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5515300000064

第64章 漫谈百家争鸣一

再谈几句题外的话。这就是现在出版的一些书籍的质量问题。比如古籍的整理点校,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但一些校点本,在校勘、标点上错误多得异乎寻常,有时甚至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这不仅给我们的文史研究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还要误人子弟。另外,还有许多书籍的问题出在印刷上,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此等等,都亟待解决。因而想借此机会呼吁一下。

党所提出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思想性很强,比以前的“百花齐放”更进了一层;也因为这样,社会上对于这方针的理解较多分歧。咱们不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做我们的指导思想吗?怎么又要百家争鸣起来?这回听到毛主席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我得益处很多,非常兴奋。

首先必须承认在社会主义的社会有矛盾存在着,而且是发展中应该有的现象。认清楚这点,对我们会有好处。这些矛盾主要在人民内部;解决这些矛盾,必须明辨是非,以“理”来说服人,不用“力”来压服人。“百家争鸣,,这个方针。不仅为发见真理,发展科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中,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改造思想的中心环节。

关于“百家争鸣”,我以为不必,也不应当在文学上兜圈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都不过是一种比喻。拿花儿来比方文艺是很显明的。“百家争鸣”,似稍不同,其实也是一样。“百家争鸣”的原义指所谓“处士横议”。战国时期思想情形相当的混乱,跟我们的时代显然两样。毛主席的讲话里也说,不止百家,可能有一千家,根本上又只有两家。从这里看出“百家”云云显然是个比方。“争鸣”也不应仅从文字看。有些做科学研究的埋头苦干,能够不说他在争鸣?

咬文嚼字总归没有很多的意义,我们必须看这句话的实质。寻求真理为什么要走这“百家争鸣”的道路?马克思列宁等的经典著作在那里,我们照着它说,照着它做,不就是符合了真理吗?像这类的看法已先认了真理是永恒的、不变的。这是不合于辩证唯物论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俗语说:“真金不怕火来烧。”真理也因经过辩论争执而愈加明白。世上那有害怕批评的真理!依我的看法,“百家争鸣”的提出,不仅为了应付当前的需要,而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百年大计,意义十分重大,我们不要先去限制它,提出若干清规戒律来,怕它会出乱子。“百花齐放”中可能有毒草,“百家争鸣”里可能有人乱嚷胡说。但是否要防患于未然呢?我想,不必。即使有了错误,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也能得到及时和适当的纠正。

说起批评来,我过去还有一个想法可以一谈。既然叫“百家争鸣”,批评家当然是百家之一,还应该是很重要的一家。但批评家之所以为家,跟其他诸家稍有不同。当然没有不让他叫的道理。但批评这一家,假如鸣得响彻云霄,那就会把其他各家的声音一起压下去,结果依然一家在那边独唱,不是“百家争鸣”了。批评家在这情形下应保持怎样一个尺度才对?最近听了毛主席的讲话: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斗争,得到进一步的团结。指示得十分明确,就把上面所提问题圆满地解决了。

我们需要积极的行动来响应这正确的号召,不必畏缩地顾虑到自己是否像朵鲜花,或者配不配称为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