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我要上清华
5480100000039

第39章 乘风破浪驰骋考场(2)

其次,心理不稳定,不能集中精神时可用控制法:闭上双眼,心里默默数数,同时呼吸,4秒吸气,屏息4秒,呼气4秒,如此反复直至心里完全平静下来,再睁开双眼,继续反复呼吸十几次即可。这种方法在昏睡发困时使用,可以保持神智清醒,对于生活劳累的同学也有一定好处。这两种方法可以综合使用,对高考的帮助一定会很大的。

如果你也有这类毛病,走进考场,就来了怯懦、害怕、紧张情绪,那就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来,想一想:这有什么可怕与紧张的?不过是一场考试。这样的考试我们不是经历过千百次,值得这样吗?把平时的考试作为高考,把高考当做平时的考试。只要这样一想,害怕、紧张情绪也就减轻、消除了。然后不妨做个深呼吸、伸个懒腰,摸摸头使头脑清醒、平静,面带微笑,望望窗外……

这里仅是一次考试,永没有害怕、怯懦和紧张。每个考生,走进考场的第一个任务是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既不兴奋,也不紧张,更不要无所谓。最聪明的办法就是立刻使那张你辛辛苦苦编织起来的“网”立刻现形,高考的时间是宝贵的,一定要使自己迅速进入状态。

在考场上,沉着冷静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进入最佳状态。尤其是时间不多,又碰到难解的题,更需要这种心理素质。

镇静以待就是沉着冷静地等待考试,一旦获得了这样一种心态,你就开始进入正常的考试状态,这无疑等于你的考试成功了一半。

不利于考试的心态

沉着冷静是进入考试最佳状态的前提,如果跨入考场,不能迅速地消除那或多或少的紧张情绪,冷静、沉着地进入最佳的临考状态的话,那么,我们就已经失去了取胜的心理基础。

因此,在临考之前,一定要克服以下三种不良心态。

第一,“阶下囚”心态。这种心态产生于缺乏端正的应考目标,或者因为临考的精神负担太重,加上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因而有进考场如入囚笼的感觉。

记得有位考生当时说:“当时我只为找到这个比喻而感到有趣。看到同学们都不动声色地固定在座位上,看到监考人那副严肃的面孔,就越觉得那种森严的气氛是在监狱里。其实那个时候我并不担心自己会怯场,后来考题越来越陌生,我真的害怕了,并且开始胡思乱想,一时间父母的责备。老师的叮嘱和同学们的议论都涌了上来,成为一个个的怪念头,越想忘就越忘不掉。最后,答卷时真的成了在受罪。不光对那些陌生的题目无从下手,就连平时那些极简单的常识性的东西都变得莫名其妙,并且感到束手无策了。”

这种状态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在考场上“陷入空想”,考生通过心理的幻觉事先把自己放在一个极其被动的位置上,因而在答卷的时候处处被动,处处紧迫,最终陷入不能自拔的地步。

第二,“答题机器”心态。足坛的“射门机器”无疑是一个荣誉极高的美称,而考生们在考场上如果处于这种状态就不是一件好事了。这类考生见题就做,能够完全对自己的思维模式对路的试题准确无误地反应,并且答题速度非常之快,确实像一台机器一样。但他的缺点也是极其明显的,那就是程序过于简单:只有输入、输出两个键,没有进行加工和改装的能力。当试题略有变化或稍有改动,这些考生就会无能为力,即使解答出来,也要花费比一般人更多的时间,高考千变万化,题目选择繁杂多样,虽然重在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但绝对不会有一二照搬或原封未动的情况。

“答题机器”无疑会被淘汰掉,而只有靠灵活创新和随机应变才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考场。“答题机器”型考生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不能纵观全局,把握好时间,往往因小失大或出现答卷前松后紧,过于匆忙。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影响了解题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考生们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大脑像机器一样僵化了。

第三,“局外人”心态。“局外人”是指那些根本没有进行考试准备,也不认真对待考试的考生,还包括平时思维习惯和做事习惯过于缓慢的考生。他们在考场上不能迅速地紧张起来,投入正常的考试,往往表现为临考若无其事,甚至不做任何必要的准备活动,是属于那种“紧张不够,轻松有余”的状态。

一位刚刚参加过高考的考生在谈起去年的高考时说:“我想我当时就犯了这样的毛病。为了轻松地参加考试,事前就没做任何准备,临考时也无动于衷,我一直对自己的能力相当自信。最清楚的一次记忆是数学考试。我也一直希望在这个科目上超过别人,但万没想到当考卷握在手里的时候,我甚至有些束手无策,一切都变得那么陌生,许多必要的公式和题型都不得不从头去回忆和巩固,但在这个时候别人已经开始答卷甚至超过了我很多。后来的答卷变得十分匆忙,最后我第一次没有信心地交出了试卷。当然成绩并不差,但远不如我所预期的那样好。”看来,考前的必要准备是应该有的,因为应考的策略就在于实际、有用。

高考如同竞技,同样需要最佳状态。一位俄罗斯体操运动员在谈起她成功的经验时,认为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关键在于“正视现实,把握自己”。其实,参加高考的考生同样可以把它引为自己的信条,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切实制订协调心理、控制自我的方法,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任何人都要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既了解自己的缺点,也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以便扬长避短,总结经验。考生们只要经过持久的训练和有意识的培养,就一定能够走出误区,成功地把握住机会。例如,对于那些缺乏自信,一遇到困难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考生,就应该多回想自己曾经取得巨大成功的情景和心态,并且在心里告诉自己:我是可以成功的,困难是可以战胜的,那个时候我就不相信世间还存在难事,或者可以幻想自己成功后的种种状况。虽然这等于白日梦,但谁又会说它不是做好事情的动力呢?还有那些考前容易神经质地紧张的考生们可以试着想象一个正在愁眉不展地端坐并且如自己一样紧张的人,想到那就是自己,心情自然就放松了。

另外,在考前几分钟内还可以试着做一些智力游戏题或回想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些幽默智力题。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过多地投入,只要让注意力集中,神经兴奋起来就可以。这样,也就可以投入考前的最佳状态,并且开始思考试题了。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但是我们可以与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比如懒惰、自卑、不自信等)做斗争。只要我们拿出勇气,有一个坚定而执着的信念,我们的大学不是梦!我们光辉灿烂的未来人生不是梦!看似渺小的我们也最终能创造出奇迹!

编辑点评:世上没有完人,人人都有缺点和不足。对于我们来说,不要因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自卑自弃,要想成功,就必须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于缺点勇于改正,对于不足竭力补足。在此基础上,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为自己的成功做最好的准备。

阅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