍得很到位。当时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只回答了一句:‘回去董事会成员会向我提问,我要把这整个项目的情况告诉他们才算完成任务,不然就是工作没做到位。’”
这位工程师的个人信条就是:“我要做的事情,不会让任何人操心。任何事情,只有做到100%才是合格,99分都是不合格。60分就是次品、半次品。”
因此,要想把事情做到最好,领导者心目中必须有一个很高的标准,不能是一般的标准。在决定事情之前,要进行周密的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尽量把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进去,以尽可能避免出现1%的漏洞,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生命中的大事皆由小事累积而成,没有小事的累积,也就成就不了大事。人们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才会开始关注那些以往认为无关紧要的小事,开始培养自己做事一丝不苟的美德,力争成为深具影响力的人。
做事一丝不苟,意味着对待小事和对待大事一样谨慎。生命中的许多小事都蕴涵着令人不容忽视的道理,那种认为小事可以被忽略、置之不理的想法,正是我们做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源,它不仅使工作不完美,生活也不会快乐。
每一位老板都知道一丝不苟的美德是多么难得,不良的工作作风总是会在公司四处蔓延,要想找到愿意为工作尽心尽力、一丝不苟的员工,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因为无论大事、小事都尽心尽力、善始善终的员工十分少见。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父亲告诫每个孩子:
“无论未来从事何种工作,一定要全力以赴、一丝不苟。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为自己的前途操心。世界上到处都有散漫粗心的人,只有那些善始善终者是供不应求的。”
我认识许多老板,他们多年来费尽心机地在寻找能够胜任工作的人。这些老板所从事的业务并不需要出众的技巧,而是需要谨慎、尽职尽责地工作。他们聘请了一个又一个员工,却因为粗心、懒惰、能力不足,没有做好分内之事而频繁将这些员工解雇。与此同时,社会上众多失业者却在抱怨现行的法律、社会福利和命运对自己的不公。
许多人无法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原因在于贪图享受,好逸恶劳,背弃了对待工作应尽职尽责的原则。
一个人成功与否在于他是不是做什么都力求做到最好。成功者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都绝对不会轻率疏忽。因此,在工作中你应该以最高的规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必须做到最好,能完成百分之百,就绝不只做百分之九十九。只要你把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快、更准确、更专注,动用你的全部智能,就能引起他人的关注,实现你心中的愿望。
靠细心提高质量
日本一家公司准备在大陆投资,在考察了国内六十多个工厂后,拍板与海尔合作。事后,日本这家公司的老板说了一个极简单的原因:他在参观海尔公司的生产线时,趁人不注意摸了一下备用的模具,竟未见一丝灰尘,就凭这一细节,日本老板用没粘灰尘的手与海尔签了合同。
几乎所有优秀的公司都有着干净优雅的环境。这几乎是良好产品的化身。因为好的工作环境不但可使产品免于受灰尘之类的污染,而且促使人提高产品的质量,追求完美无瑕。
有人说,制造业免不了又脏又乱。但在实际上,没有任何理由能够解释工厂的脏乱差。如果你不相信这个道理,那么你的工厂一定是又脏又乱;如果你相信这个道理,你的工厂一定会整洁得多。
对于企业管理而言,领导人与员工的思想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作业的状况。如果你承认做“事情总会出差错”这样的观点,那么问题一定会出现。质量管理大师克劳斯说:“如果你将良晶率预定为85%,那便是表示容许15%的错误存在。”这样,你肯定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
二战后,由于戴明的宣扬,日本兴起质量管理运动,提出“零缺陷”的概念。传统的观念认为,质量管理的目的是把错误减至最少,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应该努力的目标是第一项把事情完全做好,达到完美无缺。“零缺陷”的理论不同意“人难免会犯错误”的说法,认为人应当认清每一细微之处的重要性,力求工作的完满无憾。
当然,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人永远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但是古语有云,取法乎止,方得乎中。倘若不追求完美,人的工作就不能令人满意。战后,日本公司正是树立起追求完美的观念,以高质量打败美国企业的。而海尔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日本人折服。比如著名的魏小娥例子。
为了发展海尔整体卫浴设施的生产,1997年8月,33岁的魏小娥被派往日本,学习掌握世界最先进的整体卫浴生产技术。在学习期间,魏小娥注意到,日本人试模期废品率一般都在30%、60%,设备调试正常后,废品率为1%。
“为什么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魏小娥问日本的技术人员。“100%?你觉得可能吗?”日本人反问。从对话中,魏小娥意识到,不是日本人能力不行,而是思想上的桎梏使他们停滞于2%。作为一个海尔人,魏小娥的标准是100%,即“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她拼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时间,三周后,带着先进的技术知识和赶超日本人的信念回到了海尔。时隔半年,日本模具专家宫川先生来华访问见到了“徒弟”魏小娥,她此时已是卫浴分厂的厂长。面对着一尘不染的生产现场、操作熟练的员工和100%合格的产品,他惊呆了,反过来向徒弟请教问题。
“你们是怎么做到现场清洁的?100%的合格率是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对我们来说,2%的废品率、5%的不良品率天经地义,你们又是怎样提高产品合格率的呢?”
“细心。”魏小娥简单的回答又让宫川先生大吃一惊。细心,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
魏小娥在实践中把2%放大成100%去认识。比如她发现,有的产品成型后有不易察觉的黑点,就马上召集员工商量对策。有的员工说:“这个黑点不仔细看根本看不见,再说,经过修补后完全可以修掉……”
魏小娥说:“这些有黑点的产品万一流向市场,就会影响海尔的美誉度,用户都能拿着放大镜、听诊器去买冰箱,也会拿着这些东西来买卫浴设施。所以,既是‘白璧’就不能有‘微瑕”产生这个小黑点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现场还不能做到一尘不染。”
看过魏小娥带回的日本生产卫浴产品现场照片的职工说:“日本人的现场都那么脏,我们比他们强多了。再说,压出板材后,难免会有清理下来的毛边落下来……”
魏小娥听后深不以为然:“脏乱绝不是标准,一尘不染是海尔的标准!日本人做不到的,海尔何尝一定做不到?”但清理毛边的确要出现飞扬的尘土,怎么解决?魏小娥用上了心,吃饭走路都想着这个事。
一天,下班回家已经很晚了,吃着饭的魏小娥仍然在想着怎样解决“毛边”的问题。突然,她眼睛一亮:女儿正在用卷笔刀削铅笔,铅笔的粉末都落在一个小盒内,魏小娥豁然开朗,顾不上吃饭,在灯下画起了图纸。第二天,一个专门收集毛边的“废料盒”诞生了,压出板材后清理下来的毛边直接落人盒内,避免了落在工作现场或原料上,也就有效地解决了板材的黑点问题。
但魏小娥紧绷的质量之弦并未因此而放松。试模前的一天,魏小娥在原料中发现了一根头发。这无疑是操作工在工作时无意间落入的。一根头发丝就是废品的定时炸弹,万一混进原料中就会出现废品。魏小娥马上给操作工统一制作了白衣、白帽,井要求大家统一剪短发。又一个可能出现2%废品的原因被消灭在萌芽之中。
2%的责任得到了100%的落实,2%的可能被一一杜绝。终于,100%,这个被日本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产品合格率,魏小娥做到了,不管是在试模期间,还是设备调试正常后。
当公司鼓励虽工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完全正确时,就会产生行动上的奇迹。海尔并不只是设立质量控制部门负责质量事宜,而是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并授权这些部门的人采取确保质量所需的任何步骤。
克劳斯曾引用两位生化学家的发现,人类和大猩猩、黑猩猩的DNA极为相近,只有1%的差异,但就是这微不足道的1%,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所以,克劳斯说:“一个由数以百万计的个人行动所构成的公司经不起其中1甲。或2%的行动偏离正规。”
把细节做到完美的境界
莉莉在一家业绩卓著的金融机构里任经理助理。有一天她的上司在无意中发现,她告诉部门里其他员工,所有的纸都要两面用完才能扔掉。有的员工认为莉莉很吝啬,并且嘲笑她连一张纸都要做文章,她的解释是:“让所有的员工知道这样做可以使公司减少支出,相对地使利润增加,这是极其重要的。“我们想像得出莉莉今后在上司眼中的地位。也许一张纸是很小,但长年累月累积起来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马克曾是美国西里克肥料厂一名速记员。尽管他的上司和同事均养成了偷懒的恶习,马克仍保持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重视每一项工作。
一天,上司让马克替自己编一本老板西里克先生前往欧洲用的密码电报书。马克不像同事那样,随意地编几张纸完事,而是编成一本小巧的书,用打字机很清楚地打出来,然后又仔细装订好。做好之后,上司便把这本书交给了西里克先生。
“这大概不是你做的吧?”西里克先生问。
“呃——不……是……”马克的上司颤栗地回答,西里克先生沉默了许久。
过了几天后,马克代替了以前上司的职位。
或许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只是觉得很正常而忽略过去了。殊不知,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却体现着深刻的道理。试想,如果马克没有将细节做到完美的习惯,他能表现得如此尽职尽责吗?
米查尔·安格鲁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有一天,安格鲁在他的工作室中向一位参观者解释为什么自这位参观者上次参观以来他一直忙于一个雕塑的创作。他说:“我在这个地方润了润色,使那儿变得更加光彩些,使面部表情更柔和了些,使那块肌肉更显得强健有力;然后,使嘴唇更富有表情,使全身更显得有力度。”
那位参观者听了不禁说道:“但这些都是些琐碎之处,不大引人注目啊!”
雕塑家回答道:“情形也许如此,但你要知道,正是这些细小之处使整个作品趋于完美,而让一件作品完美的细小之处可不是件小事情啊!”
那些成就非凡的大家总是于细微之处用心、于细微之处着力,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渐入佳境,出神入化。
在荷兰,有一个青年农民,来到一个小镇,找到了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一直工作了60多年,他一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
也许是工作太清闲,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当自己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他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锲而不舍,他的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了,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专业技师的都要高。借着他研磨的镜片,他终于发现了当时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声名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
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鼎鼎有名的、活了90岁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他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的每一个玻璃片磨好,用尽毕生的心血,致力于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细节的完善,终于他在细节里看到了自己更广阔的前景。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如果你能执著地把手上的小事情做到完美的境界,你同样也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秩序!生活的第一法则
如果你有幸到美国华盛顿的国会图书馆参观,就会看到天花板上有几个醒目的大字:“秩序是天国的第一要律。”依此类推,秩序也应是商界和生活的第一要律。
芝加哥和西北铁路公司总裁罗兰·威廉斯说过:“那些桌上总是堆满东西的人会发现:如果你把桌上清理干净,只保留与手头工作有关的东西,这样会使你的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而且不会出错。我把这一点称为好管家,这也是迈向高效率的第一步。”
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很多人的桌上经常堆满了文件和资料,可有些东西一连几个星期也不曾看一眼。
当你的办公桌上乱七八糟、堆满了待复信件、报告和备忘录时,就会导致你慌乱、紧张、忧虑和烦恼。更为严重的是,现代医学证实:一个时常担忧万事待办却无暇办理的人,不仅会感到紧张劳累,而且会引发高血压、心脏病和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