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本上读不到的天文故事
5298000000007

第7章 永不变心的卫兵——窥探月球

明月几时有

晚间,我们观看头上那颗悬挂的月亮,你会发现她不但面容美丽极了,而那里面好像有亭台楼阁、彩云玉树;人们并说里面有嫦娥、玉兔,有人拎着斧头伐木;我们还不会忘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她有时是会掉到水井里、水潭里的,不过转瞬她又回到了天上。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月球是梦的王国,幻想的王国”;诗人李白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句;文人苏轼还要“把酒问苍天”,向月亮提问“明月几时有?”

是啊,古今中外,世世代代,有多少人对月亮顶礼膜拜,希望揭开她的面纱,知道她的起源。

1969年7月20日,当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时候,许多人都大松一口气,认为这次人类登月可以知道月球的起源,实现有史以来的梦想。然而,没有想到的是,“阿波罗”登月计划并没有带回科学家们预期的答案,让人无限惋惜。

迄今为止,关于月球的起源,有三种比较出名的假说,让人对月球更加痴迷:

一是捕获说。这种假说的意思是,月球是地球用引力从空中抓过来给自己当护卫的。这一假说认为,月球原来是太阳系或宇宙中一颗自由自在的行星,当这颗冒失的行星闯到地球引力范围之内时,立即被地球老实不客气地把它强行留在轨道上,成了地球的卫星。但是,这一假说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讲不太现实,天体物理学家和天体力学家认为:地球捕获月球作为卫星的可能极小,因为地球没有那么大力气。

二是同源说。说是月球是地球的兄弟或者姐妹。这种假说认为,宇宙起源于一场大爆炸,在大爆炸过程中,宇宙物质四处扩散,最早形成了太阳系宇宙尘埃团,这个团状的物体围绕一个中心高速旋转,中心四周的物质逐渐凝聚成太阳,四周旋转中的物质,渐渐形成了行星和卫星,地球和月球是一奶同胞。

三是分裂说。说是月球是地球的子女。这种观点认为,在地球形成初期,曾发生反复分裂,由于一次巨大的爆炸,将地球上的一部分物质给“抛”了出去,于是形成了月亮。现在太平洋的面积与月球的面积差不多,所以有的人认为地球是在“挤”出一部分物质之后形成了太平洋。

同源说和分裂说有没有科学道理呢?科学家认为,这两种假说必须找到一条有利的证据,那就是月球与地球的年龄要相等,而且月球的物质构成要与地球的物质构成一致。但科学家对从月球带回的月面表层原始标本进行分析,发现月球跟地球并不同龄,而且构成物质也大不一样。这就极大动摇和震撼了以上两种学说。

以上假说都有各自的缺陷,而这些缺陷又远不是现在的科学水平所能解决得了的。月球究竟是怎么产生的,等待着更多的人能够揭开其中的秘密。

如何区别新月和残月

有一首叫《弯弯的月亮》的歌,歌词是那么美: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

月亮有时如一块圆圆的明镜,有时就如这首歌词里说的,月亮是弯弯的,像弯弯的小桥,也像弯弯的小船。

在大多数时间,月亮呈现的是月牙儿,不注意的话,我们总会有弯弯的月牙儿总是那一个样子的错觉。

其实,你看到的月牙儿有可能是新月,也有可能是残月。也就是刚开始出现的月牙和快要被遮挡住的月牙。

如何区分新月、残月,着实难倒了许多人。

区分新月和残月的方法,通常是看弯月鼓出的一面是什么方向。这是有规律的:总是向右面凸出是新月,而残月则是向左凸出。由于人们很容易混淆新月和残月的突出方向,聪明的先辈们就发明了一些简明的方法区分它们。

在北半球,我们可以利用两个字母来区分新月和残月——“P”和“C”,向外鼓着肚子的字母“P”很像一个正在努力生长的月亮,这就是新月;与之相对的“C”则瘦瘦的,肚子内凹,很像一个逐渐走向衰老的月亮,这就是残月。

但是,如果你是在澳大利亚或者非洲、南美洲南部,上述办法就不适用了。因为那里人们看到的新月和残月,突出方向与北半球恰恰相反。还有一个地方也不适用北半球的方法,那就是赤道及其附近纬度带。那里的弯月几乎是横着的,像荡漾在海面上的小船或是一道发光的拱形门,在阿拉伯的传说里把它形容为“月亮的梭子”。如果你想在这样的地方判断天空中是新月还是残月,可以利用一种天文学方法:新月出现于黄昏时的西面天空;残月则出现在清晨的东面天空。

了解了这些方法,你就可以在地球的任何地方准确地区分夜空中悬挂的弯月到底是新月还是残月了。

你想站在月球上看天空吗

对着天上那轮让人遐想的明月,你曾想过要登上去畅游吗?

如果有机会能到月球表面游玩,你可不要失望,月球上的天空不如地球上的天空那样好看。

站在月球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会是那漫天黑幕。

原来,站在地球上的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蔚蓝色的天空、美丽的晨曦、灿烂的晚霞……种种令人沉醉的天空美景,都应该感谢那一层轻轻的大气的包围。如果这层大气消失,那么这些美好的画面都不会存在。天空的蔚蓝色将变成无边无际的黑暗,日出和日落的时的美丽景象也不再有,取而代之的是突然交替的昼夜;有日光的地方将会炙热一片,日光直射不到的地方将被黑暗吞没。

月球上因为没有空气,白天只有一个明亮的太阳,周围都是黑的,甚至能看到星星;夜间看星星要比从地球看到的耀眼多了,也不像从地球看到的那样不停闪烁。

从地球上看月球,皎洁的月亮仿佛夜空里的一位仙子。如果站在月球上看地球,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景色呢?有一位曾经研究过这一问题的天文学家写下了下面这段话:

“从其他星球观察我们的地球,能看见的只是一个发光的圆盘,地球上的任何细节都将被隐藏。因为,日光投射到地球上,还没有落到地面就被大气和大气中的杂质漫射到空中去了。虽然地面本身反射光线,但经过大气漫射就变得极其微弱了。”

这段话说明了从月球看地球的样子。地面总被云半遮半掩,大气层也会把日光漫射开。所以,从月球看到的地球应该非常明亮的,至于细节则根本没有。有一些关于从宇宙看地球的绘画作品,描绘出地球两极区域的冰雪和大陆的轮廓等细节,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此外,从月球看,地球十分庞大,完全不同于我们从地球看月球。因为地球的直径要比月球直径大4倍多。由于地球的面积比月球大了将近14倍,地球反射的太阳光自然就要比月球大得多。而且地球表面的反射能力比月球的反射能力大了近6倍。所以,从地球上看月球的光亮度要比满月时大90倍。

想象一下,如果夜空有90个满月照向地面,并且没有大气层的阻挡,那将是怎样的景象呢?

月球上的“高山”和“大海”

在晴朗的月夜,仔细观察月球表面,你会发现上面有些地方暗,有些地方亮。中国古代人看到这些影子,便根据它们形状,构思出很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3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对准月球,第一次看到了月球的表面。

伽利略发现,那些看上去亮的部分,像是一座座高山;那些看上去暗的部分,好像一片片海洋。伽利略还为这些高山和海洋取了名字。

现在,人类的足迹已经登上了月球表面,取得了很多关于月球的观测数据和实景图片。科学家发现,月球上确实有很多高原和山脉,但那些看上去暗的地方,却不是海洋而是平原。到今天为止,人类还没在月球上发现一滴水,更不用说海洋了。

月球表面有起伏的群山,还有非常奇特的“环形山”,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它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只月球正面,直径1千米以上的环形山就超过3.3万座。它们像一只只大碗,中间凹陷,周围高起来;有的环形山中央,还高高地耸立着一座或几座山峰。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形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

月球上虽然没有海洋,但月球上的平原仍然沿用之前的名字,比如“云海”、“湿海”、“静海”、“风暴洋”等等,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此外还有些地形称为 “类月海”。公认的22个月海,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4个在边缘地区。其中风暴洋是月球上最大的“海”,它有中国面积的一半那么大呢。

大多数月海大致呈圆形、椭圆形,并且四周多被一些山脉封闭住,但也有一些海是连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还有五个地形与之类似的“湖”——梦湖、死湖、夏湖、秋湖、春湖,可有的湖比海还大。

月海的地势一般较低,类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准面低1~2千米,个别最低的海如雨海的东南部甚至比周围低6000米。月面的返照率(一种量度反射太阳光本领的物理量)也比较低,因而显得较黑。

地球上有着许多著名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这种构造,那些看来弯弯曲曲的黑色大裂缝就是月谷,它们绵延几百到上千千米,宽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那些较宽的月谷大多出现在月陆上较平坦的地区,而那些较窄、较小的月谷(有时又称为月溪)则到处都有。

最著名的月谷是在柏拉图环形山的东南联结雨海和冷海的阿尔卑斯大月谷,它把月面上的阿尔卑斯山拦腰截断,很是壮观。从太空拍得的照片估计,它长达130千米,宽10~12千米。

为什么月球是个麻土豆

古代以来,月球在人们的眼中都是一张美丽的面庞,可自从人们发明了望远镜,月球的美丽就被大打折扣,甚至让很多人大失所望。

原来用望远镜发现,月球是个麻子脸!远处看很美丽,凑近一看,脸上全是坑坑洼洼的。

为什么月球是个麻土豆呢?

其实月球也很倒霉,上面的坑是被星际物质撞击留下的。

我们都曾在夜里看过一闪即逝的流星,那是在太空中流浪的陨石被地球的引力拉进来的结果。陨石在飞进大气层时会因摩擦生热而发光;有的陨石体积较大,大气层来不及将它烧成灰烬,于是剩余的石块就会一头撞进地球表面,造成陨石坑。例如,五万年前,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就曾发生陨石撞击,造成了一个直径1.2千米,深180米的大坑。

陨石飞向地球,大多数时候会和大气层产生强烈的摩擦而被烧成灰烬,所以不会对地球造成伤害。即便有一些没被烧尽的陨石砸向地球,因为地球上有空气、风力和水流,这些外力就像一个“美容师”,时时刻刻作用着地球表面,抹平了地球上的坑坑洼洼,使地表变得平坦。

但是月球上空没有大气层保护,因此所有大大小小的陨石,都会以原尺寸大小撞击在月球表面。这些陨石坠落的速度至少每秒15千米。它所具有的动能忽然变成势能,使得这块物质本身和它碰着的东西温度骤然升高,于是,它就立刻挥发,造成一个轰轰烈烈的爆炸,使得大量的固体物质被抛射到远方去。这样在爆炸处便造成一个坑穴,可能比原来的陨星的范围还大得多。

月球就在这一次次的撞击中变成了个大花脸,又加上月球上没有空气、风力和水流等外力,月球也就没有机会做美容。于是,月球上的坑坑洼洼就变得越来越多了。

月球的恩赐——潮汐

哗——哗——

黑夜里,是谁在海边独自哭泣呢?

当然是海水,凡是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海水有一种神奇壮观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逐浪,迅猛上涨,达到高潮;一段时间之后,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

在很早以前,古人就已经观察到了潮水现象。在中国古代,把发生在白昼的海水涨落称为“潮”;把发生在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

中国的先民们发现,潮汐和月亮似乎有某种关系,每月农历十五前后会有大潮。因此,很多地方有农历八月十八看大潮的习俗。虽然古人观察到了潮汐与月球有关,但由于科技的落后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对潮汐的形成原因不能做出解释,只好祈求苍天保佑百姓生活的安定。在大潮来临之际,附近的老百姓会以不同方式敬祭潮神,有的地方还会建起一座神庙祭祀,祈求岁岁平安。

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人类对潮汐的原因有了科学的解释。

原来,潮汐是由太阳和月亮、地球三者的关系形成的,而且主要是由月亮的引力造成的。月亮和地球之间有某种相互吸引的力量,如果这个力量足够强大,月亮和地球早就碰到一起了,可月亮的吸引力还没有大到那个地步,它的引力只能吸引地球上的海水。人们把这种吸引海水涨潮的力叫引潮力。与月亮面对面的海水受到月亮的吸引涌到岸边,形成涨潮。

由于月球在昼夜不停地围绕地球转动,因此地球表面各地离月亮的远近是不一样的,海水所受的引潮力也会出现差异。一般情况下,正对着月球的地方引潮力大,背对着的月亮的海水所受引潮力变小。由于天体是运动的,各地海水所受的引潮力不断在变化,使地球上的海水发生了时涨时落的运动,从而形成了潮汐现象。

由于地球一天自转一圈,海水的涨潮和退潮现象一天分别出现两次。所以,海水一天里会每隔六个小时进出于岸边一次。

你不要认为月球这是多此一举,潮汐可是月球送给地球的礼物呢。

自古以来,人们适应潮汐开展交通、军事、渔业等活动,收益不少;潮汐还蕴藏着非常巨大的能量,世界许多国家都用它发电,中国的江厦潮汐电站每年发电10700万度。

有意思的是,一些生物学家认为,潮汐的变化可能是地球生物进化的重要推手:原先栖息在海洋中的某些生物随着潮涨潮落向陆地进军,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一些坚强的生命就在海陆交界地带最先生存了下来。潮汐给地球生命的滋生、繁衍抹上了浓墨重彩。

罕见的黑夜彩虹

让我们先来猜一条谜语:“一座桥,七种色,高而远,只能看,不能走。”

答案是什么,你猜到了吗?

“彩虹!”

对的,答案是彩虹。

彩虹是由空中雨滴像三棱镜那样折射分解阳光而形成的,按照常理分析,彩虹似乎只有在白天有太阳的时候才会出现。可是,在一些地方,黑夜里竟然也有彩虹。

1987年6月7日午夜,中国新疆乌苏县出现了一条呈乳黄色的彩虹。有幸看到这一奇观的人描述说:“那条彩虹色彩浓郁,在月光和闪电的映衬下,婀娜多姿,十分动人。”

这种在夜晚出现的彩虹,叫做“月虹”,是由于月光照射而产生的。通常情况下,月虹比较朦胧,常常出现在月亮反方向的天空。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月亮是不会发光的星球,怎会制造出彩虹?

其实,月亮虽然不能发光,却可以反射太阳光,这也正是月光的由来。太阳光是七色光,所以月球反射的光线也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可见的单色光组成的。如果晚上月光足够明亮,而大气中又有适当的云雨滴,同样可以形成彩色的月虹。

不过,由于月光毕竟比太阳光弱很多,所以大多数月虹都被误认为呈白色,因为微弱的光线使月虹显得特别暗,颜色也就自然难以分辨出来了。如果能够把看上去是白色的月虹拍摄下来,结果照片肯定会显示出和日虹一样的彩色。

中国对月虹现象早有记载。《魏书》中记述公元243年11月的一晚出现了月晕,同时出现了彩虹:“东有白虹长二丈许,西有白虹长一匹,北有虹长一丈余,外赤内青黄,虹北有背……”

这段记载里所说“虹北有背”,很有可能就是指在虹外侧还有色彩较淡的副虹。中国的古人不仅把月虹的现象记录在了史书里,还用美丽的诗歌描绘着这种奇妙的景象:“谁把青红线两条,和云和雨系天腰?玉皇昨夜銮舆出,万里长空架彩桥。”

现在,人们对月虹的成因了解得越来越清楚,却依然保持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因为月光毕竟比太阳光弱得多,形成的月虹往往没有日虹那么明亮,有时候人们甚至很难发现。

所以,月虹的出现还是格外新奇引人的,以至于1987年出现在美国克邦斯普敦城的月虹引发了极为壮观的观赏盛况。

你能把月亮画正确吗

月亮是画家们钟爱的“模特”。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关于月亮的风景画。画家们能把画面布置的美丽,却并不一定能把月亮画正确。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先来看看下面这幅风景画,你能找出它有什么错误吗?

一幅关于月亮的画作,画面上太阳即将升起,月亮还挂在天空,这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景象。

哪里存在问题了?原来,画家将弯月的两个角朝向太阳了,而实际上朝向太阳的应该是弯月的凸面。这是因为月亮是绕地球运转的卫星,本身不能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这就是弯月凸面朝向太阳的原因。

想要画好月亮不仅仅要注意上面说的问题,月亮的内外弧也很容易被画错。你能知道哪一个是正确的弯月的造型吗?

弯月的内弧是月球受太阳光照射部分的边缘阴影,所以它是半椭圆形,外弧则是半圆形的。小小天文学家们,你们可以在绘画作品中检验一下,画家们有没有把弯月的形状画正确。

看来,想要把月亮画正确还真是得在天文学上下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