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朝这些人②(后刘邦时代)
5476500000027

第27章 张释之来也(1)

从门卫干起的张释之

天下太平啦,现在咱文帝要贯彻一下法律的执行问题了,关注法律问题,当然就要出来几个好法官,这在当时称为文法吏。说起文法吏,文帝时代的代表人物当属张释之先生。

先来介绍一下张法官的出身,那风生水起的年头,谁没有点儿来头。

张释之生于南阳郡堵阳县,也算是今天河南方城县的人。这位张释之先生的具体家道怎么样,我们不妨来考证一下。史料记载,张释之先生是和他的二哥张仲一起住,没有分家(估计父母比较早逝,否则应该说兄弟们都跟着父母住)。张家小弟长到一定的岁数了,哥哥估计是做生意也混出了点儿名堂,然后就想着让弟弟混进政府机关当个公务员,有钱了就想有权嘛,可以理解。哥哥还真是想到做到,很快,就瞅了个空子,花钱把张释之同学送到长安皇宫里去了,担任郎官。由此我们推算出,这个张哥哥还真不是一般的有钱人,人家不但有钱有关系,肯定还是个有脑子的主,花点儿心思就把个弟弟送到中央去啦,即便是当门卫,也到底沾了点儿贵气呀。

说来,汉代郎官还真是皇宫的门卫,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拿着武器在皇宫站岗。该批人员的选拔除了那些依靠家庭接班或者其他关系的列侯子弟之外,有钱人家也可以靠着家里资产的级别申请(批准不批准那是当官的事,起码有钱人有这个权利),家产有五百万的人家,就可以申请当常侍郎。经过批准的话,就自备鞍马、绛衣、玉具剑等行头,上班去也。有人也许会奇怪,皇宫门卫的服装还要自备呀?是的,所以说,没有钱是当不了咱大汉王朝的郎官的。那工资待遇怎么样呢?别想了,连套衣服都不发给你,还想着厚禄呀,实话告诉大家:固定薪水——零元。那大家挤破脑袋争个啥呢?人家保险业务员都还提供工作餐呢。当然,咱中央政府也不会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啦,工作餐还是有的,哪天皇帝高兴了,顺手就赏你个金元宝什么的,或者看到哥儿们工作卖力又出色,犒劳犒劳大家,但这个几率是很小的。皇帝高兴的时候挺多,但让他把注意力转移到郎官的身上,想到你们的难处就少之又少了。

皇帝偶尔给予有限的赏赐,其他一切都得自费,上任时自己买马、买剑、买衣服,平日里当差还得掏腰包供给官府文书等费用,所以,这算来算去,当郎官实在是个亏本的买卖呀。

既然如此,为什么想当郎官的人仍是趋之若鹜呢?原因就在于,郎官可以接近皇帝,能接近皇帝,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一旦得到皇帝的赏识,不就像坐上火箭一样,青云直上了么?这就是诱惑。

有的郎官可能确实没多大本事,但是也可以因为熬年限混资历而被提拔为正式的官吏,吃上国家粮,照样是扬眉吐气。但这种机会不会平均分配,据说有的人熬到头发胡子全白了,还仅是个郎官。话说那位叫冯唐的老先生,就是命途多舛的郎官,他老人家几乎当了一辈子郎官,终于有一次,刘恒皇帝发现这个白发飘飘的老哥在宫里值勤,大吃一惊,一番查询下来,最后提拔了他,给予了冯唐先生名垂千古的机会。这也印证了当郎官最终还是不会吃亏的,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据《尹湾汉简》记载,许多郎官经过一些年头的折腾,大多还是能够升迁为地方官的。毕竟,给天子当差的人嘛,家境又好,人也比较帅(不帅哪能给皇帝当门卫呀),想不有点儿作为都不行。

张释之同学的命运好不到哪里去,他在宫里当骑郎,一当就当了十年。这十年可是不容易呀,衣服鞋子又要气派又要自备,还不发工资,就提供个工作餐,肯定还不能在外面搞兼职,所以,这个生活费问题就麻烦啦。反正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活下去的,我们张释之同学是月月等着哥哥寄钱来——哥哥花钱把弟弟送进皇宫里当差了,还要每个月给弟弟寄钱,而且是高消费,而且一寄就是十年。哥哥辛苦赚到的那点儿家当几乎都要被张释之同学给败光了。却久久等不到那星星点点的升迁机会,最后终于大家都坚持不下去了。嫂嫂首先不乐意,然后哥哥为难极了,我们的张释之同学也深深地感到憋屈。被皇帝看了十年,什么也没有捞到,没指望了,咱辞职回家做个老百姓吧,不图飞黄腾达了。

正在张释之同学万念俱灰的时候,老天开眼啦。一个伯乐终于出来赏识他了,这个伯乐就是袁盎。袁盎平常跟张释之有过接触,对其还是有比较深的了解的,知道他很是有一些才能,于是捡了个机会,上奏刘恒,希望能把张释之同学留下来,以备长久之用。

刘恒那是相当爱才的啦,一听到袁盎的举荐,立即召见了张释之。惶恐惶恐诚惶诚恐,一个正在预备辞职的门卫突然被万人景仰的皇帝殿下接见了,张释之同学真是激动得不行。接到消息后,张释之同学那是日思夜想,一定要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现才行,千载难逢的契机呀,不能错过,不能错过。于是,面见皇帝的时候,张释之同学满怀激动地将自己准备了好久的一大套华丽说辞全倒了出来,可是刘恒只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不要跟我说什么大道理,那些我不懂。我是个实在人,你也就实在点儿,说些我们现在可以立刻实行的具体事宜,语言最好浅显易懂点儿。”

显摆不成功,那就来实在的吧。张释之同学也是个明白人,琢磨了皇帝大人十年的脸色了,基本也知道这个人到底怎么样,需要啥。于是,张释之当即改变谈话风格,一切从实际出发,侃侃而谈。透彻地分析了一些秦朝之所以灭亡,汉朝之所以兴盛的内在规律。皇帝刘恒听着,觉得这小愤青确实还有些水平,见解独到,一针见血,不错不错,于是任命张释之为谒者仆射。这个所谓的谒者,其实与郎官的身份差不多,主要是掌管宾客的通报迎送,比如说些:太后驾到、皇帝驾到的话语。谒者的头领是仆射,秩级为比千石,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随时跟在皇帝屁股后面,提供各种各样的咨询服务。

如今终于成为一个天天跟在皇帝身边的人物,张释之同学算是熬出了头,而且这个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马太效应,一顺百顺。很快我们的张释之同学就碰到了一个露脸的机会。

上林苑里的劝谏

有一天,刘恒心血来潮,想去上林苑逛逛。于是一行人等,敲锣打鼓跑到了皇家动物园:上林苑。这个上林苑里面可谓奇禽异兽比比皆是,长期伏案批阅奏章的刘恒看得眼花缭乱的,一高兴,就问陪同的官员:“咱这园子里到底有多少珍稀动物,都是些什么种类的呀?”

咱刘恒皇帝好像经常犯晕,问些这样天真笼统的问题,什么天上的星星有几颗啊,长安的监狱里关了多少犯人什么的。当年的周勃老先生就是被这些个问题给问得汗流浃背的。

今天的上林尉也不是陈平的学生,顿时傻眼了。皇帝殿下啊,我为了迎接您的到来还真是费尽了心思搞卫生、抓安全,哪想您别的啥也不关心,微臣怕什么您给我来什么……唉,无语。上林尉缄默不语的时候,旁边的“虎圈啬夫”(掌管老虎笼的一个芝麻官)挤了进来,如数家珍地一一向刘恒汇报多少珍稀动物、什么种类。反正刘恒问什么他答什么,应对无穷。

呀嘿,这小子工作还蛮负责任的呀,刘恒心里真高兴,于是大声感叹道:“做官就应该这样呀!——刚才那个上林尉太不合格了。”不合格的上林尉,留着有何用,不如让给能者。于是皇帝命令张释之:“把这个虎圈啬夫给我提拔为上林令吧。”

上林令是六百石的官,啬夫不过为百石,发达啦发达啦,虎圈啬夫磨了几下嘴皮子,一下子升了五百石,简直就是皇恩浩荡呀,乐坏了老少爷们。此时,张释之同学开始磨叽了,皇帝吩咐一次,他磨磨蹭蹭不理会,皇帝又吩咐了一遍,张释之上前道:“陛下,您认为绛侯周勃这人怎么样?”

刘恒一时不明白张先生为何这么问,老实回答:“周侯当然是有功德的长者。”

张释之接着问道:“那么您觉得东阳侯张相如怎么样呢?”

刘恒回答:“他也是长者。”小张,故弄玄虚可以到此为止了哦,皇帝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张释之马上赞道:“陛下您说的真是太对了。绛侯、东阳侯他们两个人都是公认的长者,咱国家的栋梁,但是他们都是不擅长言辞的,一点儿也不像这个啬夫,巧言善辩,喋喋不休的,简直就是乱人心目。皇上您想啊,从前秦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那个巧辩的奸人赵高掌管大权,专门喜欢提拔那些华而不实、花言巧语的人,弄得忠厚有德的人都纷纷离开,最终导致天下大乱。倘若陛下您也想提拔虎圈啬夫这样仅仅口才好的人,臣只是担心,大家有样学样,今后天下官吏都不做实事,只管去参加口才培训班,专门学习甜言蜜语迎合上司了。”

一番“花言巧语”下来,文帝刘恒只有感叹:“很好,你说得太好了!”

谁不知道这汉代初年的风气,你一扯到那个秦朝灭亡,吕氏专权什么的,谁也不敢有脾气,包括皇帝。毕竟,那是血淋淋的教训,是汉初统治阶级心中永远的痛,他们都是见过那样一个强大的王朝转瞬间就土崩瓦解的。所以,在张释之的这番“谗言”之下,可怜的啬夫没有得到提拔,这个什么鸟都认识的鸟兽专家,究竟是何方神圣,我们也不得而知。其实人家也不一定真是个只有花架子,没有真才学的人,可是,被张释之同学这么一分析,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到手的馅饼又原路返回去啦。

张释之倒是长了脸了。

反对任用口才好的人,堪称法家的传统。怎么说呢?一般看来,这口才好的人,想必是反应相当快,脑瓜子很灵活的人。而聪明的脑袋是不好管理的,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反正那些个古代专制统治者们大都喜欢采取愚民政策,普天下臣民都傻傻地、老老实实地干活,就最好管理了,皇帝也就可以永远高枕无忧、逍遥快活了。张释之同学上面对刘恒讲的那番话,得到了刘恒的夸奖,但大家千万莫以为刘恒被他感化了,你为我着想,我何乐而不为呢?况且这暗合了我一向信奉的法家信念。

反正张释之因为这个谏言得到了很多,在回去的路上,刘恒特别客气,他让张释之跟自己坐同一辆车,哇,闺中密友般的待遇呀。在车上双方经过一番亲密的交谈,刘恒更加佩服我们的张释之同学了,被皇帝佩服的人,还能不发达吗?一下车,张释之就被拜为公车司马令。

皇帝的宫廷外门一般称为司马门。刘恒的公车司马令就是掌管未央宫四周大门人员出入的官员,也就是说,谁进未央宫,都得经过张释之的门下,所以,这个位置那是相当重要的。

不讲私情的张释之

张释之得到了皇帝大人如此大的赏识,当然干得更卖力了。有一天,皇太子和他的弟弟梁王一起坐车进宫,他们也不知道这司马令换人了,按照惯例,经过司马门时没有下车,就长驱直入了。这下可好,正巧被相当负责的张释之同学看到了,于是马上追了上去。因为按照当时的律令,无论何人,经过司马门都得下车,否则罚你黄金四两。张释之追到太子和梁王后,让他们立刻下车,不许进殿,随即上奏刘恒:两个小王子违反规定啦,被我扣着呢!

一个小小的公车令竟然敢阻止太子,太子忍得下这口气,太子的随从都忍不下这口气,人家太子的时间多么宝贵呀,你不想活了吧!当即就有人跑去报告太子的奶奶,也就是刘恒的老娘薄太后,薄太后一听:居然胆敢阻拦我的宝贝孙子,你还反了不成?马上把她的皇帝儿子叫过去问怎么回事。刘恒很谦虚,也很羞惭,他把帽子摘下来,跟薄太后道歉道:“老娘您别上火,实在是儿子教子无方,把儿子教得这么没礼貌。”讲了一大堆,最后薄太后终于息怒,派使者带着诏书去赦免太子和梁王,太子和梁王才得以进殿。

张释之同学你这次亏大了吧,什么人不好得罪,居然欺负到皇帝他娘们头上去啦!真是个木鱼脑袋,咋就这样不知道变通呢?堂堂一个大汉天子,被他老娘训得哑口无言了,能给你好脸色么?

嘿嘿,还别说,这刘恒皇帝就有这么大的度量:张释之,好样的,我喜欢!

反正这件事后,刘恒对张释之更是青睐有加。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种铁面无私的文法吏,对皇帝建立朝廷的新秩序是非常有用的,当然,张释之的木鱼脑袋、傻瓜作风,对刘恒树立自己的权威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些个功臣们都已经垂垂老矣,往日他们执政的方式行也将要退出历史的舞台啦,天下太平时候,咱必须重新回到以严格律令治国的道路上来才是,如此才能保持这个庞大帝国的长治久安呀。更何况,利用这种文法吏来对付残存的功臣力量,不是很名正言顺吗?咱太子殿下都被叫下了马,你们这些功臣列侯当然也都要好好遵纪守法啦,不听话,看我们铁面无私的张释之先生给你好看。很快,刘恒又给张释之同学升官了,拜为中大夫。

中大夫的职责也就是侍从皇帝,反正皇帝觉得你这人好使,就带着在身边好好使呗。这个中大夫,其实没有具体执掌什么大权,反正随时跟从皇帝,给皇帝提供各种咨询,应对各种问题,也是个挺清闲、高贵的职务,有点儿像如今的顾问之类的。能给皇帝出谋划策了,管他真的有权假的有权,先干着呗,哪天皇帝一高兴了,顺手就甩个官给你当,反正我们的张释之同学的官都是这么来的。

这个美梦还真是被张释之同学做成现实啦,中大夫这个职位仅是个过渡,没多久,刘恒又把张释之升为中郎将。中郎将就是郎官类别里面中郎的长官,秩级是比二千石,这就基本算是上升到了现在副部长的级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