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怎样做记者
5532600000002

第2章 学会经营自己是成长的金钥匙(1)

一个人的人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孩提到小学、中学、大学、工作、退休直至辞世,是一个系统工程。人们从知识学习者,到合格从业者,再到职业驾驭者;从确立人生目标与理想,到实现人生目标与理想,时空长达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要把做人当作一种经营,经营好做人是取得人生成功的一条贯彻始终的红线。笔者认为学会经营人生,最重要的是经营人品。俗话说做事先做人,做不好人,就做不好事。学会经营自己是职业人士成长的金钥匙。

职业生涯要有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至关重要,人生是需要规划、也是可以规划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依托自己的人生理想目标,规划自己的美好未来并将理想的人生转化为现实人生的媒介和载体。

二十几岁能够进入新闻界,可以说是大学本科或硕士毕业生,一个比较理想的职业选择。许多媒体成功人士的经验证明,从一开始触及新闻业,就要规划好记者职业生涯,为实现成为知名记者的目标,画出一幅可行的规划蓝图。有了这张记者职业生涯规划蓝图,你就可以打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潜规则,用上五至八年成为社会的佼佼者——中国大众传媒的知名记者。

第一节精心设计业务成长目标书

为说明问题,这里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台)的业务要求为尺度,介绍业务规划的要点和标准。

20世纪80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年都从人民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厦门大学等一流重点大学毕业生中招纳一批优秀人才,把他们集聚到记者站这支国家队中来。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在同一起跑线上起步的数十位青年记者,现今已有多人晋升为高级记者,大多数人成为主任记者,但也有为数不少的人仍揣着记者职称的名片在一线采访。

同为大学毕业生高材生,十几年、二十几年后为什么在业务上产生如此大的差距?仔细分析一下这些人的成长过程,我们非常遗憾地发现,那些仍持中级职称的记者,并非是个人不敬业,不努力工作,主要根源在于他们本人从步入记者行列起,就没有好好地给自己设计业务成长目标书,虽然也在兢兢业业地干活,但他们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更没有走上科学、快速成长之路。

笔者从这些同志的教训引出一个立论:青年记者必须认真设计勾画好自己的业务成长目标书。正如柏拉图所说:“最先和最后的胜利是征服自我,只有科学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设计自我,严格地管理自我,才能站在历史的潮头去开创崭新的人生。”

那么,青年记者怎样设计业务成长目标书呢?

其实,也没有什么神秘的,只是大家眼前都有一层窗户纸,不同的是有人点破了,剔除了遮目的那层纸,心明眼亮地走出去成长了;有的人不肯点破那层纸,只好双眼被罩着,在屋子里转圈圈儿。这层纸是什么?就是中国新闻界专业职务评聘制度。自1985年国家人事部在新闻界推行评聘专业职务试点以来,全国数千家大报小报,上千家大台小台,年年都在评聘新闻采编专业职务。当年,一些老同志被评聘为高级编辑、高级记者,中年业务骨干被评聘为主任编辑、主任记者,青年人有的被评聘为中级职称的编辑、记者,刚出校门不到两年的则被评聘为助理编辑、助理记者。看着老同志苦干几十年才戴上正高的桂冠,一些青年人产生消极逆反心理,觉得苦巴巴辛劳几十年才能拿到正高,太难了,只好听天由命,靠熬时间去论资排辈了。相反,也有一些青年人却从中看到了自己未来的远大目标,从此,立下远大目标,要创造条件冲刺正高岗位。结果,持两种不同态度、不同方法的青年人,业务水平差距一年年拉大,最后定位于不同的层级,即本文开头所描述的不平衡现象。

近年里,中央台各地记者站又有几十名青年学子加盟记者队伍,成为这支实力雄厚的记者队伍的新鲜血液,为之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为避免一些年轻人重蹈前辈们的覆辙,笔者建议大家在起步之初,就规划设计好自己业务成长的蓝图。诀窍就是好好学习一下国家人事部关于新闻专业职务评聘的规定,弄明白自己在业务领域要经历哪些过程和目标,选择科学成长的路径。这样,他们不仅可以像老前辈那样摘取高级记者的桂冠,而且还可以缩短时间,跨越式地前进。

目前,新闻采编专业技术职务分“员”级、助理、中级、副高、正高5个档次。在人事部《新闻专业人员职务试行条例》中,对新闻专业人员各档次任职条件及岗位职责都有明确规定。按照规定要求,大学专科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在记者岗位上的人,业务职务有“员”级、助理、中级、副高、正高5个档次,他们的业务成长计划应按上述5个阶段来设计;大学本科毕业的在记者岗位上的人,业务职务有助理、中级、副高、正高4个档次,他们的业务成长计划应按上述4个阶段来设计;研究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记者岗位上的人,业务职务有中级、副高、正高3个档次,他们的业务成长计划应按上述3个阶段来设计。

可以说,人事部《新闻专业人员职务试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为不同学历、资历的新闻专业人员设计好了业务成长目标及要求,关键问题在于新闻从业人员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达到《条例》规定的学历、资历要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业绩(主要指获奖作品)、论文、专著、外语等硬性条件。如果你能认真按每个档次的任职条件去努力,并在规定年限内取得符合任职条件所要求的各项目标,你就可以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地在规定年限内逐次地获得初、中、副高、正高各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如果你在每个档次任职阶段都能提前1~2年达到上一档专业职务的任职条件要求,你还可以申请破格提前晋升上一档专业职务,3次破格,最快者可以提前3~5年获得正高任职资格。

万丈高楼平地起,年轻记者规划设计自己的业务成长目标书,应该从最低档次开始。

1.“员”级岗位业务成长阶段

《条例》规定,大学专科、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在本专业岗位工作满1年,可以申报“员”级职务。

2.助理岗位业务成长阶段

《条例》规定,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报“助理”级专业职务:(1)获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位,经考核合格;(2)大学本科毕业,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岗位上工作满1年;(3)大学专科毕业,受聘“员”级职务2年以上;(4)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受聘“员”级职务4年以上。而助理记者、助理编辑的任职条件还有4项要求,即:初步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系统学习过新闻基础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基本掌握采访、编辑业务和本职工作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写作水平;初步掌握一门外语。助理记者、编辑的岗位职责是,在记者、编辑指导下,完成新闻稿件、节目的采编任务。

一般说,进入“助理”专业职务岗位,才算真正踏入新闻业界的大门,但绝不能仅用助理的标准要求自己,而是要努力干好中级专业职务的活。实践证明,在助理岗位上任职的人,这期间要努力用最短的时间把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到中级专业职务岗位的水准上。因为持中专、大专、大本学历的人,受聘助理记者4年以上;硕士学位担任助理记者、助理编辑职务2年以上;虽未经历“员”和“助理”任职阶段,但获得博士学位者,具备下列条件可以申报记者、编辑职称:(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一定的政策水平;(2)具有较系统的新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熟悉自己所从事的报道领域的基本情况;(3)熟练地掌握采访、编辑业务和本职工作的专业技能,能较好地处理和采编各种新闻体裁的稿件或节目,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工作有一定成绩;(4)掌握一门外语。

另外,请记住:在任助理记者或助理编辑期间,新闻从业人员不仅要把自己历练成具备上述4项条件的新闻业务人员,而且还要有1篇自己撰写的在公开出版发行的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过的论文和获中央台或本行业以上级别的获奖作品一等奖1个或二、三等奖2个(各地方规定略有区别,这里指中央电台的标准),才有资格申报评聘中级职称。否则即为硬性条件不合格,没有资格参加评聘。

青年记者在规划设计助理专业岗位期间的业务成长计划时,不要忽略抓好破格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机遇问题。1999年实行的《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破格申报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暂行规定》的第三项规定,任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满三年且具备下列四项条件中的两项者,可破格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A.在省、部级相关专业的学术会议上或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不少于3篇。

B.省、部级三等以上政府奖项目的主要贡献者。

C.直接主持、管理过中型项目的主要业务工作或者是大型业务活动的主要组织、策划者,并取得明显成绩。

D.从事本专业工作15年以上且取得本专业中专(含)以上学历;1952年12月31日前出生,从事本专业工作20年以上且取得本专业大专专业班证书。

上述破格的规定,实际上是给那些业务成长快、能力强、业绩突出的人,提供了一条捷径,一条缩短业务经历年限的快车道。只要在任助理记者这3年中,达到上述前3项规定中的2项要求,具有大本和大专学历的人,可以提前1年申报评聘中级职称。

3.中级岗位业务成长阶段

《新闻专业人员任职条件及岗位职责》规定,记者、编辑的岗位职责是,“独立承担新闻采访、写作和编辑的任务;总结新闻业务的经验教训;指导和帮助助理记者、助理编辑以及通讯员的新闻业务活动”。从字面上看,要求并不高,但在担任记者、编辑的5年里,或获博士学位担任记者、编辑职务的2年里,必须把自己的政治理论、新闻理论、新闻工作经验和工作成绩提高到下列标准,才可以申报评聘副高专业职务:

(1)具有相当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

(2)具有系统的新闻理论、专业知识和较为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新闻专业的某一方面有研究和专长,有一定水平的论著;

(3)新闻工作经验比较丰富,能解决采编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工作成绩显著;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对于青年记者、编辑来说,在中级专业职务岗位工作期间,是关系其能否迅速成才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把握处理得好的人,经过5年的努力,有的仅3年,就可以被评聘副高专业职务,走上新闻专业高级岗位。这一阶段,有的人缺乏理性规划设计,工作上不会弹钢琴,胡子眉毛一把抓,顾前忘了后,顾后又顾不了前,结果是辛辛苦苦忙活几年,仍在原地踏步,没有资格申报评聘副高专业职务。等明白了奋斗目标,再一一去实现,他得在中级岗位上干6~10年,才可能获得副高专业职务。拉他们后腿的,无非就是没有“够格的政府奖”;论文篇数不够或数目虽够但不符合要求;外语考试合格证书过期失效这三种情况。中央台记者站有一位青年记者下很大工夫学英语,然后参加省里的外语统考并取得合格证书,可他论文没顾上写,任职年限满了,也不能申报副高专业职务。由于工作任务重、社会活动多,他一直无暇顾及撰写论文,一年拖一年,不知不觉外语证书有效期三年过去了。这时,他不仅没能前进一步,反而后退了。要想申报副高,还得重新复习外语、准备考试,同时还要想着撰写论文。如果还没有政府奖,还得挖空心思琢磨写作能获奖的新闻。

按照中央台现行的硬性指标要求,任职中级专业职务期间,每人要有3篇在全国公开出版发行的报刊上发表的论文,全国性政府奖或国际性业务获一等奖以上1个或二、三等奖2个,主持、策划1项以上重大报道并取得显著成绩及取得外语考试合格证书等。作为一名专职记者,在5年里做好这几件事也并不那么困难。有些人在这上面碰钉子、被亮红牌,根本原因在于他没有规划设计好在中级专业岗位上,业务如何才能顺利进步、成长的方案,甚至头脑里根本就没有这根弦,缺少拿政府大奖的意识,没有钻研新闻理论的追求。相反,如果你熟知在中级专业职务岗位上,必须撰写发表3篇新闻专业论文,必须主持、策划过重大报道活动并拿1项或2项政府奖,必须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等,就会合理安排时间,有条不紊地一一攻下这四大目标,甚至提前拿到申报副高所必备的成果。聪明者,从一登上中级专业职务岗位,就按照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破格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条件,规划设计自己这一阶段的业务成长目标方案了。他会努力在3年时间里,使自己具备5项破格条件中的三项要求,提前2年破格申报主任记者或主任编辑专业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