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做人要注意的100个细节
5555000000008

第8章 为人处世篇(2)

有时有的人愤世嫉俗,直言不讳,虽然一针见血,但是伤及无辜。有时别人不愿意对外人公开的话如果被直白的人当面讲出,会让别人当场尴尬,心存怨恨。过于直白的人不很得势,有点儿另类,有点儿离群索居的境遇。长此以往,他便会生活在孤独寂寞之中。更有甚者,由于他不正当的言论,极易使别人成为众矢之的,为人所诟病,为人所指责。另一方面,做人太直白,会让人觉得轻率草率,不很成熟。直白的人城府不深,见到不合理的人或事就要说几句,所以往往被认为是爱发牢骚的人。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讲话过多常失言,含蓄冷静方为佳。含蓄是人生处世的巧妙艺术,是睿智之士的特有专利。日常生活中,说话讲得含蓄,原本直白的话语显得机智风趣;文章写得含蓄,读者则有耐人寻思、回味无穷的味道。含蓄中的机智可使生活中少几分尴尬与无奈;含蓄中的风趣在消除误会、化解矛盾之余,可以不露声色地探测对方的心路;含蓄中的幽默会使双方心照不宣地开怀大笑,一解忧愁和烦恼。

含蓄的语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交际场合,智者之间以含蓄解含蓄,上演聪明的对决与较量;官方场合,含蓄的言辞既可以避开自己的难言之隐,又能拒他人于千里之外;商业场合,含蓄的表达既能主动出击、赢得商机,也可使对方承受难以琢磨的心理压力;情场恋人之间的含蓄是传递情爱信息高明的招数,在暗暗地射出丘比特之箭之时,又可准确隐晦地表露心迹,表达爱意。

万事有度,过犹不及。做人太含蓄,太隐忍,遇到问题态度含糊支吾,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摸不着头脑,理不清脉络。含蓄的人一般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只用不易被人察觉的点头或摇头来表示同意或不同意。有时做出表态也是不置可否,唯唯诺诺。因此与太含蓄的人打交道很吃力与费解,看不清他的底牌,分不清他的路数,让人觉得这人太虚伪。所以长时间与太含蓄的人交往,容易让人心理设防,时间一长便会对他敬而远之。

某局长准备提拔自己的手下做自己的助手,他将自己的目标锁定在了两个人身上。其中一人得知后,逢人便鼓吹自己的政治远见和发展谋略,声称自己有能力改变单位现状。他总是在公共场合尽量显示自己,引起其他人的重视和注意。最后局长觉得他心高气傲,野心勃勃,办事浮躁,以一句“像你这样能力太强的人,局里用不起”拒绝提拔他。而另一位则含蓄地表达:“我在没做成功之前,不敢随便许诺”。局长对他讲实际、求实效的工作作风表示认可,所以决定提拔他作为自己的助手。

有时有的人费尽心机地想达到目的,倒不如顺其自然。言多必有失,行多必有误。社会中有的人自诩为天才,怀才不遇,急于求成,经常说出“世界之大,唯我独尊”的豪言壮语来吸引别人的注意。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恃才傲物的人会让多心的领导觉得手下瞧不起自己,小庙里容不下大和尚!过分显示自己才华的人会让周围的人对他产生厌烦感和审美疲劳,因此会对他产生排斥的心理。

一群箭鱼在蔚蓝的海洋里遨游,由于认为自己锋利的嘴巴曾使凶猛的鲨鱼都望而生畏。所以它们自以为自己是海洋中最伟大的鱼种,无鱼可比。一次一艘远航轮船经过此地,箭鱼的首领第一个冲上前去,傲慢地要求轮船对它们敬礼致敬。而轮船竟视而不见,它们一个个恼羞成怒,纷纷朝轮船刺去,结果嘴巴都被折断了,变成了鲨鱼一顿美餐。所以一个人要生存,就必须掌握一些本领。尤为重要的是掌握本领之后所表现的心平气和的态度。如果得意忘形、目中无人,他就只能品尝到更加苦涩的果子。

今后的岁月里,每个人都应含蓄做人,沉着冷静面对各种考验,遇到问题分析要透彻,有深度,不能拘于肤浅片面,不要轻易发表自己武断的主张。然而这并不是说坐等机会,守株待兔。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热衷于推销自我的同时,含蓄做人也必不可少。

17.宽容待人心胸广

世界上最广阔的既不是浩瀚无比的海洋,也不是广阔无垠的天空,而是人的胸怀。一个人只有胸襟广阔,才能宽容待人,得到别人的认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要告诉人们要“大肚能容,宽厚为本”。人一旦有了自私、狭隘的心理,不利于与人相处,在为人处世过程中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信奉“大度能容,宽厚为本”的宗旨。

大度能容,意思是告诉人们,对那些对不起自己的人,要用不计前嫌、热情对待来取代斤斤计较、有仇必报,这样不仅可以彻底消除彼此间的隔阂,而且还是提高人气的好方法,你包容了对方,对方出于感恩,有可能还你一个更大的人情。

武则天时期,朝中有个名叫娄师德的丞相,他所表现出来的大度,才真可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史书上说他“宽厚清慎,犯而不较”,意思是说他处世谨慎,待人宽厚,对于曾经对不住自己或触犯自己的人,从不给予打击报复,而是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

娄师德的弟弟任代州刺史,上任前,弟弟为了让他放心,便说:“请哥哥放心,以后我走在路上,如果行人朝我脸上吐唾沫,我擦干就是了,绝对不与对方计较。”而娄师德却忧虑地说:“正因为你把别人吐在你脸上的唾沫擦掉,我才担心啊!人们唾你脸,肯定是生你的气,你把唾沫擦掉,这不等于是和他对抗吗?这样做只能让别人对你更加恼火。”弟弟看着娄师德忧郁的表情问道:“依哥哥的意思,我该怎么办呢?”娄师德语重心长地说:“人家唾你,你要笑眯眯地接受。唾在脸上的唾沫,也不要动手擦掉,而是让它自己干。”

然而,这种“唾面不拭”,不讲是非原则,只知道一味退让的做法,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眼中,就是迂腐、无能的表现。可是,娄师德的“宽厚清慎,犯而不较”的精神,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最起码表现了他宽厚待人的伟大人格与大度能容的雅量。

大度能容,宽厚待人,对促进社会交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人在社会上闯荡,怎么能不与别人发生冲突、产生矛盾呢?在冲突与矛盾面前,如果能像大肚弥勒佛一样“容天下难容之事”,以谅解的态度去对待别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方对待你的态度终归会改变,这样双方的矛盾不就解决了吗?

在受到他人误解、与人因冲突彼此产生隔阂时,应该有“单恋”的精神。不要因为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恶劣,而改变自己宽厚待人的原则,始终以友好的方式对待对方。正是这种“单恋”的做人态度,才能唤起对方的良知。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

三国时期,东吴老将程普原先与周瑜不和,双方关系相当紧张,周瑜并没有因程普对自己不友好,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而将程普的过错,全部包含在自己宽大的度量中。

久而久之,程普被周瑜的宽宏大量所感动,令他钦佩不已,以至与周瑜交往若“饮醇醪自醉”,就像喝了又浓又醇的美酒,让人心爽神清。

还有一则故事,大家并不陌生,那就是战国时的“将相和”。设想如果蔺相如发现廉颇羞辱自己以后,立刻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与廉颇针锋相对、怒目相向,双方的矛盾还能有化解的那一天吗?不但矛盾化解不了,他本人也会失去一位忠实的朋友,给整个赵国带来严重的损失。

由此可见,大度能容,宽厚待人,是促使人际关系和谐发展、消解矛盾和冲突的一剂良药。大度能容,宽厚待人,不单单可以促进人际关系,还可以帮助人们树立自身形象。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希望自己能给他人留下个好印象,从而提高一些人气,如果没有了人气也就相当于没有了影响力,这样的领导者不足以统领下属,教师不能教育好学生,商人卖不出货物,农民种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见,树立形象、提高人气有多么地重要。归根结底,说一千道一万,究竟怎样才能提高人气、扩大影响力呢?其实,每个人的方法都不尽相同,不过,最为有效的办法和途径就要数大度能容,宽厚待人了。

当然,大度与宽容都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这要求我们在社交活动中,必须摒弃个人私欲,不能被自私自利的想法控制了思维,为自己的一己之利与他人争得面红耳赤;也不能为了炫耀自己,而伤害了他人。同样,像那种“报复之心”、“妒嫉之念”作祟时,更应该及时消除,不能让它们在自己的脑海中存活。要想做到大度能容,宽厚待人,并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还必须有点忍让精神。无缘无故受到冤屈时,只要不伤大雅,就让它过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18.多结人缘少结怨

常言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仇人少堵墙。”得罪一个人,可能就为自己堵住了一条去路。多一个冤家,可能就为自己埋下一颗不定时的炸弹。

人与人之间,或许会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在办公室里这种仇恨一般不至于达到如此地步。毕竟是同事,都在为同一家公司而工作,只要矛盾并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境况,总是可以化解的。记住,敌意是一点一点增加的,也可以一点一点削减。中国有句老话:冤家宜结不宜解。相见就是缘分,既然同在一家公司谋生,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还是少结冤家比较有利于你自己。

你可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本来与你关系最密切的搭档,不知为何突然变得对你十分不满,他不但对你冷漠得吓人,有时甚至你主动跟他说话,他也不理不睬。有些关心你的同事,曾私下探问过,为什么你的搭档对你如此不满?

可是,你究竟在什么时候得罪了对方?连你自己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直到有一天,你实在按捺不住了,索性拉着对方问:“究竟有什么不对呢?”但对方只冷冷地回答:“没有什么不妥。”双方的关系僵到了这个地步,如何是好。

别急,既然他说没有不妥,那你就乘机说:“真高兴你亲口告诉我没事,因为万一我有不对的地方,我乐意改正。我很珍惜咱俩的合作关系。怎么样,一起吃午饭好吗?”

这样,就可逼他也面对现实和表态。要是一切如他所言真的没事,共进午餐是很礼貌的行为。或者,邀他与你一起吃下午茶。在你离开办公室时碰上他,开心地跟他天南地北神聊一番。总之,充分发挥神侃的威力,尽量增加与他联络的机会,友善的对待,对方怎样也拒绝不得?

另外,假如你另有高就,准备递交辞呈,肯定心里会想:那几个平时视我的痛苦为快乐的同事,一定很开心,如果趁此时,乘机向老板告他一状,岂不是很好?奉劝你要三思而后行。

因为世界很小。说不定今天被你告状的同事,明天也会成为你新公司的同事,你将如何面对他?这岂非陷自己于危险境地?要是对方的职位比你高就更加不妙,所以何必自设绊脚石呢?此外,同行虽然是冤家,但同行间的往来还是不少的,你原来公司的上司没准正跟你新公司的上司是好朋友,一旦将你背后打小报告的情况相告,你以为你在新公司的前途会怎样?所有上司都不会喜欢乱打小报告的下属。他们会想,整天忙于侦察人家的缺点,还有多少时间花在工作上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留下一个良好的形象,不要做“小人”,所谓“少一个敌人就等于多一个朋友”,开开心心地去履行新职,又与旧公司保持良好关系,才是上上之策。

之所以强调“不轻易”得罪人,当然也是有道理的。当事有不可忍时,当正义公理不能伸张时,还是要有雷霆之怒的,否则就是非不分,黑白不明了。这种雷霆之怒的得罪固然有可能为自己堵住一条去路,但相信会开出更多的康庄大道。除了这一点,还是不得罪人好。

所以,当你感到自己的利益被侵害时,不被尊重时,请想想,勿轻易动气。此外,也切记不要气焰高涨,盛气凌人,这种只有自己没有别人的态度也很容易得罪人,而且常不自知。

当然,在工作中,谁也难免会与人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产生一些摩擦和碰撞,引起冲突。这时候,如果处置不当,就会加深鸿沟,陷入困境,甚至导致双方关系的彻底破裂。特别是当与上司发生冲突,问题就更复杂了。善于给自己留后路的人都懂得“冤家宜解不宜结”的道理。他们首先从自身找原因,即使是上司错了也灵活处理,以求和解。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下属偏偏遇到的是位不近情理、心胸狭窄、蛮横霸道的上司,大搞顺者昌逆者亡,把下属的顶撞视为大逆不道,必欲将其置之于死地时,处于如此环境、如此高压之中的下属,就没什么值得留恋,不必抱什么希望了,这时,就应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三十六计走为上”。

19.切莫落井下石

当别人面临困境的时候,他所需要的是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但是有些居心不良的人不但不对别人予以同情,伸出援助之手,反而趁机落井下石。这种行径是极为卑劣的,是要受到良心的谴责的。

“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但是现实中有的朋友仅仅因一己之私在背后挖朋友的墙角。当朋友落魄时,他最需要的是外人的理解,哪怕一句深情的祝福都会让他失落的心情有所缓减。但是这时很多人却是躲着他走,生怕自己的利益会因此而受到威胁。更让人可恨的是那些受过朋友恩惠的人,此时他们早已将别人的恩惠忘到九霄云外,有的甚至进行冷嘲热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