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入驻杭州之后,有很多后事要处理,胡雪岩也成了他处理善后事宜的得力帮手,负责赈抚局,设立粥厂、难民局、善堂、义塾、医局,掩埋暴露野的尸骨及劝捐。
1865年农历的正月,左宗棠得支清廷的重用,调任闽浙总督。胡雪岩因为助他粮草,帮他处理过很多难题,左宗棠已经是离不开他了。于是他奏请同治皇帝调胡雪岩往福建,做他在闽“修明政事”的“治事之才”,结果得到了批准。从此开始了左宗棠与他的合作。
胡雪岩不光是只懂赚钱,他也帮清廷办了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1866年,他建议左宗棠在马尾设立船政局,左宗棠也正有此意,两人不谋而合,后来又得到了皇帝的批准。筹办之初,胡雪岩利用与法国人的已有关系,出面与法国人德克碑、日意格谈判,达成《船政事宜十条》,并一手经营出入款和局务。1868年1月,福州船政局正式开工,他可以说是有眼光的,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这件事办得倒也还算不错。也正是这件事情,加深了他对洋人的了解,为他以后与洋人打交道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1867年,因为西北边疆出现了回民叛乱,俄罗斯也伺机窥视我疆土,大力支持叛军首领阿古柏,清廷派了很多将领前去,都难以打败陕甘的回民军和捻军。于是,改派左宗棠。左宗棠还是离不开胡雪岩,叫他担任上海转运局委员,负责购运西洋军火,转运东南粮饷,协助左宗棠治疆。在左宗棠治疆这件事情上,胡雪岩也真是出了大力的功臣,要是没有他的支持和帮助,粮食饷银是不可能接济得上的。等左宗棠在陕甘地区扎下营盘,粮饷就告急。向地方行政长官催收,也是无果而终。为什么呢?西北连年征战,哪有种田的农民!哪有什么经济的积累呢?东南几省,刚从太平军的战乱中恢复,可以说是负饥民遍地,嗷嗷待哺,哪能抽出多少粮饷呢?整个清廷,财政早已是入不敷出,千疮百孔。唯一的办法,就是向洋人贷款,左宗棠和胡雪岩是明白人,心都想到一块去了。1867年4月,胡雪岩为左宗棠借到了第一笔洋款,为120万两。1868年,左宗棠粮饷再度告急,胡雪岩又向洋人给他借了100万两,这是第二笔。
1872年,左宗棠已进到甘肃,粮饷更是困难,有的士兵已经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虽是国家正规军,但衣衫褴褛,跟土匪的打扮差不了多少。这倒不是什么体面的问题,西北的冬天来得早,去得迟,往往都是零下二十几度,可以说是滴水成冰,左宗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幸好有这么一个胡雪岩可以依靠。8月,胡氏捐制的加厚加长棉衣两万件及他劝捐的棉衣裤8000件运交左宗棠西征军后路粮台。这年冬天,甘肃连降大雪,比前几年更加冷,这些冬服,无疑是雪中送炭!左宗棠在这件事情上,更是感激不尽。胡雪岩真是知他心,急他所急!
因为胡氏的这些表现,左宗棠又节节胜利,为感激胡雪岩,1873年,左宗棠上书皇帝,请求为胡雪岩的母亲赏匾,皇上因感激胡氏确实为西征做了大量的贡献,亦准奏。
1874年,胡雪岩在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亩,建起了胡庆余堂药厂。这胡庆余堂可是中国近代有名的药厂。当时曾有“北有同仁堂,南有胡庆余堂”,“不负重望,江南药王”之说,能与同仁堂平分秋色,并享誉“江南药王”之称,绝非一般药厂。第二年,胡雪岩做起了丝绸生意,也逐渐开始了他的实业生涯。
1875年,新疆阿古柏叛乱,清廷又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于次年出关西征。胡雪岩继续担任西往军驻上海转运局委员,承担购运西洋军火,筹借洋款的事务。12月12日,左宗棠致信胡雪岩要求速解洋枪洋炮以应前敌,并叫他帮助借洋债500万两。
第二年6月,胡雪岩从汇丰银行借到500万两银子,解了左宗棠粮饷之困。年底在余杭栖塘遭沉船事件,虽然保住了性命,却着实生了一场大病,左宗棠得知,亲自写信表示慰问,并希望他早日康复,“共措危局”。而且还上书光绪皇帝,高度评价了胡雪岩的功绩,要求皇上破格奖赏,赏胡穿黄马褂。皇帝也依言而准许。要知道,要不是有特殊的功劳和贡献,凭胡雪岩一个捐得的道员,如何有资格穿黄马褂呢?这之后,胡雪岩又为西征借过500多万两银子,可以说西北边防的巩固,胡雪岩的功劳,不比左宗棠麾下的大将逊色,在某种程度上,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1881年,胡雪岩开始陆续斥资收购上市新丝,以他的说法,是“鸟争一口食,人争一口气”,他开始向洋人叫板了。因不满外国人操纵中国的丝业,低价狠杀百姓,他开始以高出洋人的价钱收购生丝,到1883年,他投进去的银子达2000多万两!这年,恰好浙江当年气候不好,影响蚕桑生产,胡雪岩以为机会来了,就决定悉数收购本地生丝,又派人到外地去收购。他要与洋人一比高低,为中国商人出气,为黎民百姓图利。胡雪岩在没有发迹之时,也少不了仗着洋人,但他有了一定的实力,就自然地要考虑为本民族谋利益。这尽管有其商业利润的驱动,但的的确确有为民族利益抗争的一面。只可惜,这年意大利生丝丰收,消息灵通的都到意大利进货去了,而胡雪岩毕竟生处消息闭塞的中国,对这些情况全然不了解,结果囤丝达14万包,没法卖出。
这里面有些地方,需说与后人,胡雪岩消息不灵是一回事,而中国商界当时不团结又是另一回事,有些人喜欢窝里斗,这是有目共睹的。以胡雪岩此次与洋人的生丝大战为例,1881年时,洋人初时惧怕,曾派人找胡雪岩商议,愿意加价一千万两买他的丝,但胡雪岩非要加价一千二百万两才肯答应,结果没谈成。第二年,胡雪岩决定联合中国的几大商团共同来控制中国丝业,要让洋商一两也收不着,这样必然会听命于中国商人。但当时的那些商人,根本就无法组织起来,胡氏因上年收购生丝太多,已经没有那么多的钱来收丝了,结果中国的其他一些商人,唯利是图,跟着洋人低价收购,新丝几乎十之八九为外商所收。这样一来,胡雪岩的旧丝就倒了大霉了。1883年,胡雪岩更是日子难过。中法战争升级,法国人严查过往商船,到中国做生意的更是少之又少,这时候,胡托人去劝洋人买他的丝,洋人却只答应让他按八百万两银子的价才要。结果,胡雪岩因为资金周转不灵,又担心丝货变质,被迫低价脱售。胡雪岩也就这样开始破产。同年底,胡记阜康钱庄陆续倒闭,造成了近代史上最早也是最大的一次金融混乱。
第二年,清政府下令清查阜康钱庄在各地方的公私款项,下令革去胡雪岩江西候补道职衔。这段日子,左宗棠也出面保过他,两江总督曾国荃(曾国藩之第)也客观的评价胡雪岩借款接济西征的功劳,为他说好话。但这都没有办法,朝廷不下令盘查,整个江南的金融就乱套了。
胡雪岩现在可以说是四面楚歌,讨债的人排成了长队,他的最大的债权人——文煜,眼见胡氏破产了,心里着急,追讨最紧,文煜又有朝廷背景,最后,经左宗棠的同意,胡雪岩不得不以18万两的低价将价值数百万的胡庆余堂变卖与文煜。声名卓卓一时的胡氏家族,到此已经是山穷水尽,犹如大厦将倾!
1885年,胡雪岩的靠山左宗棠在福州去世,这对胡雪岩可以说是一个不祥的信号。左相在时,因胡氏是他的得力干将,也还有人碍着左相的面子,不敢将胡往死里整。但左宗棠一死,情形就产生了很大的变化。12月17日,户部尚书、军机大臣阎敬铭奏请将胡雪岩拿交刑部定罪,查抄胡氏的财产以报朝廷。等清政府的官员们来捉拿胡雪岩的时候,胡雪岩已于12月6日忧郁而死。
胡雪岩从学徒直到中国有名的官商,从红人到弃儿,历经人世艰辛。其发迹乃时事使然,其覆灭何尝又不是时事造就?胡雪岩从发家到中兴,都与官僚分不开。他一生中,既有商人唯利是图的一面,又有报效祖国,为民族利益争死争活的一面,他的衰落,自然与旧式商人眼界狭小有关,又与国运兴衰,外强入侵有关。从他的一生,我们将看到这样一个道理:商人的成败,与自身的才能、社会的多变、国运的兴衰都具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