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代创富者的智慧与情怀:民国商魂
5338400000010

第10章 张振勋:人行勤俭,择人任时。备历艰辛,不负初志。(3)

听说张振勋家有贤妻,温老板很失望。奈何温小姐已经深坠情网,非君莫嫁。温老板只得顺应女儿的心意,劝说张振勋笑纳温小姐做偏房。既然人家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再不同意那就是太不识抬举了。于是,21岁那年,张振勋在温家纸行举办了平生第二次婚礼。随着张振勋的发迹,志在四方的他,在南洋各地又娶了多位姨太太。因此,后来他至少还要举行7次类似的婚礼。在入赘温家之前,虽然还没有能力大把大把地往老家寄钱,但张振勋一刻都没有忘记家中年迈的父母,没有忘记盼归的娇妻。那时,他在为生活而奔波忙碌之余,不时托水客带些牛油、面粉甚至砍柴用的钢锯和挑水用的铝制水桶给家中亲人。父母在家收到这些物品后,村里人都说张振勋有出息,陈氏也觉得脸上有光,因此,虽然独自一人在家,但再苦再累她也心甘情愿。

自立门户后,随着生意日渐兴旺,张振勋可以给家中定时寄钱了。这时,他在南洋再娶的消息也传回家乡,家中父母唯有叹息,而陈氏在伤心之余也能理解:毕竟那年头男人三妻四妾不算什么,何况张家父子始终视她为正房,家庭主妇的地位在家族中已经确立,有名分、有依靠、有希望,女人一生图的不就是这个吗?于是便安心在家侍奉公婆。

后来,张振勋的老丈人去世之后,就把所有的家产给了他的女儿和张振勋。张振勋有自己的想法,他拿了所有财产中的一半跑去开酒厂,还到印尼很多小岛去弄烟酒税。张振勋能够有以后的成就,和他的这段婚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轶闻

清朝末年,朝廷想发动华侨投资兴办农业。当时张振勋已是华侨中鼎鼎有名的人物,朝廷想极力争取他。有一回,清朝驻英国的公使昭瑗路过槟榔屿,有意试试张振勋。昭问:“红毛人何以使南洋商业繁荣兴盛?”张答:“彼此货殖传之。”昭又问致富何来?张随答:“地尽利、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征贵贩贱,操其致赢。人行勤俭,择人任时。”昭听后紧握张的手激动地说:“君非商界中人,乃天下奇才也!”遂推荐朝廷封张振勋为首任槟榔屿领事,后又升为驻新加坡总领事。

光绪十七年,著名红顶商人盛宣怀奉命在海外招商引资,他找到了张振勋,要他到烟台去开矿、建铁路。但是张振勋是以卖酒出身的,所以对酒很有感觉,对做铁路、开矿他也不是不可以干,就是没有什么感觉,感觉不是很强烈。盛宣怀请张振勋到宾馆住下来,然后带他四处参观,结果张振勋看后心想:在烟台要做港口的话,生意恐怕不会好,开矿呢兴趣也不是很大。他突然问了一句话:“我可不可以在这里种葡萄?”盛宣怀愣了一下:“你再讲一次。”他说:“我可不可以在这里种葡萄?”盛宣怀说:“可以。我可以给你一千亩的荒山种葡萄。我想请问你,你种葡萄想干吗?”他说:“我想酿葡萄酒。”盛宣怀愣了一下说:“好吧。你既然不想开矿,不想做实业,那你就酿葡萄酒吧。”盛宣怀的一句话,成就了一代酒王,也给了张裕葡萄酒一个出世的机会。

那时,张裕公司北边的海上停了不少外国军舰。张裕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些“识货”的顾客,于是就摇着舢板,先送一些酒免费尝试,士兵们很欢迎。等他们习惯张裕葡萄酒的口味后,停止免费尝试。此时,士兵们的酒瘾发作,自然舍得掏腰包,这样酒的销量一下子就上去了。当年有个士兵贪喝白兰地,迷迷糊糊地掉进海里,同伴们连忙救人,一时间乱作一团。谁想这个士兵一会儿就扶着舢板爬了上来,还直冲大家做鬼脸。士兵们虚惊一场,就送给张裕白兰地一个绰号——难醉易醒酒。

这种体验式营销,张振勋本人也亲力亲为,甚至不失时机地客串一下推销员的角色。

张振勋在北京任职期间,经常带着侍从到东交民巷酒楼餐馆,每每指名要喝张裕酒。当侍者把酒送到餐桌上,他便缠着侍者问:“你喝过这种酒吗?我走遍天下从没喝过这样的好酒,真是举世无双的好酒!来一杯,尝尝看!”说着他斟满一杯递与侍者,要侍者连称好酒才放人家走……

当然,在今天司空见惯的媒体广告宣传在当时也被张振勋应用得淋漓尽致。报纸上登广告,车站、码头书画巨幅广告,特制酒杯分赠茶楼酒馆。上海一家报纸曾悬赏500大洋公开征集对联,上联是“五月黄梅天”,而重金悬赏的下联就是“三星白兰地”。谜底揭开时,人们才恍然大悟,这下联竟是一种酒名。这背后其实正是张裕的炒作。

1915年4月,年逾古稀的张振勋,应美国总统威尔逊的邀请,率团赴美签订中美银行合约和筹备在北京、上海与美国纽约、三藩市成立中美合资的第一家国际金融机构。张振勋还带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在这次博览会上,由于当时中国葡萄酒在国际上还没有名望,在法国、德国等展厅里参观的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而张裕葡萄酒的展厅里却门可罗雀,冷冷清清。有一次,几个外国人经过展厅时,在展厅工作的一个小姐灵机一动,故意“不小心”把一瓶葡萄酒打翻在地,结果,酒香四溢,不但这几位外国人留下了脚步,其他展厅的外国人也闻香而来。小姐喜笑颜开,请客人品尝。

受此启发,张振勋决定主动出击。一天,张振勋倒了一杯张裕可雅白兰地,向一位名叫莫纳的法国商人走去。莫纳先生在法国葡萄酒业很有影响,他漫不经心地摇晃着酒杯,不料那琥珀色液体弥漫出的酒香扑鼻而来,令他十分惊讶;抿上一口,醇厚的味道使他更觉陶醉。回味再三后,莫纳询问道:“此酒产自哪里?”张振勋悠然一笑,吐出四个字:“中国烟台。”

就这样,张裕白兰地非常好喝的消息四处传开,很多人前来品尝,有时候,一天多达万人,人们端着酒杯,聚在一起,细细地品味。

趣事

张振勋出生在大埔县西河黄堂村车轮坪的一个穷苦家庭,父亲张兰轩是个心肠善良的教书先生兼医生。振勋乳名兆燮,小时叫燮子,只跟随父亲读过三年书。相传,小时候就人小志大,人穷志不穷,常在牧牛时唱着不甘贫穷的山歌,如:

满山树子背虾虾,莫笑穷人戴笠麻,

慢得几年天地转,洋布伞子有得擎。

满山树子笔笔直,莫笑穷人无饭食。

慢得几年天地转,饭炊端出任你食。

燮子有个胞姐嫁在下马湖饶屋,因为家穷燮子13岁便替姐夫牧牛。人还小,牛又蛮,难免有时会出事,牛损了人家的菜呀、禾呀等等,姐夫小气,动不动就发脾气,结果就惹出一场是非。

有天下午,牛已经吃得差不多饱了,燮子也累了想喘喘气,便用蹲牛的木桩把牛蹲在草地上,可,刚转脚,木桩便被牛弄脱了,牛溜到田里食了禾,被人抓到当场牵到姐夫家来闹,弄得姐夫难顶难当。燮子回头发现牛跑了,急急东寻西找直撞到天黑了,无处可找了才不得不摸回家来。未料,门尚未进即遭到姐夫的巴掌,啪、啪乱劈。燮子不吭声任其打,可姐夫打了又骂个不停,甚至骂燮子连死人都不如,死人都能守住四块板(棺材),你却一头牛都管不住。燮子无法再忍就当即顶了起来说:“好吧!我就不如死人吧!可将来有一日我发了财,看你……”。“你怎样?燮子你都会发财,咸鱼也会翻生,姐夫的灯笼倒头吊!”姐夫冷言冷语地奚落,燮子就宁愿饿死也不再为姐夫牧牛了,改学竹篾和打什工,18岁单身闯出南洋,不到十年的功夫成为当时华侨中的大富。某年,兆燮返乡,姐夫真的把门前挂的灯笼倒转来吊,兆燮见了忙叫姐姐把灯笼反正过来,又十分诚恳地对姐姐和姐夫说:“过去的事过去了就算了,往日吗?若不是姐夫一番奚落,那也可能不会有我的今日。再者,村子里大家都姓饶,你把写着饶字的灯笼倒翻挂,可不得罪全村人。”姐夫和姐姐被兆燮这么一说,立即把倒吊的灯笼反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