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一分钟看透他人内心
5377200000011

第11章 通过表情能看出人的谎言

人为了某种需要,或者有难言之处时,常想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这时候,往往会出现心口不一的情况,这也会在表情上表现出来。譬如,嘴上说欢迎却情不自禁地皱着眉口称赞同却不由自主地摇着头一边要求别人保持镇静,一边却控制不住自己发抖的声音……此时,是应相信他的话呢还是相信他的表情呢?

当他人说话内容与表情的冲突不明显地显现出来的情况下,没受过正式训练的人要判知他人的真正内心,就感到很困难,这时候,受骗的可能就在所难免。其实一个人在说谎时,不论他装得多像,也多少会从他的表情中显露出来,因为一个人在清醒的情况下,是能够支配自己说些什么和不说什么的,但是不可能完全控制自己的各种情绪表情不流露出来。人的情绪是在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之下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又支配着内分泌腺、外分泌腺体和内脏器官的活动,而情绪的改变一定会带来呼吸、循环系统,骨骼、肌肉组织,内外腺体以及新陈代谢过程的一系列变化。在情绪状态中,内部机体的变化又会表现在机体外部活动的变化中,成为各种表情动作,所以,一个人说谎时总会在表情上泄露天机。

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在说谎时,会流露出一系列的表情动作。

笑常用来作为掩饰内心真实情绪的表情,这种笑是一种假笑,它与真笑不同,真笑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比如听众在听相声或观众观看喜剧电影时所发出的笑,它是一种无意识的笑。而假笑是故意装出来的,如舞台上演员扮演角色的笑。这两种笑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由位于大脑皮层后边的边缘系统控制;后者是由面部通向大脑皮层的神经控制。孩童的表情大都属于前者,他们是不会假装出笑来的。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大脑皮层中控制面部表情的部位的机能越来越完善,就能任意扮出各种表情了。但是人们没有注意到当人的表情出现的时候,左右脸的变化是不对称的,表情是从左边开始的。8年前美国学者沃尔夫对人的面部表情做了深入的研究后,在一篇论文中指出:人的脸部表达情绪时,左边要比右边变化强烈。论文发表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几位心理学家随即找了86个不同性格的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让他们表达六种基本情绪:喜怒哀惊忧怕。结果证实了沃尔夫的论文的正确性:人面部表情左右不对称,表情是从左边脸部开始变化的。这是由于左脸是由大脑右半球控制的缘故,大脑右半球通常和外界有着直接的联系,不必通过言语作为媒介(言语是由左脑控制),因而左脸的表情要比右脸来得快来得强烈些,但不仔细地看是看不出来的。而假笑就不同了,假如你稍微仔细地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故意装出来的笑是很不对称的,一般左脸笑得强烈得多,并且持续的时间很长(真笑一般持续4~5秒钟),总给人一种不自然的感觉。比如小说《进退》中有下面的描述:

他抬起头,脸上带着笑容说:“好,我按照领导意图下午就去办。”

林杉……笑容一直在脸上保留着,直到把两位领导送出办公室的门。

林杉在这里的笑是假笑,在谦恭有礼,满脸含笑的背后,掩盖着林杉的麻木不仁和徇情拉关系等不正之风的真面目。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家艾克曼在他的新著《撒谎——在市场、政坛和婚姻上讲假话的蛛丝马迹》中对人在说谎时的表情做了颇有价值的研究。有一次,艾克曼通过电视摄像机对正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的一位家庭主妇进行观察。这位病人过去曾经多次自杀未遂,现在又要求回家度周未。由于这时她看上去精神愉快,故得到了医生允许,但艾克曼教授在放慢镜头仔细观察时发现,她脸上掠过了一丝绝望的阴影。与此同时,她的一条肩膀微微耸动了一下,虽然这表情仅持续了二十四分之一秒,而这恰是说谎的特征。后来经过再三询问,这位主妇承认当时确实动过设法出去后再自杀的念头。

说谎者的面部表情不对称及人们微笑和惊诧的表情会出现过长的情况,在前面已做过说明,除此之外,说谎者的手势和面部表情往往不同步,比如假装发怒是先拍桌子,然后才板起脸,显得做作了;音调会突然降低或提高;常常发生言语中断和口误等现象。

应该看到,通过面部表情能相当程度地了解人的内心世界,但是有些说谎者有一种能驾驭自己的面部表情的本领,他们内心翻腾,而面部平静,不露一点声色。这时,手的动态便成为我们测谎的重点观察对象。正如奥地利作家斯格芬·茨威格在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对赌徒的手的描写:“赌博者的手更能流露心情。因为……差不多所有的赌徒,很快就能学会一种本领,会驾驭自己的面部表情……他们能抑制住嘴角的纹痕,咬紧牙关压下心头的慌乱,镇定眼神不露显著的急迫。他们能把自己脸上棱棱突暴的筋肉拉平下来,扮成满不在乎的模样,真不愧技术高妙。然而,恰恰因为他们痉挛不已地全力控制面部、不流露心意,反而正好忘了两只手,更忘了会有人专门观察他们的手。他们强带欢笑的嘴唇和故作镇静的目光所想掩盖的本性,早被别人从手势里全部猜透了。而且在泄露隐秘上,手的表现最无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