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朝这些人①(刘邦卷)
5476400000027

第27章 楚汉争霸(6)

在夜色的掩护之下,项羽率军由小路突围向南而去。刘邦接到报告,派遣灌婴带领5000骑兵前往追击,这次可一定不能让项羽给跑了,这人太能打了,太恐怖了!

由于项羽等人也不熟悉这里,经过一晚上的冲杀,800骑兵也只剩下了不到百骑。这时他们到了一片沼泽地,项羽一看再不能这么瞎跑,就派人去打听下方向。

一位农夫很有幸参加了这次世纪大追杀,他看出这是霸王项羽的部队,就故意指了条相反的道路,把项羽等可怜的100骑引上了绝路。这位农夫有自己鲜明的政治立场,在当时可真是够罕见的,也不知道刘邦知不知道有这么一位绝对支持他的人在追杀项羽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许该给这位颁发个杰出贡献奖吧!

就这样项羽一行人被引进了一片沼泽,而汉军前锋得以追赶上项羽,双方又开始一场混战。项羽虽然勇猛,但手下人数太少了,汉军比他们多出几十倍。在楚军的死力保护之下,项羽才得以突围出去,这时身边只剩下28骑了。

汉军追兵紧追不舍,谁都知道项羽的灭亡就在今日,谁都想抢到这个天大的功劳。荣华富贵不说,以后还有向人吹嘘的资本了。昔日的项羽又怎样,还不是被我砍死的!汉军是越想越兴奋,大家都不要命地扑了上来,好像项羽已经在那一动不动就等他们来砍似的!

项羽下令28骑分成四个方向,向外突围,到前面再集合。说完自己一马当先向着汉军的统兵将领就冲了过去,项羽连杀汉军多员大将,士卒也被砍死了几百人。最后楚军以死战之气,又突围而去,28骑只折损了两位。

项羽会合了剩余的手下,来到了乌江边上,如果渡过这条江,他就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会稽郡。这时楚国设在本地的一位亭长,早已准备好船只准备送项羽过江。

“大王,您还是请快上船吧,这已经是本地仅剩的一只船了,追兵没船暂时也渡不过河,所以只要能过河,您就安全了!”

项羽望着身后仅剩的十几个手下,眼见现在又要有人为他牺牲,不由得心生不忍,微微地摇了摇头!

亭长急了:“江东(指会稽郡)虽小,但地方也有千里之大,百姓也有数十万之众,是可以在这割据称王的,更何况我们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啊!”

项羽却想到自己一生征战四方,英雄一场,最后却落了个如此下场,即使现在渡江,汉军也不会放过自己的,这样还会把兵火引到自己的家乡,那些父老乡亲又会因为自己而遭受苦难,这样除了多给自己增加些悲痛和屈辱之外,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感叹之余项羽对着这位亭长说:“我的生命已经到了尽头了,即使渡河后也没有什么用。况且当年我项籍率领8000江东子弟渡过乌江,西向争霸天下,如今却无一人生还。纵使江东父老怜惜我,再度拥我为王,但我又有什么颜面来接受他们的爱戴呢?就算他们都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就不感到惭愧吗?”

众人听罢都不禁悲从中来,泣涕之声不绝于耳!

项羽又对亭长说道:“这匹乌骓马已经跟了我五年了,它一生跟着我转战四方,所向披靡,现在到这种时刻,我也不忍心杀害于它,就送给您了,希望您能善待于它,这样我死后也能瞑目了!”

这时,汉军又追了上来,项羽让亭长先走后,徒步带着剩余26人又和汉军厮杀起来,没过多久,身边战友都已战死,自己虽然砍倒了数百人,但也多次受伤,最重要的是自己已经感到身心疲惫,再也支持不住了!

他倚剑而立,回头看到一个自己认识的叫吕马童的人也在汉军之中,就笑了笑指着他说:“我认识你,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要买我的头颅,既然你在这,我就把这功劳给你吧!”

汉军无人敢上前一步,项羽朗笑几声,举剑自刎而死!

死时仅有31岁!

汉军主将王翳这才上前,割下项羽的首级。大家一看真的死了,都争先恐后地上前抢夺尸体,甚至因为抢某个部件而刀锋相见,死伤数人。

一代霸王,最后尸体竟惨遭分尸,不禁让人可悲可叹。

楚汉相争也随之结束,时年公元前202年!

项羽去世后,楚国各个部落、地方势力全部向刘邦投降!由于项羽早年曾被怀王封为鲁公,这是项羽的第一个封地。刘邦下令以鲁公之礼把项羽葬在鲁地的穀城,还亲自前往吊祭。在祭奠中,刘邦感叹两人由战友变成宿敌,为争霸天下而到最后决一生死,其实项羽一直是他心中最尊重的敌人。见此结局而念及故人,刘邦也不禁悲从中来、饮泣不已。

项氏的长老全数被赦免,并保留原来地位。

张良的至交、对刘邦也有恩情的项伯被封为射阳侯,其余重要长老也皆被封侯并赐以“刘姓”以表王室恩宠。

也正如项羽生前所言,刘邦是楚人,所以不会太为难自己原先下属的。

古典理想主义的失败

在项羽身上闪耀着更多的是人性的光芒,古往今来太多人怀念这位失败的英雄,就连李清照这么一位女子也对他是推崇备至,写下了这么一首怀念他的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位女儿家能写出这么气势磅礴的诗很是让我们吃惊,不过也真的很符合项羽的性情。

司马迁老大人离项羽的年代并不久远,所以还能听到当地许多流传项羽的故事。司马迁一生是个悲剧,在他眼里项羽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所以,司马迁是很钦佩这位末路英雄的,为他的结局感到可悲可叹,因此在十二本纪中把项羽位列其中,这也是对他的一种尊重吧!

现在还是让我们来分析下项羽为什么会失败吧!一般的观点概括起来有四点,普遍认为项羽正是因为这几点而导致最后的失败:第一,坑杀20万秦朝降卒;第二,优柔寡断,没有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第三,没有笼络住人心,把韩信、陈平等人才全推给了刘邦所用;第四,逆历史潮流,大封天下诸侯。

首先来看坑杀事件,项羽除了强烈的复仇意识外,最重要的就是对楚军本身安全的考虑。因为这20万秦军是秦朝最精锐的军事力量,正是这支军队把农民军和各路诸侯军队打得大败。而且由于长期以来秦国的优势地位,使这些降卒并不是十分驯服。项羽集团的担忧并不是没有理由的。项羽率领着这支军队进入关中,一旦出现事变,后果是很严重的。于是,就采取了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杀!而作为楚军最高军事统帅的项羽就要对这个屠杀俘虏的行为负主要责任。在名声和灭秦大计之间,项羽选择了后者,他宁愿自己背负残忍好杀的名声也要为灭秦大业而考虑。从他的一系列行为中,我们就能看出项羽是以一个复仇天使的身份来到这个世上的,他的行为我们看不到任何谋利的企图;而刘邦表现的像是一个投机者,灭秦基本上没他什么事,虽然他是第一个进入关中的,但只能说他运气好,投机取巧罢了!正面战场有项羽的牵制,而最终胜利果实却被一路摸着跑进来的人给攫取了,给谁心里也会不高兴的。

其次,对于鸿门宴上的表现。人们都归结为是他优柔寡断性格所致。其实,项羽之所以不杀刘邦,不仅仅是不忍,而且是不屑做这种事情。在吃饭期间,杀掉一个曾经的战友,这显然不是大丈夫所为!即使他料到这人日后会给他带来麻烦,他也不愿意这么做,这就是他做人的原则,更是他心目中“道义”的精神。只要他认为不义的事情,再有利可图也不会去做。杀一个人的决心要比杀20万人要小得多的多!一个樊哙是救不了刘邦的命的!

再次,他没笼络住人心,是因为像韩信、陈平这样的人和他心目中的“道义”相差太远,在项羽心目中他们做人都有问题,他们都太实用了,和项羽太难为伍了!

最后,大封诸侯。项羽把自己一手打下的天下又分封给十八路诸侯,而这些诸侯在灭秦大业中,除了起哄和旁观以外,基本上都没做什么实质性的事情。但项羽实在是个重义轻利的君子,他只想让自己心目中理想世界再次得以实现,即使那些人什么都没做,只是知道称王霸地。但项羽也没说什么,把天下封给了这些人。

项羽的出发点是义,刘邦则是利。刘邦把攫取天下,作为自己一切行动的指南。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把儿女抛弃车下,才有了“欲烹我父,分一杯羹于我”的场景。

在项羽身上我们还能看到春秋战国时代“士”的精神,还能看到那段乱世留下的影子。可是项羽却没想到自己所崇尚的道义与他当前的这个世界已经格格不入了,这已经不是春秋战国,已经不是士的时代了!

士的最大特征是尚义和勇敢,“士为知己者死”、“重义轻利”就是形容那个时代的。而到了楚汉相争时,这个讲究“诚”、“勇”、“信”的时代已经离项羽远去!而项羽却还在信奉着这些。他不知道这个世界已经是一个信奉功利的世界了,人们都变得唯利是图、背信弃义,变得为达目的而开始不择手段……

当刘邦、韩信、陈平等等这些人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的时候,就代表了项羽的失败,代表着古典理想主义在中国的失败。

项羽死后,实用主义开始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一个新的世界开始了!

谨以此文遥祭中国最后一位“士”——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