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青少年健康四季(图说百科丛书)
5506300000017

第17章 远离儿童重症及其他疾病(4)

家长及朋友要在精神上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多体贴患儿,帮助他解决具体困难,同时要教育其他儿童不要讥笑、起哄,经常关心帮助他们。

晚期患儿卧床不起,不能走路,,此时更应耐心细致呵护照顾,要按时翻身,定时进行按摩,活动肢体。

大小便后应及时清洗,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服、被褥,床铺要柔软舒适,床单要平整、清洁,上面不要有食物残渣。

平时要加强营养,饮食要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以防止身体过胖而增加肌肉与心脏负担,不利于活动。

儿童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防代谢紊乱为主,引起高血糖和尿糖。

儿童患病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后期常有血管病变,眼及肾最易受累。

概述

据统计,儿童糖尿病约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5%,5~6岁及10~14岁为发病年龄高峰,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儿童糖尿病多属I型(胰岛素依赖型),少数属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

临床表现

一般患儿表现为起病较急,病前常有发热、感染或情绪激动等病史。

多数患儿初诊时有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幼年儿童可出现夜尿增多或遗尿。

也有的儿童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病程长或病情控制不良者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智能发育落后,肝因脂肪变性而肿大;后期可发生白内障、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检查晨起及餐前尿糖定性均为阳性。早期轻症患者尿糖仅见于餐后或有感染时。尿酮体阳性表明患有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尿蛋白阳性多见于久病患者,提示并发肾脏微血管病变。

血液检查

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升高,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均增高,血中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正常。

诊断标准

典型病例有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

尿糖阳性。

空腹血糖≥7.8毫摩尔/升。

对可疑病例可做葡萄糖耐量试验,若血糖上升过高或恢复延迟可助诊断。

中医之“消渴症“本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中医历代文献记载颇多,早在《内经》中就载有“消瘅”、“风消”、“膈消”、“消中”和“消渴”等病名。汉《金匮要略》中立有“消渴”专篇,首次提出用。肾气丸治疗本病。

关于本病的治疗,元代《丹溪心法》主张:“消渴,养肺降火,生血,分上、中、下。”

中医“三消”症状上消者: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尖红,苔黄薄,少津,脉洪数或细数。

中消者:多食善饥,口渴多饮,尿频量多,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滑。

下消者:尿频量多,甚则饮一溲一,混浊如膏,有甜味,口干舌燥,形体赢瘦,腰膝酸软;甚则面色黧黑,舌红少津,苔少或光,脉细无力或沉迟。

预后与转归儿童多属I型糖尿病糖尿病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坚持中药、胰岛素及饮食控制,可达到以下目的:控制糖尿病症状,防止酮症酸中毒及低血糖的发生。

使患儿营养状况和体重均恢复正常,生长发育达到正常水平。

使患儿的血管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降至最低限度。

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11-2毫摩尔/升以下,尿糖在++以下,糖化血红蛋白<10.5%,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控制在正常范围,这样预后良好。如果治疗不当及病情控制不良,患儿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各种感染及后期并发症则预后不良。

治疗

食疗

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一环。饮食疗法关键是适当控制主食(米、面或杂粮)

的量和忌糖,从而减轻胰岛的负担,使其功能逐渐恢复,以后再逐渐增加食量,以锻炼胰岛功能。

轻型病人可单独用饮食疗法或配合中成治疗。

食疗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出可行的方案。

每日定量给患儿主食100~250克,副食方面尽量多吃蔬菜,以增加饱胀感及延缓食物吸收的速度。

此外应给予患儿适量的蛋白质,如豆制品、鸡蛋、瘦肉等(蛋白质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1.5克)。

脂肪量不宜过多,不应超过碳水化合物饮食的1/3,主副食的总量按习惯分早、中、晚各1,5、2/5、2/5。

饮食治疗期间,要经常检查饭后2小时尿糖,观察疗效。

治疗至患儿尿糖消失或接近消失,就酌情每3~4日增加主食25~5克,同时观察尿糖。

根据尿糖和血糖调节饮食量,以保证儿童生长发育之营养。

单方、验方苦瓜片:苦瓜晒干研粉,压片,每片含干粉0.5克。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之功效。

适用于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小便频数,舌边夹红,苔薄黄,脉象洪数之上消症。

猪胰1具,低温烘干,研成粉末制蜜丸,每次9克,日服2次,长期服用。具有益肺、健脾、润燥、止渴之功效,适用于消渴各期。

黄芪、生地各30克,淮山药90克,水煎服,:每日1剂。具有益气养阴生津之功效,适用于肺肾气阴亏虚所致的脉洪数无力、烦渴不止、小便频数之消渴。

太子参、山药、茯苓、山萸肉、黄芪、白术、甘草。水煎,分2次服用,每日1剂。

功效为滋养肝肾,补益正气,主治气阴两虚型。

中成药

玉泉丸:具有养阴增液、生津止渴之功效,适用于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之消渴。

消渴平片:具有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的功效,适用于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无力、眠差腰痛、尿糖及血糖升高之消渴。

教育

预防及护理要合理调节患儿饮食,应定时定量,食物品种要多样化,相互调配,应多以米类、蔬菜、豆类、瘦肉、鸡蛋等为宜。

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快,这些均有利于预防糖尿病。

少饮高浓度高糖分的饮料,如浓蔗糖水、浓果汁等,千万不可多吃香蕉,它含有果糖和葡萄糖,不但热量高,而且容易被身体吸收。

保持患儿皮肤黏膜清洁,勤洗澡、勤换衣服,避免感染。

如果已发现疖肿、痈疽,要及时处理,以防病灶扩大。

严格控制患儿的饮食量,教育他们自觉掌握饮食规律,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多吃粗粮蔬菜,如燕麦片粥、西红柿、黄瓜、苦瓜、芹菜等。

遗尿

遗尿是指5岁以上的儿童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也称为尿床。多见于5~12岁的儿童,也有延至成人,一般预后良好。

儿.童遗尿症多发生在夜间,称为儿童夜间遗尿症。女孩发病率为男孩的2~3倍,昼夜均遗尿者常较重,多见于女孩,可能合并感染。

概述

病因

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两种。

凡夜间不能控制排尿或不能从睡觉中醒来自觉排尿者,称为原发性遗尿。

原发性遗尿比较多见,常有家族史,男孩较多!大多为功能性。

继发性遗尿常伴有全身或肾系疾患。

此症如果长期不愈,可使儿童精神抑郁,影响其身心健康。

临床表现

儿童睡中遗尿,多见于夜间熟睡之时,也可见于白天睡眠之中,多在梦中自遗,轻者数日1次,重者每夜自遗,或1夜数遗。

患儿经常呼之不醒,因为睡眠较深,有的呼醒后,神志蒙咙,不知排尿于伺处。

患儿可伴有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梦语、磨牙等症。

总之,膀胱不约(不受约束):是遗尿的主要病机。

下元虚寒、肾气不固是导致膀胱失约的主要病因,也有因脾肺市气虚、肝经湿热所致。

此外,还须注意患儿的不良习惯及其他因素所致。如有的儿童自幼缺少教育,没有养成夜间主动起床排尿的习惯,任其小便于床,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性遗尿。

预后与转归一般来讲,无器质性疾病的夜间遗尿症是良性自限性疾病。

未经治疗的遗尿症每年约有10%~20%的缓解。

预后良好。

治疗

外治疗法

五倍子、何首乌各3克,研末,醋调,敷于脐:部,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用于各型尿顽。

用风湿止痛膏或关节止痛膏1张,贴于以关元穴(脐下三寸)为中心的下腹部,2日换1次,7次为1个疗程,用于各型尿频。

敷法

◆生姜30克捣成泥状,炮附子6克,补骨脂12克,共研细末,合而为膏状,填人肚脐中,用纱布盖上,胶布固定。3日换药1次,连用3~4次。适用于下元虚寒型遗尿。

◆益智仁10克,乌药5克,山药15克,共研细末,醋调匀,敷脐,每日1次,连用3日。适用于肺脾气虚型遗尿。

敷足心疗法两寸葱白3根,生姜10克,共捣成泥,于睡前敷儿童双足心。适用于肺脾气虚型遗尿。

针灸疗法

◆取穴:关元、中圾、三阴交、肾俞、膀胱俞◆针励灸,每日下午1次,7~10次为疗程。

推拿疗法

◆揉丹田:用右手掌根按揉丹田5分钟。

◆揉肾俞:用双手拇指罗纹面分别揉肾俞100次。

◆按揉三阴交:用右手拇指罗纹面按揉三阴交50次。

中成药

补气升提片:功效益气升阳。适用于肺脾气虚之小便频擞。

缩泉丸:功效温补肾阳,固涩小便。适用于下元虚寒之小便频数与遗尿。

五子衍宗丸:适用于下元虚寒、肾气不固症。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1日2次,口服。

金锁固精丸:功效补肾固涩。适用于下元虚寒而致夜间自遗。每次3~6克,1日2次,口服。

桑瞟蛸散:具有调补心肾、固涩止遗之功效。适用于心肾两虚、心神失养之遗尿。每次3~6克,1日2次,口服。

龙胆泻肝丸:用于肝经湿热症,每次3~6克,1日2次,口服。

单方、验方桑螵蛸、益智仁、金樱子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何首乌30克,玉竹10克,锁阳10克,水煎服,每日1齐U。

韭菜籽30克,生龙骨15克,桑螵蛸15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次6~10克,每日2次。

水冲服。

牡蛎60克,枯矾15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次3~6克,睡前1小时冲服。

黄芪15克,升麻6克,补骨脂15克,枸杞子10克,水煎,分2次服用,每日1剂。

金樱子500克,益智仁250克。

上药共煮,煎熬成膏状,酌加白糖,每次服1~2汤匙,1日2~3次。

益智仁15克,补骨脂15克,猪膀胱1个。将猪膀胱切开洗净,再放2药共煮至熟,去药食汤。

补骨脂、桑螵蛸、天台乌、益智仁、菖蒲、熟地、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山萸肉各10克,生龙牡15克(先下)。

主治儿童遗尿(此方提供者为刘弼臣教授),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用。

鸡肠散:鸡肠1具,煅存性、牡蛎、茯苓、桑螵蛸、肉桂、龙骨共研细末,每次3~4克,1日2~3次,具有温阳补肾、固精缩尿之功效,适用于虚寒性遗尿。

食疗方

狗肉250克,炖黑豆100克,肉汤频服。

教育预防及护理营造良好的家庭氛氮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幼儿期开始养成按时排尿的习惯,避免孩子过度紧张和疲劳,晚餐后不进流汁及汤水。

临睡前尽量排空小便,及时更换尿湿的床单,避免过度兴奋,避免造成错误的适应和习惯。

白天不要贪玩、疲劳过度,保证午睡,以免夜间贪睡不醒而遗尿。

积极预防和治疗可能引起遗尿的疾病,如尿道炎、蛲虫、包皮过长(男生)等。

适时给予患儿心理护理,耐心教育和引导他,发生遗尿时不要责骂,不讽刺、:不处罚,消除其害羞、紧张的心情,使孩子树立信心,减轻心理负担,战胜疾病。

家长与患儿要密切合作,坚持进行排尿训练,如熟睡中的患儿,父母可在一定时间内唤醒,使其避免熟睡时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