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野有死麕》一诗是《诗经》中迄今为止争议最多的诗歌之一。以宋代经学大家朱熹为首的经学家们认为此乃“淫诗”,是恶行邪说,非圣人之训。如郑玄说:“贞女欲吉士以礼来……又疾时无礼,强暴之男相劫胁。”显然,郑玄将“怀春”之女看成了贞女,将诗中的“吉士”当成了强暴之男。而现今人们普遍认为,《野有死麕》只是一首简单而优美的爱情诗。
《野有死麕》的文字十分朴实、率真。第一章“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大致是说茂盛的山野中有只死去的獐子,白茅紧紧地包裹着它。村子里的妙龄少女刚刚春心萌动,幻想着如梦如幻的爱情,英俊的小伙子看见可爱的姑娘们,便想着怎么追求自己心仪的女子。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这两句是导致此诗被批为“淫诗”的根由。古时许多学者认为这是男女间淫邪的行为,有违大道。宋初欧阳修首倡此说,他认为:“纣时男女淫奔以成风俗,惟周人被文王之化者能知廉耻,而恶其无礼,故见其男女之相诱而淫乱者。”意在指出诗中少女不知检点,莽撞少年更是无法无天,两人光天化日的偷情之举,实在有伤大雅。
这种理解未免有点偏激,且盖上了后世人的思想烙印。从《诗经》所处时代的社会风尚和习惯来看,“怀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妙龄少女到了恋爱的年龄春心萌动,年轻小伙子看到自己心仪的女子想要展开猛烈的追求,这并没有什么不妥。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这四句交代了恋爱的地点。树林里面有一排排整齐的小树,山野里有只死去的野鹿,用白茅紧紧捆住。容貌姣好的少女没能抵制得了小伙子追求的攻势,害羞地答应了他的邀约。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两个人在一起卿卿我我时,女孩子提醒小伙子:“慢慢来,别动我的佩巾,小点声音,千万别惹得狗儿乱嚷乱叫。”
前两章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描绘男女之情,如同旁白一样娓娓道来,朴实率真。后一章则直接呈现男欢女爱时的言语,活泼生动,从侧面表现了男子的炽热直接和女子的含羞谨慎。整首诗写得既含蓄委婉,又坦率诱人,由衷地赞美了男女之间自然、纯真的爱情。
【大师导读】
初民社会的女子多欢喜男子有力能打野兽,故第一章:“野有死麕,白茅包之”,写出男子打死野麕,包以献女子的情形。“有女怀春,吉士诱之”,便写出他的用意了。
——胡适
《召南·野有死麕》是一首情歌……可怜一班经学家的心给圣人之道迷蒙住了!
——顾颉刚
我以为卒章三句乃是三层意思,绝非一意复说。“无使尨也吠”,意在没有声音,便作幽媾。若“无感我帨兮”,本意既不在有声音与否上面,……必须明白“舒而脱脱兮”是一层意思,“无感我帨兮”是一层意思,“无使尨也吠”又是一层意思,一层逼进一层,然后方有情致;否则一味拒绝,或一口答应,岂不大杀风景呢?
——俞平伯
第三章妙极了!……第一句无动词,只说缓缓地、轻轻地,不知缓缓地、轻轻地干什么。第二句只说别动“我”的佩巾,未说该如何对待“我”。第三句干脆舍人讲狗。这些话,全是女方嘱咐男方的,灵心慧口,出神入化。她一切都未明说,但一切都可意会。正如大画师画出,全用树木点染、烟云烘托,而奇峰幽壑,已令人目不暇接。
——霍松林
何彼襛矣
何彼襛矣①?唐棣之华②。曷不肃雝③?王姬之车④。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⑤,齐侯之子⑥。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⑦。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注释】
①襛(nónɡ):花木繁盛的样子。
②唐棣(dì):树名,又作棠棣、常棣。一说指车帷。
③曷(hé):何。肃:庄严肃静的样子。雝(yōnɡ):雍容、安详。
④王姬:周王的女儿,姬姓,故称王姬;一说为美女的代称。
⑤平王之孙:指谁无定说,一说非实指,是对男女婚姻的夸美之词。
⑥齐侯之子:齐国诸侯之子,或谓与“平王之孙”一样无实指。
⑦其钓维何,维丝伊缗(mín):是婚姻恋爱的隐语,或指男女双方门当户对、婚姻美满,或指用适当的方法求婚。维、伊:语助词。缗:合股丝绳,喻男女合婚;一说钓绳。
【赏析】
自古爱情都讲究“门当户对”,婚姻也总跟“般配”二字形影不离。无论是《西厢记》中的穷书生张生,冲破重重障碍终与莺莺修成正果,还是《红楼梦》中循着“金玉良缘”成婚的宝玉宝钗。每段爱情都需要一个外在的“契机”,或者满足一个般配的“条件”。《何彼秾矣》便是一首描述门当户对的爱情的诗。
“何彼秾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这四句的意思是说:看,前面浩浩荡荡的一行车队,锣鼓阵阵,鞭炮齐鸣,喇叭和唢呐吹得格外起劲,喝彩声、欢呼声,声声入耳。怎么如此浓丽绚烂?如同唐棣花般娇艳美丽。只是还有一处美中不足:太过喧闹而有失庄重,太过轻浮而有失内敛。呵,王姬出嫁的车驾,果然“不同凡响”啊!开篇以唐棣花儿起兴,意在铺陈出嫁车辆及服饰的骄奢。“曷不肃雝,王姬之车”两句,俨然是路人旁观、赞叹、惊讶、冷语讽刺等的生动写照。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第二章用桃李与男女主人公相比,着重刻画他们的光彩照人。据此,《毛诗序》以为《何彼襛矣》一诗的主旨是“美王姬”:“虽则王姬,亦下嫁于诸侯,车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犹执妇道以成肃雍之德也。”古代学者多从其说。而近代多数学者大多认为此处的赞美微露讽刺之意,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讥刺王姬出嫁车服奢侈。
诗的第三章“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按字面理解是:什么东西钓鱼最方便?撮合丝绳麻绳成钓线。齐侯之子风度翩翩,平王之孙容貌娇艳。此处看起来似乎前后脱节,晦涩难懂,但只要结合“鱼”在《诗经》中的隐喻意义,便可读懂这四句诗。
闻一多先生曾说,“钓鱼”、“吃鱼”是《诗经》中恋爱、婚姻的隐语。就像古今许多民歌多以鱼喻偶一样(如《安化民歌》中的“大河里涨水小河里浑,两边只见打鱼人。我郎打鱼不到不收网,恋姐不到不放心”,便是以鱼比喻爱情的例子),本诗中的“钓”字,也是用钓鱼比喻爱情。作者尽管对婚礼的铺排奢华颇有微词,但言辞间仍流露出强烈的艳羡和称赞之意:“齐侯之子,平王之孙”,如此门当户对的美满婚姻,怎不叫人赞叹?
《何彼秾矣》通篇类比、隐语,交替运用复沓和咏叹等手法。“齐侯之子,平王之孙”两句,反复吟咏,极言赞美又冷嘲热讽。各章前后两句一设问、一作答,具有浓郁的民歌色彩,引人入胜。
【大师导读】
通篇俱在诗人观望中着想。
——清·陈继揆
《何彼襛矣》是赞颂女性美的——拿唐棣桃李来比喻——本可归入恋歌。然细看全文,实无言情分子,序说“美王姬”一语很可采用。诗人只盛夸其家世——“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并且对于贵族表相当的敬意。
——陆侃如
驺虞
彼茁者葭①,壹发五豝②,于嗟乎驺虞③!
彼茁者蓬④,壹发五豵⑤,于嗟乎驺虞!
【注释】
①茁(zhuó):草初生的样子。葭(jiā):初生的芦苇。
②壹发:壹是发语词。发:发矢。一说壹同“一”,射满十二箭为一发。豝(bā):小母猪。
③驺虞(zōu yú):一说猎人,一说义兽,一说古牧猎官。
④蓬(pénɡ):飞蓬、蓬蒿。
⑤豵(zōnɡ):小猪。
【赏析】
“驺虞”又名驺吾、驺牙,通俗说就是白虎。《毛诗传》云:“驺虞,义兽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则应之。”《玉篇》之中也有记载:驺虞是义兽,“至德所感则见”。这些说法都释“驺虞”为义兽,与平日里人们所熟知的张牙舞爪、凶狠的老虎大相径庭。
后世大多数学者认为,将“驺虞”理解为义兽并不妥当,因而在这种观点之外,又出现了其他说法。
说法之一是释“驺虞”为猎人。由此引申,“葭”为芦苇,“蓬”为蓬蒿,“豝”为母猪,“豵”为小猪,整首诗描写猎人就地取材,用身旁的芦苇秆制作箭矢,一箭就射到了五只母猪。到了辽阔的大草原上,猎人用蓬蒿秆制作箭矢,一箭射到五只小猪。夸张的笔墨和描写,刻画出猎人技艺的高超。这样一来,这首诗就展现出一副风光迤逦的猎人狩猎图,从诗意的贯通来看,本诗的实质的确应是赞美猎人之作。
整首诗内容简单,形式短小,用语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简单几笔就勾勒出生动形象的捕猎场面。“彼茁者葭”,开篇点明田猎的背景和地点,春和景明,风和日丽。丝丝凉风吹拂着万物,树木成荫,野母猪藏在密密麻麻的芦苇之中,如此隐秘,聪明老练的猎人却能够“壹发五豝”。打猎也要经常换地点,随后,猎人来到了长满蓬蒿的原野,一望无垠的原野上,草浅兽肥,只见他“壹发五豵”,轻松地捕获了这些小猪。地点、环境不同,相同的则是猎人高超的射猎水平和技巧。
解读这首诗的关键之处在于对“发”字的理解,“发”在这里不取发达,发射之意,而取发育、生长的意思。周文王名姬发,此处有隐喻暗示之意。诗中关于草肥兽美、一派祥和的小农风光的描写,体现出周文王统治时期,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大师导读】
旧说以“驺虞”为义兽来比喻文王,真是不伦不类。三家诗以“驺虞”为掌鸟兽之官,似稍近是。
——陆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