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高昌王国传奇
5531500000008

第8章 从郡到国——奏响高昌王国的号角(1)

高昌故地偏居一隅又沟通四方,在天下纷争不定的魏晋南北朝,多方势力均为据有高昌而苦心经营。高昌,一个历经沧桑变幻的都城,见证了昔日的繁华与纷扰。

一、胡汉交治:割据统治下的高昌郡

经过汉末的三国鼎立,中原已乱成了一锅粥,自保尚且不暇,更别谈通西域了。直到曹丕篡汉建魏,情况才有所变化。西域诸国纷纷遣使贡献,西域复通,魏国复设戊己校尉治理西域。西晋承魏制,仍置戊己校尉于高昌,但此时高昌附近环境已发生了变化,车师前部仍属西晋,车师后部已役属于北方新兴的民族政权——鲜卑。

其实不仅有鲜卑,匈奴、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也陆续向中国北方、西域进攻。当时西晋惠帝在位,先是外公杨骏当权,后又受制于皇后贾南风,继而哥哥弟弟们见皇帝不善政事都想取而代之,于是展开了争夺权利的“八王之乱”。这下可不得了,一乱就乱了十六年。永兴三年(公元306年),惠帝终于灾消难满,重回了洛阳。不过,洛阳还是那个洛阳,国家已不再是那个国家了。匈奴、鲜卑、羯、氐、羌等相继入主北方,史称“五胡乱华”。北方至此进入了由少数族建立的十六国时期。

中原大乱,无辜的百姓可遭了殃。不能坐以待毙呀,于是拖家带口、四处逃散。有的往南走,越过长江;有的则往西走,来到敦煌,进而进入高昌。高昌还算是富庶之地,宜牧宜耕,又是丝绸之路重镇,贸易发达,自汉时就有许多中原人往高昌迁移,他们带来自己的文化和技术,在这一片乐土上挥洒着聪明才智,也收获着喜悦与幸福。

吐鲁番一带曾出土一份西晋纸画:《墓主生活图》,像是一幅连环画,画面正中一个头戴高冠的地主正襟危坐,有侍女跪在旁边,下面描绘着地主家的厨房、出行马车、农具、厨娘等,画面虽简单,却洋溢着一股富贵荣华的气息。可见在当时高昌已经是一个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地区。

中原大乱再次给高昌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高昌迅速由一个屯田壁垒演变成可与中原相媲美的郡县。十六国时期,高昌正式建郡,先后在汉胡交治下,成为割据政权的属郡。高昌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1.前凉治下:乱世中的一片乐土

最初在高昌设郡且统治高昌郡的是由张轨建立的前凉。张轨是西晋遗臣,相传为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代孙。晋末“八王之乱”,张轨欲图自保,自荐出镇凉州。惠帝永宁元年,张轨被任命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此人虽割据一方,但心向晋室,常派兵保晋室、平内乱、奉年号、朝贡献,史称“诸征镇能知君臣之分者,张氏父子而已”。在他的教导下,儿子张寔、张茂也都以保卫晋室为己任。张茂临死前抓着下任凉州牧、侄子张骏的手,声泪俱下地说:“我们家人自来以孝顺与友爱著称于世,从汉代以来,世代忠良。现在华夏大乱,皇舆播迁,你一定得谨守当人臣的气节,不要有什么闪失。”

所以前凉二代三主都一心向晋,奉用晋朝年号,这个传统一直保持到前凉灭亡。由于当时割据林立导致信息不通,西晋建兴年号竟然被用到建兴四十九年,其实建兴年号只存在四年晋朝就灭亡了。张氏子孙,不负其先人也!

到了第三代主张骏,虽仍奉晋家年号,但已与匈奴人建立的后赵石勒交通。而且这个主,虽然继位后也有建树,但恶习不少,淫逸过度,好美人,穷奢极欲,生活作风不检点。许多老人都难免会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不知是不满还是不看好这位主,他们开始了挑衅。

带头挑衅的是两晋时驻守高昌的戊己校尉赵贞。自张轨领凉州刺史时,戊己校尉就已属凉州刺史管辖了,所以高昌自永宁初(公元301年)便属凉州管辖,赵贞就是凉州刺史张氏的属官。张骏继位后,赵贞开始不附,图谋反叛。在群雄率舞的年代,谁不想沧海横流一把?

不过,赵贞小瞧了张骏,生活作风不好不代表不会打仗啊!不过首先去收拾赵贞的倒不是张骏,而是前凉治下的西域长史李柏。这小子自告奋勇擒杀叛将赵贞,不承想一战即溃,被赵贞打得大败。还好,张骏没有处死回来领罪的李柏,而是效仿了秦穆公放孟明的典故。典故说,孟明被两次战败于晋,秦穆公都没有丝毫苛责,而是继续留以重用,最终在第三次打败了晋军。这样看来,张骏是想让李柏多败两次,颇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

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张骏仍派李柏为将主持讨伐逆贼赵贞。不过,这次李柏不负所望,一举平定了赵贞之乱并生擒赵贞。至此,高昌不再属于戊己校尉管理,张骏以新平叛高昌,在其地设置了高昌郡。高昌建郡之后,张骏相应加强其建设,在建兴三十三年(公元345年)分敦煌、晋昌、高昌、西域都护、戊己校尉、玉门大护军三郡三营为沙州,戊己校尉驻守柳中。高昌建郡之时,柳中立县,被称为田地县,田地县作为戊己校尉治所,是一个军事组织。而高昌此时纯粹是一个郡了,不再是一个军政合一的体制,这对高昌的进一步发展意义深远。

平定内乱后的张骏,开始交通中原的后赵政权。为表示对后赵称臣,同时向后赵显示一下前凉的实力,咸和五年(公元330年),张骏派使者拿着高昌的图籍,带领着由于阗、鄯善、大宛使者组成的使团向石勒致贺,并贡献特产。意思是说,高昌是我的,从表面意义上也是你后赵的,这些西域小国,有我在没有问题。

就这样,高昌在前凉五世九主七十六年的统治下,虽然中间有赵贞的反叛,但大体上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再加上前凉诸主都非常重视高昌,因此高昌在此期间飞速发展。前凉末主张天锡即位之时,中国北方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赵、后赵相继灭亡,苻氏前秦正以并吞八荒,包举宇内之势席卷整个北方地区。

身处乱世,唯求自保。虽前秦主苻坚遣使前凉并册封张天锡,但其吞并之意早有,因此张天锡交通东晋以断交于前秦。打是打不过了,躲更是躲不掉,前秦三天两头进攻前凉,一边打一边还要恐吓利诱。最后苻坚以前凉虽称蕃,但臣道不纯为由遣使征张天锡入朝。张天锡深知此一去必是不能再回,于是杀了使者,发兵与前秦拼了。终究鸡蛋碰石头,前秦建元十二年、晋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张天锡投降前秦,前凉灭亡。

随着前凉的灭亡,高昌也就进入了前秦统治时期。

2.前秦:本土太守的登台

一朝天子一朝臣,前秦在376年八月灭了前凉,九月便走马换将,以灭凉功臣梁熙为凉州刺史,领护西羌校尉,同时被任命的还有高昌太守杨幹。高昌本是凉州一郡,前秦苻坚亲自任命高昌太守,可见对高昌的重视。杨幹是高昌本地人,这里面既是高昌独立性增强的表现,又有统治者拉拢当地贵族的内涵。

建元十七年(公元381年),车师前部王弥窴、鄯善王休密朝献前秦,希望前秦派兵征西域。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正月,苻坚派吕光率领步兵七万、铁骑五千,从长安出征。同年十一月,著名的淝水之战爆发,一心想要攻灭东晋的苻坚被谢氏父子大败于淝水,统一南北之梦想随之破灭。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鲜卑慕容氏、羌人姚氏纷纷反叛前秦,自立门户,看似统一的前秦一朝,一夜间土崩瓦解。

在那个无君无臣的年代里,一夜之间君臣易位,一天之间朝廷换主的事情经常发生。只知道城头没有能放得住的大王旗,却不知道现在的皇帝姓甚名谁。人人只求自保,不论谁是谁非。这边前秦瓦解,羌人姚苌占据关中,建立后秦,那边凉州刺史梁熙、高昌太守杨幹便改旗易帜,侍奉起后秦。

吕光此时在西域耀足了兵威,平定了西域,但其东还之时,前秦国已四分五裂,虽有复国之心,却没有回天之力,难免暗自揾干英雄之泪。史称吕光“忠孝方正”,对前秦确实绝无二心。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后秦白雀二年(公元385年),吕光自龟兹东还。高昌太守杨幹自度吕光手有重兵,其东还必有图于河西,于是向凉州刺史梁熙进言:“吕光刚平定西域,兵强势壮。听说中原混乱,必定有所图谋。河西地方万里,兵马十万,足以自保。如果吕光出流沙(西域),他的势力就能以阻挡,高梧谷口是个险要所在,应该先守住,断绝吕光的水源,那样沙漠地带无水自救,可以轻而易举地消灭吕光,如果认为高梧谷远,那就在伊吾关扼守。如果能守此二关之一,虽有汉代张良之计,也无法自救呀!”

可惜梁熙没有听从杨幹的意见。作为一个郡的刺史,梁熙只想在混乱中少受战乱的波及,现在凉州如无人骚扰,高昌自是无虞。而杨幹则看到了吕光的威胁,希望梁熙据凉州以自保。杨幹深知以一郡之力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了吕光的虎狼之师,他必须另做打算。因此当吕光的大军开进高昌时,杨幹举全郡以降吕光。事实证明,杨幹还是明智的。吕光到玉门,敦煌太守以郡降;至宜禾,晋昌太守以郡降。唯有凉州刺史当断不断,大兵临境又想负隅顽抗,可怜凉州此时已无关可守,又怎么能挡得住吕光呀!几战失败后,凉州境内武威太守跳反,绑了梁熙向吕光投降。吕光也不手软,当即杀了梁熙,把胜利的旗帜插在了凉州的城墙之上。

孤悬西域的高昌郡,如何在各种势力的夹缝中生存下来确实需要智慧。杨幹是个有智慧的,左右逢源的现实主义者,最终使高昌在这么一个走马换将的时代里成了一片安定的乐土。

前秦是不幸的,几乎要统一全中国了却一战而溃;然而前秦又是幸运的,还有吕光这样的忠臣。吕光占领凉州后继续奉行前秦苻坚建元年号,苻丕即位又奉苻丕太安年号。苻丕战死后,由于吕光不愿奉非嫡子的苻登为主,于太安五年(公元389年)转而在武威自建后凉。因此,自建元十二年(公元376年)前秦拿下凉州到太安五年(公元389年)吕光建立后凉,前秦共统治高昌大约14年左右。

3.后凉的卓识:子弟镇守高昌

公元389年,氐人吕光建立了后凉,由于吕光在建立后凉之前就纳降了高昌,建国后高昌自然属于后凉。后凉统治时期不像前秦任命当地的贵族为太守,而是加强了对高昌的控制。麟嘉六年(公元394年),吕光召开全体大臣会议以讨论高昌统治之策。与会具有远见卓识的大臣们论到:高昌虽位居西域,但地居形胜,战略意义重大,且高昌与胡虏相接,容易时叛时离,任用当地贵族恐无法相制。因此,上策应该是派遣皇家子弟镇守。

戎马一生的吕光也是深谙兵事战略之道的主儿,于是便采纳了这种意见,任命其儿子吕覆为“使持节、镇西将军、都督玉门以西诸军事、西域大都护”,说白了就是玉门以西的所有军政大事以后全交给了吕覆,但是他必须驻守在高昌。由此可见高昌在后凉政权中的作用,以后历代时有派遣子弟镇守高昌之事,实是肇始于此。

好景不长,吕光的后凉内部先乱了套了。龙飞二年(公元397年),沮渠蒙逊反叛后凉,推段业为大都督、凉州牧,改元神玺,建都张掖,此为段氏北凉是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后凉并未灭亡,而且直到段业被沮渠蒙逊杀害,后凉仍然没有灭亡。段氏北凉只在河西存活了五年,统治高昌的时间则更短。因此远在张掖的段业要想达到高昌,首先得打通后凉控制的河西西段。

神玺二年(公元398年),段业遣沮渠蒙逊率军攻打西郡,生擒太守李纯。数战下来,晋昌太守、敦煌太守纷纷投降。至此,张掖与高昌建立了交通。面对新来的婆婆,高昌也知趣地采取了归顺的政策,之后高昌便开始了段氏北凉时期。

4.段氏北凉:一次短暂的停留

由于北凉存在的时间较短,历史上关于它的记载少之又少,那么我们再去理清段氏北凉时期的高昌,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当我们找到了相关的材料时,才意外的发现这个王朝已是末路。晋隆安四年十一月,公元400年,段氏北凉所属晋昌发生叛变,太守唐瑶推李嵩为凉公,遂建立西凉。西凉在伊吾,自然阻断了高昌与段氏北凉的联系。段氏北凉在高昌的统治也就宣告结束了。旧婆婆走了,自然要迎来新婆婆。高昌也在此时归了西凉李嵩。因此,满打满算,段氏北凉在高昌的统治也不过2—3年。

5.西凉:李嵩父子的惨淡经营

李嵩于公元400年建立了西凉,历二世,到其子李歆嘉兴四年与沮渠北凉交战,兵败被杀。李嵩弟李恂自立于敦煌,改元永建,但不幸的是也于次年被杀。西凉存在二十二年,统治高昌的时间也差不多二十年,但是由于从西凉的都城酒泉到高昌的道路此时期非常艰难,因此西凉能在多大程度上统治与开发高昌还是个问题。据出土的吐鲁番文书,西凉于建初十三年就因为李嵩卒李歆立而改元嘉兴,但是高昌地区仍采用建初年号到十五年。整整两年时间高昌才了解到西凉改元情况,可见当时从西凉到高昌道路的艰难。此时期各政权林立、各民族纷争,导致地区间交通不便也是正常之事呀。

不过,李嵩在任职于北凉之前就接管过高昌,段业时曾任命李嵩为领护西胡校尉,后又封李嵩为都督凉兴以西诸军事,这些官职的权力范围显然覆盖于高昌,李嵩也算一个老高昌了。因此在建立西凉伊始,为了稳住自己的大本营,李嵩以敦煌为中心,向东攻打凉兴,向西攻打高昌,迅速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因此,高昌在此期间一定会得到特殊的待遇,也会在西凉统治时期得到较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