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其实历史可以这样读
5558100000004

第4章 为女人提气的皇后们(1)

不知从何时起,“红颜祸水”、“女人误国”等陈词滥调成了不争气男人的遁词;但是还有一句话别忘了:“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贤惠的女人”,也算是对这类男人一个有力的回敬。的确如此,即使是在男权社会,有时女人也同样是男人的贤内助,对男人的影响和帮助是巨大的,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名君,其实在每一个名君背后,都有贤妻良母型的皇后倾心相助。

1.长孙皇后:一代明君的肋骨

李世民,中国历史的大哥级人物,一千多年来一直是各届皇帝的偶像,由他的团队开创的唐帝国更是将自信与骄傲溶进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成为近现代以来国人精神胜利法的源头。其核心团队中,那些能臣勇将之外,还有一个女人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就是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出身名门望族,其父长孙晟是隋朝的大将,用现在的话说,也是“官二代”。虽然出身富贵人家,但是长孙皇后却没有富家小姐的骄气,却出落得端庄善良,知书达理,贤淑温柔。不夸张地说,创业时期的李世民如果没有她这根肋骨的支撑,李世民的形象不可能这么高大。其对唐王朝的贡献如下:

(1)恪守妇道

长孙皇后做事极有原则,认为男女有别,应各司其职。太宗对她十分器重,但凡军国大事都要与她商议,她既没有表现出长孙皇后画像权力型女人的狂热,也没有表现出妖媚型女人的诱惑,只是淡淡地表示,自己是妇道人家,没什么见识;在太宗再三征求意见之后,她才会说出经过深思熟虑的金玉良言:“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而已,其他的,妾就不知道了。”

其兄长孙无忌文武双全,太宗想任他为相;长孙皇后知道后却坚决反对,对太宗说:“妾身已托身皇宫,位极至尊,实不愿兄弟再布列朝廷,以成一家之象,汉代吕后可为前车之鉴。万望圣明,勿以妾兄为相。”由于妹妹的影响一再推辞,长孙无忌后来在太宗的一再坚持下方上相位。

(2)德服后宫

后宫里女人之间的斗争的精彩程度不亚于沙场上男儿之间的刀光剑影,任何一届斗争都可以改编成几十集电视剧,然而在长孙皇后的坐镇下却一片祥和,往日里一直互相交换阴谋与白眼的那些美人们竟然变成了亲密无间的好姐妹,关系之好甚至引起让人们怀疑她们是否是同性恋,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诡异的现象。

面对那个一直偏袒老公的哥哥的老公公李渊,她早晚必去请安,不但嘘寒问暖,还经常教导那些婢女们好好侍奉李渊。

太宗天天赖在她床上不走,她却义正辞严地劝太宗,经常去看看别的嫔妃。有一次,一个妃子生了一个小公主后身患重病,危在旦夕,她去看望那个妃子,并保证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对待她的孩子,感动得那个妃子哭的唏哩哗啦。后来那个妃子不幸去世,她果然把小公主接到自己宫中,并抚育成人。

这还不算,她作为太平盛世的六宫之主,却带头自觉地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不仅让后宫姐妹过得不爽,连亲生儿子也有些苦不堪言。有一次宝贝儿子(当时已经是太子了)想装修一下房子,换几件新家具,托人向母亲传话要点钱,结果不但钱没要来,还捎来了一通教训。

(3)良言相夫

这一点在魏征进谏这件事上深有体会。

大概是欺负李世民心胸大这一点欺负惯了,老魏终于有一次把太宗惹火了,气得皇帝大人又是赌咒又是发誓,非灭了他不可。这时候,长孙皇后及时出现了,不过她却没有劝阻,而是登登地跑进换衣间换上了庄重的礼服,回到太宗面前刷地跪下,按惯例先磕头,磕完后郑重其事而又欢喜无限地说:“恭喜皇上!恭喜皇上!”搞得太宗满头雾水,问道:“喜从何来”,她答道:“我听说英明的天子身边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不正说明陛下英明么?我怎么不能向陛下祝贺呢?”可想而知,太宗听了这话面子也有了,台阶也有了,心里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且按照皇后的逻辑杀了他、还等于自己打自己耳光,自然是杀不得了。

大概老天爷也爱上了长孙皇后吧,在她36岁的时候把她从李世民那里抢走了。弥留之际仍然殷殷提醒太宗死后薄葬,丧事从简。这次,那个一向听话的丈夫没有听他的话,而是为她修建了一座宏伟秀丽的陵墓,表达自己心中的无限思念,寄托全国人民的无限景仰。

2.马皇后:被明太祖视为珍宝的“大脚”

马皇后,朱元璋的大老婆,因脚大,被称为大脚马皇后,前半生这一双大脚跟随老朱出生入死打江山,后半生这一双大脚辅助老朱建言献策治江山。正是有了这一双大脚,朱元璋才跑得更快,正是有了这一双大脚,明王朝才站得更稳。

这大脚皇后对老朱的帮助可以概括为两部分:

(1)打江山

朱元璋早年时运不济,放过牛、打过工、还当过和尚,后来才参加了郭子兴的队伍。经过在“江湖”上多年修炼,朱元璋会搞关系、会办事,这很快引起了老大郭子兴的注意,为了让老朱更加死心塌地地卖命,郭老大决定把义女马氏嫁给他。老朱自然感激涕零,漂泊多年,忽然白捡了一个媳妇,心里全被激动和兴奋占满了,哪里还有空间去寻思她脚大还是脚小。

大概是因为老朱太强势了,很快又引起了两个大舅子的注意。两个大舅子觉得老朱太猖狂了,担心将来被他剥夺合法继承人的政治权利,就隔三差五地向老爹汇报一下老朱的最新动态,当然,汇报的内容都是经过他们严格把关的。女婿再孝顺,也比不上儿子,为了儿子有一个平安的未来,郭子兴找了个借口把朱元璋给关起来了。

这次,两个大舅子采用饥饿战术打算将老朱悄无声息地除掉,这一招不可谓不毒,只是他们低估了女人的能量。马氏得知这一消息,当即压抑住小女人的慌乱,以大女人的冷静作为指导方针,潜入厨房——拿起热馍——转身离去,三个动作一气呵成,只是最后准备冲刺时被老干妈的出现打断了,不过沉勇而深情的马氏没有放弃,在心脏失去平衡的情况下,她用一个藏馍入怀的假动作迷惑住了老干妈,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馒头的温度超过了皮肤的耐热上限,痛苦的表情将她出卖了。老干妈问起原委,马氏扑通跪地,痛哭流涕,控诉了两个哥哥的强盗行径,后来把馍拿出来,烫伤的胸部更是让人心疼。老干妈被彻底震惊和感动了,当即向老干爹汇报。郭子兴得知真相后,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把老朱放出,解除他身体上的痛苦;二是教训两个儿子,化解他心理上的不平。

郭子兴的势力越来越大,做了滁阳王,众将皆受封赏,唯独朱元璋还是原地踏步,一度让朱元璋直犯嘀咕,经过和马氏一番探讨,发现原因是自己忘记了给老丈人送礼了。可是由于以前太够哥们儿把战利品都给小弟了,自己两手空空,一时还是一筹莫展,最后还是用老婆的积蓄解决了问题。看来还是女人会过日子啊!

事实证明,这一次外交行动是极其成功的。素来警觉的两个大舅子决定再次采用先发制人战略,这次他们采用鸿门宴之计,用毒酒解决问题。可惜这种雕虫小技根本瞒不过那个女人的眼睛,在老婆的及时提醒下,朱元璋轻而易举地化解了险情。

后来,朱元璋拉起一帮兄弟单干,马氏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慰问将士,抚恤家属,赶做军衣,分发财物,统一的天平渐渐向朱元璋这边倾斜。

(2)治江山

大明成立之初,首富沈万三先生为了表示对新生政权的支持,主动要求免费修建京城三分之一的城墙,并要求免费犒劳军队。这下把朱元璋惹毛了,心里说:好你个沈万三,嘲笑我穷也就罢了,还敢拉拢我的士兵,不杀你我就不姓朱!这时候,已被封为开国皇后的大脚马氏出现了,不过她没有先说一句“刀下留人”再用绝世武功清扫战场,而是用口才和道理搞定了朱元璋,她说:“国家的法律是用来处罚罪犯的,沈万三虽然犒赏天子军队,却没有犯法,只不过是摆阔罢了,他迟早会自己吃亏的。”这一句话使得沈首富的结局由砍头变为了发配云南开发边疆。

与长孙皇后一样,马皇后同样在力倡节俭,关怀后宫,管束子女三条战线取得了丰硕的战果,并且开辟了新的战线。太学生在京城刻苦读书,享有国家补贴,可是老婆还得在家自力更生,马皇后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向老公提出建议,把补贴发到每一个家属,将大明的光和热照射到了每一个角落。

在长期的磨炼中,马氏还领悟到了很多治国要义,其语录中就有这样一句经典名言:“法屡更必弊,法弊则奸生。民数扰必困,民困则乱生。”这一句被老朱称为“至言”,并命史官记载到史书中。

她的“臣民得所”的治国理念与朱元璋的“救济斯民”的政治口号是一致的,这也成为朱姓皇族的祖训,大明王朝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存活了二百七十多年,大脚马皇后,撑起了朱元璋的天下,也撑起了明王朝的江山。