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环境人类学
5379300000013

第13章 环境人类学发展概述(4)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负面影响

人类本来就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一些人陈旧思想的作用与非理性行为的活动,致使在社会上长期存在用掠夺自然环境的方式获得经济增长的做法,结果导致生态循环在很多方面失衡。

一、人类非理性活动恶化地球环境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种全球性的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增强而加剧的温室效应密切相关。长期以来,人类一些不科学的意识与非理性的行为活动,人们在某些方面一味地对自然资源强取豪夺,这种做法直接影响了地球上各圈层自然生态原本稳定的循环。

(一)全球环境恶化概括

人类的一些狭隘思想和掠夺行为在一段时期表现得较为突出,这是导致环境恶化的根源。依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201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 2010)报告,过去的10年,全世界毁林速度每年约1300万公顷。主要由于人为砍伐,54个国家的森林不足其土地总面积的10%,有10个国家或地区根本没有森林。缺少了森林遮蔽,全球每年沙漠化土地达600万公顷,受沙漠化威胁的土地面积达3800多万平方千米,共有8.5亿人正被沙漠化困扰。全球温室气体比例增高的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增多,而绿色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比例。但是,2005年以来,全球森林生物质能源中的碳储量每年减少约5亿吨,主要原因是森林面积减少了[张敏、夏朝宗、黄国胜、陈新云:《201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特点与启示》,《林业资源管理》,2011年第1期。]。这份报告公布的信息十分重要,一些地方森林退化情况严重,使得全球变暖的趋势更加明显。

森林和草原植被退化或消亡,导致了十分严重的恶果,主要是温室效应凸显、土地沙漠化与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缺乏、生物多样性减退等,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影响全人类生存的环境危机不断出现,全球变暖造成的灾害冲击波不断,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例如,北极冰川消融的速度逐渐加快,2009年夏天,北极冰川覆盖率已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大量融冰进入海洋,影响了海洋洋流与大气循环。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灾难性气候的厄运降临到了世界许多国家。极端天气频频出现,长时间干旱,酷暑高温,使得世界不少地方发生森林大火。面对熊熊大火,各种灭火手段似乎显得有些无力。希腊2007年森林火灾发生时,史上最强的热浪席卷了欧洲南部。澳大利亚在2009年山火发生时,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酷暑和干旱。在美国,20年前蔓延范围超过2000公顷的大火较为罕见,然而在过去10年中,出现了200多起蔓延范围超过两万公顷的大火。全球变暖使得大洋上空形成的热带风暴数量大幅度增加,狂暴的飓风频繁袭击美国东海岸,还有英国、德国沿海地区,形成滔滔洪水,造成当地巨大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持续上升,使得马尔代夫、基里巴斯、图瓦卢等岛国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二)环境污染影响久远

生命与环境最密切的关系是环境元素建造生命体本身,因此人类生存的基础是自然环境,而以绿色森林被毁灭为典型的环境恶化正在摧毁着自然环境,与此同时,一些非理性的人为经济活动又使工业污染四处扩散,直接损害人体健康或者危及生命。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2004年曾发表一份公报表述了环境污染对儿童生命与健康的严重危害。该公报指出,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城市人口膨胀、气候变化、化学产品应用和环境恶化等,使得儿童的身体健康遭受着严重威胁。儿童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身体抵抗能力弱,因而成了环境污染最大的受害者。5岁以下儿童人数占世界总人口的10%。由于空气、水源及其他环境污染,导致全球每年有3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在2007年的一份报告中又指出,化石燃料物质等造成的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正在加剧。例如,汽车使用的汽油和发电厂使用的煤等化石燃料产生了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和其它污染气体,这些会导致人们过早地死于哮喘、呼吸紊乱和心脏病。空气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在逐年增加,估计到2020年全世界死于空气污染的人数将达到800万人。生命弥足珍贵,人人都要珍惜。当代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得知,地球的年龄已经有46亿年了,现代人的生命存在时间则很短。

前文已经简单描述,现代人或者说晚期智人虽然最早的生存活动年代是距今10万年前,但是作为现代人最重要的智慧特征,其代表是文字,而考古发掘已经证明,最早的文字发明时间不足万年。利用不同文字世代流传、积累的知识,当代人创造了大量尖端的科学技术,创造了无数商品,观测到了约150亿光年的宇宙天体。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之中,蔚蓝色的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1万年,10万年,46亿年,150亿光年,这些数字传达的信息十分明显,而且非常深邃。宇宙演变万分神奇美妙,地球自然环境浑然天成,客观自然规律精妙绝伦。无疑,人类存在与活动的机缘巧合怎么说也不过分,同样,遵循自然规律的意义怎么说也不过分。然而,人类在自我发展中的一些行为极其无知,有些甚至是愚蠢的,简直是自毁家园。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公元121~180年)是古罗马帝国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也是西方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学家帝王,著有十二卷本以自己与自己对话形式的旷世哲学名著《沉思录》。马可·奥勒留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的晚期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这个重要哲学派别在西方文化思想史上产生了绵长深远的影响。马可·奥勒留曾说:“寻找吧,你会有所发现。因为,从自然那里,你获得了发现真理的能力。”[[古罗马]马可·奥勒留著,何怀宏译:《沉思录》,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保护地球环境,顺从自然规律,从实践中认识发展方向,这些是人类文明持续繁荣的根本所在。违背客观规律,必将招致惩罚。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制度基础上进行的,而曾经存在了千百年的旧制度的腐朽、落后严重地影响着现代化的建设,加之现代人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失误,因而当代中国也出现了环境污染的情况。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2012年2月初公布了一份关于2009年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报告,宣布了一些权威性的数据和情况。报告表述,中国自2004年以来基于退化成本的环境污染代价从人民币5118.2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9701.1亿元。2008年的环境退化成本为8947.6亿元。令人焦虑的是,2009年环境退化成本和生态破坏损失成本合计13916.2亿元,约占当年GDP的3.8%,较上年增加9.2%,超过2009年全国GDP增幅8.7%的数值[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2009年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报告》,人民网,2012年2月1日,http://www.people.com.cn.]。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污染代价持续上升,环境污染治理压力日益增大。环境恶化更是直接威胁民众的身体健康、精神愉快。2011年9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发布了《全球城市户外空气污染报告》(Urban Outdoor Air Pollution Database)。这份报告涵盖了94个国家的1086座城市,使用了一种参数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它是PM10(particles,表示1立方米空气中直径≤10μm悬浮颗粒物的微克数)。报告指出,只要年均PM10超过20μm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这份报告采用中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而且做了对比。中国PM10的平均浓度为98μm,在94个国家中排例第80位。中国城市中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是兰州,PM10浓度为150μm[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网站:http://www.who.int/en.]。为了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遏制空气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十分重要。

二、陈旧制度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源

人类文明正在面临着掠夺资源的生产方式所带来的环境恶化困境,2008年源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加剧了环境保护的困难。改革旧体制,抵御外来冲击,这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陈旧生产方式弊端重重

追求大量消耗能源的生活方式,为此而过度摄取资源,牟取超额利益,这是当代工业化国家真实的社会经济、文化现实。一些工业化国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极力维护建立在以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制度,他们甚至使用战争手段企图在全世界强制推广这种制度,同时还要强行输出反映这个制度的价值观念。美国和欧洲是世界上主要的资源消费国家,人口占世界的少数,消耗占世界的多数。世界石油资源消耗不断增加,地球被过度利用,国际石油市场随之快速的变化。美国、英国为了获得中东石油,主导发动了两次战争,另一些工业化国家则向盛产石油的利比亚开战。对石油资源的争夺已经毁坏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而且继续引起动荡和扩张。他们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生产方式与消费习惯,导致了无休止的牟利和争夺,负面影响很大。由制度问题导致环境的压力越来越重,环境退化、气候变化、土地和可用水资源不足,使得整个世界都面临着稀缺资源的地缘政治问题。环境恶化,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威胁人类生存,造成大量由生态恶化引发而出现的人口贫困与社会动荡。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制度扼杀了生产力,阻碍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此早就有过深刻的理论阐述,如《资本论》就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扼杀生产力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学者对此也提出了某些理念,而且形成了一个学术流派——制度经济学(Institutional Economics)。20世纪60年代,制度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1908~2006年),他曾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现状与矛盾,提出要从结构方面进行改革的设想或方案[[美]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著,沈国华译:《加尔布雷思文集》,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一个制度形成之后,改变这个制度绝非轻易之事。过度消耗资源、无限地追逐利润的资本主义制度虽然有不少技术创新、发明,社会管理方面也积累了一些好方法,但是,构成这个制度经济基础的贪婪资本的本质很恶劣,其无孔不入地掠夺自然财富,结果必然造成了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换一个角度,这也是一种自然界发出的警示,即资本主义追捧的发展模式的最终结局是“过度利用——全面崩溃”。

令人担忧的是,过度利用的陈旧生产体系在最终崩溃前不会自行停止运转,目前仍然在为人们制造灾难。例如,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认为,自18世纪末以来,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CO2)含量增长了35.4%,这主要与人类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和土地利用方式有关。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国际社会以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相应的组织为指导思想与活动机构,几十年来从多个方面努力地减缓温室效应,然而最终效果却令人遗憾。全球碳计划(Global Carbon Project)在2011年12月底公布的研究分析显示,1990年是《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设定的基准年,20年后,全世界化石燃料在2010年造成的碳排放比基准年增加了49%。2000~2010年,化石性燃料的碳排放量平均每年上升3.1%,这是20世纪90年代同类量上升速度的3倍,全球总体排放量在2010年首次达到了100亿吨碳[G.P.Peters,G Marland,C Le Quéréand T Boden,etc,Rapid Growth in CO2Emissions after the 2008-2009Global Financial Crisis,Nature Climate Change,online,December 4,2011.]。可以说,在环境退化与破坏对世界经济和21世纪文明造成的影响面前,军事威胁显得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